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胎鼠脊髓神经干细胞分离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机械法和胰酶消化法对胎鼠脊髓源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机械法和胰酶消化法分离胎鼠脊髓组织获得神经干细胞,应用台盼蓝检测细胞成活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神经干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分裂增殖能力.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和分化细胞。结果:机械法获得的细胞数量多于胰酶消化法。细胞经过培养其增殖能力机械法略强于胰酶消化法,但无统计学意义。培养形成的细胞球Nestin阳性,诱导分化后可见NSE和GFAP阳性细胞。结论:运用机械法比胰酶消化法分离胎鼠脊髓组织获得神经干细胞方法简单,容易操作,经过培养细胞增殖能力较强。并可提供健康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
以分离获得的腔前卵泡数量、正常卵泡率和72h体外培养存活率为指标,比较了酶消化法、梳刮法和剪碎法3种不同方法分离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腔前卵泡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卵巢数目相同的情况下,以酶消化法平均获得的腔前卵泡数最多,梳刮法次之,剪碎法最少,3种不同分离方法获得腔前卵泡数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梳刮法和剪碎法分离获得的腔前卵泡正常率均极显著高于酶消化法(P<0.01);梳刮法和剪碎法分离获得的腔前卵泡在体外培养24h、48h和72h后的存活率极显著和显著高于酶消化法(培养24h、48h后,P<0.01;培养72h后,P<0.05)。由此可见,梳刮法是塔里木马鹿腔前卵泡更有效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3.
水牛腔前卵泡的分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确定水牛腔前卵泡的有效分离方法 ,作者取用来自屠宰场 31头水牛的 6 1个卵巢 ,先用剪刀去掉髓质部 ,然后分别用梳刮法、剪碎法和显微分离法分离回收腔前卵泡。结果发现 ,使用梳刮法时 ,平均每个水牛卵巢回收所得的腔前卵泡数 (15 2 35± 4 4 81)明显高于剪碎法 (32 6 2± 14 81)和显微分离法 (8 95± 3 4 4 ) ,且其平均每个卵巢的处理时间 (39 0 5± 4 2 7min)明显少于剪碎法 (4 6 4 3± 4 15min)和显微分离法 (4 4 5 5± 7 82min)。梳刮法分离所得的腔前卵泡中 ,以原始卵泡最多 (占 4 1 2 5 % ) ,其次为初级卵泡 (占 38 79% ) ,而次级卵泡最少 (仅占 19 95 % )。用梳刮法获得的腔前卵泡在体外培养 72h后 ,存活率为 5 6 38% ,与剪碎法(4 8 91% )及显微分离法 (5 9 34% )没有显著差异。用梳刮法处理 10头黄牛的 2 0个卵巢 ,平均每个卵巢可分离获得 1195 2 0± 6 85 0 0个腔前卵泡 ,明显多于水牛的 15 2 35± 4 4 81个腔前卵泡。由此可见 ,梳刮法是水牛腔前卵泡的有效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地衣红染色和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了培养在基础培养液加BSA、血清、BSA EGF和BSA TGFα四组成熟培养液中绵羊卵母细胞的核成熟状态和α-微管蛋白分布,以及成熟培养后皮质颗粒(CG)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培养22h的上述各组卵母细胞的核成熟率分别为63.5%、75.2%、73.1%、69.8%,处于第一次减数分裂末期的比率分别为27.0%、16.3%、15.9%、16.9%,EGF、TGFα和血清的添加明显提高了核的成熟率(P<0.05),显著减少了处于第一减数分裂末期的比例(P<0.05);α-微管蛋白的正常率(66.6%、66.6%、73.6%)也显著高于BSA组(43.3%)(P<0.05);CG发生迁移较好的卵母细胞比率分别为33.9%、58.8%、54.7%、47.9%,与BSA组相比,EGF和血清的添加明显促进了CG向皮质区的迁移(P<0.05)。实验表明TGFα和EGF均促进了绵羊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从第一减数分裂末期向第二减数分裂中期的转变,并且能够替代血清中的某些成分促进和改善体外成熟卵母细胞核成熟的质量,EGF比TGFα更能促进绵羊卵母细胞胞质的成熟。  相似文献   

5.
以卵胞浆单精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后废弃的未成熟人类卵母细胞(生发泡期卵母细胞(the germinal vesicle,GV)和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卵母细胞(the metaphase,MI))为材料,使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培养未成熟的卵母细胞,分别在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注射后45、60、84 h观察卵母细胞成熟情况.分别使用钙离子载体(calcium ionophore,CI)A23187联合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法或精子提取物卵胞质内注射(sperm extracts intracytoplasmic injection,SEII)法两种不同的激活方法对体外成熟MII的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评价其体外发育潜能.MI卵子体外成熟率要显著高于GV(75.2%vs 30.6%)(P<0.01).与CI/6-DMAP法相比使用SEII/6-DMAP法在激活率(87.5%vs 70.2%)上要明显高于CI/6-DMAP法(P<0.05),但在卵裂率(65.7%vs 72.5%)和桑囊率(0%vs 5.0%)上SEII/6-DMAP法要低于CI/6-DMAP法.注射hCG 45 h组的卵母细胞激活率(91.3%vs 57.9%)、卵裂率(85.7%vs 57.9%)及桑囊率(9.5%vs 0%)均显著高于注射hCG 60 h组(P<0.01).56.8%(117/206)的ICSI废弃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可以在体外发育成熟,激活后具有一定的发育潜能,卵龄对卵母细胞的质量和发育能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应用Spindle-view对体外成熟培养36、42、44和48h的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纺锤体进行去核操作,并与传统去核方法(McGrath-Solter去核法,挤压去核法)相比较,结果表明:①在42~48h之间利用Spindle-view得到的猪卵纺锤体影像与极体的相对位置没有明显的变化;②Spindle-view适合用于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纺锤体的观察及去核;去核效率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差异极显著(95.5%,42.1%,74.2%,P<0.01);③纺锤体成像是否清晰可用于猪卵母细胞的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7.
体外培养小鼠的窦前卵泡以得到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Ⅱ)卵母细胞,比较体外发育卵母细胞与体内生长的卵母细胞生长分化因子-9(GDF-9)的基因表达量,探讨GDF-9的表达对卵母细胞体外发育成熟的影响。选择体外培养第2天(D2)、D4、D6、D8、D10、D12卵母细胞作为体外发育组;同窝雌性小鼠出生后D12、D14、D16、D18、D20、D22卵母细胞作为体内发育组;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两组MⅠ卵母细胞GDF-9基因表达量。结果体外培养小鼠窦前卵泡可以得到MⅡ期卵母细胞,卵泡成活率、窦腔形成率、卵母细胞成熟率分别达到89·5%、51·8%和56·6%。小鼠卵母细胞GDF-9基因表达量随发育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体外发育D8—12卵母细胞GDF-9表达量显著低于同期体内发育卵母细胞(P<0·05)。体外发育D8—12卵母细胞GDF-9基因表达量低于同期体内发育的卵母细胞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其发育潜能较低。  相似文献   

8.
研究通过检测卵母细胞直径、谷胱甘肽含量和皮质颗粒分布来评估其胞浆成熟度。培养小鼠窦前卵泡13 d,得到258个体外发育MⅡ期卵母细胞;控制性超排得到205个体内发育的MⅡ期卵母细胞。测量卵母细胞直径,用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卵母细胞皮质颗粒分布,化学法测定卵母细胞谷胱甘肽含量。结果发现,体外发育的卵母细胞直径(69.6±5.7)μm,体内发育卵母细胞直径(84.2±3.0)μm,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体外发育成熟卵母细胞谷胱甘肽含量(4.3±0.7)pmol,体内发育的卵母细胞谷胱甘肽含量(6.1±1.0)pmol,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体外发育卵母细胞皮质颗粒环状分布率36%,体内发育卵母细胞皮质颗粒环状分布率90%,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本实验认为,体外发育成熟的卵母细胞胞浆成熟度与体内发育成熟的卵母细胞存在差异,可能是其发育潜能降低的原因之一。体外培养的卵泡内分泌结构改变可能影响卵母细胞胞浆成熟。  相似文献   

9.
探讨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的影响因素,为优化山羊体外受精程序奠定基础。比较从屠宰场采摘的山羊卵巢运输温度和体外培养促成熟因子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和体外受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运输温度接近室温(25±2)℃时的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高于接近体温(36±2)℃时的运输温度(成熟率分别为53.8%,35.0%,P0.01),两种运输温度的卵巢卵母细胞成熟培养后体外受精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37.9%,36.6%,P0.05)。与在体外成熟基础培养液(M1:M199 media+1μg/mL E2+10μg/mL FSH+10μg/mL LH+20%EGS)中进行成熟培养相比,在基础培养液中仅添加20 ng/mL EGF(M2)和另外添加10%GFF(M3)进行体外成熟培养的卵母细胞成熟率均有明显提高,其中成熟率在M1为53.8%,极显著低于M2的69.5%和M3的72.6%,P0.01;M2和M3间差异不显著;卵母细胞成熟培养后体外受精率在三者间无明显差异分别为37.9%,39.5%和40.6%,P0.05。山羊体外受精时从屠宰场采摘的卵巢宜在室温条件下进行运输,在体外成熟培养体系中加入EGF和GFF均可有效促进山羊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但EGF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体外受精率的影响。方法 小鼠卵母细胞分别在含有FSH、BSA和胰岛素的培养液中体外成熟,在Whitten 氏液中体外受精,比较体外成熟率、体外受精率。结果 1- 裸卵(DO) 的体外成熟率、体外受精率(81-4% ,31-0 % ) 均高于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48-6 % ,27-1% ) 。2- 在培养液中添加FSH、胰岛素和BSA,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为77-9 % ,82-3% 、60-7% ;体外受精率为77-2 % 、72-6 % 、26-7% ;2 - 细胞率为49-2 % 、34-2 % 、10-0% 。胰岛素组的卵母细胞IVM 率最高,但IVF率、2 - 细胞率低于FSH 组。3- 添加BSA的两组的体外受精率只有26-7 % 、25-8 % ,显著低于其他组,其体外成熟率也较添加FSH 和胰岛素的组成。4- 排出第一极体(PbI) 的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率和2 - 细胞率(85-9 % ,22-4% ) 均高于GV期卵母细胞(71-1 % ,12-9 % ) 。结论 1- 卵丘卵母细胞(COC) 较裸卵(DO) 的体外成熟率、体外受精率都低,差异显著(P成熟< 0-01;P受精< 0-05) 。2-FSH 和胰岛素均能提高小鼠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体外受精率。3-BSA可以降低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率,差异极显著。4-GV 期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率显著低于体外培养的排出第一极体的卵母细胞(P2 - cell < 0-05,P受精<0-05)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样本中甲螨的分离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国礼 《蛛形学报》1997,6(1):64-68
采用电热分离法、清水漂浮法和振动分离法对不同样本中甲螨的分离时间、数量,样本的放置时间及电热分离所用热光源作了比较,结果证明,分离土壤甲螨时,土壤放置7d与立即分离所获甲螨数无差别,少量土样宜用清水漂浮法,大量土样宜用电热分离法,而植被样本宜用振动分离法。  相似文献   

12.
酶法合成中色氨酸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酶法合成中色氨酸的分离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两种合适的树脂:~#330和~#732。实验数据表明:两种树脂串联能有效地将残留的底物吲哚去除,并且对色氨酸总的分离回收率大于70%。这就为今后酶法合成色氨酸工艺产业化提供了必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糖-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它在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生命体中信号传导、免疫应答、细胞黏附、病菌感染、受精、增殖、分化等许多细胞识别过程的基础。依据糖的类型不同对糖-蛋白质相互作用作了三个方面的应用总结:应用于酶的固定化,主要有壳聚糖,淀粉,琼脂糖,纤维素等多糖;应用于蛋白质的识别,主要是一些糖类芯片;应用于蛋白质的分离,主要有琼脂糖,肝素/硫酸类肝素,葡聚糖等。最后,对糖-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生物化学领域的意义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猴头菌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地探讨了猴头菌原生质体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用0.6 mol/L氯化钾配制成含1%纤维素酶和0.5%蜗牛酶的复合酶,在30℃,pH 5.5时酶解3 h,可得到最多的原生质体,为以后进行猴头菌的原生质体诱变及融合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Septum formation in Escherichia coli is a complex cascade of interactions among cell-division proteins. The tubulin-like FtsZ division protein localizes to the division site and serves a cytoskeletal role during septum formation. A novel fluorescent-based 96-well format filter assay has been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polymerization of FtsZ. A mixture of monomers and aggregates (38 to approximately 200 KDa in range) of purified wild-type FtsZ and a fluorescently tagged derivative of FtsZ protein in stoichiometric ratio passes through a 0.2-microm filter membrane, while polymerized FtsZ is retained on the filter. Addition of the SulA protein to the assay leads to rapid disassembly of existing FtsZ polymers, demonstrating its natural regulatory effect on FtsZ under the assay conditions. This assay is sensitive (requiring 2 microM FtsZ or less) and facilitates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of factors affecting FtsZ polymerization.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sc镍钛器械分离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根管治疗的病例的离体牙。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设计一般调查表收集临床资料。采用Schneider法测定根管弯曲度。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到10047例病例,涉及22306个根管。其中236例病例(247根镍钛器械)发生器械分离,分离率为2.35%。其中有205例镍钛器械分离发生在磨牙,分离率为4.29%。有106例镍钛器械分离发生在上颌,分离率为1.83%;有130例镍钛器械分离发生在下颌,分离率为3.0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7.128,P<0.001)。轻度弯曲组镍钛器械分离率为0.32%,中度弯曲组镍钛器械分离率为1.04%,重度弯曲组镍钛器械分离组为3.46%,极重度弯曲组镍钛器械分离率为5.82%;随着根管弯曲度的增加,镍钛器械分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z=291.883,P<0.001)。结论:sc镍钛器械分离率为2.35%,下颌磨牙根管预备中,器械分离发生率最高,根管弯曲度对器械分离发生也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反胶团萃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胶团萃取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 ,有发展前途的生物产品分离技术。本文着重对反胶团的表面活性剂 ,各种影响因素 (W0 、pH、T等 ) ,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理论研究以及目前的开发应用状况等多方面的现状进行综述 ,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甘露寡糖具有润肠通便、降血脂、抗结肠炎症、增强免疫及调节肠道菌群等生理功能,在食品药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水解法制得的甘露寡糖含有单糖、未分解聚糖、不同聚合度寡糖及盐离子等杂质,还需要进一步分离纯化。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甘露寡糖的主要纯化方法包括柱层析法、膜分离法、乙醇沉淀法和微生物发酵法等。总结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和应用实例,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原理及其在氨基酸制备中的应用工艺 ,设计提出了新型反馈离子交换膜分离工艺 ,取代传统的老工艺 ,实现了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20.
离子膜法技术在氨基酸制备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原理及其在氨基酸制备中的应用工艺,设计提出了新型反馈离子交换膜分离工艺,取代传统的老工艺,实现了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