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十年代生物分子电子学和生物计算机研究的兴起,嗜盐菌紫膜蛋白菌紫质由于其结构稳定,当受到光照时,能发生同素异构变化,具有光色互变和光驱动质子泵功能、双稳态特性以及皮秒到毫秒级的光电响应特性,使其成为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研究生物分子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之一,应用前途是发展生物分子器件和生物芯片等。由于紫膜具有不对称性而菌紫质的光驱动质子泵具有方向性,因而必须有序组装而且可以有序组装。紫膜  相似文献   

2.
囊膜病毒膜融合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囊膜病毒可能采用相似的病毒-宿主细胞膜融合机制,即病毒表面糖蛋白结合到宿主细胞受体后,启动了病毒融合蛋白的一系列构象变化,根据囊膜蛋白构象变化特征,囊膜病毒可采用两种以上的方式发生膜融合,并据此分为两类:Ⅰ型病毒膜融合和Ⅱ型病毒膜融合.Ⅱ型病毒膜融合以黄病毒为代表,其分子机制与Ⅰ型病毒膜融合不同,但不很清楚.而Ⅰ型病毒膜融合中,如艾滋病毒,流感病毒等,在囊膜蛋白变构形成稳定折叠的发夹三聚体结构时,拉近了两膜之间的距离,此过程释放出来的能量进一步促使两膜融合.膜融合使病毒蛋白及病毒RNA基因组释放到宿主细胞内而感染宿主.以上述研究为基础设计的C肽/N肽小分子抑制子, 可以在病毒糖蛋白中间体构象形成的短时间内,高效、特异地竞争结合其配体,从而阻止糖蛋白的进一步折叠,达到抑制病毒入侵的目的,为病毒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和策略.针对艾滋病毒设计的C肽,即T20或Enfuvirtide在临床应用效果很好.以艾滋病毒和流感病毒为例,主要对Ⅰ型病毒膜融合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紫膜LB膜中的紫膜碎片的结构特性。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紫膜LB膜中单个紫膜碎片的直径大约为0.3微米。表面轮廓测量仪(简称台阶仪)观察到紫膜LB膜中的紫膜碎片的厚度为40—50。在不同的表面压和不同紫膜含量时测量了紫膜碎片在紫膜LB膜中的形态学分布,当表面压为30mN/m或紫膜与大豆磷脂的重量比大于20:1时,紫膜碎片容易重叠或凝聚。  相似文献   

4.
1959年,J.David Robertson根据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的结果提出了细胞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即在电镜下呈现出暗-亮-暗三层结构。外、内暗带(即染色较深的蛋白质和脂类的极性头部分)厚度均约20 ,中间亮带(即染色较浅的脂双分子非极性尾部)厚约35(?),细胞膜总厚度为75-80 。尽管1972年S.Jon Singer和Garth Nicolson提出了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取代了单位膜模型,但作为描述电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膜的结构图象,单位膜这一术语仍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荧光探针ANS,DPH与A研究了几种膜融合剂对脂质体与血影膜流动性的影响.蔗糖使PS脂质体的脂双层流动性降低,探针越是在极性区流动性越小,说明蔗糖主要作用于脂双层的极性区;蔗糖也使血影膜流动性降低,此作用是可逆的.油酸甘油脂(GMO)使PS脂质体的流动性增加,且越是在疏水区内部,流动性增加得越大,说明GMO主要是作用于脂双层的非极性区:GMO也使血影膜流动性增加,此作用是不可逆的.二甲亚砜(DMSO)对血影膜的作用,两种不同荧光探针不一样,对DPH的作用出现双相让,低浓度与高浓度的作用结果分别与蔗糖和GMO的作用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用表面轮廓测量仪测量了不同表面压和不同紫膜含量下制备的紫膜LB膜中紫膜碎片的厚度。实验结果表明:单个紫膜碎片在紫脂LB膜中的厚度为50左右,相当数量的紫膜碎片之间有重叠。当表面压为30mN/m或紫膜碎片与大豆磷脂之重量比为20:1时,紫膜碎片容易进入到水相或碎片之间相互重叠变得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7.
古先祥 《生物学通报》1993,28(8):15-16,47
(一)膜受体的概念细胞膜受体是位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脂蛋白、糖脂蛋白等,它们能有选择地和细胞外环境中的信号物质相结合,并同时产生效应,使细胞的功能和物质代谢朝着一定方向变化,不同的受体接受不同的化学信号,引起不同的生化变化,一般把受体分成3部分:①分辨部(或鉴别器)是受体分子向着细胞外的部分,能识别外界的化学信号,狭义的受体即指分辨部而言。②转换部(或转换器)将分辨部所接受的信号通过蛋白构象的变化传给效应部。③效应部(或效应器)是向着细胞质的部分,它可引起细胞内部产  相似文献   

8.
一、绪言 生物膜是指生物体中由蛋白、酶和磷脂等组成的一种薄膜结构。其厚度约为70—100埃((?))左右。它包括所有细胞(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外周膜和细胞内各种特定功能的细胞器膜。 生物膜有多种功能。与生命科学中许多基本问题都有密切关系,如细胞起源和生物进化、遗传信息传递、生物能量转换、物质运转、激素作用、神经传导、细胞免疫、细胞识别和肿瘤发生等。同时,生物膜的许多基本原理,如选择透性、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又可为工程技术仿生学提供原型,为工业技术革新开辟广阔的前景。近十年来国际上生物瞑的研究已深入到生物学、医学的各个领域,成为当前分子生物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9.
巨噬细胞的膜电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巨噬细胞在机体防御中起重要作用,其膜电流及与功能的关系尚知不多。本文对巨噬细胞的钙电流、钠电流、钾电流、氯电流、氢电流及其可能的生理作用作一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受体是一种动态蛋白体,它在高尔基氏器合成后被运送至细胞膜,其中一些胞膜上的受体与配基结合后可在膜上移动,群集在裹衣凹陷,并在此胞内化;另一些受体本来就在裹衣凹陷,当它与配基结合后,便引起配基-受体复合体的胞内化。胞内化的受体可再循环回细胞膜。某些胞内化的受体还可作为一种激酶被激活而产生第二层次的细胞效应。当受体的“出现”与“消失”失去平衡时,将导致细胞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1.
草履虫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材料,也是教学中的一个代表动物。本文就草履虫的表膜结构谈一些认识。 1.表膜(pellicle)原生动物的细胞质总是由一层(或几层)膜结构与其外部环境相隔开,这就是表膜。不同类群的原生动物的表膜结构不同。在大多数变形虫中,表膜是由一层封闭的膜系统也即单位膜组成。这种表膜就是一层质膜,在原生动物中是最简单的。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表膜有三层单位膜,最  相似文献   

12.
病毒囊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膜融合是囊膜病毒入侵的重要过程,病毒囊膜融合糖蛋白的一系列结构变化引发此过程.综述了Ⅱ类囊膜病毒、弹状病毒及疱疹病毒融合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软件分析并定位融合蛋白功能区域的方法.Ⅱ类病毒与Ⅰ类病毒融合蛋白的融合前结构不同,但融合后结构(发夹三聚体结构)相似.弹状病毒与疱疹病毒的融合蛋白集合了Ⅰ/Ⅱ类融合蛋白的某些特征,但其结构变化及融合过程各不相同,被归为新型融合蛋白.上述研究为基础设计的以病毒融合过程为靶标的抑制子,可为抗病毒新药的研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膜穿透肽的应用与穿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向  付爱玲 《生命的化学》2008,28(3):311-314
膜穿透肽(membrane penetrating peptide,MPP)能引导大分子物质穿透细胞膜.应用MPP为载体,引导神经营养分子通透血脑屏障进入神经元,能有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基因治疗方面, MPP引导干扰小RNA进行基因治疗,避免了使用病毒载体等一些传统基因治疗方法的毒副作用.穿膜机制研究证实 MPP通透细胞膜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与细胞表面结合;细胞巨胞饮摄取 MPP;MPP从胞饮体中逃逸入胞质,其中最后阶段是限速步骤.随着对多肽片段的深入研究和穿膜机制的逐渐明晰,MPP的应用将会更为深入和广泛.  相似文献   

14.
吴强  徐祥  梁华平  张明 《生命的化学》2005,25(4):304-306
穿膜肽(penetratin)是果蝇的触角足同源异形域的DNA结合结构域第三个片段的商品名,由1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它可以介导多种疏水大分子进入活体细胞质内而不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介导多种大分子进入细胞内,并且无需外源能量,分子作为整体插入细胞内,穿膜过程不需解折叠。该发现开辟了药物进入细胞的新的介导途径。该文介绍穿膜肽的结构特点、穿膜机制、应用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节肢动物为无脊椎动物中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的一个类群,其种数超过100万,占整个动物界种类总数的3/4以上。节肢动物是首批适应了陆地环境,真正的陆栖动物,同时也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可以飞翔的种类。节肢动物整个体表覆盖着一层发达的角质膜(cuticule),又称外骨骼(exoskeleton),角质膜还衬在气管、消化道的前肠及后肠等管腔的内壁上。角质膜起着支持作用,又是肌肉附着的地方。节肢动物的角质膜可以保护其内脏器官,防止外界有害物质侵入体内,更重要的是能抵御陆地的干燥环境,阻止体内水分的过量蒸发流失。节肢动物具有角质膜,因而才有可能由水生环境向陆地环境发展,最终适应了陆地的干燥环境,而生存繁衍下来,形成了地球上最繁盛的一个类群。  相似文献   

16.
鸡的瞬膜     
瞬膜(nictitating membrane),又称第三眼睑,是一种保护眼球、防止灰尘的结构.鸟类的瞬膜位于眼眶的前眼角,为半透明的膜,其内缘具有一种羽毛上皮,借以刷洗角膜上的灰尘.在飞行时能遮覆眼球,以避免干燥气流和灰尘对眼球的伤害.由于瞬膜在鸟类睁眼的一瞬间迅速缩回前眼角,很难拍摄到.最近费了好大的周折,终于拍到了理想的鸡瞬膜照片,现予以发表供生物学界的同行共享(友情提示:如引用请注明原作者).  相似文献   

17.
囊膜病毒通过病毒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的方式感染宿主,病毒囊膜蛋白介导了膜融合过程。根据这些囊膜蛋白在病毒囊膜表面的排列、蛋白结构及其在融合肽中的位置不同,可将囊膜病毒分为三类,其利用这些囊膜特殊的蛋白分子与受体相互作用完成膜融合。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这一过程有助于认识病毒侵染的本质和发现关键环节,达到预防与治疗病毒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用闪光诱导的瞬间二向色性方法测量了不同温度以及不同蛋白质含量下菌紫质分子在脂质囊泡膜中的旋转扩散运动.根据旋转扩散运动得到了温度和蛋白质含量与膜粘度以及分子在膜中排列方向的关系.温度和蛋白质的含量都影响膜的粘度,但并不影响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排列方向.  相似文献   

19.
配体蛋白与细胞膜受体蛋白结合后,可引起膜受体的构象与膜脂的有序性变化.本文研究外源性层粘连蛋白与腹水肝癌细胞膜受体结合后膜热量变化,膜序参数改变和膜电荷及细胞迁移率的变更.就膜蛋白构象与膜脂有序性以及膜电荷等方面改变的生理意义与层粘连蛋白抗癌细胞脱落转移寻找理论关系.本文应用微量量热法、顺磁共振和细胞电泳等技术,得知层粘连蛋白与癌细胞膜作用后细胞膜有放热效应,膜流动性增大,细胞电泳动变慢.癌细胞膜的这些变化对于限制癌的恶性生长与脱落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甾体激素的二阶模式作用机理提出以来,认为甾体激素通过细胞膜以后与胞浆受体相结合,再调节基因表达;但此机理不能显示靶细胞的电位变化。有人通过糖皮质激素诱导神经元膜电位超极化的研究,论证近年一些研究者提出的甾体介导细胞膜的电位变化。这种新机理对研究神经系统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因为快速的膜效应是神经元功能的基础。实验以豚鼠的带内脏神经的腹腔神经节为标本,用Kreb’s溶液或考的松等溶液进行神经节表面灌流,细胞内微电极记录电位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用10~(-(?))~10~(-(?))mol/L不同浓度的半琥珀酸考的松(F)液,对豚鼠神经节表面灌流,可引起神经细胞膜电位相应的不同幅度的超极化,超极化的潜伏期少于2min;(2)在含F的低Ca~(2 )/高Mg~(2 )溶液作用下,神经元膜电位超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