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淳 《化石》2004,(3):20-20
位于黔、桂、滇三省交界处的绿荫村是黔西南州顶效镇附近的一个小山村,但是它在我国古生物研究领域却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故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先生描述的中国第一件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胡氏贵州龙的标本就产自这里。1957年,地质博物馆的胡承志先生在村后的小山上采集到一批小型爬行动物化石,经杨钟健先生研究后命名为胡氏贵州龙。这是一些三叠纪中期的小型肿肋龙类,  相似文献   

2.
广西武鸣产出广西地区迄今唯一一件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东方广西龙(Kwangsisaurus orientalis)。受限于20世纪50年代研究条件,有关该化石产出地点、地层层位和时代信息一直比较模糊,对后人阐述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演化过程及探究鳍龙类在华南的古地理迁移历史造成了一定阻碍。本文从岩石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入手,结合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定年结果,对武鸣地区早、中三叠世地层进行了综合分析,着重研究了含东方广西龙地层的岩性组合、生物群面貌及地层时代。东方广西龙产于板纳组薄层泥晶灰岩中,伴生有丰富的菊石化石,所属地层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对含东方广西龙地层上部层状凝灰岩中具有岩浆韵律的锆石进行了SIMS原位U-Pb年代学测试,获得了(244.2±0.7)Ma的绝对年龄值,时代相当于安尼期中晚期。东方广西龙时代的厘定排除了鳍龙类早三叠纪世晚期在下扬子区和右江盆地同时出现的原有结论,同时同位素年代学新证据证实广西武鸣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与贵州盘县海生爬行动物群基本同期,表明了鳍龙类在华南东部起源后在三叠纪中期向西南地区辐射扩散范围的广阔性和适应环境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熊志凤  季承 《古生物学报》2023,62(1):169-182
巢湖动物群主要分布在安徽巢湖及邻近地区下三叠统奥伦尼克阶南陵湖组中上段地层中,以保存大量完整且精美的巢湖龙化石为特点,伴生有鳍龙类、鱼龙形类、鱼类及多门类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巢湖动物群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基于巢湖动物群中大量新材料的系统研究为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发生之后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的快速复苏过程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梳理了巢湖动物群的地质背景、研究简史、生物组合特征、地层分布与时代特征、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就其群落生态组成进行初步探讨。这项工作对建设巢湖动物群相关国家地质公园、开展科普教育工作、旅游开发等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记述了贵州兴义法郎组竹杆坡段(中三叠世拉丁期)长颈龙属未定种(Tanystropheus sp.)一幼年个体的不完整骨架。这是该属在欧洲和中东以外的首次发现。新材料仅保存部分颈椎、躯干和前肢。根据特殊的颈椎形态将该标本归入长颈龙属,而区别于另一种长颈的海生原龙类——东方恐头龙(Dinocephalosaurus orientalis)。新标本的腕骨形态简单,骨化程度弱,表明长颈龙是终生水生的动物。“长颈、长颈肋”见于多种不同海生爬行动物(如原龙类、初龙类),它们很可能都以“吞吸”的方式捕食。长颈龙化石在我国的发现进一步验证了中国南方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群与欧洲西特提斯动物群(western Tethyan fauna)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贵州普安青山至新店一带发育有与盘县新民羊件地区相似的中三叠统关岭组地层和海生爬行动物组合。基于贵州普安新店关岭组上部一件完整保存的混鱼龙骨架标本的修理和系统研究,识别并描述了一个混鱼龙的新种——新店混鱼龙(Mixosaurus xindianensis sp. nov.)。结合三叠纪已知鱼龙类化石属种性状的支序分析,比较和讨论了新种与其它已知混鱼龙属种的异同,指出新种兼具以往在欧洲圣乔治山和北美内华达地区中三叠世地层中发现的M.cornalianus和M.callawayi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贵州中三叠世长颈龙属(原龙目:长颈龙科)一幼年个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记述了贵州兴义法郎组竹杆坡段(中三叠世拉丁期)长颈龙属未定种(Tanystropheus sp.)一幼年个体的不完整骨架。这是该属在欧洲和中东以外的首次发现。新材料仅保存部分颈椎、躯干和前肢。根据特殊的颈椎形态将该标本归入长颈龙属,而区别于另一种长颈的海生原龙类———东方恐头龙(Dinocephalosaurus orientalis)。新标本的腕骨形态简单,骨化程度弱,表明长颈龙是终生水生的动物。“长颈、长颈肋”见于多种不同海生爬行动物(如原龙类、初龙类),它们很可能都以“吞吸”的方式捕食。长颈龙化石在我国的发现进一步验证了中国南方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群与欧洲西特提斯动物群(western Tethyan fauna)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古生物学家普遍认为长颈水生爬行动物出现于中生代的早三叠纪 ,并于距今约2 1亿年的三叠纪中晚期灭绝。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贵州龙化石。1957年 ,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研究员在贵州顶效镇绿荫村考察时 ,意外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保存十分完整的长颈长尾爬行动物化石 ,其特征是头小呈三角形 ,眼孔特大 ,吻部小而尖 ,四肢细长 ,脚较短 ,具牙齿。他确定这里的地层是三叠纪海相页岩 ,后经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鉴定 ,确认这是一种生活于三叠纪的鳍龙类。因发现贵州 ,故命名为“贵州龙” ,同时为纪念胡承志研究员 ,特此将此龙命名为…  相似文献   

8.
贵州晴隆中营的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已有详细的研究。本文仅对地层中出现的腹足类化石做生态学的研究。本区上二叠统划分为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组、凉风坡组,下三叠统为飞仙关组。龙潭组是一套碎屑岩夹一层厚层状石灰岩,含海相化石;凉风坡组也是一套碎屑岩,但夹有较多的硅质结核和硅质灰岩层。飞仙关组和凉风坡组之间是连续过渡沉积。根据沉积物和古生物特征推测,从龙潭组到凉风坡组的岩相是由滨海沼泽相变为浅海滨海相(姚兆奇、徐均涛等,1980),海水由龙潭期的时进时退变为长兴期的逐步加深。岩相的变化在古生物面貌  相似文献   

9.
以牙形刺确定胡氏贵州龙(Kueichousaurus hui Yang)层的时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贵州兴义顶效乡盛产胡氏贵州龙的地层产牙形刺Paragondolellapolygnathiformis-p.maantangensis动物群,其时代应为晚三叠世卡尼早期。  相似文献   

10.
微型腕足动物化石镇巴始壮贝Eohadrotreta zhenbaensis常见于陕南、峡东水井沱组与黔东麻江九门冲组等地寒武纪地层中,在贵州松桃盘信寒武系第二统清虚洞组薄层灰岩中为首次发现。通过与华南其他地区E. zhenbaensis的背壳长宽比及中隔板等结构特征比较,发现松桃盘信清虚洞组E. zhenbaensis与浅水扬子地台的陕南、峡东地区的E. zhenbaensis壳体内部特征较为相似,包括肉茎孔形成阶段、肉茎孔封闭阶段及交互沟伸长阶段3个生长发育阶段标本,与较深水过渡区麻江的E. zhenbaensis略有差异。贵州松桃盘信寒武系第二统清虚洞组E. zhenbaensis的发现,扩展了该属化石在华南寒武纪第二世的古地理分布,丰富了该组腕足动物组成面貌,为研究E. zhenbaensis形态结构特征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1.
贵州关岭上三叠统的楯齿龙类化石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1  
记述的新铺中国豆齿龙(Sinocyamodus xinpuensis gen. et sp. nov.)代表了齿龙目的一新属。这是齿龙类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也是这类特殊的海生爬行动物在欧洲、北非和中东以外地区的首次记录。标本产自贵州关岭晚三叠世瓦窑组一段的泥晶灰岩中,与鱼龙类、幻龙类及海龙类等多种海生爬行类同时产出。这一化石组合表明,贵州关岭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群的性质与西特提斯动物群(wstern-Tethyan fauna)的性质极为相似,这两个地区在晚三叠世早期有广泛的动物交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类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叠纪海生爬行类化石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的安徽、湖北、贵州、云南、广西和西藏。它们不仅包括有世界性分布的鱼龙类、鳍龙类、海龙类、原龙类等,而且还有仅出现于扬子海区的湖北鳄类。简单回顾了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类的研究历史。根据化石的地史分布确认了自早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早期的7个海生爬行类组合带。它们是奥伦尼克期的 Chaohu- saurus-Keichousaurus-Hupehsuchus 组合带,安尼期的 Chinchenia-Sanchiaosaurus 组合带和 Dino- cephalosaurus-Mixosaurus 组合带,拉丁期的 Dingxiaosaurus 带和 Keichousaurus-Nothosaurus 组合带,卡尼期的 Anshunsaurus-Qianichthyosaurus-Sinocyamodus 组合带和诺利期的 Himalayasaurus 带。对化石的古地理环境分析表明,中国早三叠世晚期的海生爬行类主要分布于扬子海区东部(安徽、湖北)的浅海开阔台地和局限海台地。中三叠世由于东部地区的抬升,鱼龙类和鳍龙类向西扩散,在扬子区西部(贵州、云南)辐射发展,在拉丁期达到个体数量和种类的高峰。晚三叠世卡尼期动物的数量依然很多,个体有增大的趋向,但高级分类阶元的数量减少,它们埋藏于海水相对较深的浊积岩相中。晚三叠世诺利期的化石发现于西藏的定日和聂拉木,这是中国惟一属于冈瓦那特提斯区的三叠纪海生爬行类组合带,仅含大型的鱼龙类。受动物的生存环境和埋藏条件的影响,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类化石记录并不完整。目前尚有相当数量的化石未经研究,已记述的化石也需要在研究程度上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近10多年来陆相二叠、三叠纪地层年代的新认识,证据主要来自于同位素测年以及四足动物化石对比,集中介绍了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和吐哈盆地、北祁连区和华北地层区的新对比方案。新疆吐哈盆地同位素测年的结果证实红雁池组及以下的芦草沟组属于乌拉尔统,泉子街组可能属于瓜德鲁普统,仅梧桐沟组及锅底坑组属于乐平统。红雁池组与泉子街组间存在很长沉积间断,而烧房沟组与克拉玛依组间也可能存在沉积间断。乌鲁木齐鲵时代与国外大多数西蒙螈类时代基本一致,是我国二叠纪最早的四足动物化石。由脊椎动物化石对比得知北祁连区的青头山组相当于瓜德鲁普统下部,而肃南组属于乐平统,中间可能存在沉积间断。华北上、下石盒子组都可能包括了很长时代的沉积,上石盒子组延续到吴家坪阶上部;根据锯齿龙类化石,孙家沟组基本属于二叠系;二马营组二段下部243.5 Ma的年龄支持这个组时代为安尼期晚期;铜川组顶部还为拉丁阶,没有延伸到卡尼阶。  相似文献   

14.
从鱼化石的角度对滇东泥盆系下述含鱼地层进行了分析,并认为:1)曲靖地区下泥盆统徐家冲组与坡松冲组或四川的平驿铺组、广西的那高岭组层位相当,时代为布拉格期;其层位低于含 duyunolepids-Kueichowlepis鱼类组合的贵州乌当组或舒家坪组,后者时代为埃姆斯期。2)滇东中泥盆统含两个不同时期的含鱼层,其中含Yinosteus-Wudinolepis鱼类组合的武定地区旧城组属中泥盆统早期,该鱼类组合现仅知分布于武定地区。而中泥盆统晚期含鱼地层,在曲靖地区由下而上包括穿洞组、上双河组和海口组三个岩石组;其中穿洞组+上双河组与武定的鱼子甸组对比,而海口组与曲靖组为同时异相;武定茶花箐组与曲靖组对比。3)文中时上述地层中的某些鱼化石的层位或鉴定作了评述或厘定。  相似文献   

15.
山东聊城、河北临西三叠纪轮藻化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东聊城地区井下三叠纪地层比河北临西地区井下的三叠纪地层发育完全,我们称它为聊城组。现将该组主要岩性及所含轮藻化石自上而下叙述如下:上覆地层——上第三系馆陶组~~~~~~不整合~~~~~~中三叠统聊城组上段:紫红色、棕红色泥岩与灰质砂岩、粉砂岩、少量含砾砂岩,呈不等厚互层。在泥岩中产轮藻:Stenochara donetziana Saidako-vsky,S.yuananensis Lu,S.sp.,Cuneatocharaacuminata Saidakovsky,Stellatochara hoellvic-ensis Horn af Rantzien 约618米下段:暗紫色泥岩与灰白色、浅棕色硅质砂岩互层,下部砂岩增多。在暗紫色泥岩中产轮藻:Stellatochara hoellvicensis Horn afRantzien,S.lipatovae(Saidakovsky)Kozur et  相似文献   

16.
湖北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的层位及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化石点的实地调查证实 ,湖北南漳、远安发现的海生爬行类除孙氏南漳龙 (大冶组顶部或嘉陵江组底部 )外都产自嘉陵江组 ,它们的时代同为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由孙氏南漳龙、南漳湖北鳄、湖北汉江蜥和远安贵州龙形成的这一海生爬行动物组合 ,是上扬子地区层位最低的 ,生存时代早于其他海生爬行动物组合。与产自欧洲的肿肋龙类有密切亲缘关系的贵州龙和汉江蜥 ,是该科最早的代表 ,也是鳍龙类最早的代表之一 ,为探讨鳍龙类和肿肋龙类的起源及传播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川东北及陕南三叠纪有孔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炎 《古生物学报》1993,32(2):170-187
四川宣汉、万源、旺苍及陕西镇巴三叠纪有孔虫产于中统雷口坡组,下统嘉陵江组及飞仙关组上部.根据有孔虫的分布,划分下统为两个带,5个亚带,中统1个带,并讨论了其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18.
蔡涛 《化石》2004,(3):15-15,16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西南部。总面积1468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850米,最低海拔370米,主要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形地貌具有高低起伏大,类型复杂多样的特征。喀斯特地貌发育完整,占全县总面积的80%以上,石芽、漏斗、洼地、谷地、盲谷、峰林、峡谷等到处可见。县境内居住布依、苗、汉、黎、彝、仡佬等23个民族,布依族和苗族是主体民族,全县人口30余万。  相似文献   

19.
贵州普安青山至新店一带发育有与盘县新民羊件地区相似的中三叠统关岭组地层和海生爬行动物组合。基于贵州普安新店关岭组上部一件完整保存的混鱼龙骨架标本的修理和系统研究,识别并描述了一个混鱼龙的新种——新店混鱼龙(Mixosaurus xindianensis sp. nov.)。结合三叠纪已知鱼龙类化石属种性状的支序分析,比较和讨论了新种与其它已知混鱼龙属种的异同,指出新种兼具以往在欧洲圣乔治山和北美内华达地区中三叠世地层中发现的M.cornalianus和M.callawayi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研究的回顾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近10年来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此类化石在华南分布广泛,已见于多个省区的十余处地点,涉及自下三叠统奥伦尼克阶至上三叠统诺利阶的至少7个层位,并显示出由东向西产出层位逐渐升高的趋势。我国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门类齐全,属种丰富,已知类群包括鱼龙类、海龙类、檐齿龙类、始鳍龙类、原龙类、初龙类和湖北鳄类,显示出典型的西特提斯动物群特征,同时也体现了与东太平洋动物群的某些联系,以及一定的地方色彩。这些化石为研究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各个类群的起源、演化和绝灭以及海洋环境的变迁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