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微体古生物学报》2015,(1)
对四川盆地东北缘宣汉七里峡剖面须家河组进行了详细的孢粉学研究,发现丰富的孢粉化石,共计59属113种,其中包括蕨类植物孢子35属62种,裸子植物花粉22属47种,苔藓类植物孢子1属3种,以及藻类化石1属1种。据此建立一个孢粉组合,命名为Dictyophyllidites-Lunzisporites-Chasmatosporites组合(简称DLC组合),并进一步分为上、下两个亚组合。根据孢粉组合内一些重要分子的地质时代延限及与国内外有关孢粉组合的对比,提出其地质时代属于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Norian—Rhaetian)。该孢粉植物群反映了一个以蕨类植物的真蕨类、石松类和裸子植物的松柏类和苏铁类群等占主导且较为繁盛的植被面貌,揭示出温暖潮湿的亚热带—热带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3.
宁夏六盘山区早白垩世孢粉组合及其古植被、古气候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7年,笔者和薛晓章与宁夏地质局第一地质队李景道,在六盘山地区,调查六盘山群。采集的样品中,分析出保存完美的孢子花粉。文中讨论了李洼峡组和乃家河组的孢粉组合特征确定了地层时代,为陕甘宁地区早白垩世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古生物证据。样品的分析处理是由赵鼎、黄凤宝进行的,毛继良摄影,闻美琴清绘图件,宋之琛给予认真的指导,对上述同志的辛勤劳动,笔者深表感谢。 相似文献
4.
5.
浙江白垩—第三纪孢粉组合及其古植被、古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中新生代盆地计有40多个,大部分为断陷盆地,盆地内白垩—第三系厚达数千米。近年来,我们配合浙江的石油勘探,重点对长河盆地、金衢盆地、宁波盆地等白垩—第三纪地层进行了较系统的孢粉研究,共分析了78口钻井的2026块样品,获得了相当丰富的孢粉化石,为浙江白垩—第三纪地层、古植被、古气候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徐金荣、杨再林、叶志华、吴妮分析样品,王秀雅、何福英清绘插图,在此表示感谢。一、孢粉组合序列浙江白垩—第三系孢粉自上而下可分为7个组合 1.Classopollis-Cicatricosispori- 相似文献
6.
根据日本中部琵琶湖深井钻探资料研究了过去3Ma的古植被、地层及古气候。由湖底取得的200m和1400m样品的孢粉组合可分别划分出19个和37个带,反映了湖区及其周围自晚上新世以来的古植被和古气候演变史。在冰期阶时琵琶湖附近山区的典型植被为亚北极带,低地为冷温带。而在间冰期阶里山区一般为温带或冷温带植被,低地则主要由落叶和常绿树组成的温带和暖温带的植被。在进行过去3Ma古植被、古气候演变对比中,当地古气候史和以下资料显示出明显的一致,例如加勒比海、西太平洋及赤道海洋的氧同位素资料,地中海西部(Mallorca)的沉积旋回,欧洲中部的风成沉积序列,日本关东和新几内亚的海平面变化记录,以及在南美波哥大高地和以色列死海裂谷根据孢粉得出的古气候变化记录。 相似文献
7.
吉林九台营城组孢粉组合及古植被、古气候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营城组为一套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含煤地层,其时代一直存有争议。本文研究了吉林省九台羊草沟煤田4个钻孔中营城组上、下段的孢粉化石,经鉴定计有60属103种,现描述16属22种,包括1个新种。根据孢粉组合的分析,认为营城组下段时代为早白垩世Berriasian期,上段为Valanginian—Hauterivian期。早白垩世该区发育以松科、罗汉松科为主,兼有麻黄科、掌鳞杉科及海金砂科、桫椤科、卷柏科、蚌壳蕨科、莎草蕨料、水龙骨科等多种蕨类植物繁茂的植物群,气候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型。 相似文献
8.
9.
唐古拉山地区渐新世孢粉植物群及其古植被、古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古拉山地区广泛出露早新生代陆相地层,较好地记录了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与古环境变迁的过程.通过在该区1:25万地质调查对雅西措组上段进行孢粉分析表明,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为主要成分,地质时代为早-中渐新世.在此基础上划分了3个孢粉植物群-气候期,当时植被是以松科植物为主组成的针叶林植被,从早期到中期喜湿热的蕨类植物和落叶阔叶树种增多;气候从凉爽湿润的南温带→半湿润偏干的北亚热带→偏干的南温带的转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