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取8种抗性较强的1年生树苗栽植于广东省佛山市陶瓷工业污染区,1.5年后对它们的生长参数、干物质量和污染元素含量进行测量,评价不同树种和器官对污染元素的积累能力.结果表明,试验地的S、Cu和Pb污染风险较大,Ni、Zn、Mn和Cr污染风险较小.单株干物质量的种间差异较大,约为198 ~3248 g,平均为1187 g;... 相似文献
2.
抗污染植物和污染指示植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三废”日益增加,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周围的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危害动植物的生长。也危害人类的生活和安全。因此,如何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关心与担忧的问题。环境污染,基本上可以归纳为3类:即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土壤污染。这3类污染又常常是互相联系的,污染物质可以在空气、水和土壤之间互相转移。而空气,水、土壤又是 相似文献
3.
铅锌矿区土壤和植物重金属污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有色金属矿区土壤和植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由于遭受尾矿砂及矿毒水污染,矿区土壤极端贫瘠,土壤中Pb、Cd、Zn和Cu含量分别达764.74、4.10、372.75和95.57 mg.kg-1,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在矿区周边有9种优势植物能够在污染土壤上定居,对Cu、Cd、Pb和Zn 4种重金属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积累,积累量均未达到超累积植物所规定的临界含量。其中的野菊花〔Dendranthema indicum(L.)Des Mou l.〕、旋鳞莎草〔Cyperusm ichelianus(L.)L ink〕、五节芒〔M iscanthus floridulus(Lab ill.)W arb.ex Schum.et Laut.〕3种植物地上部生物量较大且对某些重金属向地上部转运能力较强,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一定的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4.
氟化物污染及其对植物的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氟化物是一类对植物毒性很强的大气污染物,在地壳中广泛而大量存在,凡使用的矿石中含有氟的工厂,如铝厂、钢铁厂、玻璃厂和陶瓷厂都可以排出氟化物,包括氟化氢、氟化硅、氟硅酸和氟化钙微粒等,其中以氟化氢为代表,是国内外常见的危害植物的污染物。氟化物对植物的毒... 相似文献
5.
锌污染对植物的毒害及植物的忍耐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锌在土壤中的总含量一般为10—300ppm,个别土壤可达500—1000ppm;在一些铅、锌矿区土壤的含锌量可高达2800ppm,甚至更高。锌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但环境中过量的锌会造成环境污染,使一些植物受害不能生存,一些植物可 相似文献
6.
硫污染对9种园林植物叶片硫含量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深圳市9种园林植物叶片硫含量,以及硫处理对叶片光合作用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这9种植物分别为红背桂(Excoccaria cochinchinensis)、黄脉爵床(Sanchezia nobilis)、大叶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基及树(Saruma henryi)、短穗鱼尾葵(Caryota mitis)、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var.pusillifoli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和黄叶假连翘(Duranta repenscv.\'Dwarf Yellow\')。在温度25℃条件下分别在光照和黑暗条件,用NaHSO3和蒸馏水浸泡各植物叶圆片24h,共形成4种处理。采用PAM-2100荧光仪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在自然状况下采集的黄脉爵床叶片含硫量最高,远高于其他植物,具有较高的富集能力,含量最低的是大叶变叶木。用蒸馏水浸泡后,9种植物叶片的硫含量的变化很少。在NaHSO3处理下,有7种植物叶片的硫含量显著提高,增加最多的是自然条件下富集能力最低的大叶变叶木。[0]取自不同大气SO2污染环境的被测试植物显示,除海桐外,小南山的其它8种植物叶片含硫量都大于世博园植物叶片的含硫量。小南山9种植物的Fv/Fm值也都低于世博园,说明在污染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测定植物叶片的Fv/Fm值来进行现场监测。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桂北某典型锰矿尾库区周边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筛选适合该地区污染土壤修复的植物材料,该研究在矿区周边采集了9种农作物和23种主要植物及其根际土壤,并测定了Cd、Mn、Cr、Pb和Zn 5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矿区农田土壤、农作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通过计算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系数评估其应用潜力。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Cd、Mn污染最为严重,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18.53、147.09,达到重度污染级别。(2)研究区花生和小白菜等作物可食用部位中的Cd、Cr、Pb含量均超过食品国家安全标准(GB 2762—2017)中的阈值,具有较高健康风险。(3)23种主要植物中青葙、鬼针草、一点红、蜈蚣草等对多种重金属转运系数大于1,具备富集型植物特征; 一把伞南星、蓖麻、千里光等根部重金属含量较高,转运系数较低,具备根部囤积型植物特征; 响铃豆、筒轴茅、苣荬菜等富集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且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能健康生长,具备规避型植物特征。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存在较严重的Cd/Mn复合污染,青葙等植物用于修复该复合污染土壤极具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红树植物抗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重金属污染对红树植物生长的影响,红树植物吸收重金属并在其体内分布以及在这种污染环境下红树植物可能存在的抗性机制。红树植物是通过根部吸收重金属的,进入其体内的重金属除少量分布在叶表面的各种腺体组织中外,主要富集在根部;对吸收到体内的重金属红树植物通过细胞壁沉淀,液泡的区域化等有效方式以降低其毒性;红树植物还可通过渗透作用把重金属排除到体外以减少对自身的毒害;另外,生长在此环境下的红树植物以增强自身抗氧化系统来加强其抗重金属的能力。对今后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植物组培污染防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 2 0年来 ,植物组培技术由于自身独特的优势 ,在无性系快速繁殖、脱毒苗的培育、加快育种进程、优良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低温保存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其在科研和生产应用上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 ,由微生物所引起的植物组培污染一直是当前制约植物组培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接种和培养过程中 ,污染率常常高达 1 0 %以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很多人的重视。国内许多研究人员开展了这方面的一些研究 ,但还欠缺更深入的探讨。其中西藏农牧学院李春燕 ( 2 0 0 0 ) [1]等对银白杨组织培养细菌污染利用 4 0… 相似文献
10.
11.
北京建成区外来植物的种类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种植外来植物已成为我国城市绿地建设的一个主要问题。开展城市建成区外来植物种类构成的研究, 可为城市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及绿地的科学设计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 调查了北京市五环以内的乔木样地1,050个, 灌木样地797个, 草本样地2,228个, 共记录外来维管束植物80科208属324种。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 北京建成区植物的外来种比例高达53%, 其中64%的国外外来种来自美洲和亚洲; 不同生活型植物中以常绿植物和藤本植物的外来种比例最高。根据其盖度、密度和频度值, 北京建成区主要外来种有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凹头苋(Amaranthus blitum)、虎尾草(Chloris virgata)、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圆柏(Sabina chinens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白皮松(Pinus bungeana)等15种, 部分外来种已成为建成区绿地的优势植物。外来种比例最高的绿地类型是观赏性要求较高的公共设施绿地。外来植物属的区系地理分布很广泛, 与北京建成区的乡土植物相比, 热带成分的比例增加而温带成分的比例降低。北京建成区外来植物的种类构成特点反映了城市建成区为了增加观赏植物种类而人为引入大量外来植物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入侵植物对城市生态系统形成潜在威胁,有待引起足够的关注。为探究城市入侵植物对草本植物种类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深圳市建成区入侵植物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 trilobata)为例,分析了不同绿地类型中不同程度的单独入侵和共同入侵对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①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与入侵植物盖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0.5865 < R2 < 0.9356)。②功能丰富度指数(FRic)、功能均匀度指数(FEve)和Rao二次熵指数(FDQ)与入侵植物盖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0.0000 < R2 < 0.2211)。③群落的特征加权平均株高(CWMH)与入侵植物盖度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0.0716 < R2 < 0.2262)。④与未入侵的样方相比,鬼针草轻度入侵显著提高了物种多样性(P<0.05),鬼针草和南美蟛蜞菊单独重度入侵均显著降低物种多样性(P<0.05),二者各种程度的分别单独入侵及共同入侵都显著提高了群落加权平均株高(CWMH)(P<0.05)。⑤对不同的绿地类型分开计算发现,鬼针草单独入侵和二者共同入侵都显著提高了各种绿地类型的物种多样性(P<0.05),南美蟛蜞菊单独入侵只对部分绿地类型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⑥鬼针草和南美蟛蜞菊之间的生态效应可能为拮抗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植物入侵对城市草本植物群落的影响规律提供参考,为有效防治城市外来植物入侵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物种代表性和多样性方面为拟创建的昆仑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评估区的植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基础科学数据。【方法】研究在野外调查基础上,结合历史数据及文献资料,梳理评估区种子植物名录,分析评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优势类群、地理成分及珍稀濒危物种。【结果】(1)昆仑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评估区共有种子植物46科146属384种,裸子植物3科3属5种,被子植物43科143属379种;苋科(Amaranthaceae)、菊科(Asteraceae)、豆科(Fabaceae)和禾本科(Poaceae)4科在评估区种子植物区系中占重要地位,单种科和寡种科构成科的主体。(2)评估区种子植物科、属优势现象明显,优势科有8科,优势属有36属,具10种以上的大属有黄芪属(Astragalus)、棘豆属(Oxytropis)、蒿属(Artemisia)、风毛菊属(Saussurea)、早熟禾属(Poa)、薹草属(Carex)6属,单种属和小属构成属的主体。(3)评估区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为主,同时呈现出温带性质,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分布为主,与劳亚古陆有紧密联系。(4)评估区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洞庭湖区入侵植物分布规律及其危害,对洞庭湖区入侵植物区系、种类组成、类型、生活型和原产地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标本、查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洞庭湖区外来入侵植物共有86种,隶属于24科64属,原产于美洲的有51种,占总数的58.6%,双子叶植物有21科53属73种,单子叶植物仅有5科12属13种,草本植物共84种,占97.6%,洞庭湖区入侵植物科的区系类型主要为世界广布;入侵植物属的区系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和世界广布为主。[结论] 洞庭湖区入侵植物种类较多、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传播途径多样、区系成分复杂且危害严重,应根据入侵现状对洞庭湖区外来入侵植物采取相应的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层间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的层间植物(含藤本植物和附生、寄生维管植物)的特点及其在8个自然植被类型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低海拔的河岸林和沟谷雨林中的层间植物不仅物种数和个体数多,而且多样性指数高。反映了层间植物与环境湿度呈正相关。季风常绿阔叶林中的藤本植物的种类和个体数最少,而且多样性指数最低,这与其郁闭度较大导致林下光照强度弱有关。就演替系列而言,附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顺序为: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稀树灌丛。但藤本植物多样性指数的顺序排列为:稀树灌丛>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条件下,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藤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减少。因此在某些地区,可以将藤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高低作为衡量森林演替阶段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Elena L. Zvereva Eija Toivonen Mikhail V. Kozlov 《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2008,17(3):305-319
Aim To investigate the general pattern of changes in species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vascular plants due to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associated habitat changes imposed by point polluters, and identify the sources of variation in the response of plant communities to industrial pollution. Location Global. Methods We collected species richness and diversity data from 86 studies that were conducted around 60 atmospheric point polluters worldwide and reported in 95 papers (published in 1953–2007). We used meta‐analysis to search for a general effect and to compare between polluter types and plant groups, and linear regression to describe the latitudinal gradient and to quantify relationships between pollution and effect size. Results Although the species richness of vascular plants generally decreased with pollution, the effects were not uniform across the studies. Polluters that cause soil acidification imposed a stronger detrimental effect on plant diversity than industries whose emissions increased soil pH. An overall adverse effect was primarily due to the contribution of non‐ferrous smelters and aluminium plants; the effects of other SO2‐emitting industries were less detrimental, albeit negative, and the effects of chemical plants, fertilizer factories and cement industries did not differ from zero. Longevity of the pollution impact only made a slight contribution to the detected variation, while adverse effects in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pollution load. Main conclusions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demonstration of geographical variation in the responses of plant communities to aerial emissions: adverse effects increased from high to low latitudes, and this pattern was explained primarily by increases in both the diversity of original (undisturbed) communities and mean summer temperatures. The latter result suggests that under a future warmer climate the existing pollution loads may become more harmful. Model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at a detectable depaupera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is unlikely if the polluter emits < 1500 t of SO2 annually.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指示物种,结合贵州各县(市、区)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统计信息,基于GIS技术,分析了贵州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特征;应用Dobson算法筛选识别贵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优先区,并利用全省已建自然保护区信息评价分析所筛选的保护优先区的保护现状。结果表明:(1)在贵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分布上,总体来说全省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环省界区域往内陆延伸的物种丰富度明显呈现减少趋势。(2)在75%和10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保护水平上,筛选识别出了荔波县等4个和17个县域为保护优先区,其中分别有1个和9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优先区内涵盖的自然保护区面积低于5%,且涉及的自然保护区中68.26%的面积是市/县级。(3)贵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较丰富的区域和全省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与所筛选识别的保护优先区有较好的空间对应关系。(4)贵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就地保护应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地理分布丰富的区域结合本研究筛选的保护优先区为重点,进行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18.
滇西北地区是我国三大特有物种分化中心之一。作者利用地方植物志资料,结合数值高程模型(DEM)数据,研究了云南丽江地区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格局,并分析了面积和中间膨胀效应(mid-domaineffect)对该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各海拔段面积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分布格局;物种丰富度、物种密度和中间膨胀效应的物种丰富度预测值在海拔梯度上均呈单峰型变化格局。面积和中间膨胀效应对丽江地区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格局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面积起主要作用,对物种丰富度的变异解释百分率达80.2%,而中间膨胀效应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仅占11.3%。 相似文献
19.
Species richness and density of understory plants were investigated in eight 1 ha plots, distributed one each in undisturbed
and disturbed tropical evergreen, semi-evergreen, deciduous and littoral forests of Little Andaman island, India, which falls
under one of the eight hottest hotspots of Biodiversity in the world viz. the Indo-Burma. One hundred 1 m−2 quadrats were established in each 1 ha plot, in which all the understory plants (that include herbs, undershrubs, shrubs
and herbaceous climbers) were enumerated. The total density of understory plants was 6,812 individuals (851 ha−1) and species richness was 108 species, representing 104 genera and 50 families. Across the four forest types and eight study
plots, the species richness ranged from 10 to 39 species ha−1. All the disturbed sites harbored greater number of species than their undisturbed counterparts. Herbs dominated by species
(63%) and density (4,259 individuals). The grass Eragrostis tenella (1,860 individuals; IVI 40), the invasive climber Mikania cordata (803; IVI 20) and the shrub Anaxagorea luzonensis (481; IVI 17.5) were the most abundant species. Poaceae, Asteraceae, Acanthaceae, Orchidaceae and Euphorbiaceae constituted
the species-rich families represented by 6 species each. The species-area curves attained an asymptote at 0.8 ha level except
in sites DD and DL, indicating 1 ha plot is not sufficient to capture all the understory species in disturbed forests. The
alien weeds formed about one-fourth of the species richness (31 species; 28%) and density (1,926 individuals; 28.3%) in the
study sites, indicating the extent of weed invasion and the attention required for effective conservation of the native biodiversity
of the fragile island forest ecosystem. 相似文献
20.
甘肃崆峒山种子植物区系科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境内 ,面积约 1 82 .5 2km2 。有野生种子植物 662种 ,隶属于 3 43属 ,88科。其中世界广布科 2 3个 ,占总科数的 2 6.1 4 %;热带科 3 5个 ,占 3 9.77%;温带科 3 0个 ,占 3 4.0 9%,并且单属科和少属科较丰富。虽然热带科的比例较高 ,但分布至该区的属和种大多是温带性质的。崆峒山的优势科是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豆科、唇形科等 ,而表征科则是桦木科、麻黄科、胡颓子科、忍冬科、罂粟科、榆科、金粟兰科、虎耳草科等。该区系的起源有明显的古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