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鱼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及共染色体组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鲤鱼、鲫鱼、草鱼、团头鲂及其他鱼类。同时,应用本方法分析了鲤鱼(cyprinus carpio)和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染色体组型,并进行了比较。鲤鱼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100,由A(中部着丝点)、B(亚中部着丝点)和C(亚端部和端部着丝点)三组染色体组成,各组分别具有6对、20对和24对染色体。鲫鱼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也是2n=100,同样分成三组。鲤鱼和鲫鱼二者不但在染色体数目上完全相同,在染色体组型方面也十分相似,很难找出明显的形态差异。无论是鲤鱼还是鲫鱼,雌雄个体之间,并未发现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异型染色体存在。此外,作者曾发现一种染色体数为150±的鲫鱼,经有关专家鉴定,这种鲫鱼尚无法根据迄今的分类基准与通常所见之鲫鱼相区别。  相似文献   

2.
草鱼、团头鲂染色体组型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胚胎细胞制作染色体玻片标本,分析草鱼、团头鲂的染色体组型。草鱼有48条染色体,分A(中部着丝点)、B(近中部着丝点)、C(近端部着丝点)三组,各组分别有9对、11对和4对染色体。团头鲂的染色体也是48条,同样分为三组。各组的数目分别为10对、12对和2对,但A组和C组各有一对带次缢痕的染色体。总的比较起来,草鱼和团头鲂的染色体组型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两性型天然雌核发育彭泽鲫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彭泽鲫是一种两性型天然雌核发育群体。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表明:雌、雄鱼的染色体数目均为166。它们的核型组成是:32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40条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8条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和76条端部着丝点染色体。臂数(NF)为238。本研究结果与其它雌核发育类型的鲫鱼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蒙古长爪沙鼠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蒙古长爪沙鼠标准G带染色体的核型 ,提供可靠的细胞遗传学的背景数据。方法 雌、雄各 3只成熟长爪沙鼠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制片、镜下观察分裂中期的淋巴细胞。随机计数 10 0个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确立长爪沙鼠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选择 10个典型细胞测量染色体基本数据 ,建立标准G带核型。结果 长爪沙鼠染色体数为二倍体 ,4 4条染色体 ,可划分A、B、C、D、E、F六组。中着丝点区域的 11对 ,主要分布A、C、E三组中 ;近中着丝点区域的染色体 5对 ,主要分布B组中 ;端着丝点区域的染色体 5对 ,主要分布D、F组中 ;x为第 6号中着丝点染色体 ,y为端着丝点的区域染色体大小在 14号与 15号染色体之间。结论 长爪沙鼠染色体为 2n =4 4 =2× 11m +2× 5sm +2× 5t+(x)m +(y)t  相似文献   

5.
龙种金鱼和蛋种金鱼线粒体DNA控制区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技术扩增了红龙睛、墨龙睛、虎头和水泡眼4种金鱼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核苷酸序列,长度分别为724、724、720、722bp.测序结果显示,龙种金鱼红龙睛、墨龙睛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的序列完全相同,同源性为100%;蛋种金鱼虎头、水泡眼的序列相差4个碱基,同源性为99.4%.研究表明,这4个金鱼品种之间的同源性都很高,而同品系金鱼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引用Genbank中鲫鱼的序列,构建了金鱼和鲫鱼的NJ分子系统树,从分子水平证实了金鱼起源于鲫鱼.  相似文献   

6.
薛妙男  黄广  麦适秋   《广西植物》1985,(2):107-110
本文以沙田柚为材料,对其染色体组型及带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组型分析:染色体数目2n=18,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分成大小染色体两种类型,前者包括1、2、3、4和5对,后者为6、7、8和9对,根据臂比,9对染色体能够被分成中部着丝点和近中着丝点染色体两种类型。即第5、7,9对为亚中部着丝点,其余为中部着丝点,第6对染色体上有随体;Giemsa带型:除第二对染色体只显中间带外,其余都显着丝点带,并在3、4、8对染色体短臂上和2、3、1对染色体长臂上均显端带,第2、3,6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C带显示杂合性。  相似文献   

7.
用骨髓细胞制片法对桓仁林蛙(Rana huanrenesis)和桓仁产东北林蛙(R.dybowskii)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报道,两种林蛙的染色体数均为2n=24,都可配成12对,按照相对长度可分为3组,A组包括第1~5对,为大型染色体(相对长度〉9.0);B组是第6对,为中型染色体(相对长度在7.0~9.0之间);C组包括第7~12对,这一组为小型染色体(相对长度〈7.0)。在两种林蛙的染色体组型中未发现有异型性染色体。桓仁林蛙的第1、3、4、5对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9对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余各对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东北林蛙的第1、2、3、4、5、6、8对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9对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余各对为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两种林蛙的第11对染色体长臂有明显的次缢痕。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我国南部三种(四亚种)松鼠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组型。其中,赤腹松鼠的两个亚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castaneoventris和C.e.michianus)具有非常相似的核型、它们的2n=40,FN=72,其中包括7对中着丝点染色体,8对亚中着丝点染色体,两对亚端着丝点染色体和两对端着丝点染色体。有一对亚端着丝点染色休(N0.18)的短臂上带有随体。X染色体是较大型的中着丝点染色体,Y是甚小的亚端着丝点染色体。这两个地理亚种核型的差异仅仅是某些染色体(如N0.3.4.5.10.11.X和Y)的臂比指数和相对长度的变化。 长吻松鼠(Dremomys pernyi flavior)的2n=40,FN=70,19对常染色体由8对中着丝点、8对亚中着丝点和3对端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其中,第18染色体是一对在紧靠着丝点下方带有明显次缢痕但无随体的端着丝点染色体。X染色体是较大型的中着丝点染色体,Y是中型的亚中着丝点染色体。 侧纹岩松鼠(Sciurotamias forresti)的2n=38,FN=72,18对常染色体由8对中着丝点、9对亚中着丝点和1对在短臂上带有随体的亚端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性染色体都是中着丝点染色体,其中X是较大型的,Y是最小的。 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我们分析和比较了东洋区树松鼠族(Callosciurini)4属松鼠的核型及其演化。  相似文献   

9.
鲢鱼染色体组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鲢鱼染色体组型,用短期离体培养的肾细胞、空气干燥制片、Giemsa染色。鲢鱼染色体组型2n=48,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2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8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4对,染色体总臂数(AN)为96,没有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没有单臂的染色体。与前人的工作有很大不同。观察了鲢鱼等几种鱼的培养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不同时相的染色体,并分析了中期各时相染色体的特点,认为在分析染色体组型时,须注意染色体的取相时期,其中以正中期为最好,因此,宜以正中期为准,而不宜以晚中期或染色体严重收缩时为准。  相似文献   

10.
金花茶染色体组型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锦培  邹琦丽   《广西植物》1982,(1):15-16+14
本文对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初步观察。观察结果:染色体数目2N=30;染色体长度变化在3.34~6.63微米之间;其相对长度的变动范围是4.47~8.90%;臂比表明有11对中部着丝点,4对近中部着丝点,其中有2个随体。这些数据可为研究金花茶的起源、演化和培育金花茶新品种等方面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上海真厉螨的染色体组型及其C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次报道了血革螨科上海真厉螨染色体组型及其C带的研究。上海真厉螨染色体数目表明,其具有单二倍体性决定系统(n=8,2n=16),雄性体细胞具有8条染色体,雌性体细胞具有16条染色体。染色体可分为3组,1—3组,4—6组,7—8组染色体。染色体组型的测量统计分析表明,染色体着丝点位置分别为中部(1、2和3号)、亚中部(4、5和6号)及端点(7和8号)。C-带主要位于着丝点区。第2染色体长臂和短臂及第3染色体的短臂具有插入型C-带,第7和第8染色体为端型C-带。本文还讨论了血革螨科上海真厉螨的组型、性决定、染色体多态现象及其C-带的带型特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北京产中国林蛙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离体培养方法,对北京产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的染色体组型分析表明,北京产中国林蛙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4,可分为三组,包括12个大型染色体和12个小型染色体。雌雄个体间未发现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存在。染色体组型的测量统计分析表明,全部染色体可配成12对,其着丝点位置分别为中部(1,4,5,8和10号)、亚中部(2,3,7,11和12号)及亚端部(6和9号)。除在第7染色体的长臂上具有明显的次缢痕外,在第1—5染色体的短臂上靠近着丝点的部位,以及第6和第9染色体的长臂上靠近着丝点的部位具有微小的次缢痕。根据其染色体的特征,北京产中国林蛙的细胞是研究细胞工程学的良好实验材料。作者还通过北京产中国林蛙与欧洲Rana temporaria的染色体组型的比较分析,确证前者不是后者的一个亚种,建议将过去Pope和Boring(1940)所使用的中国林蛙的学名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更改为Rana chensinensis David。  相似文献   

13.
小麦属核型分析和BG染色体组及4A染色体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物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制备新方法和N—带技术对小麦属(Triticum)9个六倍体种(AABBDD),8个四倍体种(AABB,AAGG),3个二倍体种(AA,A~uA~u)及B组的可能供体沙融山羊草(Ae. shronensis)体细胞核型和N—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属全部为具中部或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核型属于“2A”类型,不对称性随倍性提高而有所增加。种问核型有一定差异。所有小麦B染色体组、G染色体组和4A染色体均显N—带,其它染色体则不显带或只显很浅的着丝点带。六倍体种B染色体组带型基本相同,四倍体小麦B组N—带种间有一定差异。提莫菲维小麦(T.Timopheevi)G组带纹数目和分布与B梁色体组有显著差别,作者认为两者非同源。沙融山羊草核型和带型都与小麦B组相近,是B组的可能供体。一粒系小麦A染色体组基本不显N—带,其中无与4A带型相同的染色体,4A起源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两种泥鳅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是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付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结果。泥鳅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100,臂数(NF)128;大鳞付泥鳅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8(49),臂数64(65)。因此,初步推断我们所研究的泥鳅是一种四倍体类型的鱼,它的核型曾有一个2n(50)→4n(100)的自然加倍演变;其较原始类型的核型可能是2n=50(NF=64)。大鳞付泥鳅与泥鳅属较原始类型鱼的进化分歧,在核型演化关系上可能主要表现为由两对端着丝点染色体发生着丝点融合(罗伯逊易位),成为一对具有明显双臂的染色体。我们还发现某些大鳞付泥鳅中可能存在B染色体。  相似文献   

15.
千山产东北小鲵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报道取材两栖类胚体细胞和成体肠细胞的方法进行染色体研究。对千山产东北小鲵的染色体组型分析表明,其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54。全部染色体可配成27对,分或三组。其中有9对大型染色体,7对中型染色体,11对小型染色体,未发现有异型性染色体存在。染色体的形态有中部,亚中部、端部,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16.
大天鹅为我国重点保护的世界性珍禽,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习性等方面,已有过不少专题研究,在细胞遗传学方面,Takagi和Sasaki(1974)曾对它的染色体组型作过介绍2n=80,分为:A组Sm 4条,st 4条。B组St 4条,C组t为±68。zw为第4对,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 我们以外周血白细胞培养方法,研究分布于新疆的大天鹅的染色体组型,发现2n=78,NF=82。由6对大染色体与33对小型染色体组成,按Levan的标准分为二组:A组第1、2对分别为亚中与中着丝粒染色体,B组第3  相似文献   

17.
首次发现武汉地区粽管巢蛛胚胎细胞中存在B染色体,观察数目为1~28条,B染色体数目从有丝分裂晚前期到中期逐渐减少,在非整倍体细胞中,随着A染色体的减少逐渐增多。B染色体形态稳定;大多数为等臂染色体,少数具亚端着丝点和端着丝点;外观上明显小于A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重楼属两个新种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五指莲(Paris axialis H.Li)和绿劝花叶重楼(Paris luquaensis H.Li)是新近发现的两个重楼属新种,分布于云南奕良和绿劝。这两个新种分别属重楼属的两个亚属,前者属中轴亚属,后者属侧膜亚属。这两个种的染色体组型结构与国内外已报道过的重楼属一些种的结构大体相似。五指莲是由3对中部着丝点型和两对端着丝点型的染色体组成;绿劝花叶重楼是由3对中部着丝点型、1对近中着丝点型和1对端着丝点型的染色体组成,这两个种的组型结构存在着明显差异。现将这两个新种的染色体组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黄鳍鲷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鱼类肾细胞为材料,用空气干燥法制片,姬姆萨染剂染色,对黄鳍鯛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鳍鲷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48,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为2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为1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为2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19对,染色体总臂数(N·F)为54,t组有一对具次缢痕的染色体。整套染色体平均相对长度介于5.63±0.45—2.45±0.23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的方法,对二只金丝猴的染色体组型和染色体带型进行了分析。现已确证,金丝猴的2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44。雄性为XY,雌性为XX。在染色体组型分析中,测量和计算了每一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着丝点指数。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自发”畸变率分别为0.67%和2%。从姬姆萨(Giemsa)氏带型分析表明,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有自己的特殊带型,因此所有的染色体都能予以识别,并能准确无误的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