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回顾性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7月~2021年3月期间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治疗的83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1)和B组(n=42),A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神经损伤指标及预后。结果:与A组相比, B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血肿清除率升高(P<0.05)。B组术后1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A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术后1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 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低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A组(P<0.05)。B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A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HICH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其中神经内镜手术在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血肿清除率,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其中应用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作为研究组,应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出血量、术后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消化道出血、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分布优于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研究组GOS评分分布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其血肿清除率也更高,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清除脑室血肿,探讨一种微创清除自发性脑室血肿的方法。方法:37例脑室血肿患者在神经导航定位下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室血肿。结果:术后3个月据GOS量表和Barther评分表评定,优18例;良11例;中4例;差3例;死亡1例。良好率达78.37%。结论: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清除脑室血肿具有定位精确,视野广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对比垂体腺瘤患者采用显微镜或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后的临床疗效,分析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78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手术器械的不同将178例患者分为A组(显微镜,n=91)和B组(神经内镜,n=87)。比较两组的肿瘤有效切除率、临床指标、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术中是否发生脑脊液漏分为脑脊液漏组和无脑脊液漏组。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A组、B组的肿瘤有效切除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与再次手术、肿瘤大小、年龄、肿瘤质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有关(P<0.05)。肿瘤大小为巨大腺瘤、再次手术、肿瘤质地为韧是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治疗效果相当,但神经内镜下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肿瘤大小为巨大腺瘤、再次手术、肿瘤质地为韧是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微创穿刺引流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合并脑疝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反应及脑部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4月~201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ICH合并脑疝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38,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和B组(n=42,行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炎症反应、脑部血流及预后情况。结果:B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39/42),高于A组的76.32%(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以及术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7 d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较术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均较术前增加,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较术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预后良好率无差异(P>0.05)。结论: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微创穿刺引流治疗HICH合并脑疝患者可有效恢复患者脑部血流速度,降低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两种手术方法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切除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4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2例。A组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B组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分析和比较两组所切除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手术时间、切除肿瘤的直径和厚度、治疗费用、住院时间、肿瘤完全切除率、垂直切缘阴性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为(8.95±1.63) min,治疗费用为(2127.70±468.31)元,均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切除肿瘤直径和厚度、住院时间、垂直切缘阴性率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93.75%,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两种内镜下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清除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时间、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少低,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能够更彻底地清除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炎症因子、预后及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内皮素(ET)、血管升压素(AV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HICH患者,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早期组(n=64,发病6~24 h内进行手术)和超早期组(n=66,发病6 h内进行手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预后、血清Ang-1、ET、AVP水平、改良Barthel指数(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早期组住院时间短于早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早期组(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7 d,早期组、超早期组IL-6、TNF-α、hs-CRP、Ang-1、ET、AVP、NIHS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且超早期组低于早期组(P<0.05)。术后7 d,早期组、超早期组BI评分较术前升高,且超早期组高于早期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超早期组生存率高于早期组(P<0.05)。结论:对HICH患者发病6 h内进行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改善脑组织缺血状态,促进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分析颅内压监测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接诊的135例拟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测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监测组;其中常规组予以标准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监测组予以颅内压监测下控制性减压结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90 d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计算两组的预后良好率,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监测组术后即刻及术后12h的颅内压均小于常规组(P<0.05);监测组术后24 h、48 h的GC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监测组术中低血压、急性脑膨出、颅内血肿、脑血管痉挛和非计划性再次手术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入院GCS评分、脑疝、改良CT图像评分均是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发生和改善预后,但预后受年龄、入院GCS评分、脑疝、改良CT图像评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RALRP)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术后尿控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月期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1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81,传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和B组(n=101,RALRP)。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的尿控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针对RALRP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短期尿控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B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B组术后1个月的尿控率高于A组(P<0.05)。B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史是术后尿控恢复的危险因素,而规律提肛锻炼、保留神经血管束(NVB)是术后尿控恢复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RALRP治疗前列腺癌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还可提高术后1个月的尿控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糖尿病、规律提肛锻炼、保留NVB、TURP史等均是RALRP患者术后短期尿控恢复的影响因素,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观察阶梯式减压策略下行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分析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常规去骨瓣减压术,n=50)和B组(阶梯式减压策略下行去骨瓣减压术,n=53),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预后情况。此外,根据开颅术中是否出现急性脑膨出将患者分为膨出组(n=41)和未膨出组(n=6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影响因素。结果:B组的迟发性颅内血肿、急性脑膨出发生率低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P<0.05)。B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A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与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H)、合并对侧颅骨骨折、入院后首次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合并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高血压病史、术前体温、术前颅内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对侧颅骨骨折、合并DTIH、合并PADBS、受伤至手术时间<3 h、入院后首次GCS评分<6分、术前颅内压偏高、术前体温偏高是重型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危险因素(P<0.05),而阶梯式减压策略下行去骨瓣减压术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采用阶梯式减压策略下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是否发生急性脑膨出受到合并对侧颅骨骨折、合并DTIH、合并PADBS、受伤至手术时间、入院后首次GCS评分、术前体温、术前颅内压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手术(VAE)治疗乳腺良性叶状肿瘤的疗效及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60,开放手术),B组(n=40,超声引导下VAE)。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口长度、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局部复发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伤口长度、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局部复发率对比无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直径、同侧乳房纤维腺瘤史、核分裂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25 mm是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治疗相比,超声引导下VAE治疗乳腺良性叶状肿瘤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患者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直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HBGH)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与神经损伤指标和微创穿刺引流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4月聊城市人民医院东院区收治的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HBGH患者162例纳入研究组,选取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1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血清CXCL1、CXCL10和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β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血清CXCL1、CXCL10与神经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GH患者微创穿刺引流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的血清CXCL1、CXC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血清NSE、GFAP、S100β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1、CXCL10与NSE、GFAP、S100β蛋白均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与年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凝血酶原时间(PT)、C反应蛋白(CRP)、血肿破入脑室、血肿体积、术后24 h内血肿清除率、尿激酶冲管次数、术后颅内出血再发、CXCL1、CXCL10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LDL偏高、血肿体积偏大、术后24 h内血肿清除率偏低、尿激酶冲管次数偏多、CXCL1偏高、CXCL10偏高是HBGH患者微创穿刺引流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BGH患者血清CXCL1、CXCL10水平升高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和不良预后。年龄、LDL、血肿体积、术后24 h内血肿清除率、尿激酶冲管次数、CXCL1、CXCL10是HBG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压参数联合血清小窝蛋白-1(caveolin-1)、水通道蛋白4(AQP-4)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6例HICH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5例),预后不良组(51例)。术后监测颅内压参数[压力反应指数(PRx)、平均颅内压波幅(MWA)、20 mmHg阈值下颅内压剂量(Dicp20)],检测血清caveolin-1、AQP-4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C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颅内压参数联合血清caveolin-1、AQP-4预测HIC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PRx、MWA、Dicp20以及血清caveolin-1、AQP-4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低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高PRx、高Dicp20、高caveolin-1、高AQP-4是HIC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PRx、Dicp20、caveolin-1和AQP-4预测HICH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不良的的曲线下面积为0.823,大于PRx、Dicp20、caveolin-1和AQP-4单独预测。结论:高PRx、Dicp20、caveolin-1、AQP4是HIC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联合颅内压参数PRx、Dicp20及血清caveolin-1、AQP4预测HIC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对Ⅲ、Ⅳ度混合痔患者肛门功能和机体应激的影响,并分析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Ⅲ、Ⅳ度混合痔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外剥内扎术(M-M)治疗,97例]和B组(RPH治疗,103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肛门功能、应激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所有RPH患者评估治疗效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A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小于A组(P<0.05)。两组术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Wexner评分均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PH的手术效果与便秘、糖尿病史、病灶直径、手术后感染、手术切口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便秘、糖尿病史、病灶直径偏长、手术后感染、手术切口不对称是RPH手术效果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传统M-M治疗Ⅲ、Ⅳ度混合痔患者相比,RPH可减轻术中出血量,减轻对机体肛门功能和应激的影响,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病灶直径偏长、便秘、糖尿病史、手术后感染、手术切口不对称等问题可能导致RPH患者治疗后无效,临床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比较耳内镜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并分析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均接受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耳内镜组(81例)和显微镜组(77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6个月的听力恢复不良发生率。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鼓膜穿孔发生例数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耳内镜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显微镜组,术中出血量、医疗费用、干耳时间>1个月例数、耳廓麻木发生例数少于显微镜组(P<0.05)。耳内镜组、显微镜组术后6个月的听力恢复不良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6个月听力恢复效果与鼓室黏膜、鼓膜张肌腱、咽鼓管情况、是否鼓室硬化、听小骨周围是否肉芽包裹、术前鼓室内是否有脓性分泌物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鼓膜张肌腱缺损、咽鼓管不通、鼓室硬化、听小骨周围肉芽包裹、术前鼓室内有脓性分泌物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相比,耳内镜下进行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患者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效果受到鼓膜张肌腱、咽鼓管、鼓室硬化、听小骨周围肉芽包裹、术前鼓室内脓性分泌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比较传统开颅手术、显微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2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160例患者。A组患者接受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B组患者接受显微镜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术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ICU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A组显著缩短(P0.05),术中失血量、CSS评分以及术后24 h的血肿量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1个月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随访6个月期间,B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A组(P0.05),术后肺部感染、再次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显微镜下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且创伤较小,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对比腹腔镜肝切除术、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效果,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收集我科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160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腹腔镜肝切除术,80例)和B组(RFA,80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B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总费用少于A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升高,甲胎蛋白(AFP)水平下降,组内不同时间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死亡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160例患者分为死亡组(n=32)和存活组(n=128)。研究证明AFP≥20 ng/mL、肿瘤多发、微血管癌栓、白蛋白<35 g/L、凝血酶原时间≥13 s、Child-Pugh分级为B级是原发性小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小肝癌采用RFA或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可靠,RFA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总费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略占优势。此外,凝血酶原时间、肿瘤数目、白蛋白、微血管癌栓、Child-Pugh分级、AFP是原发性小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对比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后路微创重建钢板内固定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盆后环骨折的疗效及对血清应激因子和疼痛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0,后路微创重建钢板内固定)和B组(n=50,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情况、Majeed功能评分、血清应激因子和疼痛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B组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年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短于A组,但X线暴露时间长于A组(P<0.05)。B组术后1年Majeed功能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术后7 d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A组,皮质醇(Cor) 、肾上腺素(E)水平低于A组(P<0.05)。B组术后7 d 5-羟色胺(5-HT)、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低于A组(P<0.05)。A组、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后路微创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相比,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疼痛减轻、应激反应轻等诸多优势,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研究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SCI)患者血清神经突起因子(Neuritin)、神经丝轻链(NFL)、S100B蛋白水平与术后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将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脊柱骨折合并SCI患者纳入研究,记作损伤组,另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单纯脊柱骨折未合并SCI患者60例作为无损伤组,再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Neuritin、NFL、S100B蛋白水平。此外,将损伤组患者按照术后预后的不同分作预后不良组25例和预后良好组35例,分析两组血清Neuritin、NFL、S100B蛋白水平以及临床资料的差异,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脊柱骨折合并SCI患者预后不良和各项影响因素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血清Neuritin、NFL、S100B蛋白水平联合检测预测脊柱骨折合并SCI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损伤组及无损伤组血清Neuritin、NFL、S100B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损伤组上述三项血清学指标水平均高于无损伤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椎管侵占率高于预后良好组,且血清Neuritin、NFL、S100B蛋白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椎管侵占率以及血清Neuritin、NFL、S100B蛋白水平较高均是脊柱骨折合并S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Neuritin、NFL、S100B蛋白水平联合检测预测脊柱骨折合并S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脊柱骨折合并SCI患者血清Neuritin、NFL、S100B蛋白水平较高,且随着上述三项血清学指标水平的升高,患者预后不良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仪经肌间沟定位臂丛神经分支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的患者80例,ASAI或II级,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患者。两组均给予1%的利多卡因+0.375%耐乐品20mL。记录完成操作所需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完善时间;评价手术区域麻醉效果(优、良、差、失败);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A组完成操作所需时间(5.01±1.40)min,明显长于B组(2.83+O.87)min(P〈0.01)。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4.48±1.36)min,明显短于B组(7.0±2.06)min(P〈0.01);A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4.88+±1.18)min,明显短于B组(7.0±1.67)min(P〈0.01)。A组感觉阻滞完善时间(11.73±3.62)短于B组(13.33±3.02)min(P=0.033)。A组运动阻滞完善时间(11.18±2.73)短于B组(12.41±2.48)min(P=0.038);麻醉效果优等率A组为87.5%,B组为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8,P=0.032;优良率A组为97.5%,B组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20,P=0.166;A组、B组均未出现严重麻醉并发症。结论:A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B组阻滞操作时间长,但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神经阻滞完善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