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评估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因素,并进行分析探讨,提出护理安全问题,制定有效防范措施。结果:患者住院期间有效避免和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及不安全事件发生。结论:通过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护理安全,使护理隐患得到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
郭端红  阮丽萍 《蛇志》2014,(1):139-140
目的探讨连续性排班模式在产科病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科室自查和护理部检查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比较传统排班模式及连续排班模式期间的产科护理质量,评价两种排班模式的优势。结果连续排班模式下产科护理质量各指标(基础护理、一级护理、护理文书书写及患者"八知道")合格率显著高于传统排班模式(均P0.01),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P0.01)。结论产科病房采用连续性排班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健康教育实施,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高危孕产妇中的实施方法和实施效果。方法:以数字法抽选80例产科高危孕产妇并编号分组,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以优质护理服务,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窘迫率和产后出血率分别为7.5%和2.5%,优于对照组的17.5%和1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操作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指导和及时帮助的满意率分别是82.5%、87.5%、90%和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45%、47.5%和5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升高危孕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保证母婴的安全,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应在临床护理中积极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产科护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方法:选取产科患者及家属100例、护士23名行护理不安全因素调查,进行归类分析,循证进行改进,对比2012-2013年相关指标。结果:患方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诉率前四位分别为:环境与设施条件不足34.00%、医患沟通32.00%、环境设施存在缺陷30.00%、自我护理能力不足27.00%,护士则为医患沟通86.96%、产妇及其家属依从性低65.22%、医院相关管理未落实47.83%与产妇及家属自我护理能力低47.83%;经循证改进,2013年,护理不良事件例次率3.56%、不良妊娠结局率1.70%低于2012年8.04%、3.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方缺乏安全感,对医院硬软件水平不信任,加之部分护士可能存在工作态度欠佳现象,医患沟通效用较低,致患方不依从、自我护理能力不足,两者是产科护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医院应注重培养护士职业素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以提升健康教育质量、促医嘱落实,从而全面提高孕产妇住院期间护理质量,规避风险因素,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5.
产后乳房肿胀又称产后乳房过度充盈,是指因乳腺管不通畅或乳头凹陷等因素导致乳汁分泌不畅,引起乳房胀痛、充盈、饱满[1].产后乳房胀痛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产妇产褥期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当,还可导致急性乳腺炎,给产妇带来身心上的痛苦,影响母乳喂养的开展和母婴亲密关系的建立[2].预防产妇产后乳房胀痛是产科护理工作之一,也是体现产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我科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用于产科护理,以促进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现就持续质量改进在产科预防产后乳房胀痛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产前护理策略,观察并评价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之间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的产前干预护理,包括运动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母婴结局。结果:经过统计,对照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畸形、巨大儿、产妇早产和感染的发生率均大于观察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面的产前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确保母婴安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影响母婴早接触早吸吮的因素及干预措施,为改善产妇泌乳量,提高哺乳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92例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母婴早接触早吸吮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产妇的开奶时间为(47.8±7.1)h,而干预组为(35.6±8.6)h,干预组产妇的开奶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干预组产妇72h泌乳量较对照组产妇充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母婴早接触早吸吮的相关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促进产妇的早期恢复和泌乳,提高产妇的泌乳量和母婴的早接触早吸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对于任何一位妇女而言,妊娠分娩是她们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在怀胎十月的这段时间内,其心理和生理上都会发生变化。在孕妇分娩过程中,除了产程中出现的产科合并症,如难产、胎位不正等生理原因造成的影响外,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对产妇的影响也非常大。由于很多产妇缺乏相应的生育知识而产生烦躁、恐惧、精神失常等负面心理,不仅影响分娩过程,严重时甚至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因此,本文针对产妇分娩后的心理护理展开讨论,分析产妇分娩期间存在的心理表现,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保证产妇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黄翠青  黄霜霞  施梅芬  凌佳 《蛇志》2014,(4):452-453
目的探讨分区责任制护理应用于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通过分析急诊护理工作特点,将分区责任制护理应用于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根据能级对应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抓住各区护理工作重点和难点,从细节和各环节确保护理安全。结果分区责任制护理的实施,有效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了护理纠纷,保证了急诊护理安全,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结论分区责任制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风险与防范措施,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方法:结合我院手术室情况,回顾性分析当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制定手术室安全防范措施,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把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医疗差错明显减少,患者护理满意度高。结论:查找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风险,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有利于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