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评价肺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检测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我们对23例正常人和2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肥厚型心肌病二尖瓣血流频谱异常者肺静血流谱也能表现异常;在肥厚范围局限的心肌病患者,即使二尖瓣血流频谱正常,肺静脉血流频民可表现异常,特别是AR峰持续时间和S波减速时间更有诊断意义,因此用肺静脉血流频率谱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不仅交二尖瓣血流图敏感,而且可识别二尖瓣血流图假性正常化,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85例经心脏超声或左室造影证实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85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50例(58.8%);心前区疼痛21例(24.7%);心前区不适7例(8.2%);乏力2例(2.4%);心悸2例(2.4%);剑突下疼痛1例(1.2%);发现心电图异常前来就诊2例(2.4%).其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30例(35.3%);合并冠心病4例(血管狭窄小于70%)(4.8%)、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11例(12.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4例(4.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合并MB4例(4.8%)、冠心病合并MB3例(3.5%).67例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78.8%),4例患者同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4.8%),4例患者服用钙离子拮抗剂(4.8%),1例患者服用可达龙(1.2%),1例患者同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及可达龙(1.2%),8例患者因心率慢,未服用药物(9.6%).临床随访1~30(平均15.2±4.5)个月,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HCM症状不典型,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在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方面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2月期间经心脏超声或左室造影证实的33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以胸闷、气短为主者20例;心前区不适4例;心前区疼痛5例;乏力2例;心悸l例;发现心电图异常前来就诊l例.32例患者行左室造影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l例因肾功能不全,未行左室造影,但经心脏超声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27例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2例患者服用钙离子拮抗剂,4例患者因心率慢,未服用药物,临床随访1~36(平均16.7± 4.1)个月,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均适用于治疗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4.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以左心室肥厚为突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病率为1/500~1/200。目前已发现超过30个基因的1500种突变与该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致病基因变异连同修饰基因多态性、环境因素等影响因素发挥作用,使得疾病表型极具异质性,临床表现上从无任何症状到心源性猝死均可发生,病理表型主要包括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及纤维化、心肌缺血等。近年来,许多研究致力于探究HCM基因型对表型的影响,并基于遗传背景对HCM的治疗方法进行研发。本文以HCM基因型–表型的关联为重点,从HCM的致病基因、关联影响因素和最新治疗手段等多方面综述了HCM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HCM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方向提供遗传学方面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应用Long PCR及Primer Shift Long PCR 技术对3例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和10例正常引产胎儿的13份心肌标本予以线粒体 DNA缺失检测,结果在1例HCM患者心肌线粒体DNA中发现约5.0kb缺失,而在正常引产胎儿的标本未见该缺失,提示HCM的发生可能与mtDNA缺失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一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特点。方法:对我院就诊的一肥厚型心肌病大家系进行临床调查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绘制家系图谱。结果:该家系为连续四代遗传,家系成员共35例,患者11例,猝死3例,死亡2例。有1例患者房颤及脑梗塞,2例患者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猝死年龄最小3岁,符合肥厚型心肌病高发病率、高猝死率、发病年龄早等特点。结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详细的家系调查有助于了解疾病全貌,更好地揭示其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7.
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ng YR  Liu Z  Gu SL  Qian LJ  Yan QF 《遗传》2011,33(6):549-557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以左心室及室间隔不对称肥厚为基本特征的原发性心肌病,其发病率约为0.2%,是青少年和运动员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HCM的发病年龄、发病程度和猝死风险等临床表型具有多样性,通常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已报道的HCM相关突变超过900种,主要定位在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心脏肌钙蛋白T基因等13个心脏肌节蛋白基因;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线粒体基因突变与HCM发生相关。文章在简单介绍HCM形态学特征及临床表型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HCM的致病分子机制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cTnT^R92Q肥厚型心肌病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把cTnT^R92Q基因插入-αMHC启动子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法建立cTnT^R92Q转基因C57BL/6J小鼠。PCR鉴定cTnT^R92Q转基因小鼠的基因表型,RT-PCR检测基因表达,光学显微镜和超声检测cTnT^R92Q转基因小鼠心脏的病理改变。结果建立了3个不同表达水平的cTnT^R92Q转基因小鼠品系。转入的cTnT^R92Q基因在心脏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内源性cTnT。组织学分析显示cTnT^R92Q转基因小鼠心脏变大,心室壁肥厚,心腔变小,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肌间质纤维增多。超声检查显示心室壁变厚,收缩期容积和舒张期容积显著缩小,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明显增加。结论cTnT^R92Q转基因小鼠心脏变大,室壁变厚,心腔变小,心肌细胞排列紊乱,间质纤维化以及心肌舒张功能失调,说明成功建立了cTnT^R92Q转基因小鼠肥厚型心肌病模型,为研究肥厚型心肌病发病机制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文章在1个中国汉族HCM家系中进行心脏肌钙蛋白T(TNNT2)基因、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BPC3)基因和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基因的突变筛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基因功能区外显子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家系接受调查的7名成员中有4名成员携带MYH7基因c.1273G>A杂合突变,该突变位点位于MYH7基因的14号外显子并使425位的甘氨酸(Gly)转换为精氨酸(Arg).该突变首次在国内HCM家系中发现,突变携带者的临床表型在家系内部呈现明显的异质性.该家系成员TNNT2及MYBPC3基因未发现突变且正常对照组相同位置未发现异常.MYH7基因是我国家族性HCM的致病基因之一,携带c.1273G>A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表型差异明显,提示可能有其它因素参与了肥厚型心肌病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肥厚型心肌病人群中α-Galactosidase A突变的患病率及其临床表现。方法:对439名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156名健康对照GLA基因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及基因型及临床表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确定了2个致病性突变,包括1个错义突变E66Q和1个剪接位点的突变c.547+1GC。2个突变在156名健康人群未发现,在1000人基因组计划中未报道。确定中国汉族肥厚型心肌病人群中α-Galactosidase A突变0.45%的患病率。结论:Fabry病在中国汉族肥厚型心肌病人群中α-Galactosidase A突变的患病率较低。基因检测有助于Fabry病与肥厚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 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 文章在1个中国汉族HCM家系中进行心脏肌钙蛋白T (TNNT2) 基因、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MYBPC3) 基因和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 (MYH7) 基因的突变筛查,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基因功能区外显子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 在该家系接受调查的7名成员中有4名成员携带MYH7基因c.1273G>A杂合突变, 该突变位点位于MYH7基因的14号外显子并使425位的甘氨酸(Gly)转换为精氨酸(Arg)。该突变首次在国内HCM家系中发现, 突变携带者的临床表型在家系内部呈现明显的异质性。该家系成员TNNT2及MYBPC3基因未发现突变且正常对照组相同位置未发现异常。MYH7基因是我国家族性 HCM的致病基因之一, 携带c.1273G>A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表型差异明显, 提示可能有其它因素参与了肥厚型心肌病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静息脉压和运动诱导的血压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Bruce方案,对70例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症状限制运动试验,监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即分别在患者仰卧休息和运动结束后测量血压。结果: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运动后血压反应异常者与正常者相比,前者的静息脉压显著高于后者。表现出运动性非正常血压反应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静息脉压明显高于无运动性非正常血压反应患者(P=0.007)。根据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年龄、性别、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梗阻等混杂因素后,静息脉压可以有效预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运动性非正常血压反应(P=0.016)。结论:与传统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相比,静息脉压可作为一个有效的辅助检测指标预防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期间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HCM患者198例。综合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结果及教育程度,判断患者认知功能:文盲且MoCA得分14分、1年≤教育年限≤6年且MoCA得分20分、或教育年限6年且MoCA得分25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n=37),其余为认知功能正常组(n=161)。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认知功能评估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C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HC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18.7%(37/198)。与认知功能正常组相比,认知功能障碍组HCM患者年龄较大(P0.05),受教育年限较短(P0.05),心功能分级及左心室舒张功能较差(P0.05),激发左心室流出道压差较高(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HCM患者MoCA得分较低(P0.05),尤其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和延迟回忆(P0.05)两项上得分较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调整年龄(OR=14.435, 95%CI:4.476-46.550; P0.001)和教育年限(OR=5.274, 95%CI:2.024-13.744; P=0.001)后,激发左心室流出道压差(OR=3.844, 95%CI:1.551-9.524; P=0.004)是HC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激发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可以增加HC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动血压反应不足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是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常见的异常表现,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HCM患者这两类异常血压反应表现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心肺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阜外医院功能检测中心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HCM患者219例.111例行CPET的性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MVA)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关系,探讨扩心病患者体内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扩心病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按照年龄配对,取48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依据其是否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组及单纯扩张型心肌病(MVA-)组,分析组间HRV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扩张型心肌病(MVA-)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均有降低(P<0.05)L与(MVA-)组相比,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组HRV相关指标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危险因子,可能可以用HRV预测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肥厚型心肌病(HCM),以心肌肥厚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猝死率高.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胸痛等.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心肺运动试验(CPET)在整体整合生理和医学(HIPM)理论指导下是唯一评估人体整体功能状态检查,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心肺运动中核心数据变化值得进一步探讨.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动血压反应不足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是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常见的异常表现,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HCM患者这两类异常血压反应表现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心肺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阜外医院功能检测中心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HCM患者219例。111例行CPET的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对照组与HCM组的CPET运动血压反应。将HCM患者分为运动血压反应正常组及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组,以及运动后血压正常组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组,分别比较上述两类运动血压反应异常者的临床情况及CPET功能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CM患者运动血压反应不足(8.7%比1.8%,P=0.016)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6.8%比0.0%,P=0.003)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在HCM患者中,与运动血压反应正常者相比,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的HCM患者更多合并冠心病(P=0.029)、肺动脉高压(P=0.002)及房颤/房扑(P=0.036);与运动后血压正常者相比,运动后恢复期血压下降的HCM患者静息流出道压差(P=0.017)更高,合并流出道梗阻比例(P=0.015)、合并收缩期二尖瓣前移现象(P=0.022)及左室射血分数(P=0.043)更高。经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的独立相关因素为冠心病(β=1.519,P=0.013)、肺动脉高压(β=2.292, P=0.000)。而运动后恢复期血压下降仅与左室流出道压差有独立的相关性(β=0.018, P=0.005)。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的HCM患者峰值摄氧量(P=0.003)、峰值心率(P=0.014)及心率储备(P=0.003)更低,NT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P=0.019)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P=0.000)更高。运动后恢复期血压下降与各种心肺功能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 HCM运动血压反应不足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的发生率均较正常人群显著升高。HCM患者运动血压反应不足与合并冠心病和肺动脉高压有显著的独立相关性,而运动后血压下降仅与左室流出道压差独立相关。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的HCM患者心肺运动功能降低,而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与心肺运动功能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mtDNA大片段缺失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Long PCR及Primer Shift Long PCR 技术对3例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和10例正常引产胎儿的13份心肌标本予以线粒体 DNA缺失检测,结果在1例HCM患者心肌线粒体DNA中发现约5.0kb缺失,而在正常引产胎儿的标本未见该缺失,提示HCM的发生可能与mtDNA缺失相关。 Astract Using long PCR and primer shift long PCR techniques, we analyzed the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isolated from the heart muscles of 3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 patients and 10 normal abortive fetuses. Almost 5.0kb deletion was found in the heart mtDNA of one HCM patient, while no deletion was detected in that of 10 fetuses. It is concluded that HCM may correlate with mtDNA deletion.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研究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心室扭转功能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HCM患者30例进行研究,记作病变组,另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常规左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整体扭转和解旋运动指标、左室局部扭转和解旋运动指标、圆周应变以及应变率。结果:病变组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而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病变组心内膜的左心室扭转角度(LVtw)以及左心室扭矩(LVto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心内膜及心外膜解扭转率(Untw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变组基底部心内膜旋转速率、心尖部心外膜旋转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尖部心内膜旋转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尖部心外膜解旋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变组基底部心内膜圆周应变低于对照组,基底部、心尖部心外膜圆周应变高于对照组(P<0.05);病变组基底部、心尖部心外膜应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CM患者收缩功能降低,且局部心肌圆周方向的形变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肥厚型心肌病(HCM),以心肌肥厚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猝死率高。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胸痛等。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心肺运动试验(CPET)在整体整合生理和医学(HIPM)理论指导下是唯一评估人体整体功能状态检查,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心肺运动中核心数据变化值得进一步探讨。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在阜外医院就诊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完成CPET受试者24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19例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心组)和无诊断疾病健康人25例(正常组),观察两组CPET核心指标的异同。结果: ①肥厚心组男163女56例,正常组11男14女;肥厚心组年龄(46.7±12.8,16.0~71.0)岁;正常组年龄(43.7±10.4,26.0~61.0)岁。②肥厚心组CPET核心指标的峰值摄氧量(Peak VO2)为(65.2±13.8,22.8~103.4)%pred;无氧阈(AT)为(66.4±13.0,33.7~103.5)%pred;峰值氧脉搏(Peak O2 pulse)为(84.3±19.0,90.9~126.0)%pred;摄氧效率平台(OUEP)为(99.2±13.4,69.1~155.5)%pred;分钟通气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比值最小值(Lowest VE/VCO2)为(108.0±13.2,70.4~154.0)%pred;分钟通气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比值斜率(VE/VCO2 Slope)为(108.5±17.9,66.9~164.9)%pred, 肥厚心组较正常组在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峰值氧脉搏,摄氧效率平台等百分预计值(%pred)等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而Lowest VE/VCO2和VE/VCO2 Slope(%pred)显著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个体而言,部分患者就诊时整体功能状态尚在正常范围内。③CPET中Peak VO2与其他核心指标AT、OUEP、Peak O2 pulse、峰值收缩压呈正相关;与Lowest VE/VCO2 和VE/VCO2 Slope呈负相关。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能安全完成CPET,CPET指标具有特异性,不仅可用于整体功能评测、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危险分层、疗效评估和精准预后预测,并可用于整体论指导下的个体化整体方案慢病有效管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