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轻型屋顶绿化中景天属植物栽培基质配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产泥炭、椰糠、珍珠岩、陶粒等为原料,进行不同配比的轻型屋顶绿化栽培基质配方研究,依据其理化性质,筛选出2种较适配方。以金叶佛甲草Sedum lineare ‘Aurea’等5种景天属植物为试材,对2种配比基质中扦插植株的生长效果进行比较,以筛选适于景天属植物屋顶绿化栽培基质。结果表明,除松塔景天S. nicaeense在2种栽培基质上生长差异不显著外,其余4种景天属植物均在配比为国产泥炭∶椰糠∶珍珠岩= 2∶3∶1的基质(F3)中生长旺盛,覆盖迅速,地上及地下部分生物量积累较大。因此,初步确定基质F3为适宜景天属植物生长的轻型屋顶绿化基质。 相似文献
2.
植物间相互作用是生态学基础科学问题之一,植物能感受和识别共存同种或异种植物,进而调整生长、繁殖和防御策略。植物种间和种内的感受和识别大多是由植物产生释放的次生物质所介导,这类化学识别通讯可以启动相应的植物化感作用机制。近年发现,植物亲属间也存在着化学识别、地下根系通讯调控地上开花繁殖等植物种间和种内的化学作用关系。目前植物通过地上挥发物介导的植物化学作用已基本澄清,但根分泌物介导的植物地下化学作用机制及其信号物质还所知甚少。地下化学作用不仅决定根系侵入(接近)和躲避(排斥)行为,也能调控地上开花时间和花期。这样,植物间的化学作用还涉及植物地下和地上的协调互作。本文以植物化感作用和植物化学识别通讯及相应的化感物质和信号物质为基点,从植物亲属识别、根系化学识别和行为模式、地下化学作用调控地上开花繁殖3个方面综述植物种间和种内化学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全面理解植物间相互作用提供新视野。 相似文献
3.
以10个中国兰品种和8个大花蕙兰品种为材料开展了兰属植物间的杂交试验,比较不同组合的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1)54个杂交组合,共授粉582朵,获得杂交果实131个,平均结实率为22.51%;中国兰与大花蕙兰正交结实率(23.19%)高于反交结实率(9.27%)。(2)墨兰与大花蕙兰无论正交或反交均可获得较高的结实率,其亲和性高于春兰、建兰与大花蕙兰杂交的亲和性。(3)中国兰种间杂交亲和性较高,3类组合结实率均大于30%,但不同品种间杂交亲和性不一,春兰‘绿萼’,墨兰‘企黑’、‘白墨’,建兰‘金荷’,大花蕙兰‘黄金岁月’比较适宜做母本;春兰‘大富贵’,墨兰‘富贵’、‘白墨’,大花蕙兰‘月影’、‘日本绿’和‘黑珍珠’比较适宜做父本。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东寨港几种红树植物种间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采用3种常见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以外来种无瓣海桑扩散区的秋茄+桐花树群落演替系列作为资源轴,定量计测了几种红树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结果表明,各树种生态位宽度值排序为桐花树(3.8357)>秋茄(3.3421)>木榄(3.3180)>白骨壤(3.0975)>无瓣海桑(2.9137)>海桑(2.5724)>角果木(1.8523)>红海榄(1.6897)>海莲(1.0000),很好地表征了其生态适应性和分布幅度.各树种重叠值中,以秋茄、桐花树、木榄、白骨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较大,表明其间存在较强的资源利用性竞争.无瓣海桑生态位宽度处于中等程度,与中低潮滩红树植物海桑、桐花树、秋茄和白骨壤的重叠值相对较高,与红海榄、木榄有中度重叠,与角果木有少量重叠,与海莲完全没有重叠. 相似文献
5.
杜鹃花属植物种间杂交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杜鹃花属植物种间杂交的向性特征,依据该属5亚属、3组、12亚组、32种、33对正反交组合与自交性质清楚的186个杂交组合,对有关向性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杜鹃花属植物种间杂交由双向可育→单向不育→双向不育的比率变化与其亲本的系统位置由原始→进化以及双亲间的亲缘关系由密切→疏远同向;原始的常绿杜鹃亚属(Subgen. Hymenanthes)内种间比较进化的杜鹃亚属(Subgen. Rhododendron)内易于杂交,而该两亚属之间却存在密切的亲缘关系,因此其亚属间杂交的可育比率也高于其他亚属间杂交。(2)在进化维度上,该属植物的种间杂交单向不育通常无固定的亲本搭配方向,但常绿杜鹃亚属内(Intra-Subgen. Hymenanthes,Intra-HY)、杜鹃亚属内(Intra-Subgen. Rhododendron,IntraRH)和映山红亚属×羊踯躅亚属(Subgen. Tsutsus×Subgen. Pentanthera)间的杂交搭配,有一定的倾向性。(3)种间杂交可育性与自交特性不同的亲本搭配方式相关,可育性大小的总倾向是SC×SCSI×SC≥SC×SISI×SI,其生殖进化方向是从自交亲和(SC)到自交不亲和(SI),并伴随异交生殖隔离的加强。(4)细胞不育和多倍体是引起单向不育的两个重要原因,SI亲本的介入会大幅度地增加种间杂交的不育比率。 相似文献
6.
7.
植物种间联结研究内容与方法评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植物种间联结是植物群落重要的数量和结构特征之一,是植物群落结构形成和演化的基础。研究种间联结,对于植物群落的稳定与演替、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为了便于探讨种间联结的形成机制,本文评述了种间联结的研究内容、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同时指出了现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植物种间联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既有人为取样尺度的影响,又有环境与生物自身的因素。在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种间联结性往往有所不同。为此,可采用多尺度排序法分析不同尺度格局上复杂的种间联结关系,重点加强植物"利他作用"及入侵种种间联结的研究。在Fisher精确检验的基础上,结合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来检验种对间的相关性,并利用生态位理论或从植物生理、分子遗传的角度研究密度主导的种间联结的变化,可以准确揭示植物种间的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沙区植物种的一类种间竞争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沙坡头人工固沙植物油蒿和柠条为研究对象,针对水分是沙坡头植物生r长的限制因子的现实,研究了在水分条件限制下两种植物的种间关系,建立了混播油蒿、柠条种间竞争模型,验证了油蒿、柠条既竞争又稳定共存的关系,其目的为充分有效利用水资源、稳定人工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花蕙兰与兰属植物种间杂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大花蕙兰、墨兰、建兰、纹瓣兰、兔耳兰等兰属植物的种间远缘杂交实验。在52个杂交组合中, 86.5%的杂交组合具明显的子房膨大和果荚发育, 但授粉4个月后未变黄落果的杂交果仅占组合数32.7%, 经胚胎培养获得植株的杂交组合只占组合数的19.2%。大花蕙兰×墨兰与墨兰×大花蕙兰的杂交成功率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11.
在甜瓜属野生种Cucumis hystrix Chakr. 和栽培黄瓜之间的种间杂交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甜瓜属植物种质资源和系统学的研究情况,然后从甜瓜属植物种间杂交的概况、种间杂交的障碍及其解决途径等三个方面,回顾和讨论了甜瓜属植物的种间杂交的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通过种间杂交研究利用甜瓜属野生植物资源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13.
三种类型草地植物种间关联的测定与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种间关联的研究,对于进一步确定植物种间关系、揭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种间替代关系的机制、草场退化和人工草地产量下降的原因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之所以选取三种类型的草地进行研究主要是考虑到由于一个群落从初期阶段到顶极阶段的演替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这样对于演替不同阶段植物种间关联的观测是困难的。故在本文中我们采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屋顶绿化作为一类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在其生命周期内展现出碳源/汇特征。然而,屋顶绿化碳作用机制复杂,目前缺少针对性的综合碳绩效量化方法和考核指标,阻碍了屋顶绿化城市脱碳的推广应用。着眼于屋顶绿化低碳景观潜力量化,本文分析了屋顶绿化系统内部碳循环机制,探究了生物碳汇、隐含碳、运行碳以及生物能源供给4条减碳增汇路径(P1~P4);基于碳排放归一化值和碳回收期双重绩效指标,总结了各减碳增汇路径归一化值测度方法;通过提取文献数据,量化了各减碳增汇路径的绩效潜力和特点。结果表明:路径P1~P4潜力量化值分别为9.54、-2.26、2.96、0.35 kg CO2·m-2·a-1,各路径潜力受植物类型、气候等因素影响很大;此外,基础数据库不完善、评估情景异质对测度准确性产生了影响。对粗放型绿色屋顶综合低碳景观潜力进行分情景讨论,其生命周期(40年)综合减碳量在92.24~433.42 kg CO2·m-2... 相似文献
17.
南方丘陵人工林林下植物种间关系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2×2联列表的基础上,应用X2检验和联结系数,检测南方丘陵人工林林下植物种间关系,以期分析南方丘陵人工林植被恢复程度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灌草两层联结程度达到显著的种对很少;灌木层极显著的有12种对,显著的有19种对,其余200种对联结程度不显著;草本层极显著和显著各有11种对,其余83种对联结程度不显著.按组间联系及种间的正负关联性,灌木层植物可分为2个种组:Ⅰ.四川红淡比、三叶赤楠、乌饭树、满树星、长托菝葜、格药柃;Ⅱ.大叶胡枝子、白马骨、牡荆.种组Ⅰ与种组Ⅱ之间许多种群间存在显著负关联.优势种往往在种间关系中起着关键作用.草本层优势种狗脊蕨、暗鳞鳞毛蕨、扇叶铁线蕨之间存在极显著正关联,且与多种群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关联;灌木层中2个种组均以优势种为联结核心.灌草层中正负关联的比例反映了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处在动态变化中.灌木层正负关联比例为125/10,草本层42/3.最后分析了种间联结方法的几个缺陷,并对该方法的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植物研究》2016,(1)
种间关系能够反映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演替的类型和阶段以及群落的稳定程度,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低效人工林林下主要物种的种间关系,以样地中出现频度较高的植物为研究对象,在2×2联列表的基础上,通过χ2检验、种间联结系数AC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进行种间联结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灌木层在χ2检验中表现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的种对共有11个,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中共有23个;草木层在χ2检验中表现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的种对共有15个,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中共有27个;灌草两层大多数种对联结程度不显著。灌木层正关联种对数与负关联基本持平,草本层正负种对关联比接近1∶2;灌草两层皆处在动态变化之中。林下植被种间关系是上层乔木影响、群落演替进程、物种生态习性以及群落环境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PCA排序可把灌草两层主要植物分别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乡土绿化树种对广东边缘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的响应特征,在广州和湛江选取8种共有乡土绿化树种进行叶片结构型性状研究,分析两地间各性状的异同以及相关性状与叶比重(LMA)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鲜重(FW)、叶长、叶宽、平均宽度以及干重(DW)、叶面积和叶片含水率等在两地存在差异,但并未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尖叶杜英(Elaeocarpus apiculatus)、印度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大叶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和非洲楝(Khaya senegalensis)两地间的比叶面积(SLA)差异极显著(P < 0.001);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的上、中部叶片厚度(TH),黄葛榕(Ficus virens var. sublanceolata)、大叶紫薇、白兰(Michelia alba)和人面子(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的上部叶片厚度均为广州大于湛江(P < 0.05)。LMA与FW和DW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叶面积、叶平均宽度和宽长比并无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这可能是两地的气候条件相差不大,还不足以使乡土树种的结构型性状产生一致性的适应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以牛轭草(Murdannia loriformis)、细竹篙草(M. simplex)、假紫万年青(Belosynapsis ciliata)及假紫万年青毛叶变种(B. ciliata var. vilosa)等4种植物为试材,探讨不同屋顶绿化植物在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以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4种植物在浇水周期较短(2 DIW和6 DIW,即每隔2 d和6 d浇一次水)的处理下,其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积累较快,植株根系体量较大,侧根生长较多;而浇水周期较长(10 DIW和15 DIW)的处理减缓植株地上部分及根系生物量的积累;根系形态明显受到控制性浇水管理的影响。非充分浇水管理下(6DIW和10DIW)的植株在持续干旱胁迫下表现出较稳定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和较好的抗旱性,而在频繁浇水管理(2 DIW)和浇水周期较长处理(15DIW)后,4种植物在持续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都较为剧烈,表现出较差的抗旱能力。因此,在4种鸭跖草科植物建植期间可通过适度浇水(6~10 DIW),以维持植株较稳定的根系活力和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