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3年3~7月,对广西猫街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有两栖动物16种,隶属12属6科2目;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滇桂山地丘陵省,区系组成以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生态类型以流水型和陆栖静水型种类占优势;保护区和同样地处桂西的大王岭自然保护区、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系数较高,而与桂北地区的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和桂南地区的挂榜山的相似系数最小。根据资源现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海南部分地区两栖动物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军  赵蕙 《四川动物》2005,24(3):309-311
于2005年2月至3月调查r海南岛的部分地区两栖动物,主要集中在戈枕、湾岭和吊罗山,共计采集到13种标本,分隶4科7属。  相似文献   

3.
甘肃有尾两栖动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龚大洁  牟迈 《四川动物》2006,25(2):332-335
甘肃地理与气候条件复杂,南部地区有尾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共有3科、3属、3种.其中,文县疣螈为甘肃特有种.但由于滥捕乱猎、栖息地丧失、破坏、污染以及异种侵入等原因,已造成有尾两栖动物的渐危和濒危.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些保护举措和建议,希望能在维持有尾两栖动物资源储量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4.
2007年6月~2009年5月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尾两栖动物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了解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现存有尾两栖动物西藏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和文县疣螈Tylototriton wenxianensis的分布状况和资源现状.分析了大鲵和文县疣螈栖息地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原因从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科学研究、严格执法、加强社区发展项目和合理开发5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1999年4月~2009年9月,运用样带法、编目法和访问调查等方法对河南省金岗台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资源状况进行为期1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金岗台自然保护区现有两栖动物21种,隶属于2目8科16属;区系成分以东洋界为主,兼有古北界和广布种,体现了保护区地理过渡带和气候过渡带的特点.金岗台自然保护区面积狭小,不能满足现有两栖类生态和繁殖所需要的空间和资源,有必要提升保护区级别,扩大保护区面积.  相似文献   

6.
陶睿  崔惠生  李丕鹏 《蛇志》2014,(1):16-18
目的通过研究论述两栖动物药用价值及辽宁省的资源调查,为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多年来的野外调查,结合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辽宁省的药用两栖动物资源丰富,多达11种。11种药用两栖动物占该省所有两栖动物的68.7%,其中东北小鲵、中华蟾蜍、东北林蛙和黑斑蛙的分布广泛、种群数量大,东北林蛙已成为该省主要的野生动物产业。结论两栖动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保护、监测、栖息地恢复和可持续利用管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人类活动对海南岛大型兽类资源的影响及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岛屿内物种的抗干扰程度低,人类活动会对岛内物种的保护产生很大的影响.海南岛是我国靠近热带的最大岛屿,曾经有着丰富的大型兽类资源.本文综合相关文献和历史资料,研究了海南岛古代和近代海南大型动物的资源情况,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大型兽类资源影响的主要原因:狩猎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人口剧增、野生动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原始森林的减少、热带作物的种植等导致大型动物数量和分布区急剧减少,提出了通过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合理种植经济作物、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加大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和宣传力度等方式保护岛内物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两栖动物调查及珍稀和特有种的测量数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至2005年对海南岛进行了多次两栖动物调查,海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每年进行本科生动物学野外实习,也采集了大量的两栖动物标本。所有标本均保存在生物系标本室内,经整理编号,统计共有955号,分类鉴定得35种,分别隶属16属7科2目。本文报道整理结果,并将其中海南特有物种及国内分布区狭窄的个别物种的测量数据加以报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昆明地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明地区共有21种两栖动物,隶2目8科12属。区系特点是:物种多样性很丰富,多于我国9个省区;东洋界种类有20种占绝对优势,没有古北界种类,古北东洋两界广布种仅1种;明显具西南区的特色有16种,特有种多,呈贡嵘螈及滇螈是昆明特有种,也是云南特有种,另有滇蛙等12种为中国特有种;模式产地为昆明的种类多,有7种;姬蛙科属种多,共3属4种。该文阐述了昆明为模式产地的种类现状,还提出了昆明地区两栖类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两栖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史海涛 《四川动物》2002,21(3):174-176
1 研究简史关于海南岛两栖动物的专题研究较少。 1 870年Swinhoe首次发表了海南岛两栖动物的 3个记录 ,揭开了海南岛两栖动物的研究历史。之后Boettger(1 888)、Boulenger (1 899)、Barbour (1 90 8)和Vogt(1 91 3 )的研究工作使海南岛的两栖动物记录达到 1 8种 (Pope,1 93 1 )。Smith (1 92 3 )在海南岛采集两栖动物 1 9种 ,包括 2个新种和 3个海南岛的新记录 ,使海南岛两栖动物记录增至 2 5种。Pope (1 93 1 )对海南岛两栖动物的研究报道进行简要回顾 ,对较为明确的 2 5个种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1.
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保护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手段,在防治土壤侵蚀和维持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1988年、1998年和2008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分析海南保护区对土壤保持功能的长期保护效果,探讨引起保护区土壤保持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海南岛保护区内部平均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是1951.59 t hm-2a-1,分别是区外0—5、5—10km和海南岛全省平均水平的2.4、3.2、2.9倍,保护区在土壤保持功能的保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在时间尺度上,1988—2008年保护区内外土壤保持功能呈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趋势,其中保护区外围退化程度显著高于保护区内部(P0.05),后10年的退化程度显著高于前10年(P0.05);(3)从驱动因素上看,1988—2008年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耕地扩张是影响保护区土壤保持功能退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在前10年,土壤保持功能与单位面积地区生产总值、单位面积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和耕地比例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在后10年,土壤保持功能与单位面积地区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和耕地比例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应权衡土壤保持功能保护与人为活动的关系,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淡水龟类区系特点及保护优先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海南岛是我国淡水龟类分布较为集中、物种丰富度高、动物区系独特的地区,已知的淡水龟有2科8属11种,占全国淡水龟种数(24种)的46%。海南岛淡水龟物种密度为3.2种/10^4km^2,均为东洋界成分,其中华南区种4种,占36.4%;华中-华南区共有的种7种,占63.6%;海南特有种2种,占岛内淡水龟种数的18.2%。海南岛淡水龟占华南地区淡水龟种数(19种)的57.9%。海南与广东、广西和香港的淡水龟类区系关系也十分密切,与它们的生物相似值分别为0.76、0.64和0.47。目前,中国75%的淡水龟类濒危,海南岛81.8%的淡水龟类濒危。分析表明,海南岛应是我国淡水龟类资源优先保育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张琼  龚大洁  张可荣  许颖 《四川动物》2007,26(2):329-332
2006年7~8月对甘肃白水江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本次调查共采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49种,隶属于13科4目。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65种,其中两栖动物28种,隶属于8科2目;爬行动物37种,隶属于11科3目。其区系组成东洋界种类明显占优势,占总物种数的79.63%,古北界成分占14.28%。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根据资源特点,提出了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可持续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蜥蜴类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经过多年调查,共得海南岛蜥蜴类动物标本238号,隶属5科16属22种。综合文献记录,海南岛实有蜥蜴类动物8科19属28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7%,多于福建,与广东省(含香港)相当,略少于台湾和广西。海南蜥蜴类均为东洋界物种,物种多样性较高,但特有种较少。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台湾岛和海南岛兰科( Orchidaceae)植物区系特征,在充分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2个岛屿兰科植物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和分布区类型进行分析,并对这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和周边国家兰科植物的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2个岛屿的兰科植物共有146属639种,其中,台湾岛有107属446种,海南岛有96属302种。2个岛屿树兰亚科( Subfam. Epidendroideae)的属和种比例均最高;原始的拟兰亚科( Subfam. Apostasioideae)在台湾岛无分布,而在海南岛分布有2属4种。从属和种的数量看,含1种和2~5种的属比例较高,分别占台湾岛兰科植物总属数的43.9%和36.4%,占海南岛兰科植物总属数的45.8%和40.6%;且包含种数多的属的比例较低。从生活型看,2个岛屿地生兰和附生兰的比例较高,分别占台湾岛兰科植物总种数的52.7%和34.3%,占海南岛兰科植物总种数的37.1%和55.3%。从分布区类型看,台湾岛和海南岛的兰科植物分别可划分为11和10个分布区类型,且均以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型属和种的比例最高,热带亚洲分布型属和种的比例也较高。从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的数量比(R/T)看,台湾岛和海南岛兰科植物属的R/T值分别为3.6和3.3,种的R/T值分别为10.9和11.9,说明2个岛屿的兰科植物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台湾岛还包含一定的温带成分。从共有属和共有种看,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的兰科植物共有属均约占各自兰科植物总属数的90.7%,其中,三地共有属有66属;台湾岛与大陆陆地的兰科植物共有种比例较低(46.2%),而海南岛与大陆陆地的兰科植物共有种比例较高(74.9%),说明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兰科植物属的同源性较高,且海南岛兰科植物的大陆性特征更明显。与周边国家相比,2个岛屿与越南的兰科植物共有种比例较高,分别占台湾岛和海南岛兰科植物总种数的33.9%和75.2%。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台湾岛和海南岛的兰科植物种类丰富,生活型齐全,且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但台湾岛的兰科植物还表现出一定的温带性质;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兰科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但台湾岛兰科植物的特有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越冬水鸟资源状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2003~2004年冬季,对海南岛沿海及其内陆湿地49个地点的越冬水鸟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旨在为海南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记录到越冬水鸟6目10科,共67种。发现了6种海南的新记录,分别为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鸳鸯(Aix galericulata)、针尾鸭(Anas acuta)、绿头鸭(A.platyrhynchos)、红腰杓鹬(Numenius madagoscariensis)和流苏鹬(Philomachus pugnax)。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大田坡鹿保护区植被调查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保护区基本情况海南坡鹿为稀世之宝,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与科研价值,也是名贵药材。过去,由于法制不严,致使这一珍贵动物濒于灭绝。鉴于以上情况,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76年正式批准在我区东方县大田成立我团第一个坡鹿保护区,名为东方大田珍贵动物保护站。据记载,五十年前坡鹿广布于东方、昌江、白沙、乐东、崖县、琼中、屯昌等7县;而在解放初期调查,仅存于东方、昌江、白沙、乐东等4县,其总头数约2000左右。到1978年止,东方大田和白沙封溪仅幸存46头左右。由于采取了保护措施,在大田保护区内,仅短短7年时间,坡鹿就得到较大发展,据1983年上半年统计已增至76头(下半年产仔20头不计在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爬行动物的八个月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尔宓 《四川动物》2005,24(3):323-329
1964年3至11月,作者受原四川医学院院长、已故刘承钊学部委员(院士)的派遣,率领一个小组到海南岛进行为期八个月的两栖爬行动物调查.当时海南岛隶属广东省,设海南行政公署管辖,该署卫生处派工作人员萧汉绮同志全程陪同调查.按照分工,调查结果的两栖动物部分已由刘承钊、胡淑琴等发表于<动物学报>1973年19卷4期; 爬行动物部分则仅先后发表了2个新种和1个中国新纪录种(<动物学报>1975年21卷4期)和另1个新种(Asiatic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1997年第7卷).该次采集共得爬行动物标本1909号,计76种,分隶56属16科2目.本文报道该次采集的爬行动物,其中大部分物种的部分标本在野外曾进行长度和体重的测量,文中一并加以报道.目前发表此文,谨以之奉献给组织和领导此次调查的刘承钊院士和胡淑琴教授,和自始至终参加八个月调查工作的王宜生先生,他们均已先后逝世.  相似文献   

19.
于2010年11月、2011年5月和8月调查了海南岛臂尾轮虫的多样性,共检出臂尾轮虫25种。其中,东洋界特有种3种:双叉异棘臂尾轮虫(Brachionus donneri bifurcus)、墨氏臂尾轮虫(B.murphyi)和黄氏臂尾轮虫(B.huangi);东洋界新纪录种1种,刻纹臂尾轮虫(B.sericus);对折臂尾轮虫(B.dimidiatus)、褶皱二叉臂尾轮虫(B.dichotomus reductus)和奇异方形臂尾轮虫(B.quadridentatus mirabilis)是中国的新纪录种或亚种。方形臂尾轮虫(B.quadridentatus quadridentatus)、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镰形臂尾轮虫(B.falcatus)和角突臂尾轮虫(B.angularis)为常见种类。海南岛臂尾轮属种类多样性高于我国其他地区,并由广布种、全热带种和泛热带种类组成。海南岛与我国其他地区的臂尾轮虫种类组成Bray-Curtis距离指数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