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调查268例吸毒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并分析其相关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入的268例吸毒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分为感染组70例及未感染组198例,比较两组吸毒女性基本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相关高危因素。结果 268例吸毒女性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70例,感染率为26.12%且以高危型为主;两组吸毒女性基本资料中除年龄、受教育程度、肿瘤家族病史、盆腔炎病史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免疫功能低下、初次性行为年龄过早(<18周岁)、多个性伴侣(≥3个)、危险性行为、性伴侣吸毒、长期吸毒(≥3年)为女性吸毒人群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OR=4.420、4.551、4.778、4.569、5.110、5.475,Ps<0.05)。结论 女性吸毒人群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较高且以高危型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吸毒女性中存在多种高危因素,应该及早针对高危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基因检测服务的知晓、需求状况及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对杭州市下城区1647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人群对基因检测知晓率为21.8%,需求率为12.7%,有需求意愿的占到61.9%。有无家庭成员患病(OR=1.619,95%CI=1.279-2.049)、对基因检测服务知晓情况(OR=2.368,95%CI=1.782-3.146)、有无家族遗传史(OR=2.784,95%CI=1.685-4.600)年龄(x2=27.210,P<0.001)、对婚前基因检测的认可度(x2=23.185,P<0.001)等五个因素对社区居民基因检测服务需求意愿有显著影响。结论:社区居民对基因检测服务需求意愿较强,但是知晓率、需求率均偏低。有待加强相关方面的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期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阴道微生态失衡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产检的102例HPV阳性妊娠妇女(HPV阳性组)以及同期产检的78例HPV阴性妊娠妇女(HPV阴性组)为研究对象,于怀孕28~34周时,收集阴道分泌物评价阴道微生态状况;另根据微生态评价结果将HPV阳性组对象分为微生态正常组(n=26)和微生态失调组(n=76);比较HPV阳性组与HPV阴性组对象阴道微生态情况、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比较微生态正常组与微生态失调组对象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

结果

HPV阳性组和HPV阴性组对象滴虫性阴道炎(TV)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发生率、阴道清洁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20、0.678、0.111,均P>0.05),而阴道pH、细菌性阴道病(BV)发生率、阴道菌群密集度、阴道菌群多样性以及微生态失调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6、8.247、4.337、5.236、13.865,均P<0.05)。HPV阳性组对象早产、宫内感染、产褥感染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HPV阴性组(χ2=5.710、10.721、6.799、4.294,均P<0.05),而两组对象剖宫产率及胎膜早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7、0.666,均P>0.05)。HPV阳性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HPV阴性组(χ2=9.001,P<0.05),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503、1.547、0.560,均P>0.05)。微生态失调组对象早产发生率显著高于微生态正常组(χ2=4.130,P<0.05),而两组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产褥感染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01、0.578、0.141、1.368,均P>0.05)。微生态失调组与微生态正常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FGR和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61、0.698、1.057、0.242,均P>0.05)。

结论

妊娠期HPV感染能引发阴道微生态失调,增加不良母婴结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对阴道微生态和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347例行LEEP治疗的CIN患者,根据LEEP后1年是否HPV持续感染分为HPV持续感染组(n=41)和HPV转阴组(n=306)。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IN患者LEEP后HPV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比较1年后复诊时HPV持续感染组与HPV转阴组阴道微生态状况和外周血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水平。结果:与HPV转阴组比较,HPV持续感染组年龄≥45岁、术前HPV多重感染、术前HPV病毒载量≥100 RLU/CO、手术切缘HPV感染阳性比例更高,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比例更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OR=1.034,95%CI:1.009~1.060)、术前HPV多重感染(OR=1.371,95%CI:1.042~1.806)、术前HPV病毒载量≥100 RLU/CO(OR=1.198,95%CI:1.058~1.356)、手术切缘HPV感染阳性(OR=1.313,95%CI:1.144~1.507)为CIN患者LEEP后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P均<0.05)。复诊时HPV持续感染组阴道优势菌为乳杆菌、菌群密集度和菌群多样性Ⅱ~Ⅲ级比例低于HPV转阴组,pH值高于HPV转阴组(P<0.05)。复诊时HPV持续感染组外周血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水平低于HPV转阴组,CD8+高于HPV转阴组(P<0.05)。结论:CIN患者LEEP后HPV持续感染与年龄、术前HPV多重感染、术前HPV病毒载量、手术切缘HPV感染有关,LEEP后HPV持续感染可导致CIN患者阴道微生态和免疫调节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5.
徐妍  程浩  赵可佳  朱可建  张行 《病毒学报》2007,23(6):466-470
研究HPV6b E7/CRT DNA疫苗免疫保护,清除已有感染和相关肿瘤细胞及其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分析CRT抗血管生成的功能片段,为筛选高效的HPV疫苗提供实验依据。用重组质粒pcDNA3.1( )-GFP-CRT120/HPV6bE7、pcDNA3.1( )-GFP-HPV6bE7、pcDNA3.1( )-GFP-CRT120、pcDNA3.1( )-GFP-CRT180/HPV6bE7、pcDNA3.1( )-GFP-CRT180通过肌内注射途径免疫C57BL/6小鼠。Matrigel法进行抗血管活性检测;B16/HPV6bE7细胞接种于C57BL/6雌性小鼠建立荷瘤模型,观察各组DNA疫苗对HPV6bE7基因的荷瘤组织的出瘤时间和肿瘤大小的影响。结果显示:重组DNA疫苗pcDNA3.1-CRT180/HPV6bE7和pcDNA3.1-CRT180在动物体内能对bFGF诱导的新生血管的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RT180/HPV6bE7和CRT180能显著抑制荷瘤的大小且CRT180/HPV6bE7免疫组较其他组能明显延缓荷瘤的形成时间、生长速率以及肿瘤重量。CRT180/HPV6bE7免疫组较其他组能诱导更强的血管抑制作用和部分抑制肿瘤生长,推测抑制血管的功能片段存在于CRT 120~180 aa片段上。  相似文献   

6.
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是我国的特有种,青海湖地区是其唯一的分布区,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普氏原羚的有效保护、社区发展与保护之间矛盾的协调,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了解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对普氏原羚的保护态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维持当地生态和平发展提供保障。基于问卷调查法对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牧民和居民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1)受访者认为草场质量退化(n=92,65.25%)和草场围栏设置(n=80,56.74%)是威胁普氏原羚的主要因素;在以保护普氏原羚和给予生态补偿为前提下,牧民拆除围栏的意愿有所提高(由20.78%分别提高至34.21%和40.79%);(2)管理部门的宣教活动(79.43%)、手机(31.91%)和电视(28.37%)等媒体报道是受访者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的主要渠道,可以增进受访者对政策法规的了解,积极影响受访者对普氏原羚的认知(P < 0.01)、保护态度(P < 0.01)和保护意愿(P < 0.01);(3)受访者一致认为自然保护区的严格管理与保护(牧民94.81%,居民96.87%)、当地牧民对普氏原羚的包容与保护(牧民97.40%,居民87.50%)是普氏原羚能够在自然保护区周边生存的主要原因;(4)受访者对普氏原羚的保护态度和意愿均较高,且愿意参与宣传教育(92.91%)和社区共管(87.94%)工作;(5)除了受访者的文化程度、年龄、宗教信仰和家庭年收入的影响,对政策法规的了解及拆除围栏认同度是影响受访者对普氏原羚保护态度和意愿的关键因素(P < 0.01)。因此,建议自然保护区以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加强协调保护与发展的科学研究,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增进社区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升社区共管参与度。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对认知功能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7月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尿毒症MHD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衰弱评分将患者分为无衰弱组(n=38)、衰弱前期组(n=34)、衰弱组(n=33)。根据病例资料获取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资料,对比三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资料、认知功能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尿毒症MHD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无衰弱组、衰弱前期组、衰弱组的年龄、透析龄、吸烟史、饮酒史、运动情况、合并症、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衰弱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于无衰弱组、衰弱前期组,且衰弱前期组高于无衰弱组(P<0.05)。衰弱组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低于无衰弱组、衰弱前期组,且衰弱前期组低于无衰弱组(P<0.05)。衰弱组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高于无衰弱组、衰弱前期组,且衰弱前期组高于无衰弱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ALB偏低、Hb偏低、PA偏低、25-(OH)D偏低、CRP偏高、IL-6偏高、TNF-α偏高、MMSE评分偏低是尿毒症MHD患者衰弱危险因素,而经常运动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尿毒症MHD患者衰弱的发生率较高,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微炎症程度升高,与并发症、ALB、Hb、PA、25-(OH)D、CRP、IL-6、TNF-α、MMSE评分、运动情况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