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项研究发现CXCR4在各种类型的癌症中高表达,然而尚不清楚CXCR4在食管癌细胞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本研究检测了CXCR4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系(TE-1)中的表达,并通过转染CXCR4-短发夹RNA(CXCR4-sh RNA)慢病毒来敲低TE-1细胞中CXCR4的表达。应用PI3K/AKT抑制剂LY294002(50μmol/L)处理TE-1细胞12 h来考察AKT信号在食管癌细胞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应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AKT和Rho家族蛋白(RhoA,Rac-1和Cdc42)的表达;应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对雄性BALB/c-nu/nu裸鼠皮下注射转染CXCR4-shRNA的TE-1细胞建立肿瘤异种移植模型。研究显示,CXCR4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并且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CXCR4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E-1)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系(human normal esophageal epithelial cell line,HEEC)。敲低CXCR4能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并抑制肿瘤异种移植裸鼠的肿瘤形成。敲低CXCR4抑制了AKT的磷酸化及RhoA、Rac-1和Cdc42的表达。此外,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处理显著降低了TE-1细胞中AKT的磷酸化,并降低了RhoA、Rac-1和Cdc42的表达。本研究表明,CXCR4在食管癌患者中上调,与不良预后相关。下调CXCR4的表达可在体内和体外抑制食管癌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下调CXCR4可通过抑制AKT信号的激活来抑制Rho家族粘附/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TIP30在胰腺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TIP30在胰腺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2例正常胰腺组织和106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TIP30的表达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IP30基因在三种主要胰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根据结果构建相应慢病毒载体转染胰腺癌细胞,检测TIP30对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和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TIP30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表达缺失率为49.1%,正常组织中的缺失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胰腺癌细胞系中,内源性TIP30也存在差异化表达,Capan-2细胞系中表达量最高,SW1990细胞系其次,PANC-1细胞系中表达量最低;抑制Capan-2细胞内源性TIP30表达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成瘤能力,使PANC-1细胞中TIP30过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成瘤能力.结论:组织表达分析和细胞功能试验都证实TIP30作为抑癌基因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间质表皮转化因子(mesenchymal to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MET)在多种癌症中异常表达,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但MET影响肺腺癌的分子机制并不明确。本研究收集3例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lung adenocarcinoma tissues,LAD)和3例无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用于微阵列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相比,有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中有1 314条mRNAs表达上调,400条mRNAs表达下调。其中,MET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随机选取8个差异表达基因,对收集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有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各30例通过qRT -PCR实验进行微阵列基因芯片验证。结果显示,所选mRNAs的表达与微阵列结果一致,验证了微阵列基因芯片结果的准确性。通过Western 印迹进一步检测MET的表达。结果显示,相较于正常肺上皮细胞,肺腺癌细胞中MET的表达显著升高。利用质粒转染,敲减肺腺癌细胞A549中的MET,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敲减MET后肺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对各细胞组进行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处理并检测PI3K/AKT/MMPs信号通路,Western 印迹检测结果显示,敲减MET后,肺腺癌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和MMP-9的表达显著下降, AKT的磷酸化水平也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MET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增加MMPs的表达促进肺腺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钙粘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二步法检测106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和12例正常胰腺组织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E-cadherin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表达部分缺失率为53.8%(57/106),完全缺失率11.3%(12/106),正常组织中的缺失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herin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神经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106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E-cadherin表达完全缺失、部分缺失和完整表达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7个月、19个月和25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切缘情况和E-cadherin表达缺失水平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切缘情况和E-cadherin表达缺失水平与预后相关。结论:E-cadherin可以作为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BLACAT1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tarBase软件分析TCGA数据库中肺腺癌及肺鳞癌与癌旁组织之间BLACAT1表达差异;qRT-PCR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HCC827、NCI-H1299、NCI-H23和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中BLACAT1的转录水平差异,筛选BLACAT1高表达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CCK-8检测BLACAT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检测BLACAT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starBase软件预测BLACAT1作用的miRNA,采用qRT-PCR验证敲低BLACAT1对预测miRNA表达的影响,筛选与BLACAT1相互作用的miRNA,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结果;CCK-8检测BLACAT1/miR-374b-5p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检测BLACAT1/miR-374b-5p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转移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肺腺癌及肺鳞癌组织中BLACAT1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BLACAT1表达量最高;敲低BLACAT1降低A549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BLACAT1作为海绵吸附miR-374b-5p;敲低BLACAT1增加miR-374b-5p的表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结论:BLACAT1通过抑制miR-374b-5p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究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SSP)关键酶磷酸丝氨酸氨基转移酶1(PSAT1)与肺腺癌细胞粘附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siRNA抑制PSAT1蛋白表达,观察肺腺癌细胞形态以及粘附变化,同时过表达PSAT1,反向观察PSAT1对肺腺癌细胞粘附的影响。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采用免疫共沉淀-蛋白质谱法寻找与PSAT1直接相互作用的蛋白,筛选差异蛋白,并在过表达细胞体系中验证。结合临床公共数据库分析互作蛋白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发现敲低PSAT1引起肺腺癌细胞形态改变;敲低PSAT1抑制肺腺癌PC9、HCC827细胞粘附;过表达PSAT1增强PC9及HCC827细胞粘附;免疫共沉淀-蛋白质谱检测到2560个可能与PSAT1结合的蛋白,进一步通过免疫共沉淀-免疫印迹法验证PSAT1过表达使细胞中与间皮素(MSLN)结合显著上升;通过临床样本数据观察PSAT1与MSLN共同高表达的肺腺癌患者,其预后更差。结论:本文首次报道PSAT1可能通过与MSLN等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影响肺腺癌细胞粘附的新机制,提示PSAT1有望成为潜在抗肿瘤靶点,靶向其相互作用蛋白能为小分子抑制剂设计及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人类复制因子C第四大亚基(RFC4)在肺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探究其在肺腺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starBase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RFC4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RFC4与肺腺癌的预后关系;利用人肺腺癌细胞A549、H1437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分析RFC4在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转染RFC4 siRNA后,利用CCK-8法和Transwell法检测RFC4 siRNA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RFC4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肺腺癌预后有较强的相关性,RFC4表达越高,肺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就越低,预后较差;同样地,RFC4在肺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也高于正常肺上皮细胞;RFC4 siRNA降低了肺腺癌细胞中RFC4的表达,使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下降。结论:RFC4在肺腺癌细胞中高表达,并促进了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涉及的详细分子机制还须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8.
核纤层蛋白B1(nuclear lamina protein B1,LMNB1)高表达于肝癌组织中,通过敲低LMNB1探讨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利用siRNA在肝癌细胞中敲低LMNB1,Western blotting检测敲低效果,使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 assay,TRAP)检测其端粒酶活性变化。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其端粒长度变化。并通过CCK-8、克隆形成、Transwell、划痕实验检测其生长,侵袭和迁移能力变化。利用慢病毒系统构建稳定敲低LMNB1的HepG2细胞,检测其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变化,采用SA-β-gal衰老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情况,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及对肿瘤后续的组化染色,SA-β-gal衰老染色,端粒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其对成瘤性的影响。最后利用生物信息分析的方法寻找LMNB1在临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分期、病人生存期的关系。HepG2和Hep3B中敲低LMNB1后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和裸鼠成瘤实验证明稳定敲低LMNB1后端粒酶活性降低的同时端粒长度缩短,细胞发生衰老,此外细胞成瘤性降低,Ki-67表达降低,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LMNB1高表达于肝癌组织,且与肿瘤分期和患者生存相关。LMNB1在肝癌细胞中过表达,其有望成为评估肝癌患者临床预后的指标和精准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miRNA调控胰腺癌细胞SW1990凋亡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人胰腺星状细胞与人胰腺癌组织源细胞中的差异miRNA.在胰腺癌细胞SW1990中过表达差异miRNA后,检测其凋亡水平.通过miRDB在线分析miRNA的靶标后,在胰腺癌细胞SW1990中过表达潜在靶标,检测其凋亡水平.[结果...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miR-1-3p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方法:以MIA-PaCa-2,SW 1990为研究目标,通过qRT-PCR技术检测miR-1-3p的表达量,利用TargetScan和miRDB数据库预测miR-1-3p的下游靶基因及结合位点,并通过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进一步确认miR-1-3p与靶基因的结合。利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过表达miR-1-3p及敲低CAPRIN1对细胞增殖的作用;利用流式检测细胞周期;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miR-1-3p对CAPRIN1及其下游基因的影响;通过流式来确认,过表达miR-1-3p及敲减CAPRIN1基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miR-1-3p在胰腺癌细胞MIA-PaCa-2,SW 1990中低表达;miR-1-3p直接与CAPRIN1的3''-untranslated region (3''- UTR)结合;过表达miR-1-3p或抑制CAPRIN1基因的表达可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同时也产生细胞周期阻滞。结论:miR-1-3p通过抑制CAPRIN1基因表达,而产生细胞周期阻滞进而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人卵巢癌组织中斑点状蛋白(SPOP)的表达及对其卵巢癌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及相关机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正常卵巢组织10例、卵巢癌组织90例的组织芯片中SPOP的表达;体外培养永生化人卵巢癌细胞株OVCAR-3、SKOV3及永生化的人卵巢表皮上皮细胞株HOSE,RT-PCR、WB检测3种细胞株SPOP的表达。用慢病毒稳定转染OVCAR-3、HOSE细胞株,构建过表达、敲低SPOP的细胞株。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细胞株的凋亡,CCK8检测转染后细胞株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转染后细胞株的迁移侵袭情况。WB检测转染后细胞株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组织学免疫组化评分显示卵巢癌组织染色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细胞学实验显示,成功构建过表达、敲低SPOP的OVCAR-3细胞,过表达组、过表达空载组、敲低组、敲低空载组细胞凋亡及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异;各组细胞迁移及侵袭结果与空载组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组细胞P-GSK3β(Ser9)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敲低组(p0.05),MMP-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敲低组(p0.05)。SPOP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上升,且具有促进卵巢癌细胞迁移侵袭的作用,其调节机制可能与p-GSK3β(Ser9)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2.
该文探讨了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erase 1,PRMT1)对胰腺癌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在数据库中分析了PRMT1在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实验检测不同胰腺癌细胞中PRMT1的基础表达量。在Pa Tu8988和Bx PC3细胞中干扰PRMT1,Western blot、q PCR检测sh RNA干扰效率;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平板克隆法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EMT(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相关蛋白变化。相反,在SW1990细胞中过表达PRMT1,并做上述同样的实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RMT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在胰腺癌细胞中下调PRMT1的表达,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增高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的水平,降低间质标志物N-cadherin钙黏蛋白的水平。上调PRMT1的表达得到相反的结果。结果表明,PRMT1能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影响EMT标志物蛋白质水平。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体内PRMT1的作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15例正常胰腺组织和49例胰腺癌组织中Glut-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并计算增殖指数(PI)。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胰腺癌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Glut-1在正常胰腺组织中不表达,而在胰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3.47%(36/49),胰腺癌组织中Glut-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1)。正常胰腺组织及癌组织中的AI分别为0.41%±0.13%和5.93%±4.1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中的增殖指数分别为6.25%±2.59%和32.54%±14.69%,胰腺癌组织的细胞增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随胰腺癌细胞Glut-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相应增加,而凋亡则相应减少。Glut-1表达与胰腺癌细胞增殖呈正相关性(r=0.726,P<0.01),与凋亡程度无相关性(r=-0.102,P>0.05)。结论Glut-1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Glut-1与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的变化、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应用CD34及D2-40分别检测41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配对癌组织内、癌旁及正常胰腺组织中MVD及LVD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分期和淋巴转移间的相关性;以及癌组织MVD与癌旁组织LVD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1例胰腺癌组织配对癌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平均MVD值分别为46.585±16.935,11.100±4.036,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配对癌组织内、癌旁及正常胰腺组织中平均LVD值分别为11.244±4.800,15.829±7.470和13.512±5.139;其中癌旁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LVD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60>0.05),癌旁组织与胰腺癌组织的LVD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1)。癌组织内MVD值与癌旁组织LVD值之间有相关性(P=0.025<0.05)。结论: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MVD及LVD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淋巴转移存在关联。胰腺癌组织内MVD值与癌旁组织LVD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Rac1和Cdc42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39例人乳腺癌组织样本,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Rac1和Cdc4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Rac1和Cdc42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几乎不表达,而在肿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9%和38.5%,均较正常乳腺组织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5)。卡方检验分析表明,二者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HER2状态无关(P0.05),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侵袭、ER状态和Ki-67表达有相(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Rac1和Cdc42的表达与高TNM分期(r分别为0.443和0.295;P均0.001)、淋巴结转移阳性(r均为0.480和0.562;P均0.001)、肿瘤侵袭(r分别为0.412和0.440;P均0.001)、ER阴性表达(r分别为-0.517和-0.342;P均0.001)以及Ki-67高表达(r分别为0.338和0.454;P均0.001)呈正相关。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Rac1和Cdc42作为癌基因表达增加,可能在乳腺癌恶性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c25B蛋白过表达对小鼠2-细胞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转录试剂盒将Cdc25B转录成mRNA,将mRNA显微注射入小鼠2-细胞期胚胎中,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和卵裂率。用蛋白激酶活性测定方法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Cdc25B蛋白过表达小鼠胚胎MPF的活性及Cdc2-Tyr15的磷酸化状态。结果:hCG后48 h,mRNA注射组有超过40%的2-细胞期胚胎分裂到4-细胞期而对照组仍停留在2-细胞期;激酶活性测定显示注射Cdc25B mRNA后,MPF的活性显著升高;Cdc2-Tyr15的磷酸化状态变化与激酶活性测定结果一致。结论:Cdc25B蛋白过表达可以激活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PF),从而使小鼠2-细胞期胚胎突破2-细胞期阻滞,发育到4-细胞期。  相似文献   

17.
肺腺癌是目前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约占肺肿瘤的一半。MicroRNAs(miRNAs)是非常短(20~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miRNA的异常表达与多种人类肿瘤的进展和转移有关。本研究通过GEO数据集GSE19945查询获得肺癌中降低最显著的miRNA即miR-338-3p,并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Kmplot)网站查得低表达水平的miR-338与肺腺癌病人的不良预后有关。利用qRT-PCR检测发现,miR-338-3p在肺腺癌细胞中表达降低(P0.05)。利用GV369-miR-338过表达慢病毒上调A549细胞中的miR-338,利用qRT-PCR检测过表达效率。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发现,miR-338的上调可抑制肺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P=0.0007)。基因预测网站分析获得miR-338-3p的靶基因-B3GNT3(β1,3-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3),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发现,B3GNT3在肺腺癌组织中升高。双荧光素酶分析验证miR-338和B3GNT3可靶向结合(P0.05)。Western印迹结果证明,过表达miR-338后B3GNT3蛋白的表达下降,且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实验证明,miR-338-3p可通过靶向调控B3GNT3抑制肺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P0.05)。综上,miR-338-3p在肺腺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降低,且miR-338-3p可靶向调控B3GNT3抑制肺腺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究谷胱甘肽转移酶ω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Omega 1, GSTO1)关键酶活位点Cys32与肺腺癌恶性进展的关系与初步作用机制。方法:构建GSTO1野生型与酶活失活点突变C32A型过表达的肺腺癌细胞系,观察过表达细胞的形态变化及增殖能力的变化。以临床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GSTO1调控的促肿瘤蛋白,使用免疫印迹法验证该蛋白在GSTO1野生型与酶活失活点突变C32A型过表达的肺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并结合临床公共数据库分析该蛋白与患者预后的关联。结果:发现过表达野生型GSTO1能够引起肺腺癌细胞PC9的形态变化并促进PC9细胞增殖,而过表达C32A突变型GSTO1的PC9细胞与空载体组细胞形态及增殖能力相似;临床数据提示GSTO1与波形蛋白(Vimentin, VIM)表达呈现正相关,免疫印迹法显示野生型GSTO1过表达能够引起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而C32A酶活失活点突变型GSTO1过表达无法引起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通过临床样本数据观察GSTO1与Vimentin共同高表达的肺腺癌患者肿瘤恶性程度更高、发生转移的比例更大,同时无病生存期与总生存期更短。结论:GSTO1基于其酶活位点调控Vimentin表达,改变肺腺癌细胞形态并促进肺腺癌细胞增殖,研究结果为靶向GSTO1的肺腺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ALKBH5最近被证明是与各种癌症相关的RNA N6-甲基腺苷(m6A)去甲基转移酶之一,但其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作用缺乏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ALKBH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机制。方法: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免疫组化检测ALKBH5在卵巢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通过慢病毒感染构建ALKBH5稳定过表达或敲减卵巢癌细胞系,采用CCK-8、平板克隆、划痕、Transwell 迁移和侵袭等实验研究ALKBH5 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和斑点印迹实验,探究ALKBH5-HIF-1α环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ALKBH5在卵巢癌细胞系和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ALKBH5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A125水平、FIGO分期和组织学类型相关,且高表达的ALKBH5水平与较差的预后相关。通过慢病毒感染构建出可靠的ALKBH5敲减/过表达稳转细胞系,CCK-8、平板克隆实验表明敲减ALKBH5降低卵巢癌细胞体外增殖速率和集落形成,划痕、Transwell 迁移和侵袭实验表明敲减ALKBH5可抑制卵巢癌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ALKBH5增强卵巢癌细胞体外增殖速率、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进一步的实验发现ALKBH5和HIF-1α互相促进表达。结论:m6A去甲基化酶ALKBH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高表达且与预后相关,通过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发挥致癌基因的作用。因此,抑制ALKBH5的表达可能是靶向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潜在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RP11-316M1.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42例PTC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LncRNA RP11-316M1.12表达水平。体外培养TPC-1细胞,将TPC-1细胞分为LncRNA RP11-316M1.12-siRNA组(敲低组)、阴性对照组(NC组)、空白对照组(NG组),qRT-PCR法检测各组TPC-1细胞中LncRNA RP11-316M1.12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TPC-1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TPC-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TPC-1细胞中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PTC癌组织中LncRNA RP11-316M1.12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NC组、NG组比较,转染24、48、72 h敲低组TPC-1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抑制(P0.05)。与NC组、NG组比较,敲低组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间质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N-钙粘附蛋白(N-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粘附蛋白(E-cadherin)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LncRNA RP11-316M1.12在PTC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沉默LncRNA RP11-316M1.12可抑制TPC-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PTC肿瘤细胞EMT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