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与林学学院蒋细旺和包满球教授用PCR法快速鉴定了菊花转抗虫基因植株。他们对经过卡那霉素抗性筛选所得的菊花转苏云金芽孢杆菌蛋白Bt基因和转雪花莲外源凝集素GNA基因所得的抗性植株,利用改良SDS法提取菊花DNA,然后利用NPTII引物对6个菊花品种的抗性植株所得出的DNA进行PCR扩增,发现了符合NPTII基因片段大小的亮带,初步证实获得了转Bt基因和转GNA基因的菊花植株。 相似文献
2.
转新型双抗虫基因棉花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次用含合成的BtCrylAc活性杀虫蛋白嵌合基因及慈菇蛋白酶抑制剂B(API-B)基因表达框的双抗虫基因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土壤根癌杆菌介导转化棉花品种冀合321,获得一批抗虫的转化再生棉花植株。利用叶片涂抹卡那霉素、叶片离体养虫和PCR扩增等检测方法对6个不同转双抗虫基因株系的抗虫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转化株系自交的T1抗虫性状遗传较为复杂;农杆菌介导获得的转基因抗虫棉在早期世代不易选到纯合系,但是随着对抗虫性状进行单向选择,到T4和T5就能获得抗虫纯合系。利用抗虫性稳定的转化后代材料和转化受体进行田间杂交,发现F2抗虫性分离完全符合一对或两对显性基因的分离规律,并证明了DR248和DR193两个材料为外源基因双拷贝插入。转化株系的Southern杂交也证明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3.
转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抗虫基蓝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将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导入甘蓝栽培品种“京丰”和“迎春”,并分别获得了转基因再生植株。对NPTⅡ的ELISA检测表明,标记基因NPTⅡ已在再生植株中得到有效表达。对转化植株进行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实验进一步证明CpTI基因已整合到甘蓝的基因组。实验室内的叶片离体饲虫及盆栽饲虫试验表明,转基因甘蓝对菜青虫具有一定抗性。实验中还观察到,采用愈伤组织分化途 相似文献
4.
转抗虫基因植物对蜜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云金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Bt)毒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是广泛用于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的两大类基因。Bt毒蛋白对蜜蜂没有明显毒害作用 ,但对草蛉、瓢虫等有益昆虫的繁殖、发育具有不良影响 ,而且在花粉中表达 ,因此转Bt基因植物对蜜蜂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蛋白酶抑制剂浓度高时 ,对蜜蜂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 ,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表达水平的提高 ,转基因植物必将对蜜蜂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蜜蜂仅取食植物的花蜜和花粉 ,可以采用不同的启动子 ,使抗虫基因只在害虫取食部位表达 ,而在花蜜和花粉中不表达 ,以确保既能抗虫 ,又对蜜蜂安全 相似文献
6.
7.
棉花植株中的黄酮类化台物是重要的抗病虫害物质。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转Bt基因棉花主要抗虫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含量和时空动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棉花组织中主要抗虫黄酮类化台物(包括异斛皮苷、芳香苷和槲皮素等)能够用HPLC方法检测并进行定量;异树皮苷、芳香苷和树皮素的含量均以花瓣中最高,花萼、苞叶和棉铃中较少;棉花生长中后期顶端嫩叶中抗虫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明显高于苗期.不同组织不同生长期的主要抗虫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所起的抗虫作用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9.
转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抗虫甘蓝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将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导入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L.)栽培品种“京丰”和“迎春”,并分别获得了转基因再生植株。对NPTⅡ的ELISA检测表明,标记基因NPTⅡ已在再生植株中得到有效表达。对转化植株进行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实验进一步证明CpTI基因已整合到甘蓝的基因组。实验室内的叶片离体饲虫及盆栽饲虫试验表明,转基因甘蓝对菜青虫具有一定抗性。实验中还观察到,采用愈伤组织分化途径可以获得较高的转化频率,但嵌合体较多;而直接分芽的途径转化率低,但嵌合体较少。 相似文献
10.
11.
12.
转Bt基因棉花国抗62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田间抗虫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新疆第一个自主转Bt基因棉花品种国抗62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长发育影响及田间抗虫效果,2005年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在室内以国抗62(转Cry1Ac基因棉花)和中棉35(对照常规棉花)的叶片饲喂棉铃虫幼虫,从幼虫发育历期、体重、存活率、化蛹等方面,分析了棉铃虫生长发育动态。结果表明,国抗62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非常显著。与对照相比,取食国抗62的棉铃虫幼虫1~6龄龄期分别延长了1.0,7.8,8.2,17.8,20.3和>21.3天;幼虫发育到6龄时存活率仅为2.6%,最终无一化蛹,而对照幼虫发育到6龄时存活率为91.8%,最终化蛹率为89.8%。田间小区调查结果显示国抗62对第2代棉铃虫有非常好的抗虫效果:两个品种棉田棉铃虫落卵量无显著差异,但国抗62棉田比对照棉田虫口数量降低85.7%,顶尖被害率降低94.4%,蕾铃被害率降低95.1%,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但国抗62对第3代棉铃虫的田间抗虫效果欠佳。棉铃虫在新疆棉田以第2代为害为主,因此,国抗62能够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转Bt基因抗虫水稻研究国际科研SCI文献,客观地呈现转Bt基因抗虫水稻的国际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3—2015年转Bt基因抗虫水稻研究文献进行科学统计分析。【结果】在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中共检索到2003—2015年转Bt基因抗虫水稻文献291篇,被引频次3 475次,291篇文献来源于1 057位作者,分属41个国家的270个机构,来源出版物137个。涵盖了农学、昆虫学、植物科学等36个研究方向。【结论】转Bt基因抗虫水稻研究呈现增强趋势,在转Bt基因抗虫水稻研究领域,中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5.
Bt基因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虫基因,已经被转入多种作物中。其中,棉花、玉米、马铃薯等转Bt基因抗虫作物已经商品化生产,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结合作者的资料收集和研究结果,综述了Bt基因以及转Bt基因抗虫作物的培育现状,同时对提高Bt蛋白杀虫活力的方法和Bt基因聚合策略的利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定点整合抗虫基因到油菜叶绿体基因组并获得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基因枪法进行了油菜叶绿体基因组的定点转化,载体pNRAB携带抗壮观霉素的筛选标记基因aadA和抗虫基因cry1Aα10,基因的两侧被添加了可用于同源重组的叶绿体DNA序列,基因枪轰击过的油菜子叶柄经植株再生和壮观霉素筛选,获得了36株抗性植株,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显示,其中4株的叶绿体基因组已被转化,外源基因已被定点整合进叶绿体基因组的rps7和ndhB基因之间。用转基因植株的叶片饲喂二龄小菜蛾,1周后幼虫死亡率达33%-47%,存活幼虫的生长明显减慢,转基因油菜的叶片受害较轻。 相似文献
17.
18.
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消长律及危害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的系统6调查研究表明,(1)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蛾、卵无抗性表现,田间落卵量与常规棉田无明显差异,相反,二代棉虫百株累计卵量倒比常规棉处理区增加了216~274粒,增长幅度为30~38%,(2)转Bt基因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幼虫的抗性制作强,基本不用进行药剂防治,但对三代棉虫幼虫的抗性控制效果明显处降,田间3龄以上幼虫平均均20~40头/百株,多者达60头以上,仍需 相似文献
19.
20.
转双抗虫基因烟草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用改造的雪花莲凝集素基因GNAmm与合成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t)毒蛋白cry1Ac基因构建了带有双价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在该表达载体中这两个基因的转录分别受笋瓜PP2启动子(SPP2P)和CaMV 35S启动子的调控。通过根癌土壤杆菌介导转化法,获得了一批抗卡那霉素的转化再生烟草植株。PCR检测及基因组DNA Southern blot\,Slot blot杂交分析的结果表明Gna基因和Bt基因已整合到烟草总DNA中。用Bt毒蛋白抗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分析,转基因植株均有Bt杀虫蛋白的不同程度的表达。对转化再生烟草的虫试结果表明,在所受试的19株烟草中60%的植株上的棉铃虫在5天内死亡率达到100%,而且存活幼虫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蚜虫抑制生长试验表明,多数转化再生植株具有较强的抗蚜活性,平均能够抑制桃蚜50%~60%的蚜口密度,有的高达80%以上。以上结果表明利用这两个改造过的抗虫基因可以获得既抗虫又耐蚜的转双抗虫转基因植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