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Hypermecaspis(三叶虫)的蜕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只在浙江江山早奥陶世印渚埠组顶部的Arenig期发现有Hypermecaspis asiata Han一个种。文中的Hypermecaspis采自江山横塘塘及竹余,和江山城北4km公路两侧的印渚埠组顶部。仅有少数标本保存有头盖,大部分只保留有自由颊、胸与尾,极少相对移位,应为原地理葬标本,所发现的Hypermecaspis几乎全为况壳标本。面线起机能作用,面线裂开,头盖与胸部分离,头盖 表  相似文献   

2.
杨杰 《化石》2003,(3):19-21
古生物爱好者都十分熟悉三叶虫化石 ,在他们收藏的标本中 ,残缺不完整 ,不甚满意的那一块 ,也许却恰好是古生物工作者十分珍视的蜕壳标本 ,三叶虫蜕壳标本不仅为我们了解三叶虫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清晰线索 ,同时还是古生物学家判断化石埋藏类型的最佳证据 ,对深入研究化石生物与当时环境因素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三叶虫是典型的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的背甲虽然起到了很好地保护作用 ,却也限制着虫体的生长。因此 ,三叶虫和其它节肢动物一样具有周期性的“蜕皮现象” ,也就是在脱去旧表皮、换上新表皮的间隙时间内进行体积增长。从对现生节肢动物…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伊春早寒武世西伯利亚型动物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记述黑龙江伊春地区早寒武世含多门类小壳化石的三叶虫为主的动物群,并依据东北北部及其紧邻俄罗斯境内的寒武纪地层及动物群特征,论证了东北北部地区的沉积-生物-构造古地理属于西伯利亚构造域,华北与西伯利亚两大构造域的对接主带应在二连浩特-西拉木伦-长春-延吉-符拉迪沃期斯克一线。  相似文献   

4.
三叶虫的构造形变及复原和蜕壳形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三叶虫标本随围岩一起遭受构造变形而形成的各种变形,并尝试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复原。同时讨论刚蜕完壳但仍处于软壳及脆壳阶段的三叶虫标本与正常标本之间的差异。全面了解和分析这些变形和差异对于准确鉴定三叶虫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华北辽东本溪寒武纪三叶虫Redlichia(Pteroredlichia)murakamii蜕壳标本完好地保存了头盖向下翻转的蜕壳状态,为寒武纪Redlichia的蜕壳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此标本自由颊未保留,胸尾相连,头盖与胸部分离,头盖向下翻转,基本保持原位,为原地埋藏的蜕壳标本。蜕壳过程如下:面线裂开,头盖耸起卷曲并翻转,与胸部分离,胸部扭动,虫体摆脱老壳向前爬出。此蜕壳方式在McNamara(1986)报道的澳大利亚寒武纪Redlichia的蜕壳类型中并未出现。  相似文献   

6.
Ductina vietnamila Maximova产于广西南丹罗富中泥盆统下部塘丁组上部,三叶虫化石多为原地埋葬,其中有一些为蜕壳标本。蜕壳构造的特征是:头胸分开,头前移并沿轴向错开、翻转180°;胸节基本按序排列,有时后两三个胸节前倾;胸与尾多分离,沿轴向微错开,有时尾向后翻转180°。  相似文献   

7.
Leonaspis guangxiensis Zhou in Zhou and Liu,1977的蜕壳埋葬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乃仁  张轼 《古生物学报》2006,45(1):108-111
在广西南丹罗富的塘丁组上部,Ductina(Illaenula)vietnamica Maxi mova层之下采到一块Leonaspis guangxiensis Zhou in Zhou and Liu,1977较完好的蜕壳后的原地埋葬标本,标本上反映了它的面线起机能作用,在蜕壳时裂开,在蜕壳过程中,头盖、活动颊、胸节2、3节的裂开并错动,尾部掀开并被推移到左侧。  相似文献   

8.
研究标本均为Protoryctoce phalusarcticus Geyer and Peel,2011的蜕壳标本,保存于贵州剑河八郎村寒武纪第2世的清虚洞组中,头部、胸部、尾部都得以保存,且胸部与尾部未分离。该类三叶虫可能经历了3个时期的蜕壳过程:1)头部进行上下弯曲,水阻力造成两侧活动颊受到的压力明显大于头盖,这种压力可能导致面线出现裂缝,之后海水通过裂缝进入头部,新头部活动范围增大,并利用水压力降低旧头盖与新头盖的连接程度;2)虫体携带着旧胸尾及其他相连接的部分向前爬行,并在短距离内将旧头盖与虫体分开;3)虫体通过不同的爬行方式摆脱旧壳。本文还重点讨论三叶虫蜕壳过程中首断裂缝的产生、胸尾是否分离的原因、头部运动方向对旧壳保存的影响、以及水动力和水压力在蜕壳过程中的作用。该研究补充oryctocephalids三叶虫的蜕壳研究,为三叶虫的系统演化、个体发育的再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蜕壳是十足目甲壳动物必经的生理过程,其生长发育与繁殖都离不开蜕壳这一过程,甲壳动物在不同蜕壳时期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和生理变化。蜕壳不遂导致的死亡是甲壳动物在蜕壳期间面临的问题之一,而处于蜕壳期的个体又易成为天敌和同类捕食的对象,这些因素导致甲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成活率较低,而较低成活率也是影响水产养殖业产量的原因之一。蜕壳过程中也受众多环境因素影响,并且这些因素能共同作用。本研究总结了十足目甲壳动物的蜕壳周期区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对甲壳动物更为安全的蜕壳周期区分方法。为研究蜕壳对十足目甲壳动物生理过程的影响,简述了蜕壳机理及调节机制,总结概括了蜕壳的影响因素、蜕壳相关基因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了解蜕壳的不同时期,有助于针对甲壳动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水产饲料的开发及改善,提高甲壳动物成活率,提升养殖产量。了解十足目甲壳动物的蜕壳机制,为深入研究生物矿化、离子跨膜转运、渗透压调节机制等完善理论基础,为十足目甲壳动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产于贵州剑河县八郎松山剖面“清虚洞组”的褶颊虫类三叶虫丹寨南皋盾甲虫Nangaops danzhaiensis (Zhou in Lu et al., 1974)化石标本共36块, 通过对化石的详细观察将其保存状态分为3种: 32块为完整保存的状态, 身体各部分没有发生移位; 3块标本头部均没有活动颊保存; 1块标本头部没有活动颊保存, 第4–11节的胸节左右位置出现活动颊, 与胸节重叠, 于背甲之下。活动颊的颊刺朝向头盖方向, 明显经过180°的翻转。根据化石保存状态判断后4块为蜕壳标本, 推测蜕壳过程如下: 面线开裂, 海水进入体内, 活动颊和腹边缘板向下翻转, 新虫体爬出, 留下老壳。三叶虫蜕壳是原地埋藏的证明, 本文描述的Nangaops danzhaiensis 的蜕壳现象, 为剑河生物群是原地埋藏为主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1.
论奥陶纪三叶虫属Reedocalymene Kobayashi, 195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建立Reedocalymene一属的模式种标本保存甚差,长期以来,这一属的概念一直不甚明了,研究了峡东地区庙坡组新发现的丰富日保存完好的Reedocalymene expansa Yi材料,其中完整背过 首次发现。新材料揭示了以往Reedocalymene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背面和腹面形态,从而有可能对该属进行全面的修订,讨论了R.ex-pansa的某些重要特征,如面线、前坑、腹边缘板、前舌以及壳  相似文献   

12.
林天瑞 《古生物学报》2002,41(3):428-433
描述采用自南澳大利亚Officer盆地东部Manya-6号钻井的下寒武统Ouldburra组的Abadiella三叶虫的一新种-Abadiella officerensis,同时指出Parabadiella是Abadiella的同义名。  相似文献   

13.
据贵州东部万山镇南部寄马冲至羊尾剖面晚寒武世早期车夫组三叶虫的新材料,对原太子河虫属(Protaitazuhoia Yang,1978)进行了修订。根据其尾部的特征,将其分类位置由原先的德氏虫科(Damesellidae Kobayashi,1935)移至鄂尔多斯虫科(Ordosiidae Lu,1954)。此外,还描述了原太子河虫2新种1新亚种:Protaitze-hoia latelimbata sp.nov.,Protaitzehoia nitida sp.nov.,Protaitzehoia quadrata jimachongensis subsp.nov。  相似文献   

14.
朝鲜南部Machari组Olenoides带的Agnostus(Ptychagnostus?)orientalis Kobayasbhi一种应归于Agnos-totes(Pseudoglyptagnostus)Lu,1964一属,时代是晚寒武世长山期,不是早期中寒琥世,小林贞一的Olenoides带是中及晚寒武三叶虫混杂在一起的一个化石带。他建立的该组5个化石带也有问题。Coreolenus,Ch  相似文献   

15.
也论寒武纪原德氏虫属(Prodamesella Chang)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湘西Prodamesella punctata Ergaliev的个体发育头盖的研究和确凿尾部的发现对袁金良、尹恭正(2000)有关Prodamesella 属的次级划分和科级分类位置的最新论点提出疑问。湘西的材料表明,他们建立新的分类单元的材料中,头盖多属幼年个体而尾部似与Prodamesella无关。认为新亚属Prodamesella Chang(Metaprodamesella) Yuan et Yin和Prodamesella Chang(Neoprodamesella)Yuan et Yin不能成立。以往描记的P.subtriangulata Peng,P.(Prodamesella)cylindrica Yuan et Yin,P.(Metaprodamesella)subtriangulata prisca Yuan et Yin P.(Metaprodamesella)granulosa Yuan et Yin和Prodamesella(Neoprodamesella)spinosa Yuan et Yin5种(亚种)均系P.punctata的晚出异名。Prodamesella的特征表明,它既不归属于Damesellidae科也不属于Missisquoiidae科。它的科级位置目前尚不明了。  相似文献   

16.
The Global Standard Stratotype-section and Point (GSSP) of the Furongian Series (uppermost series of the Cambrian System) and the Paibian Stage (lowermost stage of the Furongian Series), has been recently defined and ratified by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 (IUGS). The boundary stratotype is 369 metres above the base of the Huaqiao Formation in the Paibi section, northwestern Hunan Province, China. This point coincides with the first appearance of the cosmopolitan agnostoid trilobite Glyptagnostus reticulatus, and occurs near the base of a large positive carbon isotopic excursion (SPICE excursion).  相似文献   

17.
描述Plagiolaria nandanensis Chang的头、胸肋和尾的腹边缘,指出它的颊角腹边缘与Phacops guang-xiensis Chang近似,头前腹边缘宽,并靠后。胸肋腹边缘保存较好,肋腹边缘上的潘杰尔脊形态变化不大,但前后则有微小差异。尾腹边缘分两部分,在近外侧有一较明显的凹槽,这是当三叶虫卷曲时与头腹边缘结合的相适应的构造。没有发现卷曲标本,在南丹,90%以上几乎全是蜕壳标本,头与胸尾部分离。但是从腹边缘构造看,比Plagiolaria具更完善的卷曲能力,像其他的phacopids一样,头与尾的结合相当完善,胸肋末端在卷曲时插入头颊角腹边缘的锯齿形沟中,各肋端以其腹边缘上的潘杰尔脊挡住后一肋端的前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