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在我省大发生世代为二代。该虫历来是我省山区玉米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800万亩左右。1958年后在平原稻区频频发生为害,近年有加重为害趋势。1978年仅温江地区发生面积达60万亩,已成为威胁水稻增产的害虫之一。为摸清二代粘虫在水稻上的发生为害,于1981—1983年在崇庆县进行调查研究。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广东晚稻粘虫大发生虫源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虫在广东主要于9—10月间为害水稻、1—3月间为害小麦,往往猖獗成灾。解决粘虫大发生的虫源问题,是掌握发生规律、准确进行预测预报和贯彻防重于治的重要前提。关于广东晚稻粘虫大发生前的虫源问题,存有争论。1961年广东省粘虫会议上多数代表认为本省粘虫大发生是以本地虫源为主。1962年  相似文献   

3.
劳氏粘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荣宗 《昆虫学报》1962,(2):164-164
在广东,以往为害水稻的几种夜蛾科害虫统称剃枝虫。经作者调查有6种:即粘虫(Leucania seperata(Walker)、劳氏粘虫(Leucania loreyi Dup.)、白脉粘虫(Leucania venalbaMoore)、水稻叶夜蛾(Spodoptera mauritia Biosd.)、拟稻叶夜蛾(Spodoptera sp.)及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等。其中以粘虫及水稻叶夜蛾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劳氏粘虫为害次之。研究中得到蒲蛰龙教授指导,白脉粘虫学名由朱弘复教授鉴定,仅此志谢。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粘虫发生世代及其迁飞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在云南省的发生及为害,由于受特殊地理、气候和耕作制度的影响,表现相当复杂、特异。七十年代以来,其发生为害频繁、程度加重,严重影响了本省的粮食增产。因此,查明粘虫在本省的发生及为害规律,不但在农业生产上有很大意义,而且在学术上也有一定价值。昆明动物研究所受云南省科委的委托,于1974年筹备,1975—1979年先后组织了省内部份地,县农业科技单位协作攻关,基本查明粘虫在本省年发生世代数分别有1—8代,可区分为六个发生区;全年有五次迁飞活动,可造成四次为害。  相似文献   

5.
枣粘虫(Cerostoma sasakii Mats.)在我国北方果区河北、山西均有发生。近年来,在晋中地区发生普遍,尤以榆次、太谷、祁县、平遥、清徐、交城、文水、中阳、离石、临县等地为害更重。自1963年来,因枣粘虫的猖獗为害,致使红枣产量急骤下降,因此群众迫切要求防治。  相似文献   

6.
一 引言 虸蚄就是粘虫,(Cirphis unipuncta Haworth)是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第十八条所指出: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七年或者十二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消灭危害农作物最严重的十大病虫害的第二名的粘虫。粘虫在我们古代典籍上的名字叫虸蚄,现在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农民的口语中亦还有叫它作虸蚄的。我们历史上对於此虫的为害记载很多。因为有些文人记载牵连混淆,将许多不同的昆虫和它混在一起;以致粘虫的古名淹没,现代学者竟有不认为虸蚄即是粘虫而是其他昆虫的。不将  相似文献   

7.
粘虫是我国大害虫之一,长期以来,为害小麦、小米、玉米等,使粮食减产,造成重大损失。如能消灭此虫在未为害之前——郎未孵化之前,则起到直接的预防作用。粘虫黑卵蜂寄生在粘虫卵内,并具特殊的、有利的寻卵能力,因此,如何利用黑卵峰来消灭粘虫的生物防除工作,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我们曾在卵峰的生活习性及田间利用方面做了一些观察,现因工作调整,此项研究暂告段落,兹将初步结果报导如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名称 粟粘虫(Cirphis unipuncta Haworth)属鳞翅目,夜蛾科夜盗虫亚科(Hadeninae)。粟粘虫的异名常见者有Leucania unipuncta Haw,Heliophila unipuncta Haw,Sideridis unipunctaHaw,Pseudaletia unipuncta Haw.。粘虫是华北、西北一带的通称,其他地方性的名称亦很多,较普遍的有华南的剃枝虫,东北的粟夜盗虫。 分布与为害 粟粘虫是世界性的大害虫,分布极为广泛,国外有记载的北至苏联的自由城(在北纬50°以上);北美洲的  相似文献   

9.
粘虫生殖和飞翔与幼虫期营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曹雅忠  罗礼智 《昆虫学报》1996,39(1):105-108
粘虫生殖和飞翔与幼虫期营养的关系曹雅忠,罗礼智,郭军(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100094)粘虫Mythimnasaparate(Walker)在一地区繁殖为害一代后多即迁移到一个新的地区繁殖为害,其规律是每年春季由南向北迁飞,秋季再由北向南回迁[1](...  相似文献   

10.
粘虫(Cirphis unipuncta Haw.)是七年内要消灭的十大病虫害中的对象之一,作为一个昆虫研究工作者,感到这是伟大而光荣的任务。确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七年内是完全可以消灭粘虫灾害的。 粘虫是我国主要粮食害虫,为害禾本科作物如小麦、粟(谷子),玉米、高梁、水稻等最烈,发生普遍而严重,1953年全国就有25省690  相似文献   

11.
粘虫的迁飞发生区及其分布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祥光 《生态学报》1981,1(4):327-334
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的年周期远距离迁飞,早已为我国多数昆虫学者所证实(林昌善等、1963、1964;马世骏;1963;陈永林等,1963;李光博等,1964;陈瑞鹿等;1965;李绵春等,1965)。作者亦曾于1962年全国昆虫学会及1963年广东省植保学会上提出数据,同意此观点。并作出全国粘虫迁飞发生区地图,综合粘虫的水平迁飞及垂直迁飞为害实况,绘出福建南部,广东中、南部,广西中、南部,云南南部为第一次发生区,2—3月幼虫为害小麦。山东南部,河南中、南部,陕西东、南角西至贵州、四川、云南的平坝地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粘虫发生概况:60年回顾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13  
本文总结了我国1950—2013年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发生、防治和损失概况,揭示了60余年中我国粘虫种群数量动态的演化规律。(1)南方地区越冬代种群发生年代间有波动,江淮1代发生区为害减轻,东北、华北、黄淮、西北和西南等2、3代发生区发生加重。(2)2代粘虫为发生最为广泛的1代,1995年以来粘虫主要危害作物已由小麦变为玉米。(3)寄主作物种植面积对种群数量总体变动起重要作用,气候条件影响年度间和区域间的种群波动和变化,农田生境影响小区域的发生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3.
大蜂螨(Varrca jacobsoni Oudemans)是蜜蜂的一种寄生虫,近年来猖獗为害,严重影响蜂群的发展和养蜂生产。我们从1963年4月开始对蜂螨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兹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一、大蜂螨的发生为害情况 大蜂螨在我区大体上是1958年开始注意(以前资料未作推查),由于当时为害不明显,没引起重视,至1960年大量发生。同年5月山东省王浆会议上不少单位反映蜜蜂有死亡现象,都认为大肚病,虽经治疗,但无显著效果,以后随着天气转暖,死蜂才告停止。由此证明,大蜂螨发生初期,为害并不严重,须经过一段时间和繁殖到一定数量,才加重为害。在临沂地区,一般在第二、三年的早春和晚秋才加重为害,当然由于各地气候不同,繁殖也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赵圣菊 《生态学报》1983,3(4):377-382
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是我国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我国江淮及黄淮流域是一代粘虫发生区,粘虫全年发生四(或五)个世代,以第一代发生数量最多,春季4、5月间为害小麦。该区在根治我国粘虫危害上具有战略地位。决定一代粘虫发生程度的主导因素,是越冬代蛾量迁入的多少。因此组建该区越冬代蛾最及迁入期的预测模式,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在国内,关于粘虫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多属中、短期,且以短期预测为主。据研  相似文献   

15.
粘虫在朝阳地区同全国各地一样,是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时更是颗粒无收。为了消灭粘虫危害,保证作物丰产丰收,就必须揭示粘虫发生规律。掌握规律,利用规律,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冶”的战略方针,才能真正解决粘虫的危害问题,才能使农业昆虫的研究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相似文献   

16.
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或称莲纹夜蛾,又名斜纹夜盗蛾,也有叫它“夜老虎”。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今年安徽省早地作物为害最严重的大害虫。其为害作物,据各地报导及我们实际调查,计有玉米、甘薯、花生、棉花、大麻、蓖麻、烟叶、甜菜、豆类、蔬菜等。1958年安徽在6、7、8三个月间,天气干旱,高温少雨,有利于斜纹夜盗蛾发育生长,7、8两月,全省各地普遍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7.
麻天牛(Thyestilla geberi Fald.)是为害麻类的主要害虫之一,关于此虫的生活习性,在东北还缺乏详细记载。我们于1957—1958年,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观察,今介绍于后。 分布和为害情况 根据文献记载,我国东北、西北、华北、江浙各省均有发生。以东北、西北为害较重,在东北主要为害大麻和青麻,个别地区也为害苧麻和棉花。1957年,仅沈  相似文献   

18.
粘虫(Cirphis unipuncta Haworth)是我国农作物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苏(北部)、山东、河北、山西,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等地区。在华北和东北地区,主要为害玉米,高梁,榖子和麦类。根据前人的记载:在东北从1929—1937年间,每年均有局部地区猖獗成灾。粘虫在我国南方,主要为  相似文献   

19.
小地老虎生活习性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是重大农、林害虫,对它的生活习性和防治等各地已作了不少研究,但在广西迄今尚未曾进行过较系统的研究。据1960年全区农作物害虫普查结果,证明此虫在全区都有分布,为害也很重。区农料所从1958年起,先后对其生活史、成虫和幼虫习性以及防治试验等作了一些观察,现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粘虫的种类问题,不仅国内还没有调查清楚,在国外过去也相当混乱,一般所谓“Army-worm”(行军虫)多指Cirphis unipuncta(Haworth)这个种而说。其属名则变动极大,最初是放在Noctua属中,以后有的移到Heliophila、Leucania或Sideridis等属内,近年又多采用了Pseudaletia这一属名。 我国的粘虫目前各地报导的已有数种,其中分布最广而最重要的种类,一般也都记载为Cirphis unipu-ncte(或用其他属名)。为了弄清我国粘虫的种类为测报和调查提供—些基础资料,这两年我们从各地收集了一些所谓“粘虫”的标本,准备作系统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