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荔枝两种茎蛀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庭玉 《昆虫学报》1964,(2):159-171
本文记载两种钻蛀荔枝树茎的害虫,荔枝拟木蠹蛾及相思拟木蠹蛾。它们是福建、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的荔枝和其他热带、亚热带果树及林木的常见害虫,而我国大陆过去尚未有记载。已查悉寄主植物有无患子科的荔枝、龙眼,芸香科的柑桔类等24科42种类。 这些害虫的幼虫钻蛀树茎成坑道后,匿居其中,夜出食害树茎韧皮部,并以虫粪、木屑等在树皮上缀成隧道,以循避敌害;它们一年皆发生一代,只幼虫在坑道中越冬,4-5月间相继化蛹,4月下旬至7月上旬有成虫出现。卵块生于树皮上。幼虫多于树茎分叉处蛀害。 以666及DDT粉剂或油剂滴注坑道,以及以该药剂较高浓度的水悬液,于7-8月间喷布树茎虫害处,皆有甚好的防治效果。 华南各地荔枝产区,蠹害荔枝树茎的害虫,主要有隶属于鳞翅目,拟木蠹科(Metarbelidae)的荔枝拟木蠹蛾(Arbela dea Swinhoe)及相思拟木蠹蛾(Arbela baibarana Mats.)等两种。这些害虫发生普遍,被害的植株往往导致风折或严重削弱树势,尤以幼树受害更显著,需要加以防治。 鉴于这些害虫除致害荔枝外,尚加害其他多种热带、亚热带果树及林木,而我国大陆过去缺乏记载,为此,笔者将近十年(1952-1962)来累积的一些资料整理报导,冀供昆虫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龙眼园害虫群落结构与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龙眼害虫群落包括8目38科62种,其中为害较严重的有10多种。荔枝蝽蟓、龙眼角颊木虱、荔枝蒂蛀虫、龙眼亥麦蛾、荔枝尖细蛾和三角新小卷蛾为害尤为严重,是龙眼害虫的关键物种。这些害虫直接影响龙眼的产量和质量,是生产上防治的重点。龙眼害虫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全年变动范围为0.0919—2.2938,均匀度指数全年变动范围为0.0837—0.8273。总体上分析,龙眼害虫群落优势种的优势地位明显,生态优势度大,在药剂防治实践中,应该注意保护果园昆虫天敌和蜘蛛类等有益生物,保护果园生物多样性,达到害虫可持续控制目的。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部分龙眼产区主要害虫调查及其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调查了粤西与珠三角地区龙眼园内的害虫种类,共记录到6目18科33种.对各类害虫的发生比例与危害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我省危害严重的龙眼害虫主要有荔枝蝽、龙眼角颊木虱、荔枝蛀蒂虫、荔枝尖细蛾和龙眼亥麦蛾等几种害虫.针对我省生产实际,提出了龙眼害虫综合防控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asa是荔枝和龙眼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危害严重.该虫以若虫及成虫吸食寄主植物的嫩芽、嫩梢、花穗和幼果,成虫和3龄以上若虫是传播龙眼鬼帚病病原体的传病介体昆虫.本文综述了近60年来国内荔枝蝽的研究情况,旨在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更详尽的荔枝蝽研究现状,以期为该虫...  相似文献   

5.
荔枝蝽象是荔枝及龙眼的重要害虫。赵善欢等(1964)根据此虫自然抗药性季节变化的规律,结合保花、保果的要求,于3月中及5月初各喷一次0.067%及0.9%敌百虫水溶液,防治效果显著,基本消灭荔枝蝽角成虫及若虫为害,保证荔枝丰收。这一试验结果在1963年于广州市郊钟落潭公社洴湖大队及1964年  相似文献   

6.
荔枝龙眼卷叶蛾是荔枝龙眼生产中的重要害虫防控对象,该类害虫幼虫取食寄主植物的嫩梢、叶片、花穗和幼果,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危害严重.目前针对该虫的防治措施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是化学农药的滥用造成的问题众多,迫切需要研发推广绿色且高效的防控技术.目前荔枝龙眼卷叶蛾研究不够深入,而且关于危害较多且寡食性的圆角卷叶蛾Eboda...  相似文献   

7.
<正> 山地木蠹蛾Dyspessa monticola Gr-Grsh.是紫胶虫Laccifer lacca(Kerr)的寄主树的蛀茎害虫,在云南省的紫胶产区,均有分布,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亦有为害。寄主树有豆科的牛肋巴Dalbergia obtusifolia、秧青Dalbergiayunnanensis、南岭黄檀Dalbergia balansae、翅荚木Zenia insignis;梧桐科的泡火绳Eriolaenaspectabilis;大戟科的长椭圆叶巴豆Groton obl-ongifolius;无患子科的久树Schleichera oleosa、荔枝litchi chinensis、龙眼Euphoria longan等。  相似文献   

8.
荔枝细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荔枝细蛾(Conop omorpha litchiella Bradley)是荔枝、龙眼梢期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详细讨论了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和天敌,明确了荔枝细蛾在福州地区一年发生5—6代,以幼虫在冬梢、花穗和叶脉中越冬。主害代平均历时33—43天。同时文中不详细描述了荔枝细蛾与爻纹细蛾(C.sinensis Bradley)、成眼亥麦蛾(Hypatina longanae Yang et Chen )在为害习性上的区别。文章最后还讨论荔枝细蛾的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9.
荔枝蝽象(成虫农民叫安背、若虫称为比巴)是我县龙眼生产中最主耍的一种害虫,繁殖力强,为害也极猖獗。1957年全县11,000多亩龙眼普遍遭到虫害落果,一般损失率均在30—40%以上,严重的地区甚至遭到颗粒无收,全县据不完全的调查,估计单丢落的青果就要损失十一多万担。几年来虽然发动群众捕杀,但仍未能得到澈底的制止。 为了撤底扑灭蝽象为害,确保龙眼大丰收,省农业厅购入31,600多斤敌百虫。但这种新药未曾用过,因而推广前,进行了多点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0.
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荔枝蝽的田间试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害虫种群动态、虫口减退率和校正虫口减退率3个指标评价了毒死蜱及高效氯氰菊酯单独使用和复配使用对荔枝蝽的野外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和9%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是防治荔枝蝽象的有效配比,防治效果较好,药效持续时间较长。2种杀虫剂复配使用无增效作用,但能够降低害虫产生抗药性的风险,在荔枝蝽虫口密度较低时可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1.
荔枝、龙眼是水果上品,曾经大规模发展,由于多种原因,目前部分果园管理缺失,蛀干害虫危害程度加剧。记录当前严惩危害荔枝、龙眼树干、枝条枯萎甚至植株干枯的龟背天牛和咖啡木蠹蛾特征、习性和防治方法,维护果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为害荔枝和龙眼的两种细蛾科昆虫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首次报道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和荔枝尖细蛾C.litchiclla在广东和福建省为害荔枝,并发现龙眼也是荔枝尖细蛾的寄主。订正了过去一直将这两个近缘种混淆起来误以为可可细蛾(国内称荔枝爻纹细蛾)Acrocercops cramerella的这一错误。事实上,国内迄今仍未发现可可细蛾的分布。本文详细地描述和比较了这两种细蛾各虫态的态,并简要地描述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在食性方面首次发现荔枝蒂蛀虫既为害果又为害叶梢、花穗,而荔枝尖细蛾只为害叶梢。花穗而不取食果。  相似文献   

13.
爻纹细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爻纹细蛾(Com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是福建南部,其次中部,荔枝,龙眼的重要害虫。一年发生10代及8-9代,幼虫害果为主,冬季在嫩梢和花穗中越冬,本文讨论该虫的名称,寄主和在福建中南部的生物学特性,并讨论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4.
爻纹细蛾的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爻纹细蛾(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是龙眼、荔枝的主要害虫,以幼虫为害幼梢和果宴,在厦门市同安区一年发生九代,主害代为7—8月份的第五、六代。本报道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等,对卵、幼虫、蛹、成虫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和蛹的分级方法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该虫的测报方法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荔枝、龙眼及龙荔的茎解剖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荔枝、龙眼和龙荔茎解剖结构的异同,采用徒手切片法和组织离析法,对荔枝、龙眼和龙荔20份材料的茎横切面结构和导管分子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各试材的茎横切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周皮、皮层、维管组织、髓和射线,但其结构特征总体上差异较大;龙眼种质的平均髓率(26.19%)显著高于龙荔(22.43%)和荔枝(6.96%),各试材间,褐毛荔枝的髓率最小(3.37%),‘三月红’居中(14.14%),野生龙眼最大(30.27%);荔枝的树皮率(41.93%)显著大于龙眼(33.21%)和龙荔(29.83%)。(2)各试材的导管密度未见明显规律,以‘三月红’的导管密度最小(93.17 个/mm2),龙荔次之,为101.78 个/mm2;荔枝的导管总面积/木质部面积的比值显著大于龙眼和龙荔;‘三月红’的射线宽度(22.13 μm)显著大于其它试材。(3)20份试材的导管分子绝大多数属于孔纹式或网纹式,极少数为环纹式或螺纹式或梯纹式;‘三月红’的导管分子内径(35.97 μm)显著大于其它试材,龙荔次之(33.90 μm);褐毛荔枝的导管分子(238.52 μm)显著长于其它试材。(4)导管分子短、孔径大、端壁倾斜度小(或水平)、无尾、孔纹、单穿孔板均是导管分子进化的特征;在荔枝试材中,‘三月红’的导管分子较为进化,而褐毛荔枝则较为原始。(5)对茎结构特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0份试材首先聚为2大类,荔枝12份试材(除‘三月红’外)聚为第1大类;龙眼6份试材、龙荔及荔枝‘三月红’聚为第2大类;在这2大类的基础上又分为8个组,各组均有独自的显著特征。对荔枝、龙眼和龙荔3类植物茎结构特征的比较可知,总体上荔枝比龙眼原始,而龙荔居荔枝和龙眼之间。  相似文献   

16.
荔枝蝽2龄以内若虫不会传病.3,4和5龄若虫及成虫均会传病.获毒着虫蜕皮后的高一龄若虫或羽化后的成虫不经再饲毒也能传病.荔枝蝽在田间的传病虫态主要是成虫,龙眼鬼帚病原病毒在成虫体内的循回期为4天(或短于4天)至34天.生产上治虫防病的关键时期是越冬成虫恢复活动,进入交尾产卵期和春夏之交若虫盛发期开展化防。把荔枝蝽防治在羽化传病之前.  相似文献   

17.
RAPD技术在龙眼品种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RAPD技术结合聚类分析,研究了龙眼(DimocarpuslonganLour.)35个样品的分类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荔枝本”和“荔枝龙眼”两个品种是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和龙眼天然杂交种的可能性很小;“荔枝本”、“南湖焦核”等品种为变异较大的龙眼突变品种;“焦核龙眼”品种基因组间差异较大;“东壁”龙眼可能有同名异品种现象;“红核子”等实生栽培品种可能有一定的基因突变。龙眼品种拟分为6个类,其中“水涨”、“乌龙岭”、“油潭本”等12个品种多为核大皮厚的宜制干的品种,可以归类为水涨乌龙岭类;“赤壳”、“福眼”、“蕉眼”、“处暑本”为代表的11个品种可以划归为赤壳处暑本类;东壁系列品种分类为东壁类;“立冬本”、“南湖焦核”、“荔枝本”品种与上述品种差异较大,暂分别独立分为各自相应的类。这些结果表明RAPD技术有可能解答传统的龙眼形态学等分类方法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害荔枝和龙眼的两种细蛾科昆虫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姚振威  刘秀琼 《昆虫学报》1990,33(2):207-212
本文首次报道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和荔枝尖细蛾C. litchiclla在广东和福建省为害荔枝,并发现龙眼也是荔枝尖细蛾的寄主.订正了过去一直将这两个近缘种混淆起来误以为可可细蛾(国内称荔枝爻纹细蛾)Acrocercops cramerella的这一错误.事实上,国内迄今仍未发现可可细蛾的分布.本文详细地描述和比较了这两种细蛾各虫态的态,并简要地描述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在食性方面首次发现荔枝蒂蛀虫既为害果又为害叶梢、花穗,而荔枝尖细蛾只为害叶梢.花穗而不取食果.  相似文献   

19.
<正> 红带滑胸针蓟马Selenothrips rubroci-nctus(Giard)是本县荔枝的主要害虫之一,有些荔枝树的新梢、嫩叶被害率达100%。除为害荔枝外,这种蓟马在本县还为害龙眼、油桐、乌桕、沙梨、柿、杧果等树木。1985年和1986年作者对其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进行了调查观察,并作了一些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龙眼和荔枝卷叶蛾类种群动态及其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忠实  邓国荣 《昆虫知识》2006,43(3):311-315
调查结果显示,在广西南宁市和崇左市的部分龙眼和荔枝园中,危害龙眼和荔枝的卷叶蛾类有3科20种,其中龙眼园的卷叶蛾类有3科16种,荔枝园有2科17种,2类果园发生的种类有所不同。20种中,9种过去尚未见报道。龙眼园和荔枝园卷叶蛾类群落结构的均匀度指数较低,分别为0.298 2和0.406 3,说明在群落中有某种卷叶蛾的种群数量相当大,各种类数量分布不均一,有某个种群数量相当大。2类果园卷叶蛾类群落的多样性相比,荔枝园要高于龙眼园。龙眼园卷叶蛾类的优势种为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Meyrick(优势度指数d=0.813 2),荔枝园分别为三角新小卷蛾(d=0.722 6)和灰白条小卷蛾Dudua aprobola(Meyrick)(d=0.102 8)。2类果园种群数量较大的种类均为三角新小卷蛾、灰白条小卷蛾和圆角卷蛾Ebodo cellerigeraMeyrick。各月份卷叶蛾类发生的总数量均以龙眼园高于荔枝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