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测定阈值和频谱分析,比较了正常和卡那霉素中毒后豚鼠听觉脑干反应(ABR)及频率跟随反应(FFR)的特性.正常FFR的非线性随刺激频率的减低而增加,表现为高次谐波的出现.从频谱中基频成分的峰很容易识别FFR阈值.卡那霉素作用后,高频FFR首先受到影响,波幅下降,阈值显著升高.低频FFR受到影响较小.同一动物ABR阈值尚未变化时高频FFR的基频峰值已下降,乃至消失.实验结果表明FFR对耳毒性药物中毒反应由于其包含有频率特性比ABR更灵敏,更便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李朝义  张一虹 《生理学报》1986,38(4):345-356
用不同频率正弦波调制发光二极管亮度,刺激猫外膝体细胞的感受野中心。用Apple-Ⅱplus 计算机将细胞放电频率的瞬时变化作成反应直方图(PSTH)。通过傅里叶变换,计算平均放电率、基波幅度和高次谐波幅度的变化,定量地研究了细胞反应的线性和非线性性质。 1.在恒定的平均亮度下,持续细胞的反应具有较好的线性特征,表现在PSTH可以重现正弦光刺激的频率和波形;与此相反,瞬变细胞的反应显示明显的非线性性质,PSTH出现半波整流波形,反应上升相交陡而下降相较平缓。 2.两类细胞对正弦刺激的反应具有不同的谐波成分:典型持续细胞的反应中主要包含基波成分,高次谐波的幅度接近噪声水平;但是,瞬变细胞的谐波可以延续到8次之多,二次和三次谐波的幅度可高达基波幅度的50%。 3.逐渐增加调制光刺激的平均亮度,持续细胞反应中二次谐波幅度始终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上,而瞬变细胞的谐波幅度则随着增大。 4.增加光刺激的调制深度,持续细胞的反应特点是:(1)平均放电率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加,(2)二次谐波增长很慢,(3)基频相位基本保持不变。与此相反,瞬变细胞的平均放电率和二次谐波幅度都随调制深度增加而明显地增大,并且基波相位也可见到较明显的前移。 以上结果表明,持续细胞与瞬变细胞在时间域方面也具有线性和非线性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痛觉诱发电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Qi YW  Luo F 《生理科学进展》2004,35(1):19-24
痛觉诱发电位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取得了重要进展 ,出现了许多用于被试的诱发明确疼痛感的刺激技术 ,并与诱发电位方法学联合应用 ,已经成为脑映像学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刺激技术、痛觉诱发电位成分分析和偶极子源分析等方面出发 ,讨论了痛觉诱发电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SSVEP)在大脑的感知、认知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目前,对SSVEP次谐波的诱发机制尚未清楚。为此,本文通过视皮层网络模型进行SSVEP次谐波的诱发因素和功率变化的研究;进一步,测试20名受试者的头表SSVEP,对建模仿真结果进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刺激频率、刺激强度和噪声强度是影响SSVEP的1/2次谐波诱发和功率变化的三个重要参数。次谐波诱发是三个参数协同作用的结果:(1)在刺激频率和噪声强度相同时,1/2次谐波功率随刺激强度的变化曲线与Sigma函数相似,存在无诱发区、线性增长区和饱和区:在无诱发区,1/2次谐波功率近似为0;在线性增长区,1/2次谐波功率和刺激强度成正比;在饱和区,1/2次谐波功率趋于恒定;(2)在噪声强度相同时,能明显诱发出1/2次谐波的刺激参数区域呈现非线性同步中的阿诺德舌头变化规律,即能诱发1/2次谐波的有效刺激频率范围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宽;(3)在刺激参数相同时,噪声强度的大小决定了1/2次谐波能否被诱发;噪声强度越大,对1/2次谐波的诱发及功率抑制作用就越强。本文的实验和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了模型仿真的可行性。研究结果为理解SSVEP次谐波的产生机制及其有效应用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听觉诱发电位和计算机叠加平均技术研究了普氏蹄蝠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500-4 000 μm 记录深度间,神经元群对3 个谐波恒频(Constant frequency,CF) 声刺激(CF1 -CF3 )的反应。结果显示,在蝙蝠回声定位信号CF 成分刺激下,其IC 的诱发电位包括2 -4 个波,在1 000 μm 以下的记录区域,3 种刺激均能诱发on-off 反应,on-反应的幅度均在3 000 μm 达最大之后减小(P < 0.001),而潜伏期则逐渐缩短(P < 0.001);CF2 能诱发大幅度的off-反应,而CF1 、CF3 诱发的off-反应幅度较小,随着记录深度的增加,CF2 (P <0. 001)的off-反应潜伏期逐渐缩短,而CF1 (P > 0. 05)和CF3 (P >0. 05)的潜伏期则无此单调性。结果表明神经元群体加工CF1 - CF3 的on-反应存在一致性变化,提示其对行为相关的声信号加工可能存在频率层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对CF 信号加工的off-反应对主频附近声较敏感,提示其可能在恒频-调频蝙蝠的多普勒频移、捕获振翅昆虫信息或种间交流中起着某种作用。  相似文献   

6.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在大脑的感知、认知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目前,对SSVEP次谐波的诱发机制尚未清楚.为此,本文通过视皮层网络模型进行SSVEP次谐波诱发因素和功率变化的研究;通过测试20名受试者头表SSVEP,对建模仿真结果进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刺激频率、刺激强度和噪声强度是影响SSVEP的1/2次谐波诱发和功率变化的3个重要参数.次谐波诱发是3个参数协同作用的结果:a.在刺激频率和噪声强度相同时,1/2次谐波功率随刺激强度的变化曲线与Sigma函数相似,存在无诱发区、线性增长区和饱和区,在无诱发区,1/2次谐波功率近似为0;在线性增长区,1/2次谐波功率和刺激强度成正比;在饱和区,1/2次谐波功率趋于恒定;b.在噪声强度相同时,能明显诱发出1/2次谐波的刺激参数区域呈现非线性同步中的阿诺德舌头变化规律,即能诱发1/2次谐波的有效刺激频率范围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宽;c.在刺激参数相同时,噪声强度的大小决定了1/2次谐波能否被诱发;噪声强度越大,对1/2次谐波的诱发及功率抑制作用就越强.本文的实验和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了模型仿真的可行性.研究结果为理解SSVEP次谐波的产生机制及其有效应用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论听觉诱发电位快成分中瞬态反应与稳态反应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和计算表明,由短声串所引起的头皮诱发电位快成分中,前面的短声对后面短声所诱发的反应有掩蔽作用;短声串所诱发的整个反应,就是每个短声在它之前短声的掩蔽作用下所引起的反应之和.这一结论,看来也可推广到频率跟随反应以至更一般的听觉诱发电位快成分的情形中去.  相似文献   

8.
用刺激兔丘脑后腹核引起的皮层诱发电位作为制约反应,胼胝体电位作为测验反应,可见到后者发生先抑制后易化的改变。易化过程表现为测验反应慢成分幅度的增大和其后发放活动的增强,而快成分却只受到抑制。如制约反应具有后发放活动,则测验反应幅度将伴有相应的周期性波动。如果,被后腹核刺激引起的诱发电位作用而增大的胼胝体电位,反过来再作用于后腹核刺激引起的诱发电位,则可见到其有强大的胼胝体易化作用,同时胼胝体电位慢成分幅度愈大,其胼胝体易化作用也愈强,两者有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正常受试者和有听力障碍病人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反应(ABR)的频谱分析及相关分析。正常受试者的ABR频谱中有三个主要峰,其中心频率位置大约在200Hz,500Hz及800~1000Hz左右,而在1200Hz以上则很少成分。 有听力障碍病人的ABR,其频谱幅值比正常受试者的要小得多,整个频谱向低端偏移,频谱频率成分主要在600Hz以下。 正常受试者和某个基准ABR之间的互相关函数,在最早的0.5ms内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小。异常ABR和基准ABR之间的互相关函数则没有明显的最大值,整个曲线比较平坦。  相似文献   

10.
诱发电位的提取通常依靠相干平均方法,需要进行多次的重复刺激,实验时间较长.随着实验时间的增加,受试者生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影响诱发电位的正常形态(波形、强度和相位).利用独立分量分析和小波变换方法,通过时域信息和空域信息的综合应用,可成功提取到听觉诱发电位晚成分的强度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对由于实验时间增加对晚成分的影响做出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10 min左右的实验过程中,听觉诱发电位晚成分的幅度会下降约40%.  相似文献   

11.
12.
13.
THE ORIGIN OF THE ACETYLCHOLINE RELEAS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CORTEX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acetylcholine liberat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rabbit occipital cortex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underlying cortical synaptosomal and vesicular acetylcholine at varying times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N-Me-3H]choline. Choline was administered by diffusion from solutions placed in cups formed by Perspex cylinder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cortex. Acetylcholine was collected by diffusion into these cups.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acetylcholine declined progressively. The effect of stimulation of afferent cholinergic pathways was to cause a fall in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released acetylcholine. However this was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ynaptosomal or vesicular acetylcholine as represented by fractions P2 and D of the authors’fractionation scheme. It is concluded that acetylcholine released from the cortex must come from a store or stores more recently synthesized than the endogenous acetylcholine of these subcellular fraction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13C和15N)研究了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 结果显示由于食物来源变化多样性影响, 导致贡湖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变化较为复杂, 贡湖主要生物类群13C、15N值表现出较大的种间差异。消费者13C值从摇蚊幼虫的-32.3到锯齿米虾的-22.1, 其值大小与营养级的关系没有规律性。消费者平均15N值从褶纹冠蚌的10.3到位于顶端间下鳙的19.0, 随营养级位置而升高。群落中所有种类的15N、13C值之间没有相关性(r=0.1835, P0.05), 表明该食物网是非线性食物网。研究结果验证了杂食性生物有机体普遍存在于富营养化的贡湖水域生态系统中, 且13C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固着藻类以及沉水植物为贡湖食物网中大多数生物有机体的主要碳源。贡湖食物链长度为4.44营养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