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摘要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神经递质、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7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24例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认知功能训练)和观察组(62例,认知功能训练、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ADL)、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血清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ACh)、5-羟色胺(5-HT)、多巴胺(DA)]、肠道菌群指标。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MMSE、MoC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Ach、DA、NE、5-HT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低于对照组同期,双歧杆菌、乳杆菌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在认知功能训练基础上结合通督调神针刺法,认知功能、肠道菌群和神经递质水平显著改善,从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生活质量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2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GAD患者分为对照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低频rTMS治疗),各为60例。观察并对比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记录两组生活质量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2个月后P300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300波幅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2个月后疼痛、生理职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精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频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GAD患者,可有效改善其焦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认知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益生菌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PSC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tDCS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tDCS联合益生菌治疗。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肠道菌群、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数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oCA和MMSE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67% vs 78.67%,χ2 = 12.482,P<0.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50,P = 0.699)。

结论

tDCS联合益生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肠道菌群状态,且不良反应少,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言语听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徐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PSC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5)和实验组(n=6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案和言语听觉反馈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频rTMS。对比两组干预8周后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血清NSE、S100β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RBMT)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维多利亚版Stroop测试(VST)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波幅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潜伏期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rTMS联合言语听觉反馈训练可有效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还可调节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训练联合醒脑通督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14例分为对照组(57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认知康复训练)和研究组(5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醒脑通督针刺疗法)。观察两组疗效、认知功能、脑血流动力学、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84.21%(48/57)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4.91%(37/57)。研究组治疗4周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大脑动脉平均流速(Vm)、血流最大峰值(Vs)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阻力指数(RI)、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S100β蛋白(S100β)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认知康复训练联合醒脑通督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与调节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通督调神针法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神经营养指标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自2020年3月-2021年9月期间东莞市中医院针灸科收治的98例PSD患者,入选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49例)和研究组(通督调神针法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49例),两组均治疗6周。观察两组治疗6周后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巴氏指数(BI)、血清神经营养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变化,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4%(45/49),优于对照组的67.35%(3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周后中医证候总积分、HAMD-17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6周后IGF-1低于对照组,BDNF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6周后NE、5-HT、DA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PSD患者,可促进症状改善,调节神经营养指标,促进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胞磷胆碱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后V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胞磷胆碱联合传统针刺治疗)和观察组(49例,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认知功能、痴呆症状、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动力学。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长谷川痴呆修正量表(HDS-R)、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搏动指数(PI)高于对照组;舒张期峰值速度(Vmin)、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胞磷胆碱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VD,可促进其痴呆症状、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可能与调节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认知训练联合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认知功能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9年3月~2022年1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抛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常规治疗)和研究组(n=60,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互动式头针训练)。对比两组疗效、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血清NSE、S100β蛋白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67%(55/60)高于对照组75%(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潜伏期短于对照组,波幅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训练联合互动式头针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且与调节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小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吞咽功能和血清神经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于2019年10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吞咽康复训练,30例)和观察组(给予小脑rTMS联合吞咽康复训练,30例),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治疗3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后的吞咽功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血清神经损伤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周后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评分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周后波潜伏期(Ⅰ、Ⅲ、Ⅳ)、波峰间潜伏期(Ⅰ~Ⅲ,Ⅲ~Ⅳ,Ⅰ~Ⅳ)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周后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神经肽Y(NP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扣针蛋白5(Fibulin-5)水平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脑rTMS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减轻神经损伤,缩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噪声暴露对大鼠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影响及海马水平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噪声暴露组(N组)。暴露条件:105dB白噪声2.5h/d×20d。观察试验过程中第0、7、14和20d ERP各波的峰潜伏期以及峰峰幅度值,并检测海马神经元尼氏体、NMDAR2B及胞内钙浓度的变化。结果:在实验第14d、第20d,噪声暴露组动物ERP P3a、P3和P3b的峰潜伏期显著增长,而且在噪声暴露20d后,大鼠海马齿状回以及CA1区尼氏体显著减少(P〈0.01),齿状回、CA1及CA3区NMDAB2B的免疫反应强度显著降低(P〈0.01),神经元胞内钙浓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噪声暴露可致事件相关电位的改变,这可能与其海马神经元尼氏体、NMDAR2B以及胞内钙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在认知康复训练基础上辅助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后,其认知功能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收的300例PSC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150例)、对照组(1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频rTMS。对比两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听觉事件相关电位、血清BDNF和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各条目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4周后P300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300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血清BDNF、VEGF水平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认知康复训练联合高频rTMS可有效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上调其血清BDNF、VEGF水平,改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益生菌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运动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进一步联合益生菌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抑郁、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肠道菌群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9.59±0.73)lg copies/g vs(7.56±0.54)lg copies/g]和乳杆菌数量[(9.53±0.68)lg copies/g vs(7.84±0.56)lg copies/g]高于对照组,而肠球菌数量[(7.86±0.63)lg copies/g vs(9.81±0.52)lg copies/g]与大肠埃希菌数量[(7.64±0.37)lg copies/g vs(9.16±0.48)lg copies/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益生菌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运动功能及其肠道菌群和抑郁状态,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帕金森病(PD)患者步行功能、平衡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PD患者60例,根据计算机生成数据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康复运动训练,研究组患者接受康复运动训练联合tDCS,两组均治疗两周。对比两组步行功能、平衡功能、肢体功能、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步速、步频、步宽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患者经康复运动训练联合tDCS治疗,运动和非运动障碍均可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穴位贴敷对老年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脑血流、血液流变学和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纳入我院于2021年3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脑血流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NGF、BDNF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33/35),高于对照组的71.43%(25/35)(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SS-QOL评分、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期,中医证候总积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同期,平均血流速度(Vm)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血清NGF、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老年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脑血流、血液流变学,调节血清NGF、BDNF水平。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神经功能指标和外周血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5月期间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收治的PSCI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n=49)和实验组(对照组基础上接受rTMS,n=49)。对比两组量表评分、神经功能指标、外周血NLRP3炎症小体。结果:治疗4周后,实验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外周血NLRP3mRNA、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治疗PSCI,可有效减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调节患者的神经功能指标和外周血NLRP3炎症小体。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Brunnstrom分期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40例,Brunnstrom分期训练)和研究组(40例,高频rTMS联合Brunnstrom分期训练)。对比两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神经因子指标[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1(NGF-1)]。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MBP、NSE低于对照组,NGF-1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4周后,研究组NIHSS评分降低,FIM评分升高(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心理/躯体/物质/社会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高频rTMS联合Brunnstrom分期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还可调节血清神经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 R)-135a、mi R-221表达水平与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216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同期于我院体检的20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血清mi R-135a、mi R-221表达水平及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全功能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P3潜伏期和P3波幅。Pearson相关性分析mi R-135a、mi R-221表达水平与MoCA评分、MMSE评分、IL-6,hs-CRP,TNF-α、P3潜伏期和P3波幅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症组血清mi R-221表达水平、P3潜伏期,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i R-135a表达水平、MMSE评分、MoCA评分、P3波幅低于对照组(P<0.05)。mi R-221表达水平与P3潜伏期,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MMSE评分、MoCA评分、P3波幅呈负相关(P<0.05);mi R-135a表达水平与P3潜伏期,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MMSE评分、MoCA评分、P3波幅呈正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mi R-135a表达水平降低,mi R-221表达水平增高,mi R-135a低表达和mi R-221高表达与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观察Bobath疗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05月-2022年05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Bobath疗法,74例)和研究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Bobath疗法,74例)。观察两组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运动功能[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 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0 d后NIHSS评分下降, mBI评分升高,且研究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0 d后FMA-UE、FMA-LE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0 d后BBS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0 d后FIB、APTT、D-D、PT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Bobath疗法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改善其凝血功能,恢复神经功能,进而改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P)患者心理状态、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ISCI后并发NP患者11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rTMS治疗)和研究组(n=57,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夹脊电针疗法),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疼痛改善、心理状态、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疼痛评级指数(PRI)、现实疼痛指数(PPI)、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则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低于对照组,β-内啡肽(β-EP)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电针疗法联合rTMS治疗ISCI后NP患者,可有效减轻疼痛症状,改善其心理状态、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