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西蝗虫研究Ⅰ.蝗虫的区系组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国芳 《动物学研究》1995,16(3):223-231
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和广西植物研究所1962-1993年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进行蝗虫调查和采集,共采获蝗总科标本计3万余号,经鉴定有6科26亚科71属139种。文中分析了各蝗种的区系地理成分、科属分配。结果说明,广西蝗虫区系成分为以东洋和占绝对优势,广布种、古北种两者仅占有较小一部分,而特有种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宁夏黄河湿地现已知有44种蝗虫,隶属2总科8科24属,占全自治区蝗虫总种数的50.57%。湿地蝗虫在种类组成上以蝗总科中的斑翅蝗科为优势类群,共计12属15种,占总种数的34.09%。网翅蝗科次之,共计3属11种,占总种数的25%。区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黄河湿地蝗虫完全为古北界区系成分。在中国地理区划中有17个区系型,以蒙新区特有种所占比例最高,计17种,占总种数的38.64%。其次为蒙新区—青藏区系型,计4种,占9.09%。以宁夏黄河湿地11个自然行政地理区划为分类单元,对其种类生态地理分布进行聚类分析,探讨了地理生态环境与生物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广西蝗虫二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9~1980年作者等在广西南部地区进行蝗虫生态地理调查过程中采到了蝗虫的一些新种。现将其中斑腿蝗科Catantopidae和蝗科Acrididae各一新种记述如下: 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副模标本保存在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4.
我国及邻近地区斑腿蝗科区系及其起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黄春梅  成新跃 《昆虫学报》1999,42(2):184-198
根据斑腿蝗科(Catantopidae)在我国各动物地理区的种类组成和区系特点,发现华中区和华北区的区系特点不明显,前者为南北成份的混交区,后者特有种可跨区分布,这与蝗虫有明显的区域和地带分布的特点不相符。为此,作者同意马世骏先生把江汉平原、秦阳山山地、辽黄淮平原划为古北区,成为东方区系。根据我国北方种类与前苏联西伯利亚区系关系密切,而极少数种类与前苏联欧洲部分甚至欧洲部分所共有这种事实,认为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应把西伯利亚单独作为一个亚区较合适。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不同生境内蝗虫区系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经过多年的调查,并参考其他研究成果,在所设的8个样点中统计出蝗虫7科,39属,107种。分析了东北地区蝗虫的群落结构、各蝗种的区系地理成分、种属分配,并讨论了该区蝗虫的地理分布关系等。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蝗虫古北种占绝对优势,约占总种类数的87.85%,在所调查的8种类型的生境中,长白山地区的蝗虫种类最为丰富,向海自然保护区的蝗虫种类最少,并且和其他各生境蝗虫组成的相似性指数均较低。  相似文献   

6.
李鸿昌  郝树广  康乐 《昆虫学报》2007,50(4):361-375
为了阐明内蒙古地区不同景观植被地带蝗总科生态区系(Acridoidea ecofaunas)的生态地理学特征,本文依据长期野外考察和文献积累数据,分别对寒温型明亮针叶林带(F1)、中温型夏绿阔叶林带(F2)、森林草原带(FS)、典型草原带(TS)、荒漠草原带(DS)、暖温型草原化荒漠亚带(SD)和典型荒漠亚带(TD)等7个不同类型植被地带(或亚带)内蝗总科区系结构组成、生态生存条件(植被、气候、土壤等)及其区系形成的生态学机理进行了分析,综合比较了各植被地带(或亚带)的蝗虫物种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的区域性分异及其与地带间不同植被的相关性。结论指出,由于多数蝗种具有以禾本科(Gramineae)和菊科(Compositae)植物为主要食料的食性特征,而典型草原带的植被群落恰以“多年生丛生禾草及根茎禾草”为建群优势层片,其形成的丰富食物资源、多样的栖息场所、充足的日光辐射和较长的生长期以及有利于产卵孵化的土壤条件等,为蝗虫提供了最为多样的时间、空间和营养生态位(niches),故蝗虫长期受自然选择的压力,在适应协同进化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它们在典型草原带内具有最高的物种多样性。相比之下,在具有极端生态生存条件的内蒙古东部针叶林带和西部典型荒漠亚带内,分别因其低温高湿和高温低湿的两类不同极端气候特征的生态作用,形成了蝗虫在这两个植被地带内生存分布的生态阻限,故其拥有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最低,其区系结构的组成种类也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7.
基于馆藏标本,对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蕨类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蕨类30科、67属、177种及10变种;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0个类型11个亚型;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划分为9个类型、20个亚型及7个变型;该保护区温带区系成分占优势;与相邻地区区系成分比较发现,蕨类区系与云南药山联系的紧密程度为:轿子雪山>梅里雪山及附近地区>玉龙雪山>黄山.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跃度蝗属三新种(直翅目:蝗总科)任炳忠,张凤岭,郑一平(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长春130024)1989年7、8月间,作者对黑龙江省镜泊湖地区的蝗虫进行了调查采集。所得标本经鉴定发现跃度蝗属三新种,现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动...  相似文献   

9.
为了查明阿尔泰山温泉沟森林公园地衣物种组成及区系特征, 对不同海拔采集的地衣进行了种类鉴定和区系分析, 同时对其他11 个地区的地衣区系进行了比较。不同地区间的地衣种属相似性采用Czehanowski 系数; 地衣的区系丰富性采用左家哺综合系数; 地衣区系地理成分的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阿尔泰山温泉沟森林公园地衣区系中, 单种科和单种属的比例在该地区地衣种类组成中较高, 分别占该地区地衣总科属数的40%和56.52%。属的相似性与额尔齐斯河大峡谷最高为64.15%, 种的相似性与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高为33.96%, 与武夷山地衣的属种相似性最低分别为27.12% 和2.27%。地衣科、属、种的丰富度指数, 还是综合性丰富性指数较低, 所比较的12 个地区中排在我国第9 位。地衣区系地理成分中, 环北极成分占优势, 其次为温带成分和世界广布成分, 与高等植物区系特征相符。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蝗虫─新种(直翅目:蝗科)张凤岭,郑一平,任炳忠(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长春130024)1989、1990年8月,作者在小兴安岭及周围地区进行了蝗虫调查。在整理鉴定标本时,发现异爪蝗属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标本室。水边异...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云南省稻蝗属1新种,即三斑稻蝗Oxya trimaculata sp.nov.。新种近似于小稻蝗O.intricata(Stl,1861)和暗纹稻蝗O.fuscovittata(Marschall,1836),但以下特征区别于后二者:雄性尾须明显侧扁,向端部逐渐趋狭,侧观长三角形,近端部明显或略呈二分支,背支短,端部钝,腹支较长,端部较尖锐;雄性肛上板的三角形后突明显较大;后足股节内侧具3个黑色斑。另外,新种体型较小稻蝗大。模式标本保存于大理学院生物科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蝗总科染色体研究及科级综合比较(直翅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国际范围内蝗总科染色体研究简史及细胞分类学研究概况进行了回顾,并对我国蝗总科细胞分类学研究进展作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染色体数目、形态、染色体分组型式、性染色体位置、C带结构特征及异染色质总含量值等多方面特征对蝗总科8个科细胞分类学相互关系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癞蝗科染色体特点明显,进化位置独特;锥头蝗科与瘤锥蝗科相互近缘;斑腿蝗科与斑翅蝗科较为相近,网翅蝗科与槌角蝗科在染色体多项  相似文献   

13.
记述采自中国山东的驼笨蝗属Humphaplotropis Xiao,Yin et Yin 1新种:徂徕山驼笨蝗H.culaishanensis sp.nov.。该新种近似泰山驼笨蝗Humphaplotropis taishanensis Xiao,Yin et Yin,2013,雄性区别特征为颜面隆起两侧隆线明显,向下张开,不到达唇基;雄性前胸背板前缘中央呈尖角形突出,其顶端不到达复眼的后缘;前胸背板中隆线隆起较低,侧面观其高出头顶水平线的高度为全高的1/5;前翅较长,其顶端超过第1腹节的后缘。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相似文献   

14.
系统研究了龙州蝗属,共记述10种,其中包括1新种,即贵州龙州蝗Longzhouacris guizhouensis sp.nov.,该新种近似于斑角龙州蝗L.annulicornis Lu,LiYou,2000,主要区别为:1)前胸背板沟前区长为沟后区长的2.16倍;2)前翅到达第3腹节背板中部;3)后足跗节爪间中垫长为爪长的1.5倍;4)雄性尾片三角形,顶尖;5)触角基半黄褐色,端半暗褐色;6)前翅前半黑褐色,后半淡褐色;7)后足胫节黄绿色。文中附有分种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金色蝗属一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在吉林省长白山,黑龙江省镜泊湖地区采到蝗虫-新种──长白山金色蝗Chrysacrischangbaishanensissp.nov,并附有特征图。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A new species, namely Ceracris chuannanensis from Sichuan Province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ype specimens are kept in the Institute of Zoology,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采自中国四川省一新种,川南竹蝗Ceracris chuannanensis sp. nov。该新种近似西藏竹蝗Ceracris xizangensis Liu,主要区别在于新种触角细长,翅较短。  相似文献   

18.
蝗虫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遗传多样性、近缘种鉴别以及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重建 3个方面综述了蝗虫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四川卵翅蝗属一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