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自从Ewing氏建立奇棒属Genus Neosch(?)ngastia Ewing,1929之后,被考虑应归隶於这一属的恙虫蚴总共有29个种和变种:  相似文献   

2.
滑顿属(Genus Whartonia Ewing,1944)两新种恙虫蚴的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放前从我国发现的恙虫种类,除了台湾的6种外,大陆上只有云南发现的地里红恙虫Trombicula(L.)akamushi var.deliensis一种。但是到了最近见于文献中的中国羔虫就有9属,56种(变种)分隶于三个亚科,其中恙虫亚科(Trombiculinae Ewing,1946)7属,37种(变种),背展亚科(Gahrliepiinae Womersley,1952)1属,14种(变种),六节  相似文献   

3.
我国恙虫蚴的新种和新记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62,(3):269-276
最近整理出四种恙虫蚴,其中三种系新种,一种是在我国的首次报告。这四种恙虫蚴分属于背展属(Genus Gahrliepia Oudemans,1912),真棒属(Genus Euschongastia Ewing,1938),棒属(Genus Schongastia Oudemans,1910)和五甲属(Genus Tragardhula Berlese,1912)。其寄主均为罗赛鼠(Rattus losea exiguus A.B.Howell)。这样,根据已发表的材料和我们的现有资料,从罗赛鼠体上已采到恙虫蚴共有23种。  相似文献   

4.
过去我们(陈心陶,徐秉锟,1955)曾经报告过真棒属(Genus Eusch(?)ngastia)的恙蟲蚴一种,即印度真棒(恙蟲)E.indica。本文根据採集的标本再描述5种,其中除了两种之外,全部从海南岛的鸟类身上获得的。这样在我国已知的真棒属的恙蟲蚴共6种。  相似文献   

5.
我们过去(见陈心陶,徐秉锟,1958)曾经描述了五甲属恙虫蚴2种和恙虫属恙虫蚴10种,本文再报告五甲属恙虫蚴2种和恙虫属恙虫蚴3种。这5种中,有一个新亚种,3个系在我国第一次报告的种类。  相似文献   

6.
中国血革螨属(Haemogamasus)初记(Acarina:Haemogamasida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 血革螨属(Haemogamasus)是Berlese于1889年建立;至1930年Vitzthum对所属种类曾加以修订,共记录了14个种(包括2新种)和1变种。1933年Ewing根据胸板刚毛数目的不同另立Euhaemogamasus属,但认为该属与Haemogamasus属极相似,主要区别前者胸板仅具4或6根成对的刚毛。至1950年由于Haemogamasus属部分种类移隶于Euhaemogamasus属,前者共计12个种和1变种,后者共10个种(Radford,1950)。 1951年Asanuma根据发现的一新种,H.kusumotoi Asan.,胸板副刚与变异范围从0—6根,因此认为胸板副刚毛的有无或数目不足作为区分属的依据,故建议将Euhae-  相似文献   

7.
恙螨蚴的五新种和在我国的一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64,(1):88-100
著者最近整理了一批采自1957年至1962年的恙螨标本,认为其中有五种系科学上未发表的新种,一种系在我国的新记载。这六种恙螨中,属于背展属(Genus GahrliepiaOudemans,1912)者有二种,属于五甲属(Genus Tragardhula Berlese,1912.)者有三种,另一新记载恙螨是属于奇棒属(Genus Neoschongastia Ewing,1929)。现将这六种恙螨形态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记述了与尼泊尔交界的我国西藏边境地区恙螨兰新种,分别隶屠恙螨科(Trombiculidae Ewing,1944)的新棒恙螭属(Neuschoengastia Ewing,1929)、棒六恙螨属(Schoeng astiella Hirst,1915)和微恙螨属(Microtrombicula Ewing,1959)。模式标本存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部分副模标本存成都军医后弛部卫生防疫队。  相似文献   

9.
从广东发现的恙虫蚴新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文报告从广东发现的新种恙虫蚴8种,属于恙虫亚科(Trombiculinae)的有6种,属于背展亚科(Gahrliepiinae)的有2种,学名如下:(1)母鸡顶恙虫,新种Trombicula(Leptotrombidium)mugidi n.sp.;(2)矩板恙虫,新种 T.(L.)rectanguloscuta n.sp.;(3)通什恙虫,新种 T.(?T.)tungshihensis n.sp.;(4)心毛叶怯,新种 Trombiculindus cardiosetosus n.sp.;(5)赛圩赫列(恙虫),新种 Helenicula saihsuensis n.sp.;(6)合浦珠恙虫,新种 Doloisia hopuensis n.sp.;(7)五指背展(恙虫),新种 Gahrliepia(Walchia)wuchihensis n. sp.;(8)山牛背展(恙虫),新种 G.(W.)shanniui n. sp.。  相似文献   

10.
Audy 1956 年根据通常寄生于蜥蜴类的三种恙螨,以Trombicula rara Walch 1923为模式种,建立了蜥恙螨属 siseca。后来 Vercammen-Grandjean(1960,1965)及Suzuki(1976)将Siseca置于真恙螨属 Eutrombicula Ewing 1938 内作为亚属。至目前为止,归并于蜥恙螨亚属的螨种,国外有 Womersley(1952)、Audy(1956)、Womersley & Audy  相似文献   

11.
几种蝙蝠恙虫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Audy氏(1952)不完全的统计,世界各地从蝙蝠身上发现的恙虫种类经过鉴定的不下39种,其中在亚洲和澳洲地区发现的就有16种。1957年Womersley氏在马来亚报告一种果蝠滑顿(恙虫)Whartonia penthetor Womersley,1957,最近我们(陈心陶、徐秉锟,1959)在广东发现两个新种,它们是反曲滑顿(恙虫)W.recurvata Chen & Hsu,1959和马坝滑顿(恙虫)W.mapaensis Chen & Hsu,1959。这是中国首次报告的蝙蝠  相似文献   

12.
五种中国恙虫蚴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陈心陶、徐秉锟,1955)曾经报告在中国发现的羔虫科(Family Trombiculidae)动虫12种,加上过去台湾省报告的6种,则我国已知的羔虫蚴共18种。本文再报告恙虫蚴5种,其中2种及一变种系文献上未曾有过记载的种类。这样到现在为止,我国发现的羔虫种类共23种。  相似文献   

13.
叶片恙螨属(Trombiculindus Radford,1948)是Radford 1948年根据叶片状的背毛和后端腹毛而建立的。1951年Wharton等认为叶片恙螨只能作为恙螨属(TrombiculaBerlese,1905)中的一个亚属。1952年Womersley认为背毛形状的改变在蜘蛛纲各科属中是颇为常见的现象,因而不能作为建立新属的根据。1953年Audy,Jameson和佐佐学等先后都同意上述的意见。1954年Sinha认为叶片恙螨是一属很明显的种类,应当作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多齿属(Acomatacarus)恙虫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52年在广州发现多齿属的恙虫后(甘怀杰等,1953),各地陆续均有发现(陈心陶、徐秉锟,1955;徐荫祺、温廷桓,1956;裘明华,1956;膝斌,1957;Womersley,1957),已定名的种在广东、山东、江苏、湖北、广西、福建、上海等地为巨多齿恙虫(A.majesticusChen & Hsu,1955),在香港为罗氏多齿恙虫(A.romeri Womersley,1957),在北京则为肥多齿恙虫(A.major Schluger,1955)。Fukuzumi与Obata(1953)从日本报告了一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1957年12月20日,从板齿鼠(11月中旬在广东省新会县古井镇采集)的耳壳内发现两种恙螨蚴,是属于华恙螨亚属(Subgenus Walchia)的,经与徐荫祺等增补的Womersley的检索表查对,我们认为这两种恙螨蚴都是未曾记载过的种类。  相似文献   

16.
自从我们在1951年9月6日首次在广州采集到恙虫病的传染媒介“地里恙螨”蚴以后,对广东的恙螨调查研究已经陆续地展开。1952年,甘怀杰氏等在广州市较有系统地调查了恙虫病的流行因素,共检查了老鼠1,238只,采集到恙螨蚴62,504只,分隶于4个属,共5种。1955年,陈心陶、徐秉锟二氏描述了中国恙虫(螨)蚴12种,包括1新属、6新种及2新变种;连同我国台湾省早已发现的6种,共18种。 我们在1952年及1956年曾在广东采集到两种恙螨蚴,我们认为是文献上未曾记  相似文献   

17.
周尧  杨集昆 《昆虫学报》1964,(2):249-277
从1907年意大利昆虫学家F.Silvestri教授发表世界上第一种原尾虫以来,到现在已经记载的种类达159种,有效的种类为127种。由Conde记载的30种;Womersley记载的17种;Bonet 13种;Ewing 12种;Ionescu 11种;Berlese 10种;Cunha 6种;Silve-stri及Imadate各5种;Tuxen 4种;Gisin 3种;Hilton 2种;Imadate及Yosii 2种;Bagnall Glance,Prell,Price,Stach,Tillyard,Yosii各1种。其中64种都经过Tuxen的重新研究与核对过。  相似文献   

18.
血厉螨属(Haemolaelaps Berlese,1910)是厉螨科(Laelaptidae)中的一个大属。Radford(1943)列出该属的种类共23种和一变种;Strandtmann等(1958)列出69种;Tipton(1960)列出65种;王敦清(1963)指出:“见于文献报告的有50余种”。根据作者系统查阅文献的结果,至今共有90多种;仅1960年以后报导的新种就有20种之多。  相似文献   

19.
寄螨科Parasitidae Oudemans,1901虽早在1906年Berlese即对它进行过整理,但对该科的分类系统各学者意见不很一致。1972年Juvara-Bals建议将寄螨科分为寄螨亚科Parasitinae与偏革螨亚科Pergamasinae二亚科。以后,Evans & Till (1979)及Hyatt(1980)均采纳此意见,并在寄螨亚科下分9属,即:角革螨属Cornigamasus Evans of Till(1979);真革螨属Eugamasus Berlese, 1892;革索螨属Gamasodes Oudemans, 1939;  相似文献   

20.
毛翅目缟坧科(Hydropsychidae)Diplectrona属(属於Hydropsychinae 亚科)中的一些种类,在腹部第五节腹面的基部具有一对细长的丝状附属物。(McLachlan氏认为这种附属物应属於腹部第四节,这是不正确的。)这种附属物在毛翅目昆虫中也并非普遍存在,根据以往记录,除Diplectrona属以外,仅Smicridea属(Smicridea属也属於缟(虫石)科的Hydropsychinae亚科)具有同样附属物(Mosely,1939)。至於此项附属物的功用何在,直到目前尚不明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