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1962年Hollings在栽培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中发现第一例真菌病毒以来,迄今已在100多种真菌中发现了病毒,多数含双链RNA基因组。1972年Bozarth报道在R.solani中发现病毒,但未报道该病毒的理化性质。1975年Finlker在R.solani的一个强致病力菌株中分离到双链RNA病毒,它含3个组分dsRNA。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用不同方法研究鲤鱼垂体mRNA反转录为互补DNA的活性。用硫氰酸胍法,从垂体中提取总RNA,经过Oligo(dT)-纤维素柱层析,得到poly(A)~+RNA。 以mRNA为模板,30%反转录成单链cDNA。利用RNaseH-DNA聚合酶Ⅰ-E.coli DNA连接酶合成双链cDNA。单链cDNA拷贝成双链cDNA。经放射自显影分析,证明合成了全长cDNA。用水解法合成双链cDNA,大多数为不完整的双链cDNA。平末端的双链cDNA连接上Eco RI-linker经Sepharose-4B分离,收集大片段cDNA,与pUC 19载体相连接,经转化构建成10~5克隆/μg mRNA的cDNA文库。  相似文献   

3.
Dicer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icer编码RNaseⅢ家族,是一进化保守基因。它包含四个ORF框架:DExH/DEAH盒解旋酶,PAZ,两个RNaseⅢ催化区与双链RNA结合区DS-RBD。目前发现Dicer在RNA干扰以及异时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它可以切割长的双链RNA成长度为22nt左右的小干扰RNA-siRNA,异时基因stRNA的成熟也与需要Dicer的参与。Dicer行使切割功能需要RDE-1或其同源基因ALG1/ALG2的协同。随着研究的深入,Dicer的其它生物功能将进一步被发现。  相似文献   

4.
<正> 1969年以来曾陆续报道用人工合成的多聚[A]:多聚[u]或多聚[I]:多聚[C]和甲基化牛血清白蛋白混合制备成双链RNA抗血清。并用于鉴定RNA病毒的RF型RNA、呼肠孤病毒和真菌病毒双链RNA,以及真菌病毒的筛选。DERRICK,1978;FRANCKI,1972;梁平彦等,1981;MASATO,1973;MOFFITT,1975;SCHWARTZ,1969;STOLLAR,1970。本文报道应用前文制备的多聚[I]:多聚  相似文献   

5.
董长垣  胡俊 《中国病毒学》2003,18(4):407-410
1998年,Fire等[1]在研究控制线虫的基因表达方法时,意外地发现由正义和反义RNA退火形成的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 RNA)引起的基因表达的抑制程度远远高于单独应用正义或反义RNA.  相似文献   

6.
7.
戴钢 《生物工程学报》2003,19(4):501-501
RNA干扰 (RNAi)指双链RNA (dsRNA)通过刺激目标RNA降解而特异性抑制目标蛋白质合成的现象 ,这些目标RNA具有与双链RNA相同的序列。人们假设RNA干扰的机理为两步反应 :起始阶段和效应器阶段。在起始阶段 ,被导入非哺乳动物细胞系统 ,例如果蝇的长双链RNA(2 0 0~ 10 0 0bp) ,被RNaseⅢ家族的一个成员 (例如果蝇中的Dicer酶 )处理成 2 1~ 2 3nt的双链RNA (短干扰RNA ,siRNA)。再进一步切割生成 3′端有两个核苷酸突出的许多双链RNA。在效应器阶段 ,双链siRNA诱发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 (RISC)的形成 ,这是一个由若干蛋白…  相似文献   

8.
DNA双链断裂修复缺陷易导致细胞基因组稳定性失衡、细胞发生癌变或死亡。真核生物主要通过同源重组和非同源末端连接两条途径来修复双链断裂。近年来发现多种ATP依赖型的染色质重塑蛋白复合物,包括RSC、INO80、Fun30、SWI/SNF和SWR1,直接参与了DNA双链断裂修复过程。它们主要通过调控DNA损伤检查点激活、断裂末端剪切及组蛋白H2AZ-H2B/H2A-H2B置换等重要步骤发挥功能。现以酿酒酵母中的研究为重点,综述主要ATP依赖型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在DNA双链断裂修复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用DNA合成仪合成寡聚脱氧核苷酸。用T4-DNA连接酶把这些寡聚脱氧核苷酸重组成双链DNA。这两个双链DNA的上游是T7-启动子,下游分别编码酵母丙氨酸tRNA的5′半分子(1-35位核苷酸)和3′半分子(35-76位核苷酸)。再把这两个双链DNA克隆到PUC 12质粒中。经点杂交筛选和DNA顺序测定证明克隆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RNA干扰 (RNAi)指双链RNA (dsRNA)通过刺激目标RNA降解而特异性抑制目标蛋白质合成的现象 ,这些目标RNA具有与双链RNA相同的序列 .人们假设RNA干扰的机理为两步反应 :起始阶段和效应器阶段 .在起始阶段 ,被导入非哺乳动物细胞系统 ,例如果蝇的长双链RNA(2 0 0~ 10 0 0bp)被RNaseⅢ家族的一个成员 (例如果蝇中的Dicer酶 )处理成 2 1~ 2 3nt的双链RNA(短干扰RNA ,siRNA) .再经进一步切割生成 3′端有两个核苷酸突出的许多双链RNA .在效应器阶段 ,双链siRNA诱发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 (RISC)的形成 ,这是一个由若干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
RNA干涉与基因沉默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28  
汤富酬  薛友纺 《遗传》2001,23(2):167-172
双链RNA介导的遗传干涉的机制是1998年发现的,它通过双链RNA的介导特异性地降解相应序列的mRNA,从而导致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到目前为止的真菌,拟南芥,线虫,锥虫,水螅,涡虫,果蝇,斑马鱼,小鼠等真核生物中都发现存在这一基因沉默机制,目前的研究表明,RNA干涉与植物中的共抑制(Cosuppression),真菌中的基因压制(quelling)很可能具有共同的基本分子机制,这也说明,很可能在进化的很早期阶段,生物就获得了这种机制,RNA干涉对于抵抗病毒入侵,抑制转座子活动等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生物体的发育和基因调控可能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双链介导的遗传干涉的机制是1998年发现的。它通过双链RNA的介导特异性地降解相应序列从而导致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RNA干扰作为后基因组时代的一种下调基因表达的工具已被广泛用于基因功能的研究以及疾病的治疗。利用小干扰RNA与乙肝病毒DNA通过共转染于HepG2肝癌细胞中使乙肝病毒基因沉默以达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吕玉凤  李晓光  王晓燕 《生物磁学》2011,(23):4569-4572
双链介导的遗传干涉的机制是1998年发现的。它通过双链RNA的介导特异性地降解相应序列从而导致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RNA干扰作为后基因组时代的一种下调基因表达的工具已被广泛用于基因功能的研究以及疾病的治疗。利用小干扰RNA与乙肝病毒DNA通过共传染于HepG2肝癌细胞中使乙肝病毒基因沉默以达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98年,Fire等在研究控制线虫的基因表达方法时,意外地发现由正义和反义RNA退火形成的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 RNA)引起的基因表达的抑制程度远远高于单独应用正义或反义RNA。并命名此现象为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RNAi)。随后围绕此现象展开的广泛的  相似文献   

15.
用国产多聚肌苷酸和多聚胞嘧啶核苷酸(简称多聚[I]:多聚[c])制备成双链核糖核酸特异性抗血清,用环状沉淀和’H标记的番茄花叶病毒双链核糖核酸测得抗血清效价分别为1:128和1:6400。用免疫琼脂双扩散、对流免疫电泳和放射免疫测定可测定出多聚[I]:多聚[c]的最低浓度分别为391ng、12.2/ng和10pg/ml抗血清和酵母、TMV、P。X的单链核糖核酸、小牛胸腺DNA不反应。试验证明用国产多聚[I]:多聚[C]制备的抗血清,可有效地用于双链核糖核酸的免疫化学鉴定。由于在免疫双扩散和对流免疫电泳中抗血清能和微量双链核糖核酸反应并产生可见沉淀线,从而有可能利用这两种简便灵敏的方法测定病毒的双链RNA,单链RNA病毒的RF型RNA,以及双链RNA真菌病毒的筛选。  相似文献   

16.
用国产多聚肌苷酸和多聚胞嘧啶核苷酸(简称多聚[I]:多聚[C])制备成双链核糖核酸特异性抗血清,用环状沉淀和~3H标记的番茄花叶病毒双链核糖核酸测得抗血清效价分别为1:128和1:6400。用免疫琼脂双扩散、对流免疫电泳和放射免疫测定可测定出多聚[I]:多聚[C]的最低浓度分别为391ng、12.2/ng和10pg/ml抗血清和酵母、TMV、PVX 的单链核糖核酸、小牛胸腺DNA不反应。试验证明用国产多聚[I]:多聚[C]制备的抗血清,可有效地用干双链核糖核酸的免疫化学鉴定。由于在免疫双扩散和对流免疫电泳中抗血清能和微量双链核糖核酸反应并产生可见沉淀线,从而有可能利用这两种简便灵敏的方法测定病毒的双链RNA,单链RNA病毒的RF型RNA,以及双链RNA真菌病毒的筛选。  相似文献   

17.
管兴华 《生命科学》2006,18(6):518-520
2006年10月2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AndrewZFire)和克雷格·梅洛(CraigMello),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机制——双链R N A引起基因沉默”。摘要:今年的诺贝尔获奖者发现了控制基因信息流的基本机制。基因  相似文献   

18.
RT-PCR克隆辐射敏感细胞及其亲本细胞的ku80基因cDNA,发现辐射敏感细胞的ku80基因与双链断裂DNA末端相互作用的位置存在基因突变,用凝胶阻滞和DNA-蛋白质印迹进一步证实突变ku基因编码蛋白结合双链断裂末端DNA的能力下降,暗示其细胞辐射敏感性可能与Ku蛋白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和双标记基因质粒DNA转染技术研究辐射敏感的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AT5BIVA)和正常辐射抗性的人宫颈癌细胞(HeLaS3)DNA双链断裂重接修复率及其忠实性。结果表明γ射线照射诱发DNA双链断裂的产额和重接修复率,在两株细胞间无差别.而AT细胞对导入的限制性内切酶EcoRV产生双链断裂质粒DNA的重接修复忠实性显著低于HelaS3te胞,表明AT细胞易发生DNA错误修复,这很可能就是AT细胞高度辐射敏感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运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核糖体失活蛋白 (RIP)与超螺旋DNA相互作用 ,发现这类毒蛋白 (克木毒蛋白和蓖麻毒蛋白A链 ) ,既能与超螺旋形式的DNA结合 ,又能结合在超螺旋DNA分子中未解旋的双链环区 .在与超螺旋DNA结合后 ,引起超螺旋DNA构象变化以利解旋并与双链DNA结合 ,进而将松弛的DNA双链切成缺口或线性形式 .这说明RIP是一种超螺旋DNA结合蛋白 ,并表现出依赖超螺旋的DNA内切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