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沼泽山雀繁殖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沼泽山雀 Parus palustris Linné的繁殖习性,国内仅有郑作新、钱燕文(1958)在河北昌黎果区对Parus palustris hellmayri Bianchi作过部分观察工作,La Touche(1930)、Wilder and Hubbard(1938)、清栖辛保(1954)、郑光美(1963)等对沼泽山雀的营巢场所、巢卵特点等有所记述,但系统的繁殖习性观察工作尚未见有报导。 1963—1964两年的3—6月间,我们在辽宁草河口林区对Parus palustris brevirostris(Taczanovski)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所得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1963—64年,笔者在云南蒙自对小白腰雨燕(Apus affinis subfurcatus)的繁殖习性作了观察。今将所得结果加以分析整理,作一初步报导。 根据蒙自城内小白腰雨燕(以下简称雨燕)集中居住的情况,为方便观察,划分为18个区,每区4—368个燕巢不等。其中1号区100个,内有76个作为繁殖习性观察,余者  相似文献   

3.
白眉[姬]鹅繁殖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 是国内习见的食虫鸟类。1963、1964年4—7月间,我们在辽宁省草河口林区,对此鸟的繁殖习性作了观察,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前 言 我们于1961—1963年在河北省代表地区进行蝇种调查时,根据采集的地点和蝇类的活动情况,对栖息习性作了初步的观察(表1)。在石家庄于1962年1-12月每月作了采集,以了解其季节分布(表2)。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结 果 一、丽蝇属 各种丽蝇皆有嗜寒性,适应于低温高湿的环境,故其活动季节与多数蝇类相反,在春季和初冬出现的数  相似文献   

5.
金眶鸻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眶(行鸟)Charadrius dubius curonicus Gmelin的生态学资料(尤其繁殖习性),目前国内尚少见报导。笔者于1963年4月起,先后在吉林省延吉县海兰江流域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并采获离巢幼鸟2只(1 1)、在巢雏鸟一窝(4只)及卵5窝(共19枚)。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成文,提供参考。 繁殖地区的自然环境 海兰江是图们江的一大支流,流经龙井盆地,每年3月末至4月中旬有春汛一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沼泽山雀的生态习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沼泽山雀(Parus palustris brevirostris Taczanovski)是中山、低山带较常见的典型森林鸟类。关于它的生态习性,La Touche(1925—30),ⅡeMe~TKCB,r.n.等(1954),郑作新等(1958),郑作新等(1963)、范忠民等(1965)及李桂垣等(1982)均有过报道;但鉴于其生态习性的地区差异及某些环节的不足,尤其是对其生长发育的研究欠缺。为此,笔者将1963—1965,1979—1983年,在长白山北坡对该鸟生态习性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前 言 在河北省各代表地区有瓣蝇类兹生习性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屠宰场蝇类的虫口密度大,蝇类相复杂。因此1963-1964年,分别在邯郸、张家口、秦皇岛、承德、石家庄等市的屠宰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 在石家庄每月采集一次;其他市区于春夏之间和秋季各采集一次。1963年重点作了幼虫调查,1964年重点作了成蝇调查。在调查成蝇时,有意识的用拍击法15分钟)对蝇种密度作了统计。所有标本均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8.
自1963年我县棉尖象Phytoscaphus gos-sypii Chao突然大量发生,现已成了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从1964年起,我们对棉尖象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系统地进行了观察,并对测报和防治办法进行了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1.产卵数量和孵化 根据室内饲养观察,成虫羽化到始见产卵期平均为10.2天,最短4—5天,最长15—17  相似文献   

9.
云雀(Alauda arvensis intermedia Swinhoe)的繁殖习性,在国内文献中,虽有记载,但很不完善,目前尚未见有专题报导。为此,笔者于1962、1963年的5—6月间,及1964年全年,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县龙井地区,对该鸟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提出初步报告,以供参考。 1.巢 云雀为延边地区最常见、数量亦较多的一种田野鸟类;据1964年观察,云雀于3月10日迁来,随后即行配对,4月9日开始筑巢,多选择在荒山坡、坟地、田间荒地、路旁和沙滩等地方;据对14个巢的观察,其中有12个巢筑在地表牲畜踩的蹄凹中,2巢则筑在自制的小地凹中;巢绿多与地面平齐,也有少数稍突出地面。  相似文献   

10.
粟穗螟(Mampava bipunctata.Rag.)又名粟缀蛾(群众取名为谷脑虫)是谷子产区的一种间歇性发生害虫。解放以来,1952、1956和1963年曾猖獗发生3次。据调查统计:一般每穗含虫5-10条,最多竟达40条以上。产量损失估计将近30-50%。目前对此虫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尚缺乏系统研究资料。在防治方法上  相似文献   

11.
黑喉石(即鸟)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1960年5—6月在吉林省敦化县大石头地区曾对黑喉石(即鸟)(Saxicola torquata stejnegeri)亚种的生态习性作了观察。1978年5—8月,在长白山对其生态习性特别是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采集卵7窝(共31枚),幼鸟9只。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栖息环境 黑喉石(即鸟)主要活动在半山区及山区的灌木丛和落叶松的采伐迹地。在长白山  相似文献   

12.
白鶺鸰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白鶺鴒(Motacilla alba alboides)是一种习见的食虫鸟类。1959年11月16日—1960年1月12日,笔者在云南大学附近对其越冬习性进行了观察。1975年3月—6月又对此鸟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γ射线对松毛虫的不育效应及其防治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本文通过三年(1961—1963)来的试验,探索了γ射线对马尾松毛虫的不育效应及其对有关生活活动的影响。在不育机制上,对雌雄性的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受精过程作了解剖观察。在获得初步不育效果的基础上,在林间进行了小规模释放试验,兹报导如下。 二、材料与方法 γ射线源为钴~(60)。1961年用Co-400-1型钴疗机照射,剂量率为48.08伦琴/分钟,1962—1963年用400克镭当量的实验用柱状钴源,剂量率为43.43伦琴/分钟(都是计算剂量)。 试验对象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der),室内饲养或林间采集。不育效应用不同剂量(0.5万、1万、2万、2.5万、3万、3.5万、4万伦琴)照射不同发育期的雄蛹,分别饲养于养虫笼中,配对交配,与对照比较,观察主要生活习性及其子代卵的孵化率;对孵化幼虫进行饲养,观察死亡率和下代生殖能力。对照射蛹羽化的成虫,分别不同处理组合,在Clarke昆虫生理盐水中解剖观察;组织切片将处理成虫用4%甲醛液分别固定,解剖水洗,用Hansan苏木精伊红染色,不同浓度酒精脱水,石腊包埋,分别纵横连续切片,切片厚度为8—12微米,用二甲苯脱蜡透明,加拿大树胶封藏。  相似文献   

14.
矶鹬(Tringa hypoleucos)的繁殖习性,目前在国内报道甚少。笔者于1966年3—10月和1979年3—10月,先后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县海兰江流域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共采获成鸟4只(1 3)、离巢幼鸟8只(4 4)、在巢雏鸟4窝(16只),卵6窝(共24枚)。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绿啄木鸟(Picus canus jessoensis)在小兴安岭是留鸟中优势种类之一。我们在1978—1980年对它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1981—1982年又对其繁殖习性、食性及不同林型内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所获资料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6.
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越冬代成虫在麦田产卵习性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越冬代粘虫在不同类型麦田的产卵习性问题,目前的了解还不够。李光博等(1963)认为粘虫产卵对密植小麦田有趋性,茂密丰产田的百株卵量高于生长差的三类田;石毓亮等(1964)则认为粘虫卵几乎全部产于地下虫害枯麦株的卷叶内,且多在10厘米以上的叶片上,井认为“真正的小麦丰产田,不一定适于粘虫的发生”。我认为以上两种看法,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兹将我们1963—1964年的观察结果,整理于后,加以商榷。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1963-1965年我们在江苏海安地区对苜蓿蚜(Aphis medicaginis Koch)进行了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一、苜蓿蚜的为害性 苜蓿蚜除为害蚕豆外,还为害苜蓿、苕子、豇豆、扁豆、花生和洋槐等。它集中在嫩头、花序上吸收汁液,常造成生长停滞、植株矮小、花易脱落、结荚少而籽粒轻。被害重的成为“龙头”),甚致整株枯死。据测定,单枝有虫70头的比38头的平均减少结荚21%。龙头枝比健全枝平均减少结荚59%,每荚减少0.23粒、百粒重减少17.6%,总的产量损失70.64%。 二、主要习性 1.耐寒性:据1965年1月11日大田观察,在  相似文献   

18.
黄鹡鸰(Motacilla flava maoronyx)是农业益鸟,它的繁殖习性在国内迄今未见报导。作者于1964年5—6月间在吉林省大安县月亮泡作鸟类调查时,对本亚种的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的观察。观察方法是定点整天观察(以苔草伪装,并用望远镜),观察地点距巢40  相似文献   

19.
叉尾斗鱼的胚胎和幼鱼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文彪 《动物学研究》1984,5(3):261-268
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Linnaeus)分类上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攀鲈科Anabantidae,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各国的内陆淡水小鱼。有关其分类位置、形态、习性和分布等问题,Myers,G.S.(1932),Sterba,G.(1963)等先后作了颇详细的记述;Tomita,G.et al.(1936,1938)曾对早期阶段的叉尾斗鱼对光的色素效应以及早期的行为发育做了研究和观察。有关叉尾斗鱼的胚胎和幼鱼发育尚未见系统地报道;在1979—1981年,作者对叉尾斗鱼的胚胎和幼鱼发育进行多次的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胡子鲶(Clarias bairachus),云南地方名叫“江鳅”,又称“挑手鱼”。广泛分布于滇南和滇西各地。这鱼个体虽小,但肉细味美,是当地的一种重要野生经济鱼类。其生物学资料过去很少报道。作者曾于1963年在墨江县工作期间作过一些观察,现整理如下。 (一)生活习性 胡子鲶适应性较强,在气候炎热的地方,无论流水或静水都能生活,尤喜生活在浅水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