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古尸进行组织细胞学的检查,以阐明古尸保存程度和古尸的成因,是古尸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从历年来我国对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类型的古尸系统地进行较为细致的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维持古尸外形的主要物质,如骨骼、肌肉、结缔组织等保存较好,内脏器官保存较...  相似文献   

2.
我们收到两组昆虫尸体标本,都是在古墓随葬品中发现的。一是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距今约二千一百多年);另一是从河北省藁城县台西村商代中期文化遗址出土(距今约三千三百年左右)。这两组标本有些颇为完整,有些则只存残骸。现将鉴定结果发表,以供昆虫学研究参考。标本除一部分归还原主外,其余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尸寄生虫学研究之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友松 《人类学学报》1984,3(4):407-411
在考古发掘古墓时遇到没有腐烂的尸体早已有之,并时有发生。然而,在我国对这类古尸进行寄生虫学的研究是在解放以后才进行的,尤以近年来为多。这些检查与研究为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分布;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惯与感染方式和寄生虫病流行历史等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陈勇 《化石》2008,(1):14-14
9月5日,在阿根廷萨尔塔省的高山考古博物馆,一具名叫"少女"的木乃伊首次展出. 这具印加女孩干尸,是1999年一支考古队在安第斯山脉海拔约6700米的尤耶亚得火山山顶上所发现.连同这具干尸一起出土的,还有一具6岁女孩干尸和一具7岁男孩干尸.  相似文献   

5.
使用防霉剂、除氧剂、干燥剂及充入氮气对馆藏明代古尸"顾从礼"进行长期的展示中的保存。自1998年以来,古尸在展示过程中保持了不霉,不腐,不变色。  相似文献   

6.
199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人民来信中得知,在山西永和县桑壁镇附近的河沟中发现了陆生四足动物化石。不久古脊椎所的专业人员就到化石产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发掘出了几具保存较好的爬行动物化石。化石保存在坚硬的细砂岩中,已经修理出其中一个头骨(如图1所示)。经初步鉴定,这批化石是一类初龙形类动物,与产自新疆吐鲁番盆地中三叠世克拉玛依组的达板吐鲁番鳄(Turfanosuchusdabanensis)(Youns,1973)关系较近,但是其内颈动脉孔位于基蝶骨侧面,而不是位于腹面,这表明…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进行了细胞、超微结构以及核酸保存状态的研究。显微镜的观察发现软骨细胞保存最为完整。有些软骨细胞接近正常形态,细胞界限清楚,并含有比较完好、结构疏松的核。但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这些细胞的超微结构已大部崩解,只见到一些类似内质网的残迹和核膜的断片。组织化学的福尔根反应,细胞化学的紫外吸收和生化的抽提鉴定,都一致证明软骨细胞中尚保存着一定大分子性质的核酸,包含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这些核酸显然已遭受较大程度的降解和破坏。古尸组织中伴同细胞,保存着非常完整的细菌芽孢。根据这些观察,讨论了细胞的保存程度,认为古尸的保存已达到了细胞水平。  相似文献   

8.
哈密瓜原是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鄯善、哈密等地的特产,闻名中外。瓜肉含有糖分等丰富的营养素,食之如密甜又多汁。其味尤香,胜过—般甜瓜,实是一种良好的瓜果营养品。哈密瓜性喜温热,干燥气候条件和沙质土壤生活,故在吐鲁番盆地生长良好。要想在东北地区也能生长哈密瓜,过去是我们不敢想的事。1958年随着全国各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鹤壁市的淇县宋庄东周墓地的多座墓葬不仅出土大量青铜礼乐器和陶器,而且存在人殉现象,宋庄墓地的发现为探讨东周时期豫北地区考古学文化与政治格局提供了重要线索。为了分析宋庄墓地东周墓葬人殉的种系来源,本文对其中保存较好的7例女性人殉颅骨进行了形态学分析。淇县宋庄组与仰韶文化的宝鸡组和大汶口、龙山文化的呈子组均具有较大相似性,与青铜时代的毛饮合并B组、西村周组和双楼组也较为接近。初步认为,淇县宋庄女性人殉与东周时期的豫北和晋地传统居民在体质特征存在一定的区别,而与周人畿内和郑韩故城及其以西以北地区的中原文化居民有更多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问:为什么从毛发中能测出血型?答;从血液中能测出血型,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为什么考古工作者能通过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尸的头发测出死者的血型?为什么法医能从脱落的头发、阴毛中测出脱发者的血型?我们知道,AB(血型系统是人类诸多血型系统中的一种,这种血型系...  相似文献   

11.
板井子遗址是泥河湾盆地晚更新世早期的一处重要遗址,光释光年代为距今8~9万年.本文以2015年出土的考古材料为研究对象,从地层的沉积环境、考古材料本体的埋藏特点两个角度,对板井子遗址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主文化层第5层为近原地埋藏类型,水流作用对小尺寸标本的保存及标本的空间集聚特征影响较大,但石制品技术类型组合...  相似文献   

12.
1982年在湖北江陵县发掘一古墓,经考证为战国中期楚墓。墓内有一女尸遗骸,收集其残存附着物,经寄生虫学鉴定,共发现有三种寄生虫卵:华枝睾吸虫卵、鞭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雷森等,1984)。这三种寄生虫卵较迄今已报道的古尸内同种卵提早约200到1800多年,是我国目前已知的年代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新疆北部准噶尔、吐鲁番二个盆地上二叠统下苍房沟群植物化石共15属25种。描述其中五个新种:?锯缘苏柏羊齿(?Supaia serrata),密脉普通羊齿(Tychtopteris densinervis),肥厚普通羊齿(Tychtopteris obesa),苍房沟异脉羊齿(Comia cangfanggouensis)和宽卵鳞叶(Lepeophyllum ovatum)。此外,还含有大量典型的安加拉植物群分子及少量的华夏植物群分子。前人认为新疆晚二叠世植物属典型的安加拉型。笔者通过对化石的综合分析,认为在安加拉植物区与华夏植物区的毗邻地区,如准噶尔盆地南缘及吐鲁番盆地,有二大植物区系分子混生和参差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乌鲁木齐萨恩萨依墓地出土的人头骨材料, 这些材料大部分属于公元前七世纪左右的墓葬。通过观察其颅、面部特点,对其颅、面部进行测量分析, 结果显示萨恩萨依墓地出土头骨的人种总体来说属于蒙古人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王世骐 《化石》2011,(3):2-6
最近,在中国临夏盆地大浪沟地点的早中新世地层中,出土了一件长着一对长牙的大家伙。大家不禁为这个发现欢欣鼓舞,因为即使没有经验的人也能看得出来,这是一件象类的头骨化石,而且保存得相当完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不同倍率的超景深电子显微镜,对新疆吐鲁番胜金店墓地中出土的13例臼齿的颊侧微磨耗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通过对臼齿颊侧表面凹坑和条痕形态微磨耗的测量和统计,计算出每例牙齿的微痕数量、均长、均宽、凹坑百分比和Lh/Lv比值,按照性别和年龄分组进行人群内的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人群中年龄较大的个体摄入更高比例的植物类食物;两性的食物结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摄入植物类食物比例略高,女性的食物结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所差异。将胜金店墓地人群与不同生计方式人群的Lh/Lv比值进行人群间的差异性分析,并结合胜金店墓地的随葬品特点推测,胜金店墓地人群的食物结构以肉类食物为主,其生计模式以游牧业为主,兼营种植类经济。  相似文献   

17.
最近,玉门矿务局吐鲁番勘探大队吴忠兴同志,在吐鲁番盆地老第三系中,采集了几个哺乳类的牙齿。很清楚的是一种原始的恐角兽类(Dinocerata)的化石,属于过去发现于蒙古人民共和国上古新统格沙头组(Gashato)中的原恐角兽属(Prodinoceras)。这个发现在地层及古生物上有很大意义。因为这是我国境内首次发现的古新世哺乳类化石;因此,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知道的古新统脊椎动物化石层位。在古生物方面,恐角兽类化石,过去我国仅在内蒙二连伊尔丁曼纳层中,发现过一种时代较晚(晚始新世),和相当特化的戈壁兽(Gobiatherium),吐鲁番盆地原始类型的发现是这方面知识上一个重要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吐鲁番盆地连木沁剖面齐古组轮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鲁番盆地连木沁剖面侏罗系齐古组的轮藻化石在早年资料中未见提及。后期曾有不同单位多人次对此剖面进行观察实测,除偶有提起见到轮藻外,亦均未见描述报道,本文首次正式报道了齐古组的轮藻化石,为吐鲁番盆地齐古组与广布于新疆各地区的齐古组进行横向对比提供了这类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戎人在古代多样性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文献记载的匮乏,对其生活历史信息的认知极少。陕西延安黄陵寨头河与史家河战国时期戎人墓地的考古发掘,为了解古代关中地区戎人的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本文则以两墓地出土的人骨为研究对象,采用C、N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讨论先民的饮食结构,探索其经济模式。结果表明:寨头河与史家河墓地先民的食谱相似,食谱中植物性食物主要来自粟、黍等C4类作物;除史家河墓地两个个体外,其余先民动物蛋白摄入较少,且未因性别不同而产生食谱差异。史家河墓地战国晚期秦人与早中期戎人的饮食结构相似。结合其他考古资料以及文献可知,寨头河与史家河墓地先民吸收关中农业文化后,利用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发展农业,形成了以农业种植为主、农牧混合的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20.
小河墓地是新疆罗布泊地区一处重要的早期青铜时代墓地。本文主要对该墓地出土颅骨所附牙齿的磨耗程度及牙结石沉积状况进行了观察、量化统计和分析,同时也对该人群其他的口腔疾病如根尖脓肿、颞下颌关节病变、生前牙齿脱落等做了简单的统计,以期从古病理学的角度获取当时居民的口腔健康、食物类型和饮食习惯等信息。本研究发现:1)小河人群的牙齿磨耗程度远远高于对比组的古代居民,其上腭圆枕及颞下颌关节炎出现率较高,存在牙齿崩裂现象,且其前后部牙齿磨耗差异不大。这一方面说明其食物加工技术比较落后,食物粗糙坚硬;另一方面小河居民的经济生活方式和食物构成都比较复杂,不同的食物对前部和后部牙齿磨耗的程度造成了不同的影响;此外,小河人群风沙肆虐的生活环境也对其严重牙齿磨耗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2)小河人群异常严重的牙结石沉积归功于其高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以及生活用水的水质。3)统计分析发现两性存在上、下颌犬齿的磨耗差异,而这一情况可能暗示了在家庭手工业方面存在男女分工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