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飞行座椅模拟飞行员坐姿状态,利用表面肌电技术对不同脊柱前后倾角坐姿的腰部肌肉收缩情况进行评价,为飞行员的坐姿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研究共招募20名被试者,每名被试者先后参加三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被试者坐于飞行座椅中并保持躯体中立正直状态,通过调节脚踏板位置使脊柱前后倾角分别固定为90 °、100 °和110 °,要求被试者尽全力使全身肌肉收缩15 s,同时记录双侧多裂肌和竖脊肌的肌电信号,为避免发生肌肉疲劳,每组间隔1分钟。结果:四块所测肌肉在100 °脊柱前后倾角下的均方根值(RMS)和积分肌电值(IEMG)均大于90 °(P<0.01);右侧多裂肌在110 °脊柱倾角下的RMS值大于90 °(P<0.05);左侧多裂肌和左右竖脊肌在100 °脊柱前后倾角下的RMS值大于110 °(P<0.05),右侧竖脊肌在100 °脊柱前后倾角下的IEMG值大于110 °(P<0.01);在每组肌肉中,其余脊柱前后倾角之间肌电信号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的脊柱前后倾角中,左右多裂肌和竖脊肌在脊柱前后倾角为100 °的坐姿中能发挥更大的肌肉力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肌电指标分析拳击运动员上肢和腰部肌肉力量训练效果。方法:用Mega公司的ME6000肌电图仪记录分析10名女子拳击运动员上臂肱二头肌(主动肌)与肱三头肌(拮抗肌)、前臂屈肌(主动肌)与伸肌(拮抗肌)和腰部肌群的运动诱发肌电,规定运动为手持2.5 kg的哑铃负荷进行直拳空击运动直至局部肌肉力竭。结果:直拳空击运动至局部肌肉力竭过程中,上肢拮抗肌的中位频率(MF)下降幅度和速度大于相对应的主动肌,且从肌群作功来看,主动肌作功百分比较拮抗肌大。其中9名普通运动员腰肌的肌电频率(MF)均值较1名指定样本世界冠军的下降缓慢,而且其作功百分比都较小。结论:通过对普通女子拳击运动员上肢和腰部肌群肌电指标测试与世界冠军的比较分析,提示本研究中所测普通拳击运动员拮抗肌和腰部肌肉力量训练不足,有待加强该部肌肉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女性受试者在不同坐姿久坐前后腰部肌肉表面肌电(sEMG)信号的变化,探讨不同姿势的久坐对竖脊肌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32名女性受试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4种不同的座椅(座椅A、B、C、D)上久坐2 h。记录受试者腰部竖脊肌在久坐前后2次最大随意收缩力量(MVC)测试中的sEMG信号,观察测试过程中的前3 s时频指标及全程频域指标的变化。结果:3 s的时频指标平均肌电振幅(AEMG)、平均功率谱频率(MPF)在不同坐姿久坐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其中AEMG在座椅B组中明显大于座椅A组;全程信号的频域指标MPF在久坐后显著减小,但在不同坐姿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女性受试者在4种不同坐姿2 h久坐前后腰部竖脊肌的最大活动水平无明显改变;最大持续收缩能力在久坐后下降,但在不同坐姿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慢性非特异性颈部不适飞行员与无症状飞行员之间头颈夹肌表面肌电特征的比较,为慢性非特异性颈部不适飞行员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表面肌电仪测量52名慢性非特异性颈部不适飞行员与11名无症状飞行员双侧头颈夹肌的松弛状态、等长收缩以及异长收缩时的表面肌电特征,分析不同状态下双侧头颈夹肌疲劳性肌电指标MFs、MPFs、ZCRs以及平均肌电AEMG值,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实验结果。结果:非特异性颈部不适飞行员与无症状飞行员双侧头颈夹肌在松弛状态时疲劳性肌电指标MFs、MPFs、ZCRs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双侧头颈夹肌在等长收缩和异长收缩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头颈夹肌处于松弛状态时,两组间平均肌电AEM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肌肉等长收缩和异长收缩时,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非特异性颈部不适飞行员与无症状飞行员之间头颈夹肌表面肌电相关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慢性颈部不适的飞行员相比无症状飞行员更易出现头颈夹肌的疲劳以及头颈夹肌的功能下降。头颈夹肌表面肌电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慢性非特异性颈部不适飞行员的肌肉功能状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不同负荷方式引起的腰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时频、复杂度和定量递归信号分析方法对Biering-sorensen和Ito-Shirado条件下腰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规律和特点进行了比较。10名正常受试者分别参加Biering-sorensen和Ito-Shirado运动负荷试验,分别获取两侧L2~L3和L5~S1部位表面肌电信号。研究发现,以上两种运动负荷方式下平均功率频率和复杂度时间序列曲线呈单调递减型变化,而确定性线段百分数时间序列曲线呈单调递增型变化。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负荷方式和采样部位对以上信号分析指标变化斜率的影响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证明Biering-sorensen负荷方式较Ito-Shirado负荷方式对腰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有较大的影响,而采样部位也是腰部肌肉功能评价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膝骨性关节炎患者(KOA)登梯时下肢肌群肌电活动与关节角冲量与正常人的差异,为康复方案设计提供生物力学参考。方法:采用Qualisys三维运动分析系统以及Delsys无线表面肌电系统对招募10名符合纳排标准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和10名正常人进行登梯活动的步态检测,采用下肢肌群均方根值、股内外侧肌协同收缩比值、股二头肌和股外侧肌共同活动比值和髋、膝关节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角冲量对比分析与两组登梯时下肢肌群收缩模式对关节负荷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上梯时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股直肌均方根值RMS(Root Mean Square)增大(P0.05),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股内外侧肌收缩均方根值比值(RMS(Vastus Medialis)VM/(Vastus Lateralis)VL)减小(P0.05),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腘绳肌与股外侧肌收缩比值(RMS(Biceps Femoris)BF/VL增大(P0.05)。下梯时,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股直肌均方根值(RMS)增大(P0.05),臀大肌均方根值(RMS)减小(P0.05),股内外侧肌收缩均方根比值(RMS VM/VL)减小(P0.05)。上梯时,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髋、膝关节冠状面上的关节角冲量大于正常人(P0.05),膝关节在矢状面上关节角冲量大于正常组(P0.05),下梯髋、膝关节冠状面、矢状面上的角冲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KOA组VM/VL、BF/VL与膝关节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的角冲量的改变没有直接的相关性(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登梯活动时股直肌的收缩活动增加,股内外侧肌的协同收缩下降,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共同收缩增加,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面对登梯活动时下肢肌群选择性激活和高激活状态协调一致,促进关节稳定。虽然下肢神经肌肉的收缩模式和膝关节负荷之间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可能是对膝关节负荷产生影响的生物力学因素较多,神经肌肉的收缩模式只是部分影响因素,后续将增加其他生物力学因素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痉挛型瘫痪大鼠骨骼肌不同功能状态对其表面肌电特征性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5日龄新生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两组即:痉挛型瘫痪大鼠模型组和正常饲养组。复制痉挛型瘫痪大鼠模型成功后饲养30天,根据肌肉三种功能状态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放松状态组、B向心性收缩状态组、C离心收缩状态组。每组包括痉挛型瘫痪大鼠10只,正常大鼠10只。检测工具采用Bio Trace+Software进行表面肌电的测试和分析;检测肌肉为伸膝肌群;检测指标为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检测方式为电针刺激诱发不同收缩状态。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放松状态下痉挛大鼠RMS(2.76±0.09)v,正常大鼠RMS(2.82±0.07)v,独立样本的t检验P=0.1260.05;向心性收缩状态痉挛大鼠RMS(10.25±0.35)v,正常大鼠RMS(11.07±0.81)v,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120.05;离心性收缩状态痉挛大鼠RMS(3.32±0.27)v,正常大鼠RMS(4.0±3.045)v,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010.05。结论:痉挛型骨骼肌收缩时肌纤维的募集异于正常骨骼肌,表面肌电对鉴别肌痉挛有效。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腹式呼吸训练联合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肺功能、腰椎功能及腰部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98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腰部核心肌力训练,n=49)和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腹式呼吸训练,n=49)。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腰椎功能、肺功能和腰部姿势控制能力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左右侧多裂肌肌电信号图均方根值(RMS)、左右侧腹横肌RMS高于对照组;压力中心转移距离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式呼吸训练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用于LDH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肺功能及腰部姿势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分析椎旁肌退变与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行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25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螺钉松动情况分为松动组(n=47)和对照组(n=204)。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椎间植骨融合情况、螺钉直径、螺钉长度、螺钉椎内长度、椎旁肌的肌肉相对总横截面积(rtCSA)和脂肪浸润程度(FI)。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危险因素预测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的效能。结果:25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4.16±7.28)个月,其中47例患者在最终随访时发生螺钉松动,总体松动率18.73%。两组性别、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松动组的多裂肌FI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松动组的竖脊肌rtCSA减少,竖脊肌FI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竖脊肌FI较高是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竖脊肌rtCSA较高、骨密度较高则是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骨密度、竖脊肌rtCSA、竖脊肌FI等3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时:ROC-AUC(0.95CI)分别为0.708(0.446~0.971)、0.736(0.495~0.951)、0.648(0.335~0.965)、0.842(0.719~0.957)。联合应用预测效能较高。结论:竖脊肌的退变是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的危险因素。当骨密度<-3.00 g/cm2、竖脊肌rtCSA<1.45%及FI>35.00%时,提示术后发生螺钉松动的可能性大,可作为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评价螺钉松动风险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H-FABP)的水平与影响肉质性状的肌内脂肪含量有关,鱼类H-FABP的表达水平对其肌内脂肪含量是否相关仍未见报道.本研究获得齐口裂腹鱼和鲤鱼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序列,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其表达特性并测定肌内脂肪含量,比较H-FABP基因在不同生活环境的2种鲤科鱼肌内脂肪沉积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齐口裂腹鱼和鲤鱼H-FABP基因的ORF为402 bp,编码133个氨基酸,它们的氨基酸序列相同,与人、猪、小鼠、斑马鱼、大西洋鲑、虹鳟等的同源性为71.3%~ 90%;H-FABP基因在2种鲤科鱼的心、肌肉、脂肪、肝、脑、脾、肾和鳃等组织中均有表达,肝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织(P<0.05),H-FABP基因的肌肉表达谱在齐口裂腹鱼和鲤鱼中存在明显差异:齐口裂腹鱼中的表达随生长发育呈上升趋势,在大体重鱼(500 g)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小体重鱼(P<0.05),其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370,P<0.05);H-FABP基因在鲤鱼生长发育中呈下降趋势,而小体重鱼(50~60 g)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它大体重鱼(P<0.05),其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7.083,P<0.01).据此推测,齐口裂腹鱼和鲤鱼肌肉组织H-FABP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关联性的差异可能与2种鱼的生活环境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研究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肌硬度进行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到2021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健康侧(健侧)和患病侧(患侧)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放松位和拉伸位下杨氏模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放松位下,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肱二头肌和肱桡肌杨氏模量与健康侧肌肉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患侧肱肌杨氏模量显著低于健侧(P<0.05)。在拉伸位下,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杨氏模量均显著高于健康侧肌肉(P<0.05);脑卒中偏瘫患者放松位与拉伸位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杨氏模量差值也均显著高于健康侧肌肉(P<0.05)。此外,不同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杨氏模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患侧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杨氏模量值随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升高而增加。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肌硬度,以指导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躯干屈伸肌群肌力的影响。方法:1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来源于我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4,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和研究组(n=74,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运动想象疗法)。两组均干预12周。对比两组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躯干屈伸肌群肌力变化。结果:两组干预12周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量表(FAC)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2周后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2周后健侧腹直肌、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均方根值未见明显变化,且组间同时点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干预12周后患侧腹直肌、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均方根值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运动想象疗法,可促进下肢功能改善,提高步行能力,同时还可改善患侧躯干屈伸肌群肌力。  相似文献   

13.
钙离子在激动剂引起豚鼠胆囊肌条收缩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树堂  梅懋华 《生理学报》1990,42(3):284-288
本工作采用肌肉等张收缩记录法和 cGMP、cAMP 的放射免疫测定法,来研究乙酰胆碱、碳酰胆碱和胃肠激素(雨蛙肽)引起豚鼠胆囊肌条(GBMS)收缩中 Ca~(2+)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有钙液中 GBMS 收缩较无钙液中强。在无钙液、在 EDTA-零钙液或异搏定-Krebs液中,GBMS 对激动剂的收缩反应降低到对照组的30%左右(P<0.01)。异搏定使碳酰胆碱刺激的 GBMS 内 cGMP 和 CAMP 含量降低(P<0.01或0.05)。这些结果提示,在激动剂引起胆囊肌条收缩中,细胞内、外钙离子均参与作用,从而影响胆囊肌条收缩。  相似文献   

14.
Fang P  Zang WJ  Yu XJ  Sun Q  Zang YM  Lu J 《生理学报》2002,54(4):311-316
实验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心肌细胞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肌力换能器记录心肌收缩力(force contraction,Fc),研究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对离体豚鼠心房肌、心室肌的作用。结果表明,10μmol/L ACh可缩短心房肌、心室肌动作电位的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心房肌APD在给药前后分别为208.57±36.05ms及101.78±14.41ms(n=6,P<0.01),心室肌APD在给药前后分别为286.73±36.11ms及265.16±30.06 ms(n=6,P<0.01)。心房肌动作电位的幅度(action potential amplitude,APA)也降低,给药前后分别为88.00±9.35 mV及62.62±20.50 mV(n=6,P<0.01),而心室肌APA无明显变化。ACh还降低心房肌、心室肌的收缩力,心房肌、心室肌Fc的抑制率分别为100%(n=6,P<0.01)和37.57±2.58%(n=6,P<0.01)。ACh对心房肌、心室肌APD和Fc的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1nmol/L~100μmol/L)随ACh浓度的增高而增强。用Scott法求出ACh对心房肌、心室肌APD缩短作用的KD值,分别为0.275和0.575μmol/L,对Fc抑制作用的KD值分别为0.135和0.676μmol/L。各浓度下ACh对心房肌效应与心室肌效应作组间t检验,从10nmol/L到0.1mmol/L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此外,10μmol/L阿托品及20mmol/L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采用串脉冲刺激兔隔神经法复制了家兔膈肌疲劳模型。测定隔肌张力(Tdi)、跨膈压(Pdi)及其频率特性(Tdi-F、Pdi-F)、呼吸流速(V)、肺阻力(RL)、膈肌肌电图(EMGdi等作为评价膈肌收缩力量的指标。结果发现:经串脉冲刺激后,Pdi-F曲线在30、50和100Hz时显著降低,Pdi、Tdi、V和跨肺压均显著下降。氨茶碱可增加隔肌收缩力,延缓膈肌疲劳过程。结果提示,用串脉冲刺激兔膈神经法建立的模型是一种灵敏、可靠和稳定的膈肌疲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探讨负重深蹲练习中施加不同动脉闭塞压和间歇方式对大腿肌群激活特征的影响,找出引起最大激活的个人适宜动脉加压相对值范围,为运动员科学进行加压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方法: 募集10名男子运动员,进行负重30%1RM(最大抗阻百分比)的深蹲练习,以间歇加压和持续加压两种模式,分别完成无加压、40%动脉闭塞压(AOP)、50%AOP和60%AOP四种加压形式。运用Wave plus无线表面肌电测试仪采集大腿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计算出大腿前、后肌群的肌电振幅值。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考察通过施加不同动脉闭塞压和不同间歇休息模式对大腿肌肉群的激活效应及其差异。结果: ① 经过双因素方差分析,通过施加不同AOP对所测肌肉标准化均方根振幅值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间歇方式则对所测大腿肌群%MVC值无显著性影响(P>0.05),施加不同动脉闭塞压和间歇方式对所测肌肉肌电活动的交互作用均无显著性(P>0.05);② 30%1RM负重深蹲练习时,在50%AOP压力条件下,间歇和持续加压都可以显著提高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的%MVC值(P<0.05);③ 40%AOP压力条件下,仅间歇深蹲练习可显著提高股直肌的%MVC值(P<0.05);60%AOP压力条件下,也仅间歇练习可以显著提高股内侧肌和半腱肌%MVC值(P<0.05)。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50%AOP施压对高水平手球运动员在轻负重蹲起练习可以同时显著提高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的最佳激活程度,产生最佳训练效果,间歇模式推荐采用除压间歇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肌电图(EMG)的变化,了解运动员与普通中学生在纵跳过程中,膝关节屈伸肌群工作特点,为运动员科学选材提供依据。方法:30名男女青少年运动员和30名男女普通中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纵跳(蹲跳、反向跳、下落跳),测试膝关节屈伸肌群的EMG变化情况。结果:主动肌(股外肌)EMG的变化存在性别差异,随着下肢工作强度的增加,男运动员积分肌电图(iEMG)和平均功率频率(Fmean)均没有显著变化,女运动员iEMG增加,Fmean没有显著变化,对抗肌(股二头肌),随着下肢工作强度的增加。青少年运动员EMG活动变化较小,而普通中学生的EMG活动明显增加。结论:在增加工作负荷的过程中,男运动员膝关节伸肌群以提高效率为主,女运动员以提高肌肉的募集数量为主;运动员的对抗肌协调水平高于普通中学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氢溴酸高乌甲素对小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记录氢溴酸高乌甲素对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并测定氢溴酸高乌甲素处理后小鼠小肠推进运动的变化。结果:氢溴酸高乌甲素抑制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的发展张力。纳洛酮对氢溴酸高乌甲素的肠肌抑制作用无明显影响(P〉0.05)。乙酰胆碱(0.1 mg/L)可使家兔小肠舒张末张力明显增加。氢溴酸高乌甲素处理后,乙酰胆碱对肠肌舒张末张力的增加百分比降低(P〈0.05)。氢溴酸高乌甲素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论:氢溴酸高乌甲素对小肠平滑肌收缩有抑制作用,并可以部分阻断乙酰胆碱的肠肌收缩作用,阿片受体可能不参与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兔膈肌肌条力学对不同频率慢性电刺激(CES)的适应性变化特征和细胞外Ca^2+变化夺其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和CES组的颤搐收缩张力(Pt)、峰值张力时间(TPT)、1/2松弛时间(1/2RT)、强直颤搐收缩张力(Po)、疲劳指数(FI)和疲劳恢复指数(FRI);观察在无Ca^2+Hank’s液和标准Hank’s液时肌条收缩张力消失和恢复的时间差异。结果:①同对照组作比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脊髓水平5-羟色胺(5-HT)受体参与电针(EA)内关穴对大鼠心包内注射缓激肽(BK)诱发心脏伤害性感受的调控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缓激肽(BK)组、BK+EA组、BK+麦角新碱(Methysergide)组、BK+EA+Methysergide组、BK+EA+溶媒(Vehicle)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均行心包内插管,BK组心包内间隔40 min注射0.2 ml BK共3次;BK+EA组心包内注射0.2 ml BK联合电针双侧内关穴;BK+Methysergide组心包内注射0.2 ml BK联合鞘内注射10 μl Methysergide;BK+EA+Methysergide组心包内注射0.2 ml BK联合电针双侧内关穴结合鞘内注射10 μl Methysergide;BK+EA+Vehicle组心包内注射0.2 ml BK联合电针双侧内关穴结合鞘内注射10 μl Vehicle。通过心包内注射BK建立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模型,以背斜方肌肌电(EMG)为痛反应的观测指标。结果:①心包内间隔40 min连续3次注射BK诱发背斜方肌EMG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与BK组相比,电针内关穴显著抑制EMG反应(P<0.05);鞘内注射麦角新碱后,心包内BK诱发的EMG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与EA+BK组相比,鞘内注射麦角新碱后,部分反转电针内关穴对EMG的抑制作用(P<0.05);然而,鞘内注射溶媒后,电针内关穴对EMG反应的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髓水平的5-HT受体参与电针内关穴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抑制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