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肤癣菌假足菌肿是一种罕见的深在型皮肤癣菌感染,至今国际上仅有十多例散发病例报道。该病主要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组织病理特征性表现为真菌菌丝形成的假性颗粒结构。本文就皮肤癣菌假足菌肿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致病真菌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以多糖、多肽和亮菌甲素含量以及多糖分子量分布分析为指标,对液体发酵生产的亮菌菌粉和固体发酵生产的亮菌糖浆进行质量比较。亮菌菌粉中多糖,多肽含量分别为5.86%和4.62%。亮菌菌粉和亮菌糖浆中多糖/多肽的含量比值分别为1.27和1.29。亮菌糖浆主要由小分子量多糖组成,菌粉中亮菌甲素较多。液体发酵所得的亮菌菌粉是一种有潜力的制剂新原料。  相似文献   

3.
1.百日咳鲍特菌 即百日咳杆菌,属鲍特菌属,人类是百日咳鲍特菌唯一的宿主,百日咳鲍特菌主要侵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早期有轻度咳嗽,1~2周后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可持续数周,随后进入恢复期,全病程可达几个月。该病的主要威胁是肺部继发感染、癫痫发作、脑病和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百日咳每年在全球造成2亿~4亿人感染,20万~40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4.
基因工程菌     
曹虎 《生物学通报》1991,(12):21-21
生物工程如果从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家P.伯格首次构成第一批重组DNA分子开始,迄今才18年的历史。在这短短的十几年中,由于生物工程学家的努力,生命科学迅速进入了人工改造和创造新生命的时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是与某些细菌质粒工具的利用分不开的。由于质粒DNA分子只有细菌核物质DNA分子的1%,易于提取分离和纯化,又极易与目的基因重组,就成了基因工程生产不可缺少的手段。细菌体内的基因,如抗性基因、合成特殊产品的基因等又是人们培育抗逆良种、获取重要生化产品的目的基因。我们可以把运用于生物工程生产,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称之为基因工程菌。  相似文献   

5.
麦角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角菌(Clavic砂spurpurea(Fr.)Tul.)属于真菌门,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目.麦角菌科,麦角菌属。此菌寄生在黑麦、小麦、大麦、燕麦、鹅冠草等禾本科植物的子房内,将于房变为菌核,形状如同麦粒,故称之为麦角。麦角菌生活史1.手囊和子囊抱子2子囊抱子已于囊抱子萌发4受侵害的花5.分生抱子梗及分生池子已分生抱子7分生抱于萌发8.麦穗上生出菌核9.菌核萌发成子座10.雌雄生殖器11.子座纵切示子囊壳排列12.子囊壳纵切示子囊麦角菌的主要寄主是黑麦。当黑麦开花期,麦角菌线状、单细胞的子囊抱子借风力传播到寄生的穗花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明确了对于现行中文对原核微生物习惯命名中的虚字"菌"字,在定义希腊文名词bios和新拉丁文名词bius-um-a时可具有实际意义。与微(micro/mikros)组合时,表示有尺寸特征,但这种特征与其他原核微生物的尺寸区别不大,有待实践中进一步细化。本文总结80多属460多种和亚种的微生物,提出命名法能够表达的微生物特征层次,进一步明确这些种属的细菌属性,以促进国内外交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获得高活菌恶臭假单胞菌菌粉,提高菌体干燥及保藏存活率。【方法】选用冷风干燥法制备活菌粉,并优化吸附载体与保护剂。【结果】冷风干燥制备恶臭假单胞菌菌粉干燥存活率普遍达到65%以上,显著优于喷雾干燥(24%);对载体与保护剂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载体为混合的硅藻土和碱处理玉米芯粉,混合比为1:2,保护剂(质量比)为甘露醇7%、谷氨酸钠5%、甘油1%,制得菌粉活菌数为1.03×1011 CFU/g,室温保藏30 d和4 °C保藏60 d存活率分别达到40.54%和71.67%。【结论】冷风干燥温度相对较低(10?40 °C),对菌体损伤小,碱处理玉米芯粉、甘露醇和谷氨酸钠是提高菌粉保藏存活率的重要因子,此法克服了革兰氏阴性菌菌粉不易制备和不耐保藏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培菌白蚁起源于非洲,蚁巢内具有复杂的社会分工.培菌白蚁依靠独特的蚁巢结构维持内部稳态和气体循环.菌圃是白蚁培育鸡枞菌的场所.鸡枞菌隶属于担子菌亚门,但其传播方式和生活史具有区别于其它担子菌的特点.鸡枞菌协助白蚁进行植物纤维的消化,白蚁则为鸡枞菌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并控制鸡枞菌的遗传结构.培菌白蚁和鸡枞菌形成紧密的共生关系,二者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独立生存.本文综述了培菌白蚁的分类、品级、蚁巢结构,鸡枞菌的传播方式和生活史,白蚁与鸡枞菌的共生关系等,以期望为培菌白蚁生物学及鸡枞菌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伊蒙菌是一种双相真菌,可引起不育大孢子菌病和伊蒙菌病。这两种病临床较为少见,但近年来有报道伊蒙菌成为南非HIV感染人群主要的致病性双相真菌,引起高度关注。自1991年我国首报1例不育大孢子菌病后,2014年广州市新现2例皮肤播散性伊蒙菌病。故现将伊蒙菌感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以引起国内同行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中国菌生非地衣型子囊菌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兆香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13,32(Z1):79-88
菌生真菌是指以其他真菌为宿主的真菌,是重要的自然生物资源.它们不是系统学上的分类群,而是特殊生境真菌,包括子囊菌、担子菌和接合菌的种类.其中菌生子囊菌是动植物以及其他真菌的内生菌、寄生菌或腐生菌,少数种己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潜力.作者汇总了我国丰富的非地衣型菌生子囊菌资源,目前己报道该类真菌132种,其中以担子菌为宿主的约63种,以子囊菌为宿主的38种,其余或对基物的选择性不强或宿主真菌的分类地位不详,部分种类表现出对基物真菌或者宿主真菌的选择性.同时,对菌生真菌与宿主真菌相互作用方式、菌生子囊菌在植物病害防控中的应用以及少数种类对食用菌栽培的为害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1.
孔涛  梁晨  逄蕾  李宝笃 《菌物研究》2009,7(2):86-88
通过对来自中国青岛金银忍冬的调查,发现一中国新记录种——金银忍冬白粉菌(Erysiphe caprifoli-acearum var. caprifoliacearum)并在其上首次发现重寄生菌——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根据采集的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显微拍照。研究标本保存于青岛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MQAU)。  相似文献   

12.
镰刀菌属一新种──链状镰刀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法军 《菌物学报》2000,19(4):459-462
本文描述了镰刀菌属的一个新种——链状镰刀菌,其主要特征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基部平,链状生长。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从多口芽梗长出。文中还讨论了新种与其它镰刀菌的关系。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13.
虫草菌知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虫草菌是麦角菌目(Clavicipitales)最大的属,广布于全世界。国外报道约计200种,我国在30种以上,其中象冬虫夏草等许多种类是名贵中药材。它具有保肺、益肾、止血、化痰等功  相似文献   

14.
镰刀菌毒素     
黄秀琴  吴晶琼   《微生物学通报》1994,21(3):176-179
镰刀菌毒素黄秀琴,吴晶琼(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上海200062)镰孢霉(Fusarium)也称镰刀菌,它所产生的镰刀菌毒素,不仅能使植物致病,而且还会污染食品和饲料,引起人及动物的中毒甚至死亡,但也有使有害昆虫致死,在生物防治上显示出具有极为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5.
蕈菌分类学     
正《蕈菌分类学》由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吉林农业大学图力古尔教授主编,《菌物研究》期刊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教授作序,2018年4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蕈菌(大型真菌)分类学最新研究成果,是一本传统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图文并茂的分类学教  相似文献   

16.
高温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温菌是一类特殊的极端环境生物。本文简要从高温菌生态、耐热性、基因组等方面综述了高温菌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18.
裂褶菌及裂褶菌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裂褶菌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食药兼用真菌,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裂褶菌多糖作为一种极有开发前景的生物活性物质已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综述了裂褶菌的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药用价值、栽培现状以及裂褶菌多糖的化学分析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裂褶菌和裂褶菌多糖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9.
菌蜕系统(Bacterial Ghost,BG)的形成是利用噬菌体PhiX174的裂解蛋白E在革兰阴性菌细胞膜形成一个跨膜孔道结构,使细菌胞内物质由孔道排出而引起死亡。这种基因灭活的过程不引起细菌表面结构的任何理化变性,因此生成的细菌空壳具有与活菌相同功能的膜抗原结构,可诱导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检测和比较了在铁调控启动子PyncE和温度调控启动子PR/cI控制下的E基因对迟钝爱德华氏菌菌蜕系统(EBG)的生成效率。结果显示,2种启动子均能成功生成EBG,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菌两端有直径约为80~400 nm的孔洞。传统菌蜕系统所用的热启动子在诱导后3 h开始裂解,8 h后细菌停止死亡;而新型铁诱导启动子在诱导后2 h细菌即完全停止生长。本研究为将来开发菌蜕载体疫苗防治爱德华氏菌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陈法军 《菌物系统》2000,19(4):459-462
本文描述了镰刀菌属的一个新种--链状镰刀菌,其主要特征: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基部平,链状生长。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从多口芽梗长出。文中 讨论了新种与其它镰刀菌的关系。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