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伊贝母微体繁殖植株再生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用组织培养方法,分别以伊贝母种胚切段、鳞瓣切块、幼茎切段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鳞茎和胚状体诱导,并通过三种途径即①器官发生型途径;②器官型途径;③类胚体途径得到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年限伊贝母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伊贝母鳞茎组织结构及主要药用成分在鳞茎中的分布部位。方法:采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栽培年限伊贝母鳞茎的显微组织结构以及生物碱、皂苷成分的分布进行观察研究。结果:伊贝母鳞茎主要由表皮、皮层薄壁组织、有限外韧型维管束组成。维管束的数目在伊贝母种间上有一定的差异,新疆贝母的维管束数目略大于伊犁贝母;生物碱主要存在于不同栽培年限伊贝母鳞茎的皮层薄壁组织细胞及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组织细胞上,其总生物碱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3年生的伊贝母≥4年生的伊贝母5年生的伊贝母;皂苷主要存在于不同栽培年限伊贝母鳞茎的表皮细胞和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组织细胞上,其总皂苷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5年生的伊贝母≥4年生的伊贝母3年生的伊贝母,在种间及同种植物的不同栽培年限或不同组织结构中,其生物碱与皂苷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以4年生伊贝母药材中的生物碱与皂苷含量较高,表明其药用价值也较高,因此推断第4年为最佳采收期。结论:伊贝母鳞茎中大量薄壁细胞是主要药用成分的分布部位,同时研究结果可为合理采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甘肃贝母组织培养小鳞茎的直接发生技术体系。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筛选适宜甘肃贝母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及灭菌方法,探究外植体种类、茎段大小、培养温度、激素组合、培养方式等对小鳞茎诱导和增殖的影响。结果:休眠芽的最佳灭菌方式为75%乙醇灭菌30 s,0.1%升汞灭菌1 min,无菌水冲洗3~5次。休眠芽为外植体时培养效果最好,其次为茎段和小鳞叶,叶片效果较差。茎段大小对甘肃贝母组培小鳞茎诱导影响不大。固体培养基更适宜直接诱导小鳞茎,培养基配方为:1/2 MS+6-BA 0.5 mg/L+NAA 0.1 mg/L或1/2 MS+6-BA 1.0 mg/L+NAA 1.0 mg/L,蔗糖3%、琼脂0.7%,pH 5.8。一定的变温培养有利于其鳞茎增殖。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1 mg/L+IAA 0.5 mg/L+1.5%蔗糖+0.7%琼脂,pH 5.8。结论:建立了甘肃贝母离体培养小鳞茎直接发生技术体系,可为甘肃贝母种质保存及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采用4.5 ~6.5cm长、花苞青色未开放的火百合花蕾作材料,切取其子房、花柱、花丝为外植体进行鳞茎诱导,结果表明:花丝的鳞茎诱导率最高,其次是花柱,子房的诱导率最低。以子房和花柱为外植体诱导出的鳞茎个体大小不一(1~7mm) ,以花丝为外植体诱导出的鳞茎则普遍偏小,但较整齐一致(3~4mm) ;小鳞茎诱导的最佳6-BA浓度是1.0mg/L。研究了基本培养基、6-BA浓度、NAA浓度对小鳞茎增殖的效应及不同蔗糖浓度对小鳞茎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鳞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2.0 mg/L+NAA0.2 mg/L,4 %蔗糖对鳞茎增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伊贝母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其胚状体的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伊贝母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其胚状体的发生。已继代培养三年零六个月共30多代的鳞芽愈伤组织,目前仍有分化能力。通过愈伤组织形态细胞学的观察,发现伊贝母体细胞无性系形成小鳞茎的途径有二:一是由特化了的愈伤组织表皮细胞。经多次分裂发育成不定芽而形成小鳞茎;二是由愈伤组织表层或内层特化了的胚性细胞,经多次分裂发育成胚状体而形成小鳞茎。不定芽和胚状体的形态发生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6.
石蒜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继代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蒜鳞茎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组合、鳞茎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时期等因素对石蒜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及其继代培养。结果表明:MS+2,4-D 1 mg·L~(-1)+6-BA 1 mg·L~(-1)激素组合能较好的诱导出石蒜愈伤组织,诱导率达61.13%;外植体的选择是石蒜愈伤组织诱导的关键因素,内层鳞茎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最好;在一个生长周期中,9、10月的鳞茎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最佳;MS+2,4-D 0.5 mg·L~(-1)+KT 0.5 mg·L~(-1)是愈伤组织较好的继代培养基,继代周期为24~27 d。  相似文献   

7.
伊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4月上旬,地温3—5℃,更新芽萌发出土。接着开花、结果。与此同时,地下部分完成新、老鳞茎的更替。地上部分于6月中旬枯萎。地下鳞茎中更新芽的形态发生是在8—22℃条件下完成的,同时又奠基新的腋芽原基。10月下旬以后进入冬季休眠。因此,一个更新芽的全部生活过程须经3个生长季。每年中,出苗以后的地上生活期为80—90天,其余270—280天为地下生活期。此外,试验表明伊贝母新磷茎的形成与光照条件没有直接关系,而鳞茎的大小与芽的分化及花的发端有关。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兰州百合商品种球鳞片为外植体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诱导丛生芽萌发及高频增殖,再以丛生芽为材料诱导其发育形成小鳞茎,调节培养基对小鳞茎进行膨大发育培养,最终形成促进兰州百合组培鳞茎膨大发育的“三步”组培培养技术路线;对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丛生芽、小鳞茎及膨大鳞茎进行淀粉含量测定与生长特征参数统计,分析各步培养对鳞茎形成发育过程中淀粉含量与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三步”培养方案培育出的组培鳞茎直径、重量与鳞片数分别为1.66 cm、2.48 g和26.33片,有效地促进了鳞茎的膨大,并能诱导鳞茎主茎杆的形成发育;在培养进程中其淀粉含量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这表明与鳞茎膨大发育正相关,同时鳞茎大小、重量及鳞片数三者也表现为正相关性;当鳞茎所含鳞片数在26片以上时,其生长点易发育形成主茎杆。该文研究了兰州百合组培鳞茎的形成与膨大发育技术,所研发的“三步”培养组成的鳞茎膨大发育组培技术有效地促进了鳞茎的膨大发育,而膨大发育的鳞茎能有效地缩短田间生长周期,从时间上提高百合生产量,同时为实现兰州百合膨大的鳞茎种球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兰州百合商品种球鳞片为外植体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诱导丛生芽萌发及高频增殖,再以丛生芽为材料诱导其发育形成小鳞茎,调节培养基对小鳞茎进行膨大发育培养,最终形成促进兰州百合组培鳞茎膨大发育的"三步"组培培养技术路线;对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丛生芽、小鳞茎及膨大鳞茎进行淀粉含量测定与生长特征参数统计,分析各步培养对鳞茎形成发育过程中淀粉含量与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三步"培养方案培育出的组培鳞茎直径、重量与鳞片数分别为1.66 cm、2.48 g和26.33片,有效地促进了鳞茎的膨大,并能诱导鳞茎主茎杆的形成发育;在培养进程中其淀粉含量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这表明与鳞茎膨大发育正相关,同时鳞茎大小、重量及鳞片数三者也表现为正相关性;当鳞茎所含鳞片数在26片以上时,其生长点易发育形成主茎杆。该文研究了兰州百合组培鳞茎的形成与膨大发育技术,所研发的"三步"培养组成的鳞茎膨大发育组培技术有效地促进了鳞茎的膨大发育,而膨大发育的鳞茎能有效地缩短田间生长周期,从时间上提高百合生产量,同时为实现兰州百合膨大的鳞茎种球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宜昌百合小鳞茎诱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宜昌百合当年成熟的鳞片为外植体,接种于21种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上诱导小鳞茎,找出最适培养基。实验结果表明:在小鳞茎诱导过程中,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1.5mg·L-1+2,4-D1mg·L-1。生根培养基以MS+IBA0.5mg·L-1为好。  相似文献   

11.
以百合小鳞茎离体发生为实验系统,研究了鳞片(外植体)内多胺和多胺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与小鳞茎发生之间的相关性。随着细胞脱分化、愈伤组织形成、小鳞茎发生等过程,内源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的含量均失上升后下降,变化曲线为“钟形”,其含量达最高峰的时间为肉眼可见小鳞茎出现之前。多胺氧化酶活性在小鳞茎发生初期逐渐下降,6d后开始上升,并在小鳞茎突起时达最大值。由于内源多胺水平和多胺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与小鳞茎发生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这一形态发生过程的生化指示。  相似文献   

12.
百合(Lilium spp)的组培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百合的鳞茎和根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速繁殖实验:选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激素,接种后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鳞茎在所有的外植体中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百合鳞茎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 6-BA 1.0mg/L NAA 0.5 mg/L。  相似文献   

13.
蔷薇科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30年来蔷薇科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蔷薇科植物体胚发生多数是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发生途径同时存在,但以间接发生途径为主。合子胚作为外植体明显好于营养器官作为外植体。诱导体胚发生的植物生长素类调节剂以NAA、2,4-D为主,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以6-BA为主,少数植物种类的体胚诱导需要添加KT。冷处理对蔷薇科植物的体胚分化有效。光照对蔷薇科植物的体胚发生没有显著的影响,有时光照会抑制体胚发生。今后应逐步开展对蔷薇科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机理的研究,这在蔷薇科植物的新品种培育、遗传改良、优良单株的离体扩殖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和优化获得有效生物碱成分的三尖杉愈伤组织的培养技术和方法,以大连地区移栽自庐山植物园的三尖杉(Cephalotaxus)植株为原料,就外植体种类、基本培养基种类、激素种类和浓度等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归纳。实验发现,幼茎外植体因其出愈率早、诱导率高而最佳;培养基MS NAA3.0mg/L KT0.1mg/L为最佳诱导愈伤培养基,其诱导率达91%,继代培养基中一定浓度的NAA(1.0~3.0mg/L)有利于愈伤组织的产生,但是高浓度的NAA(8.0mg/L)则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在MS基础培养基上较在B5和1/2MS培养基上褐化轻,生物量增长快,冬季诱导的愈伤组织,其诱导率普遍高于夏季所诱导的愈伤组织。结果表明,以11月份三尖杉幼茎为外植体,以MS NAA3.0mg/L KT0.1mg/L为诱导培养基和继代培养基,继代6~8代,每代培养30~35d,收获愈伤组织或细胞培养物,该程序是获得大量三尖杉愈伤组织的较佳培养程序。  相似文献   

15.
以MS为基本培养基,以非洲山毛豆幼茎为外植体进行培养,探索2,4-D质量浓度与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对最佳组合培养基不同培养时间的愈伤组织中鱼藤酮含量进行HPLC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以1.00 mg/L 2,4-D和0.70 mg/L 6-BA组合的MS培养基诱导效果最佳,其诱导的愈伤组织分别培养30、60 d和90 d后鱼藤酮的含量分别为干愈伤组织的0.0013%、0.016%和0.06%,非洲山毛豆幼茎愈伤组织中的鱼藤酮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提高,统计分析显示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伊贝母鳞瓣切块和鳞芽顶端愈伤组织的形成和鳞茎的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加有2.4—D1毫克/升和KT0.1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诱导出了愈伤组织。在加有IAA1毫克/升和NAA0.2毫克/升及KT0.1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分化出了小鳞茎。培养结果表明:小鳞茎有三个来源:(1)由鳞瓣切块的愈伤组织形成。(2)由鳞瓣切块直接发育成。(3)由鳞芽顶端形成。所形成的小鳞茎和大田栽培的没有什么不同。培养4个月的小鳞茎相当于种子繁殖2—3年的鳞茎一样大小。  相似文献   

17.
贝母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原植物种类甚多,多数仍属野生。伊贝母产于新疆,鳞茎较大(最大个体鲜重可达50—60克)。属疗效较高的主要种类之一。当前,野生贝母的人工栽培中,在繁殖方法上普遍采用鳞茎繁殖。根据各地的实践,贝母的鳞茎繁殖系数,除个别种类外,一般都比较低;用种子繁殖,繁殖系数虽高,但种子休眠期长,出苗率低。为了增加贝母的药材产量,扩大种植面积,以满足人民用药的需要,我们对伊贝母种子的休眠规律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的初步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商陆离体再生体系。方法:选取商陆的幼茎、茎节、叶片、叶柄和顶芽为外植体,以MS作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浓度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进行愈伤组织、丛生芽和生根诱导,筛选商陆离体再生体系方案。结果:顶芽和幼茎为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出愈时间早,愈伤组织质量高,以培养基MS+6-BA0.5 mg/L+2.4-D 0.5 mg/L的诱导率最高,达到100%;其中,只有以顶芽产生的愈伤组织才能分化出丛生芽,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5 mg/L,诱导率为98%;诱导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NAA 0.3 mg/L,诱导率达100%。结论:建立和完善了商陆离体再生体系方案,为商陆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建立绿花百合(Lilium fargesii Franch.)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体系,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一重要植物资源提供高效、稳定的再生技术途径。以绿花百合鳞片为外植体,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不同激素种类及其质量浓度对绿花百合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胚状体和小鳞茎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适宜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NAA 0.5 mg·L~(-1)+2,4-D 0.1 mg·L~(-1),出愈率达89.29%,小鳞茎发生系数亦达4.7;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及小鳞茎发生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2,4-D 0.1 mg·L~(-1),繁殖倍数5.0/35 d;根的诱导则在1/2MS+NAA 0.2 mg·L~(-1)的培养基上进行,生根率达100%,幼苗移栽至排水良好的沙土中,保温保湿培养35 d后,成活率可达90%以上。本研究为保持绿花百合优良品种特性、种苗繁育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保护其野生资源,发展人工栽培和利用胚状体进行无性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韩怡  任强  郭道森  刘毓  李荣贵 《生物磁学》2011,(18):3453-3457
以崂山百合的鳞茎为外植体,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成功获得了再生植株,建立了该植物的快速无性繁殖体系。整个组织培养过程分为芽的诱导、根的诱导和移栽三个阶段。适合芽诱导的最佳外植体是:鳞茎基部,最适培养基是:1/2MS+0.5mg/LNAA+0.8mg,LKT+3%蔗糖。用于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0.4mg/LIBA+3%蔗糖。最适培养温度为25℃.不同基质对组培苗移栽的成活率有一定影响,其中在珍珠岩上的移栽成活率为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