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yG)指数与2型糖尿病肾病(T2DKD)患者肾功能、胰岛素抵抗(IR)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T2DKD患者作为T2DKD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CAS亚组(n=51)和非CAS亚组(n=39),另选取46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T2DM组和42名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临床资料,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NLR、PLR、TyG指数。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T2DKD患者NLR、PLR、TyG指数与肾功能指标和HOMA-IR的相关性,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KD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T2DM组、T2DKD组NLR、PLR、TyG指数、UACR、HOMA-IR依次升高,eGFR依次降低(P<0.05)。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T2DKD患者NLR、PLR、TyG指数与UACR、HOMA-IR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和HOMA-IR、UACR、NLR、PLR、TyG指数升高为T2DKD患者发生CAS的独立危险因素,eGFR升高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T2DKD患者NLR、PLR、TyG指数升高,与肾功能下降、IR和CAS密切相关,可能成为T2DKD患者发生CAS风险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患者150例,对每位患者进行一般临床资料收集,Hb A1c、PTH、血清25(OH)D3水平检测;根据维生素D水平由低到高按三分位法将患者分为25(OH)D3低(A组)、中(B组)、高(C组)3组,比较3组患者DR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B组、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25(OH)D3水平由低到高的3组患者的DR的患病率也逐渐降低,分别为:48.0%、30.0%和14.0%。结论:随着血清25(OH)D3水平的降低,T2DM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血清25(OH)D3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MHR)、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西区医院收治的195例T2DM患者,根据LEAD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LEAD组(104例)和非LEAD组(91例)。检测单核细胞、HDL-C、尿白蛋白、尿肌酐、25(OH)D3水平,计算MHR、UACR。比较两组MHR、UACR、25(OH)D3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发生LEAD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HR、UACR、25(OH)D3预测T2DM患者发生LEAD的价值。结果:LEAD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大于非LEAD组,吸烟史、高血压比例高于非LEAD组,T2DM病程长于非LEAD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高于非LEA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LEAD组(均P<0.05)。LEAD组MHR、UACR高于非LEAD组,25(OH)D3水平低于非LEA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过大、T2DM病程过长、高MHR、高UACR是T2DM患者发生LEAD的危险因素(P<0.05),高25(OH)D3是其保护因素(P<0.05)。MHR、UACR、25(OH)D3预测T2DM患者发生LEA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8、0.755、0.759,联合三项指标后预测T2DM患者发生LEAD的曲线下面积为0.888,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结论:MHR、UACR增高和25(OH)D3水平降低与T2DM患者发生LEAD有关,联合三项指标在预测T2DM患者并发LEAD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尿酸/肌酐(SUA/SCr)比值与肥胖体表测量指标、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n=49)和非MS组(n=61),检测两组血清25(OH)D、γ-GGT、SUA/SCr、肥胖体表测量指标、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指标并作组间对比,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25(OH)D、γ-GGT、SUA/SCr与肥胖体表测量指标、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MS组的血清25(OH)D水平低于非MS组,而血清γ-GGT水平、SUA/SCr比值高于非MS组(P<0.05)。MS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均高于非MS组(P<0.05)。MS组的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高于非MS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非MS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合并MS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与BMI、WC、WHR、TG、FBG、FINS、HOMA-IR水平均呈负相关,而与HDL-C呈正相关(P<0.05);血清γ-GGT、SUA/SCr水平与BMI、WC、WHR、TG、FBG、FINS、HOMA-IR水平均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T2DM合并MS患者血清25(OH)D水平异常降低,γ-GGT、SUA/SCr水平异常升高,且与患者肥胖程度、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视黄酸诱导基因6(STRA6)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干眼症(DED)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T2DM合并DED患者129例(T2DM合并DED组)、单纯T2DM患者117例(单纯T2DM组)、85名体检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根据DED病情程度将T2DM合并DED患者分为轻度组(61例)、中度组(36例)、重度组(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β、FABP4、STRA6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DED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IL-1β、FABP4、STRA6水平对T2DM合并DED的预测价值。结果:T2DM合并DED组血清IL-1β、FABP4、STRA6水平高于单纯T2DM组、对照组,单纯T2DM组血清IL-1β、FABP4、STRA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IL-1β、FABP4、STRA6水平高于中度组、轻度组,中度组血清IL-1β、FABP4、STRA6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病程延长和糖化血红白蛋白、IL-1β、FABP4、STRA6升高为T2DM合并DED的独立危险因素,BUT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IL-1β、FABP4、STRA6水平联合预测T2DM合并DED的曲线下面积为0.916,大于血清IL-1β、FABP4、STRA6水平单独预测的0.784、0.782、0.788。结论:T2DM合并DED患者血清IL-1β、FABP4、STRA6水平升高,是T2DM合并DE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DED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血清IL-1β、FABP4、STRA6联合检测对T2DM合并DED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组织蛋白酶S(CatS)、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和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2例T2DM患者,将其根据是否伴有冠心病分成单纯T2DM组(n=62)和T2DM合并冠心病组(n=40)。另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IL-6、PCT、CatS、Gal-3水平。对比单纯T2DM组与T2DM合并冠心病组间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和心功能指标差异,并分析血清IL-6、PCT、CatS、Gal-3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单纯T2DM组、T2DM合并冠心病组的血清IL-6、PCT、CatS、Gal-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T2DM合并冠心病组上述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单纯T2DM组(P<0.05)。T2DM合并冠心病组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单纯T2DM组(P<0.05),而两组间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2DM合并冠心病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均低于单纯T2DM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清IL-6、PCT、CatS、Gal-3水平与LDL-C水平、HOMA-IR均呈正相关,而与LVEF、LVESV、LVEDV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IL-6、PCT、CatS、Gal-3水平呈异常高表达,且和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和心功能密切相关,对患者病情具有一定辅助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CP-1)与甲状腺功能正常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关系,以期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HT患者发生MCI提供辅助预测指标。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正常HT患者167例为HT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87例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MCI将甲状腺功能正常HT患者分为MCI组(n=71)和非MCI组(n=9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5(OH)D、MCP-1水平。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功能正常HT患者MCI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25(OH)D、MCP-1水平对甲状腺功能正常HT患者MCI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T组血清25(OH)D水平降低,MCP-1水平升高(P<0.05)。167例甲状腺功能正常HT患者MCI发生率为42.51%(71/1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升高、MCP-1升高为影响甲状腺功能正常HT患者MCI的独立...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是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DR)发生风险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9名患者根据眼底检查分为DR组(n=50)和正常眼底(NDR)组(n=159)。比较各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病程、FBG、HbAlC、25(OH)D与DR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居住地(城镇)、与维生素D缺乏、SBP与DR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DR发生的影响因素,比较各组患者维生素D缺乏、病程、FBG、HbA1c及25(OH)D对DR的预测价值。结果:DR组的居住地(农村)、FBG、HbA1c、病程等均大于NDR组,25(OH)D水平低于NDR组,DR组维生素D缺乏率大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DR与居住地(城镇)呈负相关(P<0.05),与SBP、维生素D缺乏呈正相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DR与25(OH)D呈负相关(P<0.05),与病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病程、FBG、HbA1c为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维生素D缺乏的T2DM患者DR发病风险是维生素D不缺乏者的22.019倍(OR=22.019,95%CL 2.119~228.771,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病程、FBG、HbA1c、25(OH)D作为联合变量可有效预测DR,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结论:25(OH)D与DR呈负相关,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T2DM患者DR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肾功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1年5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T2DM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组)87例和单纯T2DM组(T2DM组)8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7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cy水平、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液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尿免疫球蛋白G/肌酐(IGU/CR)、尿转铁蛋白/肌酐(TRU/CR)、尿α1-微量球蛋白/肌酐(α1/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左侧、右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rouse积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Hcy水平与肾功能指标、IMT、Crouse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组、T2DM组血清Hcy、Scr、CR、ACR、IGU/CR、TRU/CR、α1/CR水平及左侧IMT、右侧IMT、Crouse积分高于对照组,且合并组以上指标高于T2DM组(P<0.05);合并组、T2DM组eGFR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合并组低于T2DM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与Scr、CR、ACR、IGU/CR、TRU/CR、α1/CR水平及左侧IMT、右侧IMT、Crouse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eGFR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异常升高,其与患者肾功能损伤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体型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胆汁酸(BA)、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就诊的240例T2DM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将患者分为T2DM-N组84例,T2DM-OW组92例,T2DM-OB组64例。分别测定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胆汁酸(BA)、25(OH)D3等指标。以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R的危险因素。结果:T2DM-OB组BMI、BA、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反应蛋白(CRP)高于T2DM-N组,DBIL、25(OH)D3低于T2DM-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OMA-IR与BMI、BA呈正相关(P<0.05),与DBIL、25(OH)D3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升高,25(OH)D3、DBIL下降为I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肥胖的T2DM患者存在IR及血脂紊乱,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增加,BA水平升高,DBIL、25(OH)D3水平下降,机体慢性低度炎症水平升高,除了BMI,25(OH)D3、DBIL水平下降亦有可能是体型肥胖T2DM患者IR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及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70例,根据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磷酸西格列汀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胱抑素C(Cys 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2h BG)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25(OH)D水平均升高,HOMA-IR、Cys C、TGF-β1、FBG及2h BG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较高,HOMA-IR、Cys C、TGF-β1、FBG及2h BG水平较低(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肾功能,并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4、CTRP5、CTRP6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T2DM合并CHD患者为合并组,根据SYNTAX评分分为中重度病变组44例和轻度病变组56例,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单纯T2DM患者为T2DM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80名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TRP4、CTRP5、CTRP6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2DM合并CHD患者SYNTAX评分与血清CTRP4、CTRP5、CTRP6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CHD患者冠状动脉中重度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T2DM组、合并组血清CTRP4、CTRP5水平依次升高,CTRP6水平依次降低(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合并CHD患者SYNTAX评分与血清CTRP4、CTRP5水平呈正相关(rs=0.820、0.833,P均<0.001),与CTRP6水平呈负相关(rs=-0.83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病程延长和糖化血红白蛋白(HbA1c)、CTRP4、CTRP5升高为T2DM合并CHD患者冠状动脉中重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CTRP6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CTRP4、CTRP5水平升高和CTRP6水平降低与T2DM合并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加重独立相关,可能成为T2DM合并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与糖脂代谢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9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京南医疗区收治的T2DM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结果,合并OSAHS的51例患者列为T2DM合并OSAHS组,剩余的29例纳为T2DM未合并OSAHS组。选择同期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京南医疗区体检的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T2DM患者、对照组的Irisin、Nesfatin-1、3-NT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risin、Nesfatin-1、3-NT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T2DM患者发生OSAHS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2DM合并OSAHS组、T2DM未合并OSAHS组Irisin低于对照组,且T2DM合并OSAHS组低于T2DM未合并OSAHS组(P<0.05)。T2DM合并OSAHS组、T2DM未合并OSAHS组Nesfatin-1、3-NT高于对照组,且T2DM合并OSAHS组高于T2DM未合并OSAHS组(P<0.05)。T2DM合并OSAHS组、T2DM未合并OSAHS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高于对照组,且T2DM合并OSAHS组高于T2DM未合并OSAHS组(P<0.05)。T2DM合并OSAHS组、T2DM未合并OSAHS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较对照组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risin与HbAlc、FBG、2hPG呈负相关,Nesfatin-1、3-NT与HbAlc、FBG、2hPG呈正相关(P<0.05)。T2DM合并OSAHS组、T2DM未合并OSAHS组的年龄、合并高血压、体质量指数、AHI、空腹C肽、合并冠心病对比有差异(P<0.05)。Irisin、Nesfatin-1、3-NT、HbAlc、FBG、2hPG、年龄、合并高血压是T2DM患者发生OSAH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T2DM合并OSAHS患者的Irisin、Nesfatin-1、3-NT水平表达异常,参与着机体的糖脂代谢过程及OSAHS发生,且OSAHS发生同时还受到HbAlc、FBG、2hPG、年龄、合并高血压的影响,可考虑对上述因素进行早期监测,以进行相关干预。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足溃疡合并营养不良患者血清Tol样受体9(TLR9)、糖化血红蛋白(HbA1c)、25羟维生素D[25-(OH)D3]的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81例,根据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分组,PNI≤50患者作为营养不良组27例,PNI>50患者作为营养正常组54例,检测并比较两组营养指标、体重指数(BMI)、PNI值、血糖、血脂、TLR9、HbA1c、25-(OH)D3。结果:营养不良组患者PNI值、BMI、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显著低于营养正常组(P<0.05),而营养不良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显著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营养不良组患者血清TLR9、HbA1c水平显著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而25-(OH)D3水平显著低于营养正常组(P<0.05)。血清TLR9、HbA1c与PNI值、BMI、TP、ALB、PA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FBG、PBG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25-(OH)D3与PNI值、BMI、TP、ALB、PA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FBG、PBG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2型糖尿病足溃疡合并营养不良患者血清TLR9、HbA1c及25-(OH)D3水平与机体营养状况及血糖控制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患者疾病监测及营养风险评估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214例T2DM患者血清尿酸、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按颈动脉IMT分为4组:A组:无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动脉粥样硬化组,C组:斑块形成组,D组: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生化指标,并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性别、年龄、TC、HDL、LDL无显著差异;C组血清TG水平较A组低(P=0.02),D组血清HbA1c水平较A组(P=0.038)及B组(P=0.015)显著降低。D组血清尿酸水平与A组相比显著升高(P=0.001),但D组与B、C组及A组与B、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尿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02),相关系数为0.201。结论:高血清尿酸水平可能是导致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需慎重处理T2DM患者高尿酸血症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其与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T2DM患者(T2DM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TSH水平将T2DM组分为四个亚组,A组(0.45~1.49 m IU/L,n=18)、B组(1.50~2.49 m IU/L,n=23)、C组(2.50~3.49 m IU/L,n=22)、D组(≥4.5 m IU/L,n=25)。比较T2DM组与对照组TSH水平的差异,并根据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结果计算Gensini评分,分析Gensini评分与血清TSH水平的相关性。结果:T2DM组血清T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血清TSH水平的升高,T2DM患者的年龄、TC、TG、LDL-C明显增加,而HDL-C、T3明显降低(P0.05)。C组病变支数显著多于A组,重度病变的比例明显升高,而D组病变支数、病变程度与A组、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SH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77,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血清TSH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血清TSH水平有助于评估老年T2DM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水平变化以及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FGF-2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T2DM患者64例,其中初诊T2DM患者32例(T2DM组),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32例(合并大血管病变组),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三组血浆FGF-21水平以及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血浆FGF-21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血脂、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水平的关系。结果:T2DM组及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患者空腹血浆FGF-2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患者空腹血浆FGF-21水平明显高于T2DM组和对照组(P0.05)。空腹血浆FGF-21水平与T2DM患者FPG、Hb A1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WHR、舒张压、Hb A1C是影响血浆FGF-21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浆FGF-2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T2DM患者血浆FGF-21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明显降低T2DM患者血浆FGF-21水平,血浆FGF-21可能作为T2DM病情和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三叶因子3(TFF3)、磷酸酪氨酸衔接蛋白1(APPL1)水平,并分析其与肾功能及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168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率(UACR)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CR30 mg/g,n=79)、微量白蛋白尿组(30 mg/g≤UACR≤300 mg/g,n=65)和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 mg/g,n=24),另选择同期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7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四组受试者血清TFF3、APPL1水平、肾功能指标[血尿素(UREA)、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 C)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及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变化,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TFF3、APPL1水平与肾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四组受试者血清TFF3、APPL1、肾功能指标、TNF-α、IL-6及MCP-1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T2DM患者血清TFF3、APPL1、UREA、Scr、Cys C、TNF-α、IL-6及MCP-1水平均明显升高,而GFR显著下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P0.05);不同UACR水平的T2DM患者血清TFF3、APPL1、肾功能指标、TNF-α、IL-6及MCP-1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血清TFF3、APPL1分别与UREA、Scr、Cys C、TNF-α、IL-6、MCP-1呈正相关(P0.05),与GFR呈负相关(P0.05),但是与IL-10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TFF3和APPL1可能通过影响肾功能及炎症反应而影响T2DM的发生及发展,可能作为T2DM临床诊断的生物学指标,为T2DM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趋化素(Chemer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胱抑素C(Cys C)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11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非DR(NDR)组42例、非增生型DR(NPDR)组38例和增生型DR(PDR)组34例。另外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NC)组。记录并比较四组的临床检查及生化指标及血清Chemerin、TNF-α和Cys C水平,并分析患者临床检查、生化指标与Chemerin、TNF-α、Cys C的相关性以及DR的危险因素。结果:NDR组、NPDR组、PDR组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N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hemerin、TNF-α、Cys C水平均高于NC组,且三组SBP、HbA1c、FPG、HONA-IR、血清Chemerin、TNF-α和Cys C水平逐渐递增(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hemerin、TNF-α、Cys C与SBP、HbA1c、FPG、HONA-IR、TG、TC、LDL-C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且Chemerin、Cys C、TNF-α三者亦呈正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ONA-IR、HbA1c、Chemerin、Cys C和TNF-α均为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水平Chemerin、TNF-α和Cys C可能与DR的发生、发展有关,三者互相促进,均为DR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DR患者的早期诊断及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比值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到2021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358例T2DM患者,均行常规生化指标、CTA检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T2DM患者分为未合并冠脉病变组(190例)和合并冠脉病变组(168例),比较两组血清HCY、Cys-C、ApoB/ApoA1比值,分析CTA与CAG诊断冠脉狭窄结果的一致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冠状动脉CTA联合血清HCY、Cys-C、ApoB/ApoA1比值对T2DM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未合并冠脉病变组比较,合并冠脉病变组血清HCY、Cys-C、ApoB、ApoB/ApoA1比值水平明显更高(P<0.05),ApoA1明显更低(P<0.05)。以CAG为金标准,CTA诊断冠脉狭窄程度与CAG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48)。ROC曲线评估冠状动脉CTA诊断T2DM合并冠脉病变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依次为0.802、74.40%、83.71%、79.11%。三项血清指标联合AUC、准确度显著优于单一指标(P<0.05)。冠状动脉CTA联合血清HCY、Cys-C、ApoB/ApoA1比值诊断T2DM合并冠脉病变的价值显著优于各项指标单一诊断或三项血清指标联合诊断(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联合血清HCY、Cys-C、ApoB/ApoA1比值诊断T2DM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较高,相较各项指标单一应用而言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