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解答     
问威廉姆斯学说的通俗读物有那几种,比较适合中学教师的阅读? 关於威廉姆斯土壤学说的读物,现在已经出版了几种;多半是从俄文书翻译来的.要想对威廉姆斯学说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最好(?)中(?)书局出版的“威廉斯的生平及其学说”(斯米尔诺夫著,梓丁译)。书里扼要的介绍了这位伟大土壤学家的燦烂的一生和他的光辉的成就;如果把其中的“关於土壤及其肥沃性的学说”“关於土壤结构的学说”和“特来沃(?)利”的耕作法”三段熟读以后,便能领会到威廉姆斯学说的基本精神。作者和译者的文笔都是很鎏暢的,因而读起来比较省力。中华书局出版的“威廉士的土壤学说及其发展近况”(孙渠编译)一书,内容十分丰富,是经作者把威廉姆斯的理论和由其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的丰富材料,融汇贯通后写出来的;並且每一个讲题后面附有复习提纲,更能帮助学习。上面介绍的两本书,作为学习威廉姆斯土壤学说的通俗(?)物是很合适的。如果想学习有关农业生产实践的理论,可以读“农业原理”(威廉士著,奚元龄根书名为“耕作学原理”,此外还有阿瓦那夫著、涂治译的“收草田轮作制”,以上都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张陸(?)答)  相似文献   

2.
一.1954年植物园工作的要求 1.为了贯徹总路线,我们的植物园工作更严密的与教学相结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减少不必要的栽培植物种类现脱离实际的专门性的实验,重新划定区域,开辟轮作区制,以便使今後几年的植物的种植,能按威廉姆斯耕作制的原则进行耕种,使植物園成为全校同学获得植物学知识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为直观教学和课外作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植物对沼泽湿地生态系统CO2和CH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于2003~2005年在生长季对三江平原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沼泽化草甸和毛果苔草(Carexlasiocarpa)沼泽地区CO2和CH4的排放通量进行野外对比观测实验。结果表明:2003~2005年生长季小叶章草甸土壤-植物系统CO2排放通量分别是土壤CO2排放通量的1.65、2.06和2.01倍,毛果苔草沼泽土壤-植物系统CO2排放通量分别是土壤CO2排放通量的2.58、2.27和4.21倍,表明沼泽湿地土壤-植物系统CO2排放通量的主要贡献者是植物地上部分的呼吸作用,且3个生长季小叶章草甸CO2排放通量均显著大于毛果苔草沼泽,主要是由于植物生物量的差异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不同。2003~2005年植物生长季,小叶章草甸土壤-植物系统CH4排放通量分别是土壤的4.84、3.55和6.45倍,毛果苔草沼泽土壤-植物系统CH4排放通量分别是土壤的2.60、1.25和3.22倍,且3个生长季小叶章草甸和毛果苔草沼泽CH4排放通量均具有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水位的差异以及植物对CH4排放能力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栽培植物”这一章的教学在初中植物学教学中占着很重要的位置,因为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不仅能够把过去在不同章节中所学习的知识加以系统化使之成为完整的体系,使学生在复习与巩固植物一般的生活规律的基础上,深入一步的掌握当地几种主要栽培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栽培管理方法。尤其是从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上来看,这一单元更具有实际意义。如果这一大单元的教学组织得好,它不仅能使学生熟悉与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而且能获得从事农业生产的初步技能。根据几年来的实际体会,我们觉得,要想把“植物的栽培”这一单元教好,不能仅仅依靠课  相似文献   

5.
常言道:“土壤肥沃禾苗壮”,说的是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但是,随着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居住、生活向高层发展,许多家庭找不到栽种植物的土地而又想吃到自种的新鲜蔬菜,怎么办?即使有一小块土地,可是没有温室装置,同样也不能在冬季种出时令蔬,怎么办?如今这已不是难事。科学家们已发明了无土栽培系统,只要每个家庭有这样一套设施,就可保证周年得到所需的新鲜蔬菜或花卉了。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结语”是初中植物学中最后一个课题,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课题包括“植物的进化”和“栽培植物的起源和发展”二节内容,总结了植物学的全部教材,以进化发展的思想,将分散在植物学各课题中有关植物个体发育的知识,植物基本群的知识,人类利用和改造植物的知识加以概括和引深,阐明地球上多种多样的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是怎样起源和发展的。“植物的进化”一节,紧接在“植物的类群”一章后,和该章有直接的联系。“植物的类群”阐明植物各类群构造和生活上的特点,各基本群的区别,揭露植物的多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牧草     
一.草田轮作制的理论基础苏联土壤学家威廉姆斯院士,是在辩证唯物论的基础上,经过数十年的研究结果,创造了统一土壤形成过程的整个完整的理论,就是“草田轮作制”和“草田耕作法”。这是历史上耕作制度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成为改造大自然的伟大的斯大林计划的基础。总结了以前的经验,又深刻地多方面地研究出来关於不断提高土壤肥沃性的最先进理论。根据种种生物间的复杂关系,和生物与无机白然界的复杂关系,把农业中的几个重要部门,包括农作物、畜牧、土壤、森林等,结  相似文献   

8.
“植物界的进化”这一课是植物分类一章的总结课,其目的要使学生认识植物界的发展规律——植物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單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从而进一步认识植物界是统一的整体。要完成本课的教学目的,必须以全章的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在讲这一章时,教师必须做好全章的教学计划,使自已对植物界各门有一完整的体系。在讲授本章时,要注意各门植物的对比及其小结,从而找出各门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为此,在讲完一门之后,要以小结形式找出本门  相似文献   

9.
土壤健康的内涵及生态指示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健康是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一个赋有21世纪新世代气息的新概念.健康土壤学的发展,预示了土壤科学进入了一个新世代.论述了土壤健康这一新概念的内涵;阐明了土壤健康与人类疾病、农产品安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从土壤动物、微生物、植物和土壤酶生态指示的角度,指出了土壤健康指标应该具有灵敏度高、使用范围广、分析测量方法切实可行等生态特点;综述了国内外土壤健康生态指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认为除了继续深入现阶段有关土壤健康的研究外,还应从土壤健康的水力学特征与水生生态过程的角度展开研究,使土壤健康评价系统更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湿地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水稻田、玉米地土壤以及小叶章、乌拉苔草、毛果苔草、杨树叶及苔藓中的汞含量,探讨了湿地土壤和植物汞来源及分布特征,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土壤汞含量0.006~0.208mg·kg-1,平均为0.053 mg·kg-1,高于黑龙江省土壤汞背景值含量.由表层至底层,小叶章湿地土壤中汞含量变化不大,水稻田及玉米地中汞含量变化较大.植物中汞含量表现为苔藓>乌拉苔草>小叶章>毛果苔草>杨>树叶,其中苔藓中汞含量高达0.132 mg·kg-1.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汞含量与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269,P<0.05).干湿沉降及植物对大气中汞的吸收可能是本地区土壤中汞的主要来源.湿地开垦为农田后,土壤中汞含量降低了45.6%,而旱田改为水田后,土壤中汞含量则增加了18.3%.  相似文献   

11.
植物化感物质及化感潜力与土壤养分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植物化感作用与许多生态因子有关.土壤养分缺乏,影响着许多植物化感物质的产生,从而影响植物的化感潜力;反过来,植物化感物质也通过络合、吸附、酸溶解、竞争、抑制等方式影响土壤的养分形态和水平.本文总结了植物化感物质及化感潜力与土壤养分的相互影响,并提出了今后该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加强植物化感研究与土壤 植物营养学研究的结合,以更深入地阐明植物化感物质、化感作用与土壤养分变化的关系;加强植物化感研究与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的结合,以类似自然(nature-like)的方式模拟自然界植物所受的养分干,使养分干扰的化感研究结果更加逼真、可靠;加强对养分过量及受污染时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为揭示农业和林业生产中植物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生物量变化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将一粒水稻或小麦的种子种在田里,它会生根、发芽、分蘖和拔节,几个月后抽穗、结实。长出几十颗甚至更多的籽粒,整个植株干重常常增加上百倍。它究竟是靠什么长大的?许多人会这么回答:“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这是由土壤中吸收养分长大的。”因为人们看到在肥沃的土壤中植物长得大,很容易凭经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可是,我国明代有位宋应星却考虑得更周到些。他想人吃的主要是植物性食物,量很大,而排出的粪便量要少得多,吃下去的其余物质到哪里去了呢?看来是通过呼吸变成气散失掉了,既然吃下去的植物性食物大部分会变成气,那么…  相似文献   

13.
中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里,“消化器官”一章跟其中的“物質和能的代谢”一章的密切结合是很重要的。在这两章里要阐明生物生活活动的基本条件的本質——有机体跟周围环境间的物質和能的代谢。“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新编中学“植物学”教科书“根”这一章中,提到:“根在土壤里生长的时候,根冠的外层细胞常常被土粒磨损,在生长点附近的根冠细胞又不断地分裂出新细胞,来补充磨损了的细胞”。这与以前的教科书(包括大学植物学教科书)提出的“根冠细胞磨损脱落后,由根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新细胞来补充。”这一论述有明显的区别。所以,阐明根冠的来龙去脉是十分必要的。一条根一般由根冠和根体构成。从外形来看,根冠象一个套子罩在生长锥的前端,起着保护根尖的作用,并帮助正在成长的根深入土中。一般种子植物都有根冠。它的长度约0.1厘米左右,如大麦属、洋葱等。根冠的发育与周围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有些旱地生长的植物进行水培时,有可能不形成根冠,少数水生植物根冠极度退化,有些水生植物则有特大的根冠,如芡属(Euryale)的根冠就长达0.5厘米,称为根套。  相似文献   

15.
S.T.特基尔(S.T.Trudgill)著的《土壤和植物系统》(Soil and Vegetation Systems)一书是现代地理学问题丛书之一,它描述了植物和土壤相互作用的过程,建立了土壤和植物系统模型,揭示了植物生长和土壤发育过程。该书于1977年在英国牛津出版。全书共分为三部分、九章,第一部分为基本方法,介绍了系统模型的一般概念和土壤、植物系统的内在基本问题,并围绕如何建立土壤和植物系统模型,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植物根系分泌及其在林业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范俊岗  范国儒 《植物研究》1995,15(2):246-251
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成分、数量, 充分讨论了根系分泌的影响因素、根系分泌的部位及根系分泌物在土壤中扩散的范围, 并阐明了树木通过根系分泌对土壤营养条件、土壤微生物及其它相邻植物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促进了施肥条件下土壤真菌病原体的丰富度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氮添加对植物病原真菌丰富度和相对多度的影响已被基本阐明,然而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氮添加如何影响土壤中的植物病原真菌(通过影响植物群落结构或土壤理化指标)仍知之甚少。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基于7年的氮添加梯度野外实验,使用Miseq平台,针对土壤真菌的ITS1基因进行测序,以评估氮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中的植物病原菌丰富度和相对多度的影响,并阐明氮添加通过不同途径(即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指标)影响病原菌的潜在机制。基于模型筛选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本研究发现,氮添加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指标影响土壤中的植物病原菌相对多度。但是,在排除掉氮添加对土壤中植物病原菌丰富度的影响后,地上植物物种丰富度与土壤中植物病原菌丰富度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我们认为高寒草甸土壤中植物病原菌丰富度和相对多度受到不同的机制调控。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系统中氮素输入量的加剧(包括氮沉降和氮肥施用)所引起的植物物种丧失引起了人类的较大关注。除此之外,氮素输入所引起的植物病原菌丰富度和相对多度的变化也值得我们警醒,因为植物病原菌群落结构的改变可能会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分泌物与土壤肥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玲 《生物学通报》2000,35(9):17-17
植物生长在土壤中 ,既要从土壤中摄取营养 ,又要对土壤产生一定的响应。植物根系的生理特性和根 -土界面的营养环境是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和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根分泌物就是植物根对土壤肥力的一种响应。它是根对土壤因素的生化适应的产物。1 根分泌物的种类根分泌物是植物根系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物质 ,它是生物间相生相克关系不可缺少的成分。根分泌物的产生是通过代谢途径和非代谢途径。代谢途径包括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根分泌物的种类繁多 ,数量各异 ,不仅有糖、有机酸和氨基酸等初生代谢物 ,还有酚类等次生代谢物 ,更有一些…  相似文献   

19.
一.欣欣向荣的苏联农业和威廉姆斯在农业方面,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为什么首先要学习米丘林和威廉姆斯的学说呢?为什么对于任何一个农业工作者,都必须如此呢?因为他们的学说是生物科学的两个方面.就从生物科学的基本法则、生物与外界环境条件的辩证统一来说,米丘林和威廉姆斯的继承者——李森科院士告诉我们说:“必须明了死的自然体是活的自然体的来源,活体由外界环境条件所构成和所  相似文献   

20.
许多著作者确定,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植物有机物质的形成,不仅能利用被葉片所同化的空气中的碳酸气,而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利用被根系所吸收的土壤中的碳酸气。现代研究者所注意的方向,主要在於阐明碳酸气的根部固定对植物新陈代谢各别方面的影响。顯然,被植物根部所吸收的土壤碳酸气的生理作用,不僅局限於作篇碳的補充来源,而某些作者在其工作中却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这一方面,大概,是根部吸收土壤中碳酸气对植物所有的新陈代谢的活化作用都有极大的影响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