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uo SJ  Li QH 《病毒学报》2011,27(5):505-509
自1969年首次从美国加利福尼亚患者分离出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HEV71)后,该病毒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多次暴发流行,近年来又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及其他亚太地区流行。该肠道病毒主要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但在某些患儿可表现为严重的神经系统感染和呼吸、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2.
重症手足口病及其死亡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感染引起,且近年来在亚太地区广泛流行。由于EV-A71具有严格的宿主细胞寄生性,需依赖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完成其复制过程。因此研究该病毒在进入、脱衣壳等感染早期过程中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不仅有助于理解其致病机理,同时可为建立相应预防和治疗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为此,就EV-A71感染早期的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濮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的全市2008—2012年6月6日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对部分病例和重症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全市共报手足口病16 492例,发病高峰是每年的3-5月(第12~20周),呈典型的单峰型曲线;发病年龄以0~4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散居儿童多于托幼机构儿童,爆发病例多发生在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病原有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以EV71和CoxA16为主。结论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年龄和性别差异,小年龄组儿童是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重点人群,流行年度和流行季节的优势毒株为EV71,重症患者中EV71占到86.35%;非流行年和季节手足病例主要由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防控重点应体现在对病例分类管理上,同时应继续加强重症病例疫情监测和爆发控制。  相似文献   

4.
2007年北京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病原的初步筛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6月儿童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对北京地区51例皮损症状典型、伴/不伴发热、无重症合并症的手足口病患儿采样,建立RT-PCR方法,以5'非编码区(5'UTR)肠道病毒通用引物、CA16和EV71 VP1区特异性引物直接对82份临床标本进行了初步筛查,肠道病毒阳性率达70.6%。检测病例中CA16阳性25例(25/51)、EV71阳性4例(4/51)、非CA16和EV71的肠道病毒阳性病例7例(7/51),三者比例约为6:1:2。2007年北京地区儿童轻症手足口病主要病原包括CA16和EV71,同时还存在一定比例其它肠道病毒。部分EV71毒株经测序验证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为C4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5.
Li JH  Fang XN 《病毒学报》2011,27(3):308-314
1概述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于1969年首次从美国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1],之后多次引起的世界性的暴发流行,尤其在欧洲和亚洲国家或  相似文献   

6.
1概述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于1969年首次从美国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1],之后多次引起的世界性的暴发流行,尤其在欧洲和亚洲国家或  相似文献   

7.
陈伟  罗辽复 《生物信息学》2009,7(4):292-294,299
肠道病毒71型(EV71)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有过十多次大的爆发与流行,近年来EV71病毒的流行在亚洲逐渐呈上升的趋势,但是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治疗EV71的有效药物。本文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人类EV71病毒三个不同株型(SHZH03,SHZH98和MS)RNA序列的局域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并从这些病毒株的基因组中分别得到了长度在21~25nt的小干扰RNA靶序列碱基片段。这一结果将有助于治疗EV71药物的开发研究,对预防和控制EV71的爆发和流行也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曹伟军  郑海学  杨帆 《病毒学报》2011,27(6):609-613
反向遗传学技术实现了在DNA分子水平上对RNA病毒基因组的人工操作,在深入阐明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筛选研制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及基因治疗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反向遗传学技术及在肠道病毒71型病毒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1肠道病毒71型基因组结构及复制特征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是小RNA病毒科肠道属成员,其感染主要引起手足口病,还可能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无菌性脑膜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根据EV71衣壳蛋白VP1区的核苷酸序列的不同,EV71可以分为A、B、C三个基因型,其中B型和C型又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了解2012?2013年浙江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构成,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2013年浙江省手足口病疑似患者粪便、咽拭子、疱疹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对收集样本进行HFMD病原体检测。结果 2012?2013年共采集样本1 792例,患者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浙江省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在5~6月份,9月份出现发病次高峰;肠道病毒总检出率为72.9%,其中2012年浙江省手足口病优势病原体为EV71(40.3%),其次为CoxA16(31.3%),2013年浙江省手足口病优势病原体为其他肠道病毒(77.2%) (非EV71和CoxA16),以CoxA6为主(51.3%)。不同样本类型中,肠道病毒检出率依次为疱疹液(100.0%)、粪便(76.2%)和咽拭子(65.1%)。结论 手足口病的流行具有季节性和人群性,不同年份引起手足口病的优势病原体存在变化,持续地病原监测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暴发。  相似文献   

10.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是引起手足口病(HFMD)的主要病原体,与肠道病毒71型(EV71)交替或共同流行;特别是近年在西太平洋地区呈现流行强度高、重症和死亡人数多的特点,已成为该地区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研发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HFMD流行的有效手段。由于EV71所致疾病在重症和死亡病例中所占比例高,对其疫苗研发得到了广泛关注,全病毒灭活疫苗已进入III期临床,有望即将应用于婴幼儿HFMD的防控。EV71疫苗的顺利研发随之也增加了对CA16疫苗研发的迫切性。近年来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逐渐开始关注CA16相关的研究,我国也有多家企业开展CA16疫苗的研发。本文就CA16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肠道病毒71型是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EV71感染可导致手足口病、神经元性肺水肿、疱疹性咽峡炎、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性疾病等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EV71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多次爆发与流行,逐渐唤起了人们对它的重视。之前的报道称,EV71的致病性在于其在体内大量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HFMD)在中国多次爆发流行,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尤其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由于目前还无针对该疾病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研制疫苗是控制EV71流行最为有效的措施。目前EV71疫苗及相关研究均取得重大突破,本文就近年来关于EV71疫苗研发、动物模型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调查近年来我国肠道病毒EV-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流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建立一种能够获得我国肠道病毒序列的通用扩增方法,为今后的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致病机理研究等打下基础。方法:收集我国近5年各地报道的肠道病毒流行株全基因组序列作为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在保守区设计通用引物,利用3'RACE、长距离PCR扩增及简并引物扩增肠道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采用IonTorrentPGM二代测序仪对扩增产物进行深度测序,以对扩增方法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通过比对肠道病毒流行株序列设计了通用扩增引物,经二代测序实验获得了肠道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以系列比例模拟混合病毒感染,该扩增方法能够同时获得2株肠道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能够完整地揭示肠道病毒重组情况。结论:建立了针对我国近年来肠道病毒流行株的通用全基因组扩增方法,在病毒培养液中肠道病毒的提取与扩增中显示了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反映混合病毒感染、重组病毒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71,EV71)自1974年Sehmidt等人首次报道从美国加利福尼亚暴发的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报道了EV71在不同地区的流行。近年来EV71在亚洲地区的流行呈上升趋势。目前已知EV71的感染可以导致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性疾病等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EV71已经取代脊髓灰质炎病毒成为肠道病毒中最受瞩目的成员。根据病毒衣壳蛋白VP1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可将EV71分为A、B、C3个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自2008年以来,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中国婴幼儿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中,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但2011年以后,中国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发生了变化,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和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引起的手足口病呈增多趋势,在部分地区已替代EV71和CVA16成为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就CVA10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动物模型及疫苗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婴幼儿疾病,其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和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最为常见。2008年中国卫生部将HFMD列入丙类传染病目录。近年来,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为  相似文献   

17.
赖凤新 《蛇志》2009,21(1):52-54
近年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有增多及严重的趋势,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可在短期内流行,我国小范围区域曾流行发病。临床上多采用病毒唑为主及加强对症治疗,为了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于2008年4~10月采用炎琥宁联合痰热清治疗手足口病8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es,HEVs)分子定型方法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新型HEVs被发现。自1969年肠道病毒71型(EV71)首次报道后,新型HEVs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多次暴发流行,带来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自2007年以来在中国大陆发生的EV71所致手足口病的广泛流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对近些年有关新型HEVs分子分型、进化、流行病学特征、致病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人肠道病毒EV71是引起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HMFD)的原因,并在一些病人中引起严重的神经并发症。近来已在亚洲引发HMFD的大爆发,尤其是在中国。在先前的研究中,观察到EV71与脑组织的交叉反应性,鉴定了诱发交叉反应性的区域,该研究提示病毒结构蛋白有2个区域在疫苗中应当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了肠道病毒71型(EV71)中国(深圳)分离株SHZH03全基因组的8个相互重叠的克隆,对其全基因组7406bp的核苷酸进行序列测定,利用DNA—Star软件分析外壳蛋白基因VP1的遗传进化。结果表明,SHZH03和SHZH98与亚洲流行株中的台湾1998年流行株、日本1999年流行株的遗传距离较近,而与新加坡2000年和2001年流行株的遗传距离较远;SHZH03株与一些欧洲流行株有较大的差异。以上结果说明我国深圳地区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有可能来源于台湾1998年的EV71大规模流行时的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