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百合种子休眠特性及休眠破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大百合种子休眠原因、休眠破除方法进行了研究,为大百合的种子繁殖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大百合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胚发育不全,种子休眠类型为复杂的形态生理休眠.温度是影响胚生长和分化的主要因素,经高温到低温的变温[25℃/15℃(60 d)→15℃/5℃(60 d)→4℃(50 d)]层积处理,种子可完成后熟而萌发,所需时间约170 d,比自然条件下层积所需时间缩短了11~12个月.  相似文献   

2.
在武汉对从云南红河州采集的野生淡黄花百合进行引种栽培,研究其物候期、生长发育规律及繁殖栽培技术,为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淡黄花百合适应性较好,植株生长健壮,开花结实正常,观赏价值高,耐热性良好;通过鳞茎、珠芽、种子繁殖,以珠芽繁殖效果较好;开展基质、施肥对珠芽生长的试验,表明泥炭与珍珠岩比例为1∶1、氮磷钾比例为2∶1∶1的组合对植株成活率、株高以及鳞茎增长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可作为珠芽繁殖的最佳配比,为淡黄花百合的人工繁育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光照和温度对大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对大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对大百合种子的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可提高种子萌发率。种子萌发率以24 h光照20℃恒温最佳。避光条件下温度对大百合种子萌发有影响,其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11 d开始萌动,3周左右萌发完全,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其种子萌发率下降。萌发前经不同预处理的大百合种子的萌发率不同。同一果实内中部种子萌发最好,上部种子次之,下部种子最差,上、中、下三部分种子萌发率与其千粒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毛百合与山丹幼苗发育的比较形态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祥君  杨利平 《植物研究》1992,12(3):277-284
本文对东北产百合属中鳞叶分节的毛百合Lilium dauricumKer-Gawl.和鳞叶不分节的山丹L.pumilum DC.种子的形态、大小、千粒重等特征,种子萌发方式和幼苗发育形态学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对百合属的东北百合L.distichum Nakai、渥丹L.concolor Salisb.、条叶百合L.callo-sum Sieb.et Zucc.、垂花百合L.cernuum Komar.、朝鲜百合L.ama-bile Palibin.等的相应性状作了一般的平行观察,为进一步开展本属的分类工作积累了某些生物学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光照和温度对百合属6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对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对条叶百合(Lilium callosum Sieb.et Zucc.)、大花卷丹[L. leichtlinii Hook.f var.maximowicaii(Regel)Baker]、有斑百合[L.concolor Salisb.var.pulchellum(Fisch.)Regel]、川百合[L.davidii Duchartre)、毛百合(L. dauricum Ker-Gawl.)和东北百合(L.distichum Nakai)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对有斑百合、川百合和毛百合种子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可缩短种子萌发时间,提高种子萌发率。24h光照下种子萌发完全所需天数比12h光照少,种子萌发率以24h光照最佳。避光条件下温度对大花卷丹、有斑百合、毛百合、川百合及东北百合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度有影响,对条叶百合种子影响最大,其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5~6d开始萌动,2~3周萌发完全,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其种子萌发率下降。光照条件下,变温对种子萌发影响不明显。子叶留土类型的毛百合种子有二次休眼现象,9000lx光照能代替低温解除二次休眼。经不同前处理的百合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区野生百合引种驯化及园艺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白山野生百合进行了资源调查和引种驯化,发现百合的病害较多,大多数品种喜肥并须遮荫;可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卷丹可利用腋球繁殖,有性繁殖种子须进行暖温处理.无性繁殖种球形成时间短,退化现象少于有性繁殖.培育基质为沙壤土.试验证明,人工栽培的长白山野生百合在鳞茎的生长、观花、赏叶方面明显优于自然生长的野生百合,为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张佐玉 《植物学报》2000,17(3):225-231
红豆杉属([WTBX]Taxus[WTBZ])是珍贵的药用植物,其紫杉醇的大规模开发应用加剧了资源短缺。本文概述了红豆杉属植物的区域分布、生境和群落学研究结果,重点综述了幼苗培育途径及技术关键。种子繁殖的关键是破除休眠和苗期遮荫;扦插繁殖的关键是插条年龄及长度、药剂品种与处理时间、扦插基质与季节、圃地荫棚与保暖设施的优化配套;组培繁殖的难点是根系诱导和幼苗芽丛形成。现阶段红豆杉属植物的规模化发展宜以扦插供苗为主、辅以种子育苗、攻关组培苗繁殖。  相似文献   

8.
红豆杉属幼苗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张佐玉 《植物学通报》2000,17(3):225-231
红豆杉属(Taxus)是珍贵的药用植物,其紫极醇的大规模开发应用加剧了资源短缺。本文概述了红豆杉属植物的区域分布、生境和群落学研究结果,重点了幼苗培育途径及技术关键。种子繁殖的关键是破除休眠和苗期遮荫;扦插繁殖的关键是插条年龄及长度、药剂品种与处理时间、扦插基质与季节、圃地荫棚与保暖设施的优化配套;组培繁殖的难点是根系诱导和幼苗芽丛形成。现阶段豆杉属植物的规模化发展宜以扦插供苗为主、辅以种子育苗、  相似文献   

9.
唐欢 《生命世界》2002,(6):27-27
千日红是苋科、千日红属一年生草本花卉。花小而密生,为主要观赏部分,经久不凋。花期8—10月。适宜作花坛、花境材料,也可盆栽或作切花,还是理想的自然干花,花序可入药。千日红多用种子繁殖,由于其种子体积太小,采收不易,即使采收到的种子再进行播种繁殖也很难保证其具有母株原有的优良性状。利用组培技术对千日红进行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组织培养对秦岭百合属植物的保种繁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对秦岭野生百合属植物进行了保种繁殖研究。实验证明,在MS+0.5mg/LNAA上可诱导云南大百合、秦岭麝香百合和川百合产生较多的小鳞茎,在MS+0.5mg/LNAA+0.1mg/L6-BA上继代培养20多次仍保持较强的活力和稳定的遗传性。而卷丹在MS+1mg/LNAA上诱导产生小鳞茎,在MS+0.5mg/LNAA+0.1mg/L6-BA上继代培养较好。结果表明,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建立百合属植物的种质基因库。  相似文献   

11.
杜鹃花属植物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有着丰富的杜鹃花资源,但有关其繁殖应用的研究还具有一定的局限。种子育苗耗时长,组培育苗成本和技术要求高,都不适于杜鹃花属植物的大面积生产。扦插繁殖快,还可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从插条的选择,准备,插条的生根激素处理,扦插基质的选择,外界环境条件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及扦插后的养护管理等六个方面对杜鹃的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推进杜鹃花属植物,尤其是中国野生杜鹃的引种驯化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苏铁类植物是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研究其传粉特点,对于研究种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与动物的协同进化以及苏铁类植物的繁殖机制、濒危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苏铁雌雄株开花物候学、传粉媒介及传粉机制等方面,对苏铁类植物传粉生物学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该类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的建议:对更多苏铁属种类未知的传粉机制进行研究;更广泛地应用排除法研究苏铁类特别是苏铁属植物的传粉媒介,进一步探讨传粉昆虫与苏铁类的共生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百合科(狭义)植物的分布区对中国植物区系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本文对百合科(狭义)各属的地理分布作了分析,该科植物集中分布于泛北极域,属于北温带的科。该科所有的9个属,只在东亚区全部有分布,而且该区具有百合科(狭义)植物各系统演化阶段的类群,因此,东亚区是该科的多样化中心。其中百合族所包括的5个属(贝母属、百合属、大百合属、豹子花属和假百合属)集中分布于中国西南至喜马拉雅地区,其分布区均在中国-喜马拉雅地区重叠,表明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是百合族的多样化中心。百合族是百合科(狭义)的核心部分。因而认为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是研究百合科(狭义)植物演化的关键地区之一。从种类的统计分析表明,伊朗-土兰区分布的种类最多,说明伊朗-土兰区是该科的多度中心.文中还从一些属(贝母属、大百合属、顶冰花属和洼瓣花属)内种的分布,提出可作为划分某些植物区的依据。而且,还从假百合属的分布,阐明中国植物区系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的亲缘。  相似文献   

14.
条叶百合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不同光、温对条叶百合(Lilium callosum)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避光条件下温度对栽培4年生条叶百合种子萌发影响最大,其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25℃, 4~5天开始萌动, 1~2周萌发完全。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其种子萌发率下降。但在5℃时萌发率又有大幅升高, 35℃种子萌发完全受到抑制。(2)同一果序不同位置果实的种子萌发以最下部果实为好,中间果实次之,上部最差。(3)同一果实内中部种子萌发最好,下部种子次之,上部种子最差,上、中、下三部分种子萌发率与其千粒重呈正相关。(4)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野生条叶百合与栽培4年生条叶百合种子萌发率一致,但萌发完全时间比栽培条叶百合多14天。(5)贮藏一年后条叶百合种子萌发率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15.
闵海燕  陈刚  孙国荣  王聪  刘爱平  杜坤  张彪 《生态学报》2008,28(4):1802-1809
火柴头具有地上和地下生殖枝开花结实的特性,产生地上大、小种子和地下大、小种子4种不同类型的种子.对4种类型种子实生植株的研究表明,4种类型种子实生植株个体水平上对新种群的贡献具有差异,地上大种子表现为最大,地下小种子则最小;4种类型种子实生植株在资源的繁殖配置上存在着差异,大种子尤其地上大种子对有性繁殖的资源分配最大,而地下小种子最小,这种差异又决定了在繁殖投资和繁殖代价上的差异,小种子特别是地下小种子实生植株的繁殖投资最小,而大种子特别是地上大种子实生植株的繁殖投资最大;从繁殖代价来看,大种子实生植株的繁殖代价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大种子实生植株的繁殖代价显著小于小种子实生植株的,地上小种子实生植株的繁殖代价显著小于地下小种子实生植株的.  相似文献   

16.
分子标记在百合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发展概况,并重点论述几种常见分子标记技术如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RAPD)、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等的基本原理、技术上的优缺点及其在百合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同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百合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对连作龙牙百合(Long)与铁炮百合(Tie)根际土壤真菌ITS区进行扩增,并利用MiseqITS测序分析龙牙百合与铁炮百合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差异。结果表明:测序百合根际土壤共得到69158条Clean Reads,将其注释为277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涵盖了5门、12纲、23目、25科、34属、36种;在Alpha多样性指数上, Long的多样性指数高于Tie,但均匀度低于Tie。在Beta多样性上,两种百合间真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在门水平子囊菌门、未知菌门、担子菌门为百合的优势菌群,壶菌门为Tie特有。在属水平青霉菌属、炭疽菌属和未知菌属为两种百合真菌群落的优势菌属,盘菌属仅出现在忌连作龙牙百合中,青霉菌属和炭疽菌属在耐连作铁炮百合中含量增加,未知菌属含量下降。研究表明,连作状态下不同耐、忌连作百合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存在差异,且均有特异性的菌群,研究结果为减轻或克服百合连作障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贝母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原植物种类甚多,多数仍属野生。伊贝母产于新疆,鳞茎较大(最大个体鲜重可达50—60克)。属疗效较高的主要种类之一。当前,野生贝母的人工栽培中,在繁殖方法上普遍采用鳞茎繁殖。根据各地的实践,贝母的鳞茎繁殖系数,除个别种类外,一般都比较低;用种子繁殖,繁殖系数虽高,但种子休眠期长,出苗率低。为了增加贝母的药材产量,扩大种植面积,以满足人民用药的需要,我们对伊贝母种子的休眠规律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的初步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9.
植物种子上也存在着气孔。莫克路斯基在1884年首先在木兰属、百合科的药百合种子上看到了气孔,以后又在远志属、山核桃属、堇菜属、红毛七属和山毛榉属等种子上发现了气扎。1976年,康勒在研究223个科的双子叶植物时,发现了29个科的植物种子上有气孔。种子上存在气孔的现象并不普遍,甚至同属的植物也不相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种子资源分配的权衡关系及其随海拔的变化,本研究在高黎贡山不同海拔采集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种子,并测定每个海拔的种子数量、种翅宽度、百粒重、种子脂肪与多酚含量;利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不同海拔大百合种子功能性状的差异,进一步借助主成分分析比较不同海拔种子的权衡策略。结果表明:低海拔的大百合种子比高海拔种子种翅更宽(P 0.001)、多酚含量更高(P 0.001)、脂肪含量更低(P0.001); PC1与PC2共同解释79.61%的种子功能性状变异,在PC1与PC2的平面上低海拔种子归为一组,高海拔种子归为另一组;种子的资源分配在扩散、定植与防御之间进行权衡,低海拔种子投入更多资源至扩散与防御结构,高海拔种子储存更多能量用于定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