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和组成的影响,以及对血脂代谢异常的干预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8周龄,体质量180~20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2DM组和T2DM+RSV组,每组6只。采用链脲佐菌素加高脂高糖饲料建立T2DM大鼠模型,T2DM+RSV组行8周RSV灌胃。3组大鼠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采用血糖仪测定空腹血糖水平,ELISA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商业试剂盒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提取粪便DNA并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肠道微生物群。结果 RSV显著增加了T2DM大鼠的体质量,降低了肝脏指数、肝酶活性(ALT和AST)、胰岛素抵抗指数和OGTT曲线下面积(AUC),并减轻T2DM大鼠的血脂异常(均P<0.05)。此外,RSV不能提高肠道微生物区系的丰度(P>0.05),但RSV可降低T2DM大鼠Firmicutes/Bacteroidetes的比率(P<0.05)。在属水平上,RSV显著提高了T2DM大鼠Phascolarctobacterium、Streptococcus、Lachnoclostridium和Parasutterella的丰度(均P<0.05)。结论 RSV提高了T2DM大鼠肠道有益细菌的丰度,并降低了T2DM大鼠的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基于Bcl-2/CytC调控网络探讨槲皮素对肝硬化大鼠微循环及肝脏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SD大鼠45 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LC组、QUE low group、QUE high group,ETV组,10 只/组,除10只健康大鼠外其余均建立肝硬化模型,QUE low group采用槲皮素50 mg/kg灌胃,QUE high group采用槲皮素100 mg/kg灌胃,ETV组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次灌胃,A组与LC组均用生理盐水灌胃,均1 次/d,共计14 d。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及血栓素A2(TXA2)、血管紧张素II(AngⅡ)、前列环素(PGI2)含量,HE染色比较各组肝组织形态,免疫印迹检测大鼠肝组织中Bcl-2、Bax、细胞色素C(CytC)蛋白表达。结果:与A group相比,LC group的ALT、AST、TC、TG、TXA2、AngII表达均较高,PGI2、CytC、Bax较低(P<0.05);与LC组比较,QUE low group的ALT、AST、TC、TG、TXA2、AngII均降低,PGI2、CytC、Bax升高(P<0.05);与QUE low group比较,ETV group的ALT、AST、TC、TG、TXA2、AngII均降低,PGI2、CytC、Bax升高(P<0.05);与ETV group比较,QUE high group的ALT、AST、TC、TG、TXA2、AngII均降低,PGI2、CytC、Bax升高(P<0.05)。A组大鼠肝脏组织完好;LC group大鼠肝组织损伤严重;QUE low group大鼠肝间质仍有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症浸润现象;ETV组仍有肝细胞变性及炎性因子;QUE high group大鼠肝组织变性反应及汇管区炎症降低。与A group比较,LC group有明显肝纤维化、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P<0.05);与LC group比较,QUE low group大鼠肝脏纤维化等有所缓解(P<0.05);与QUE low group比较,ETV group大鼠肝脏纤维化、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缓解(P<0.05);与ETV group比较,QUE high group大鼠肝脏纤维化、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改善(P<0.05)。结论:槲皮素对肝硬化大鼠的肝组织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改善肝功能和肝脏微循环、肝脏病变,其机制可能调节Bcl-2、Bax和CytC等相关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高脂饲料配合链脲佐菌素(STZ)致大鼠2型糖尿病(T2DM)动物模型,研究酸味中药五味子、金樱子、山茱萸对T2DM大鼠血糖、氧化应激、脂代谢等的影响。结果显示,五味子、金樱子、山茱萸对T2DM大鼠糖脂代谢均有不同的调节作用;五味子组显著降低T2DM大鼠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升高肝糖原;调节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代谢平衡,能降低T2DM大鼠肝脏还原型辅酶Ⅱ(NADPH)含量,升高T2DM大鼠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肝糖原,从而改善肝脏糖脂代谢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酸味中药五味子、金樱子、山茱萸均有改善T2DM高糖高脂状态的功效,以五味子对T2DM高糖高脂状态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高脂饲料配合链脲佐菌素(STZ)致大鼠2型糖尿病(T2DM)动物模型,研究酸味中药五味子、金樱子、山茱萸对T2DM大鼠血糖、氧化应激、脂代谢等的影响。结果显示,五味子、金樱子、山茱萸对T2DM大鼠糖脂代谢均有不同的调节作用;五味子组显著降低T2DM大鼠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升高肝糖原;调节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代谢平衡,能降低T2DM大鼠肝脏还原型辅酶Ⅱ(NADPH)含量,升高T2DM大鼠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肝糖原,从而改善肝脏糖脂代谢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酸味中药五味子、金樱子、山茱萸均有改善T2DM高糖高脂状态的功效,以五味子对T2DM高糖高脂状态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口服脂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对肝脏的影响。方法:4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高糖高脂饲养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二型糖尿病(T2DM)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DM)组,低剂量AdipoRon治疗(DM+L)组,高剂量AdipoRon治疗(DM+H)组(n=10)。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HE染色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学变化;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肝脏中肝糖类相关基因(PEPCK)的表达。结果:与DM组小鼠比较,DM+H组和DM+L组小鼠ALT、AST、ALP、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水平均降低(P<0.05);与DM组小鼠比较,DM+H组小鼠和DM+L组小鼠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浓度显著下降(P<0.05),而肝组织葡萄糖-6-磷酸酶(G-6-P)活性DM+L组小鼠显著下降,DM+H组小鼠无显著差异;与DM组小鼠比较,DM+H组小鼠肝组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DM+L组小鼠无显著差异。结论:给予AdipoRon治疗的小鼠血糖降低,ALT、AST、ALP的水平及G-6-P和PEPCK的表达下降,表明AdipoRon对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对糖尿病小鼠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改变,研究花生油对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元NGF及ChAT表达的影响,探讨花生油在防治糖尿病脑病中的作用。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2型糖尿病组(T2DM组)、2型糖尿病给予2 mL花生油组(T2DM+2 mL组)及2型糖尿病给予5 mL花生油组(T2DM+5 mL组)。其中C组给予正常饮食,糖尿病组大鼠给予高脂饮食喂养,2个月后,按25 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成2型糖尿病模型,T2DM组、T2DM+2 mL组及T2DM+5 mL组大鼠继续给予高脂饮食。糖尿病造模1个月后处死全部大鼠,行脑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NGF和ChAT的表达。结果 (1)T2DM组大鼠海马CA1区NGF表达比C组明显降低(P〈0.05),T2DM+2 mL组及T2DM+5 mL组大鼠海马CA1区NGF表达均明显高于未给予花生油的T2DM组(P〈0.05)。(2)T2DM组大鼠海马CA1区ChAT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5),T2DM+2 mL组和T2DM+5 mL组大鼠海马CA1区ChAT表达均明显高于未给予花生油的T2DM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生长因子表达降低,胆碱能神经元数量减少,这可能是2型糖尿病脑病发生的原因之一。花生油能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区内神经生长因子表达,促进胆碱能神经元存活,表明花生油具有一定的保护大鼠糖尿病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青藤碱(SIN)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肝癌(HCC)小鼠的治疗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BALB/c小鼠(20~25 g)分为Control组、T2DM+HCC组、SIN-L组、SIN-M组和SIN-H组。Control组小鼠正常饲养,其他组小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联合肝实质内接种小鼠肝癌细胞(H22)建立T2DM+HCC小鼠模型。SIN-L组、SIN-M组和SIN-H组小鼠分别通过腹腔注射10、20和40 mg/kg/d的青藤碱,每天1次。Control组和T2DM+HCC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0.5 mL的生理盐水,各组小鼠均治疗21 d。末次给药24 h后,计算各组小鼠的肝脏指数并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通过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形态,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BCL2、BAX、P5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OCS3)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蛋白表达。结果:T2DM+HCC组、SIN-L组、SIN-M组和SIN-H组小鼠的中位生存期依次为25、32、35和41 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青藤碱浓度的升高,小鼠的中位生存期延长。与T2DM+HCC组比较,SIN-L组、SIN-M组和SIN-H组小鼠的血清FPG、FINS、TC、TG、ALT、AST和LDH水平降低,肝细胞排列基本规则,水肿、空泡样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变明显减轻,肝脏指数降低,肝脏SOD、CAT和GSH-PX水平升高,肝脏MDA水平降低,肝脏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肝脏BAX和P5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T2DM+HCC组比较,SIN-L组、SIN-M组和SIN-H组小鼠肝脏组织STAT3 Tyr705磷酸化、SOCS3和SREBP-1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青藤碱可有效延长2型糖尿病合并肝癌小鼠的生存时间,稳定血糖和血脂水平,改善肝功能,并抑制癌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一次性腹腔注射60 mg/kg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T2DM 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40 mg/kg)组,葛根素低、中、高剂量(40,80,160 mg/kg)组,每组10只大鼠;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4周,每周测量大鼠体重和空腹血糖(FBG),末次给药24 h后取血,收集血清,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水平。结果:干预4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降低(P<0.01),FBG,TC,TG,LDL-C,ALT,AST,BUN,SCr,UA均显著升高(P<0.01),而HDL-C 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葛根素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均显著增加(P<0.01),FBG,TC,TG,LDL-C,ALT,AST,BUN,SCr,UA均显著降低(P<0.01),而HDL-C显著升高(P<0.01)。结论:葛根素能够减少T2DM大鼠体重降低幅度,降低血脂、血糖水平,可用于T2DM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T细胞介导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该病发病免疫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将雌雄各10只系统表达人T细胞受体α基因(T cell receptor,TCRα)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其中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每次100 mg/(kg·bw),间隔1 d后再注射一次,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后每周测定一次血糖和体重,当出现重度糖尿病临床表现时处死,其余小鼠注射后8周处死,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胰岛素和细胞因子的测定。结果模型组小鼠发病率为10/10,对照组为0/10;模型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1),B细胞表型CD19+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射STZ后约8周,模型组血清胰岛素、IFN-γ、TNF-β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IL-2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系统表达人TCRα基因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后2~8周可建立稳定1型糖尿病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脂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对2型糖尿病小鼠肾脏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30):实验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T2DM)小鼠模型,再随机分为3组(n=10):模型对照(DM)组、低剂量AdipoRon治疗(DM+L)组及高剂量AdipoRon治疗(DM+H)组。检测血清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胰岛素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质含量;HE染色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胰岛素促进因子-1(PDX-1)和胰岛素(insulin)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内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p-IRS-1)蛋白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胰岛素含量。结果:病理学检查表明,AdipoRon可减轻2型糖尿病所致小鼠肾脏损伤。与DM组小鼠比较,DM+H组和DM+L组小鼠血糖、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INSR、IRS-1和p-IRS-1表达显著上升,PDX-1和insulin 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5,P<0.01)。结论:给予AdipoRon治疗的小鼠血糖和血清TNF-α水平显著降低,INSR,IRS-1和p-IRS-1蛋白质含量,PDX-1和insulin mRNA表达均显著上升,表明AdipoRon对2型糖尿病小鼠肾脏损伤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口服活性AdipoRon对2型糖尿病小鼠肝脏氧化应激是否有干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将健康雄性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n=8),糖尿病组(n=8),AdipoRon高剂量治疗组(n=8),Adi-poRon低剂量治疗组(n=8),以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40 mg/kg链脲佐菌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用高、低剂量的口服活性AdipoRon分别对治疗组灌胃治疗10 d后,检测相关生化指标,Western-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IRS-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胰腺组织中PDX-1 mRNA的表达。结果:DM组小鼠血糖值明显高于NC组(P < 0.05),DM+L组和DM+H组小鼠血糖值显著低于DM组。DM组小鼠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于NC组(P < 0.05),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显著高于NC组(P <0.05);DM+L组和DM+H组SOD、CAT活性明显高于DM组(P < 0.05),MDA及NOS活性显著低于DM组(P <0.05)。肝脏组织中IRS-1的蛋白表达及胰腺PDX-1 mRNA表达显著升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口服活性AdipoRon对糖尿病小鼠肝脏组织氧化应激有一定的干预作用,能降低小鼠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SG)联合胰岛素(INS)对糖尿病大鼠的氧化应激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DM模型组和RSG+INS组,每组1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造模法进行糖尿病大鼠模型诱导。此后以RSG (3 mg/kg/day)灌胃,INS (2.25 U/kg/day)皮下注射,均连续给药8周,对RSG+INS组大鼠进行干预治疗。每2周定期记录各组大鼠的体重和血糖值1次;药物干预治疗8周后,取各组大鼠血清,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的活性进行检测;应用苏木素碱性复红苦昧酸(HBFP)染色分析心肌形态变化。结果:RSG联合INS组治疗糖尿病大鼠,导致血糖发生时间依赖性下降(均P<0.05);药物干预处理8周后,RSG+INS组大鼠的血清TC、TG、LDL和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DM模型组,而HDL显著高于DM模型组(均P<0.05);与DM模型组相比,RSG+INS组大鼠的血清MDA含量显著下降,而SOD和GSH活性则显著升高(均P<0.05);与DM模型组相比,RSG+INS组心肌缺血/氧程度减轻。结论:RSG联合INS可有效对抗糖尿病大鼠体内的氧化应激损伤,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脂代谢异常情况,并对心肌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研究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小鼠前额叶皮层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以及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小胶质细胞新亚型(disease-associated microglia,DAM)标志性分子表达的变化。60只健康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组和T1DM组,每组30只。T1DM组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建立T1DM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第8周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前额叶皮层小胶质细胞数量及激活情况,通过RT-FQ-PCR法检测多个DAM标志性分子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T1DM组小鼠空腹血糖明显升高,体重显著降低,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相比,T1DM组小鼠前额叶皮层Iba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且小胶质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5),胞体增大,呈现激活状态。同时,T1DM组小鼠前额叶皮层多个DAM标志性分子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提示,T1DM小鼠前额叶皮层小胶质细胞被激活,且向DAM型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2型糖尿病(T2DM)恒河猴模型,使之成为研究人类T2DM的有效替身。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为基础,在出现高脂血症和肥胖状态后注射35mg/kg的链脲佐菌素(STZ),测定体重指数、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尿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分析其部分临床特征。结果T2DM模型组体重指数(BMI)大于35达到重度肥胖,有高脂血症的特点,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增高(P〈0.01),尿糖检测呈阳性,葡萄糖耐量受损并且空腹血糖高于7mmol/L、2h的血糖水平高于11.Immol/L,胰岛有轻度损伤和病变。结论通过部分临床特征分析,T2DM模型组具有典型的T2DM临床特征,可成为T2DM研究的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常见指标及NAFLD纤维化评分(NFS)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达格列净对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清FGF-2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收治的8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T2DM合并NAFLD组),选择同期80例T2DM不合并NAFLD患者为T2DM组。收集腰围(WC)、身高、体重数据,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NF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FGF-21水平。比较T2DM组和T2DM合并NAFLD组各项指标的差异,探讨血清FGF-21水平与T2DM合并NAFLD患者其他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影响因素对T2DM合并NAFLD的诊断价值。将8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达格列净组各40例,治疗前后观测各项指标变化,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结果:T2DM合并NAFLD组患者WC、BMI、FINS、HbA1c、TG、AST、ALT、HOMA-IR、NFS及FGF-21均高于 T2DM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FGF-21水平与T2DM合并NAFLD组患者WC、BMI、HbA1c、TG、HOMA-IR、NFS均存在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HbA1c、FGF-21、HOMA-IR为影响T2DM患者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BMI、HbA1c、FGF-21、HOMA-IR对T2DM合并NAFLD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以FGF-21的预测效能最佳。治疗后,达格列净组TG、AST、ALT、NFS、FGF-21水平较二甲双胍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血清FGF-21水平为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参与了T2DM合并NAFLD发病及进展,且对T2DM合并NAFLD有较好的预测效能。相较于二甲双胍,达格列净可明显降低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清FGF-21水平并改善NFS,具有一定程度的肝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浓度乙醇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后线粒体融合素2(mfn2)表达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链脲佐菌素55 mg/kg腹腔注射,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乙醇组(DM+EtOH组)(n=6);糖尿病+乙醇组于造模成功1周后给予2.5%乙醇日常饮用,1周后改为5%的乙醇持续至8周,8周后行离体心脏灌流,测定心室血流动力学指标,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的水平。Western blot测定左心室组织线粒体融合素2(mfn2)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测定心肌组织mfn2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大鼠心肌相比,DM组大鼠心率、左室发展压、左室做功下降,左室舒张末压抬高,血清LDH及AST升高明显,心室mfn2蛋白表达降低;与DM组大鼠心肌相比,DM+EtOH组明显促进心率、左室发展压、左室做功的恢复,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同时降低LDH的水平和AST的释放,mfn2的蛋白表达增高。结论: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时,心肌mfn2表达降低;低浓度乙醇增强mfn2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提示mfn2的增加可能参与低浓度乙醇对糖尿病诱发的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亚麻木酚素(Flax ligands,FL)对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初步机制。方法: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糖尿病模型组(DM)及亚麻木酚素治疗组(DM+FL),DM与DM+FL组给予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之后DM+FL组灌胃给予FL 10 mg/kg,每日一次,连续14天,Con与DM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通过新物体识别试验、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小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谷酰胺AMPA受体845位磷酸化(pGluA1-Ser84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DM组小鼠新物体识别指数显著下降(P<0.01),在Morris水迷宫中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在目的象限内徘徊时间减少(P<0.01);小鼠海马区BDNF和pGluA1-Ser845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DM组相比,DM+FL组小鼠新物体识别指数显著提高(P<0.01),在Morris水迷宫中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目的象限徘徊时间显著增多(P<0.05);小鼠海马区BDNF和pGluA1-Ser845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亚麻木酚素对2型糖尿病小鼠学习记忆有明确改善作用,增加海马BDNF和pGlu-A1-Ser845的表达可能是其潜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与糖脂代谢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9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京南医疗区收治的T2DM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结果,合并OSAHS的51例患者列为T2DM合并OSAHS组,剩余的29例纳为T2DM未合并OSAHS组。选择同期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京南医疗区体检的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T2DM患者、对照组的Irisin、Nesfatin-1、3-NT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risin、Nesfatin-1、3-NT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T2DM患者发生OSAHS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2DM合并OSAHS组、T2DM未合并OSAHS组Irisin低于对照组,且T2DM合并OSAHS组低于T2DM未合并OSAHS组(P<0.05)。T2DM合并OSAHS组、T2DM未合并OSAHS组Nesfatin-1、3-NT高于对照组,且T2DM合并OSAHS组高于T2DM未合并OSAHS组(P<0.05)。T2DM合并OSAHS组、T2DM未合并OSAHS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高于对照组,且T2DM合并OSAHS组高于T2DM未合并OSAHS组(P<0.05)。T2DM合并OSAHS组、T2DM未合并OSAHS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较对照组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risin与HbAlc、FBG、2hPG呈负相关,Nesfatin-1、3-NT与HbAlc、FBG、2hPG呈正相关(P<0.05)。T2DM合并OSAHS组、T2DM未合并OSAHS组的年龄、合并高血压、体质量指数、AHI、空腹C肽、合并冠心病对比有差异(P<0.05)。Irisin、Nesfatin-1、3-NT、HbAlc、FBG、2hPG、年龄、合并高血压是T2DM患者发生OSAH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T2DM合并OSAHS患者的Irisin、Nesfatin-1、3-NT水平表达异常,参与着机体的糖脂代谢过程及OSAHS发生,且OSAHS发生同时还受到HbAlc、FBG、2hPG、年龄、合并高血压的影响,可考虑对上述因素进行早期监测,以进行相关干预。  相似文献   

19.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是Alzheimer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 的一个重要特征.本研究检测了Ⅱ型糖尿病大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对其形成机制进行探讨. 以同龄正常Wistar大鼠作为对照,高脂高蛋白高糖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注射诱导造Ⅱ型糖尿病模型(T2DM组).放免法检测血浆胰岛素;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浆葡萄糖;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内总tau蛋白、tau蛋白上部分位点磷酸化、神经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及葡萄糖转运子3(glucose transport 3,GLUT3)水平;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检测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与血浆胰岛素结合力;γ32-P标记的ATP和特异性底物肽检测海马内胰岛素信号传导系统中的关键酶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GSK-3β)活性.结果显示,T2DM组血浆血糖、血浆胰岛素及运用HOMA-IR公式计算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两组大鼠海马回总tau蛋白水平无差异;T2DM组中tau蛋白在Ser199、Thr212、Ser214、Thr217、Ser396及Ser422位点上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DM组海马神经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水平及与胰岛素结合的功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SK-3β活性检测结果显示,T2DM组大鼠模型海马回中GSK-3β活性明显增高.研究结果表明,Ⅱ型糖尿病中由于胰岛素抵抗导致GSK-3β激活从而出现AD样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葡萄糖代谢紊乱也可能在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培法,通过准确控制营养液溶氧浓度,研究了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低氧胁迫0~8 d ‘西域一号’甜瓜幼苗根系GABA代谢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通气对照相比,低氧处理的甜瓜幼苗正常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其根系谷氨酸脱羧酶(GAD)、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酰胺合成酶(GS)、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以及GABA、丙酮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含量均显著提高,而谷氨酸和α 酮戊二酸含量在处理4~8 d均显著降低.与低氧处理相比,外源GABA处理有效缓解了低氧胁迫对幼苗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同时甜瓜根系内源GABA、谷氨酸、α-酮戊二酸、天冬氨酸含量显著提高,但GAD、GDH、GOGAT、GS、ALT、AST活性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均显著降低,丙酮酸和丙氨酸含量也显著降低.低氧同时添加GABA和γ-乙烯基 γ-氨基丁酸(VGB)处理显著降低了低氧胁迫下GABA的缓解效应.低氧胁迫下外源GABA被植物根系吸收后,通过反馈抑制GAD活性维持较高的Glu含量,保持植物体内碳、氮代谢平衡,维持正常生理代谢,从而缓解低氧胁迫对甜瓜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