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确定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属特异性OmpL1s抗原膜定位及其自然抗体应答情况和抗体类型,为OmpL1s用于研制通用性钩体基因工程疫苗及检测试剂盒抗原提供依据。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检测四川地区156份钩体病人血清标本。用PCR和核苷酸序列分析,了解中国流行的钩体主要血清群ompL1基因型。采用常规基因工程技术构建ompL1/1和ompL1/2主要基因型原核表达系统,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目的重组表达产物rOmpL1/1和rOmpL1/2。采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OmpL1s进行膜定位。建立了基于rOmpL1s的ELISAs,检测钩体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及其类型。试验结果表明,黄疸出血群钩体仍然是四川地区最主要的优势钩体血清群。中国流行的钩体主要血清群ompL1基因可有ompL1/1和ompL1/2两个基因型,两者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之间有较明显的差异。OmpL1s是位于钩体外膜表面的蛋白分子。不同稀释度的156例钩体病人血清标本中,rOmpL1/1和rOmpL1/2特异性IgM阳性率分别为67.9%~79.5%和75.0%~75.6%,特异性IgG阳性率分别为71.8%~79.5%和75.0%~76.9%。上述试验结果提示,OmpL1s是位于钩体表面属特异性蛋白抗原。自然感染钩体时,rOmpL1/1和rOmpL1/2均可诱导机体体液免疫应答并产生IgM和IgG两类血清抗体,且两者之间有广泛的抗原交叉反应。rOmpL1/1和rOmpL1/2可作为研制通用性钩体基因工程疫苗和检测试剂盒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2.
龙洞山溪鲵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中华  江建平  谢锋 《动物学报》2005,51(4):703-709
应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龙洞山溪鲵(Batrachuperuslongdongensis)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探讨山溪鲵属以及小鲵科物种精子的结构特征,并探讨有尾两栖类精子结构特征的演化及其与生殖进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龙洞山溪鲵的精子具小鲵科物种精子的共同特征,即精子无顶体钩,顶体呈三叶草状,尾部无线粒体,轴纤维粗大呈圆柱状等特征;2)龙洞山溪鲵精子核脊的形态结构与小鲵科其它属物种以及有尾类其它科物种精子的核脊存在明显的差别,由此可见核脊形态结构具有属或种的特异性。此外,与已有报道的有尾两栖类物种精子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表明:1)有尾类精子特征的分化与其受精方式的变化是一致的;2)精子结构特征支持隐鳃鲵超科为单系的推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家兔皮下接种钩端螺旋体后的免疫细胞粘着现象(Immunoeytoadherence ICA)。感染钩端螺旋体的家兔血液淋巴细胞用波摩那型抗原包被的绵羊红细胞进行ICA检测,发现结合抗原的细胞的增加先于特异性抗体的出现,并伴随着最初的抗体反应。大肠杆菌和鼠疫杆菌感染的家兔淋巴细胞并不出现钩端螺旋体免疫细胞粘着现象,而不同血清型钓端螺旋体间存在交叉反应,说明此现象具有属的特异性,因此ICA试验可望作为观察本病早期免疫反应和早期诊断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在复方明胶培养基中经过三年的传代培养,用显微镜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肢电泳(PAGE)分析,同Korthof培养基的钩体抗原比较。结果证明:(1)钩体抗原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SDS-PAGE可显示20多条抗原带;(2)两种培养基所培养的钩体,未发现抗原性变异。说明钩体在复方明肢培养基中长期传代培养过程中,其抗原组成是相对稳定的。这对进一步探讨钩体长期在综合培养基中培养以后的抗原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间接FLISA法检测钩端螺旋体特异性IgM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制钩端螺旋体(钩体)特异性IgM检测试剂,并用于早期诊断钩体病,以钩体外膜蛋白为抗原,探索间接ELISA法检测钩体特异性IgM的各项实验条件,并对钩体病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105份健康人血IgM阴性,钩体IgM阳性血清可被特异性阻断,2-巯基乙醇破坏试验阳性,试剂存放4℃和37℃4天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检测临床钩体病人112份血清,IgM阳性83份,阳性率74.11%,与常规TAT法基本一致,0-7病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MAT法,说明该法检测钩体病IgM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稳定,简便等优点,对钩体病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致病型问号钩端螺旋体(问号钩体, Leptospira interrogans)和腐生型双曲钩体(L. biflexa)能够大量合成菌体内贮藏物, 这可能是钩体在营养贫瘠环境中长时间存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对钩体聚Beta羟基丁酸(PHB)贮藏物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通过基因组分析补充定义PHB合成主要功能基因, 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初步证明PHB合成途径的完整性, 为进一步研究PHB合成与钩体抗逆能力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脂类特异性尼罗红染色法和浓硫酸氧化-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法, 对问号钩体和双曲钩体的PHB贮藏物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BLAST和InterProscan/InterPro2Go), 通过同源性分析和功能结构域搜索寻找钩体基因组中的PHB合成相关基因; 最后采用克隆测序和定量RT-PCR技术检测相关基因表达情况, 初步验证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结果】尼罗红染色和氧化后比色定量实验证明钩体合成细菌常见贮藏物PHB, 问号钩体合成量为菌体干重的42%?45%, 双曲钩体合成量为64%?68%。尽管已公布的多个钩体基因组中均没有定义完整的PHB合成途径, 但本研究通过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问号钩体和双曲钩体中鉴定了PHB合成途径的主要功能基因(phbC)。克隆测序和定量RT-PCR证实钩体转录表达大部分PHB合成相关基因(phbA/B/C), 说明钩体内该生物途径基本完整, 且部分高水平表达基因可能是钩体主要的PHB合成相关基因。【结论】问号钩体和双曲钩体均可合成PHB贮藏物, 且具有基本完整的PHB合成生物途径。  相似文献   

7.
钩土蜂属(Tiphia Fabricius)是钩土蜂科(Tiphiidae)中最大的属,已知500余种,除澳洲区外世界各大动物地理区均有分布。钩土蜂为金龟子的重要天敌,成蜂钻入土中产卵于蛴螬体表,幼虫孵化后附着在蛴螬体上寄食,迅速发育。在取食完寄主体内容物后,甚至还吞食掉寄主体壁而剩下寄主幼虫坚硬的头壳。钩土蜂成虫常见于草原,在花上吸食花蜜或在地面徘徊。  相似文献   

8.
本文继续报道中国钩蛾亚科的豆斑钩蛾属Auzata及铃钩蛾属Macrocilix。前人记载豆斑蛾属6种(内有中国5种),本文现有6种,包括3新种。铃钩蛾属前记载5种,兹有5种,包括3新种及一新亚种。 这两属的地理分布亦极狭窄,为东亚特产,尤其中国的两属区系最为丰富,研究其地理分布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表达和鉴定问号钩端螺旋体(L.interrogans)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中一个新的外膜蛋白(Omp)A家族基因LA0301,研究LA0301编码蛋白的抗原性和在15个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血清群代表株中的保守性,探讨其在疫苗研究中的意义。方法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预测LA0301的特征。构建原核表达重组体pQE31-LA0301,经IPTG诱导后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表达情况。用表达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Western印迹检测其免疫反应性和在不同血清型钩体中的保守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印迹检测兔抗钩体全菌血清中的LA0301编码蛋白的抗体。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LA0301具有OmpA家族的结构域。克隆表达了重组质粒pQE31-LA0301,重组蛋白能刺激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效价为1:32000。在兔抗钩体全菌血清中检测到特异的LA0301蛋白抗体,并在15个血清群的代表株钩体中均可检测到LA0301蛋白。结论LA0301蛋白是问号钩体中一个新的OmpA家族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保守性,并且能在钩体感染的过程中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为进一步研究钩体新型疫苗候选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环境昆虫学报》2014,(5):826-827
本文首次报道了采于中国海南一新记录种白横迷钩蛾Microblepsis cupreogrisea (Hampson, 1895)。该种隶属于钩蛾科Drepanidae迷钩蛾属Microblepsis Warren, 1922,对成虫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特征进行了简要描述,并提供其图片。研究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昆虫学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制并初步评估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赖型赖株的基因组DNA芯片。方法 利用Primegens引物设计软件筛选出问号钩体赖型赖株全基因组中的特异性基因进行引物设计。对成功设计出相应引物的3 290个基因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扩增,以纯化后的产物点样制备芯片。并用双色荧光杂交策略对芯片质量进行了初步平估。结果 共获得3 290个基因产物用于点样。参考株自身杂交实验结果表明:该芯片有较高的点一致性、信噪比和较低的假阳性率。结论 成功制备了包含问号钩体赖型赖株3 290个目的基因的基因组DNA芯片,并可用于基于该芯片的问号钩体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是一种广泛流行的动物源性疾病,尽管目前已有多种商业试剂盒用于诊断系统性钩体病,但试剂盒中起作用的具体抗原的性质仍不清楚。钩体病相关性葡萄膜炎是系统性钩体病的一种晚期并发症,该研究目的在于验证并评估钩体脂多糖(LPS)抗原作为钩体病相关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辅助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报道了等翅目蛮白蚁属Microtermes Wasmann和钩白蚁属Ancistrotermes Silveastri的地理分布和云南新种。作者认为,该二属类群随着与非洲分离的印度板块在始新世中期与西藏连接后,逐渐形成现今包括我国云南等地域的地理分布。文中描述了蛮白蚁属2新种——曼庄蛮白蚁Microtemes mangahuangensis,勐捧蛮白蚁M.mengpengensis;并首次报道了分布在我国云南的钩白蚁属及2新种——河口钩白蚁Ancistrotermes hekouensis,孟连钩白蚁A.menglianensis。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寄生于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山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上小钩丝壳属的一个新变种枫香小钩丝壳贵阳变种[Uncinuliella liquidambaris(Zheng &Chen)Zheng,Chen & Z.X.Chen var.guiyangensis Wu & Wu]。  相似文献   

15.
报道寄生于福建海水养殖鱼类高体蜥的玫氏新本尼登虫(单殖吸虫纲,分室科)的扫描电镜观察。虫体体表无棘,前吸器和后吸器盘状。副甲片、前钩和后钩位于鞘内,副甲片尖状,前钩和后钩弯钩状,边缘小钩呈辐射状排列于后吸器边缘。  相似文献   

16.
钩端螺旋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义上钩端螺旋体是指螺旋体目钩端螺旋体科钩端螺旋体属的微生物,随着研究的深入,现该属微生物被划分为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和细丝体属(Leptonema)17个种。由于钩端螺旋体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进化上特殊的地位和医学上的重要意义,一直是研究者和医务工作者关注的对象。钩端螺旋体可引起钩端螺旋体病,该病是一个潜在的、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其典型症状是黄疸、肾衰竭、出血及心肌炎与心律不齐,  相似文献   

17.
20例脑动脉炎钩端螺旋体L型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20例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L型脑动脉炎,其中右侧偏瘫8例、左侧偏瘫5例、双侧瘫2例,共济失调2例。血培养原形钩体阳性2例、钩体L型阳性14例;CSF培养原形钩体阳性1例、L型阳性7例。脑CT证实脑出血2例、脑梗塞8例。研究表明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钩体L型直接损伤脑血管密功相关。甲硝哒唑易透过血脑屏障,能损伤钩体DNA结构,疗效显著,可减少钩体病后发症。  相似文献   

18.
在作者(郑儒永、陈桂清,1977)报道似钩状钩丝壳 Uncinula aduncoi-des Zheng & Chen 时,未能从苏联借到和它一样寄生在械属 Acer 上的另外一种钩丝壳柳氏钩丝壳 Uncinula ljubarskii Golov.进行对比研究,因而只能根据其作者(Golovin,1952,1960)两次报道该种时所发表的描述和绘图来加以比较,结果认为两者虽然比较接近,但仍然存在着足以区分为两个不同的种的形态差异:中国的菌的附属丝是向上渐粗的并在顶端钩状部分膨大,往往在基部有一个隔膜并有黄褐色的基部细胞;子囊无柄至近无柄;子囊孢子矩圆-卵形(长:宽=3:2)。苏联的菌的附属丝则是上下近等粗的,无隔膜;子囊有明显的柄;子囊孢子椭圆形(长:宽=2:1)。最近,Braun(1984)重新发表了研究柳氏钩丝壳的模式标本所写的描述。在他的描述中,除附属丝近等粗并且在顶端钩状部分不膨大外,其他方面均与我们的菌一致。根据这种情况,作者决定将似钩状钩丝壳降为柳氏钩丝壳的变种成为改级新组合似钩状柳氏钩丝壳 Uncinula ljubarskiiGolov vàr.aduncoides(Zheng & Chen)Zheng & Chen star.nov.。另外一种钩丝壳,枫香钩丝壳 Uncinula liquidambaris Zheng & Chen,作者(郑儒永、陈桂清,1978)在发表时所依据的标本都是一些很老的标本,子囊果上大部分的短型附属丝多已胶化不在,因而疏忽地把它当作了只有长型附属丝的钩丝壳属来发表。最近,由于有机会看到一份新采自福建的枫香白粉菌,发现除在同一个子囊果上可同时具有长、短两型的附属丝外,其他特征均与作者过去发表过的枫香钩丝壳一致,这才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并促使我们对过去鉴定为枫香钩丝壳的所有标本重新进行镜检研究。结果表明,枫香上的菌是小钩丝壳属而不是钩丝壳属,因此应成为新组合枫香小钩丝壳 Undnuliella liquidambaris(Zheng& Chen)Zheng,Chen & Z.X.Chen comb.nov.。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青霉素治疗中患者体内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的动态变化,我们于1974年7—9月检测了23例疑似钩体病患者,在青霉素治疗过程中进行钩体分离培养,获得8例阳性,现将分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Paperna(1961)在以色列胡鲶科鱼上,报道一新属单殖吸虫:四棘属QuadriacanthusPaperna(1961),其特征是,两对中央大钩,一对小钩较大;背联结片作倒山字形,输精管不环绕肠枝。1962年,郎及梁(1964),在广东龙江胡鲶Clarias fuscus(Lacepede)鳃上,发现两种类似贝氏属Bychowskyella Achmerow,1952的单殖吸虫,其中一种背联结片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