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报道无患子科(Sapindaceae)3个单种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其中掌叶木属和茶条木属为首次报道。掌叶木属(Handeliodendron Rehd.)、茶条木属(Delayaya Franch.)、伞花木属(Eurycorymbus Hand.-Mazz.)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40,28和26,且它们的染色体皆为小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中国无患子科的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狭义无患子科25属33种植物以及七叶树科2种植物和槭树科2属4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观察,发现这三科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或无规则形,垂周壁一般为平直、弓形或浅波状.气孔器主要有6种类型,通常仅分布在下表皮(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和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偶尔可在上表皮观察到),除无规则型(如波叶异木患Allophylus caudatu、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茶条木Ddavaya toxocarpa等16种)最为常见外,辐射型(细子龙Amesiodendronchinense、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金钱槭Dipteronia sinensis等11种)和环列型(如龙眼Dimocarpus longan、荔枝Litchi chinensis、韶子Nephelium chryseum等6种)也较为普遍,短平列型(赛木患 Aphania oligophylla、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tttosa、干果木Xerospemuan bonii、假山萝Harpullia cupaniodes)和十字型(广西檀栗Pavieasia kwangsiensis)仅在少数几属中出现,不等细胞型仅出现在倒地铃Cardioslx,mmm halicacabum中.在扫描电镜下,角质层多具有条纹、鳞片或颗粒等特征;三科植物的气孔外拱盖内缘大多为浅波状.本文试图通过对三科的叶表皮特征,尤其是气孔器类型等形态特征的观察,寻求有意义的叶表皮性状,为进一步探讨无患子科尤其是掌叶木属、茶条木属与七叶树科乃至与槭树科亲缘关系提供资料.研究结果从叶表皮特征的角度说明了这三个科在系统上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植物类型为中亚热带典型的常绿阔叶林,起源古老,保存不少古代残遗植物。经调查,保护区内共记录有植物1928种,隶属925属290科,珍稀濒危植物14种,其中观光木、野茶树、伯乐树、伞花木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闽楠、八角莲、野大豆等8种为国家Ⅲ级保护植物;三尖杉、秀丽栲为广东省重点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4.
北京山区野生维管束植物区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北京山区共有高等植物1166种(含变种、变型),隶属于122科、503属;其中蕨类植物17科、26属、62种(变种),裸子植物3科、7属、7种;双子叶植物88科、371属、863种(变种);单子叶植物14科、99属、234种(变种)。优势科属的统计表明,本区维管束植物一方面集中于菊科、蔷薇科等一些世界性大科之中,同时又向少种科、单种科分散。在北京山区共调查到1个单种科,6个单属科。本区分布的单种属和寡种属共72个,其中单种属有31个。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占有全国植物科的15个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的属为主,其占种子植物总属数的55.34%;其次是泛热带分布类型,共计60属,占总属12.6%,中国特有分布的属有11属,占总属数的2.31%,所占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5.
广西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统计了广西植物区系的特有属和特有种.分析了广西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结果表明.广西植物区系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61个.占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总数的23.7%;其中广西本地特有属12个.特有程度仅次于有15个省级特有属的云南。广西植物区系共有696个被子植物特有种.隶属于104科285属.它们有着强烈的热带亚热带性质.石灰岩山地的特有化发展则是广西植物区系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在696个特有种中.有230种为石灰岩山地专性特有种。这种石灰岩的特有化发展在苦苣苔科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那坡县种子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地处桂西南的那坡县迄今计有种子植物174科,889属,2201种。其中东亚特有科5个,中国特有属15个,那坡特有种39个。这一地区不仅植物种类丰富,而且特有现象较为显著。在15个中国特有属中,1属为那坡本地的的特有属,4属为苦苣苔科植物。中国特有种的各亚型以及39个那坡特有种所隶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均表明,该植物区系具有强烈的热带亚洲特色。石灰岩山地的特有文化发展则是那坡植物区系的另一个显著特征,这种特有化发展在苦苣苔科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内蒙古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00余份大型真菌标本进行了研究,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鉴定出308种,隶属于2门4纲14目45科108属。在科属组成上,优势科为红菇科Russul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等共8科,含195种,分别占总科数、总种数的17.78%和63.31%;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丝盖伞属Inocybe、蘑菇属Agaricus等共15属,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13.89%和54.87%。在地理分布上,以世界广布种和北温带分布种为主,分别含有128种和107种,占总种数的41.56%和34.74%,表现出明显的北温带区系特征,但不同植被类型中大型真菌多样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个桫椤植物样方苔藓植物进行采集,共获165份标本。经鉴定分析,有苔藓植物26科37属61种,其中苔类植物8科10属16种,藓类植物18科27属45种;优势科有5个,分别是齿萼苔科、白发藓科、凤尾藓科、毛锦藓科、灰藓科;优势属有5个,分别是白发藓属Leucobryum、梳藓属Ctenidium、曲柄藓属Campylopus、凤尾藓属Fissidens、异萼苔属Heteroscyphus;苔藓植物种类较丰富的样方多位于沟边、沟谷潮湿的地带,在草本、蕨类、小灌木等小型植物少、桫椤植物幼苗少及腐殖质层厚的环境中,苔藓植物分布也较多;生境分析结果显示,石生基质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85.25%。  相似文献   

9.
秦岭南坡中段种子植物区系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秦岭南坡中段有种子植物152科,815属,2184种,对该地区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地区种子植物种类丰富,共有裸子植物5科,15属,30种,单子叶植物23科,169属,390种;双子叶植物124科,631属,1764种。(2)属的地理分布类型种类多,有15个分布类型及19个变型,其中温带成分占64.17%,具一定的优势。但同时表现亚热带成分向温带成分过渡的特点。(3)本地区植物古老、残遗、原始成分多,反映了该地区植物区系古老的性质。(4)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41属。国家级保护植物32种,分析结果认为本地区是秦岭种子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亚热带地区石灰岩山地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群落的变化规律,应用样方调查法,对广东省清新县和阳山县两片石灰岩山区圆叶乌桕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两个面积为2400 m2的样方中,共有维管植物140种,隶属于65科118属。群落均以大戟科、茜草科、芸香科、桑科和木犀科为优势科;其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分布型为主,占总属数的79.6%,温带分布型属占18.3%。除草本层均匀度外,清新群落的各层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比阳山群落的高。清新的圆叶乌桕种群缺乏小苗,为不稳定种群; 而阳山的圆叶乌桕种群相对年轻,为稳定种群。随着群落的演替发展,群落中圆叶乌桕的优势地位终将被其它耐荫型树种所取代。  相似文献   

11.
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武陵山地区位于湘鄂渝黔交界处,面积约10万km2。本文从科、属、种水平对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和性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自产种子植物201科、1005属、4119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9属、36种,双子叶植物166科781属、3447种,单子叶植物29科、205属、636种,含单种和少种的科和属及木本植物比较丰富;(2)本区含世界广布科40科,热带分布科91科,温带分布科70科。含种数较多的科为广布科和热带分布科,而主要特征科则是一些主产东亚(包括中国特有)的亚热带和温带分布科;(3)本区的属含我国15种分布区类型中的14种,其中以北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三类成分比较集中。中国特有属64属(占6.83%),其中不少可能就起源于本区(或)及其周围。温带分布属多于热带分布属;(4)种的地理成分有15种类型,其中绝大多数属东亚和中国特有,它们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温带性质。中国特有种共计2682种,其中126种为本区所特有,675种为华中区特有,其他1881种则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并大体上可分为10个亚型。种的地理成分决定了本区现代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即在旧的热带区系的基础上蜕化演变而成的温带性亚热带植物区系或亚热带山地植物区系。本区东亚成分众多,不仅是其分布中心的一部分,而且正处于东亚成分扩散和迁移的重要通道--武陵山走廊上,因此可视为东亚植物区系的一个关键地区。  相似文献   

12.
神农架维管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19  
本文为神农架维管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结果,扼要报道了本区系现知的2638种(包括种下等级),分隶193科850属;粗略分析了850属的分布区类型,表明本区系以温带分布特别是北温带分布为主要成份的性质;介绍了本区系一些主要的古老属种,世界单种属47属,在中国为单种属的有33属,分布于该地区的中国特有属43属及中国列入珍稀保护植物49种。通过对木本植物的统计(有99科290属1103种,其中乔木属128属),显示出该地区是中国北温带木本植物,特别是乔木属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木本植物组成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分布的典型森林植被类型之一,由于富钙偏碱的地球化学背景及多样性的生境类型,该森林具有群落结构多样、树种组成丰富、优势物种突出等特点,基于大型动态监测样地的群落特征分析是揭示其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基础。该研究在木论国家自然保护区建立了25 hm2的样地,依照CTFS全球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规范,定位并调查了样地内每一棵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结果表明:(1)样地内有监测树种254种,隶属于64科161属;独立个体总数为110370株(含分枝为144679株),平均胸径为4.14 cm。(2)个体数最多的15个树种的个体数之和占到总个体数的78.46%,稀有种有100种,占总树种数的39.37%。(3)群落结构稳定且更新良好,木本植物整体径级结构呈倒“J”形。(4)样地内重要值≥1的树种有26种,占总树种数量10.24%;重要值排名前三的物种分别是小果厚壳桂、栀子皮和香叶树。(5)样地中共有萌生木本植物204种34309株,分属于127属51科,分别占样地总物种、个体数量、属及科数的80.32%、14.42%、78.88%和79.69%。此结果表明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丰富、群落成熟稳定、更新良好,反映了亚热带非地带性喀斯特顶极群落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广西南部五皇山地区的植物区系特征,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对广西五皇山国家地质公园及邻近区域的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五皇山地区分布野生植物1 002种,隶属于167科581属,包括蕨类植物20科37属73种, 裸子植物3科4属5种,被子植物144科540属924种,以被子植物占优势。科属的地理成分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属的热带性更强,其中泛热带成分占最大优势,温带成分则以北温带为主。中国特有属4属,未见中国特有科。该地区植物区系总体表现为物种丰富度高,区系热带性质强,特有性弱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全面踏查结合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海南文昌地区维管植物组成、区系成分、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文昌地区共计有维管束植物201科777属1397种,其中蕨类植物31科46属67种,种子植物170科731属1330种;野生种子植物634属1183种(包括珍稀濒危植物25种,海南特有种49种)。在属级水平上,文昌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热带、亚热带成分占非世界分布总属数的93.23%。在种级水平上,热带亚洲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是该地区植物区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的分布种最多,占非世界广布种的47.26%;中国特有种占非世界广布种的12.01%。此外,村落风水林保存了大量当地珍稀植物和古树名木,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当地政府加强对村落风水林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宁夏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宁夏有种子植物(不包括栽培植物)101科493属1415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属11种,被子植物98科486属1404种,另外,具有中国特有属12个,宁夏土著特有种21个(含种下等级)。本文对宁夏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地理成分、特点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种类相对贫乏;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区系中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地位,显示出该区系的温带性质,其中北温带成分是宁夏植物区系的核心;区系起源古老,但也有年轻成分;区系联系广泛,多种区系成分的汇集,即华北-蒙古-唐古特三个区系成分交汇、混杂和过渡;宁夏土著特有成分和珍稀濒危植物较少。  相似文献   

17.
安徽祁门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祁门地区蕨类植物共有107种(包括变种、变型),隶属于28科56属,其中发现安徽地理分布新记录种1个,即丝带蕨(Drymotaenium miyoshianum)。该区的蕨类植物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 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和蹄盖蕨科(Athyriaceae);优势属为鳞毛蕨属(Dryopteris)、卷柏属(Selaginella)和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属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为主,亚热带和温带分布次之;种的地理分布则以中国-日本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祁门蕨类植物区系在区系区划上应属于典型的华东地区。该区的蕨类植物生态类型以土生为主。种的相似性分析和属的聚类分析表明:该区系与三清山和天童山的关系密切,而与白石砬子等关系疏远。  相似文献   

18.
山西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89科359属809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6属7种,被子植物87科353属802种。含5属以上的科15科,单、寡种属共330属,这些科、属在植物区系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种子植物科、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的分布区类型中,世界分布型40科,北温带分布型24科,分别占总科数的44.94%和26.97%。属的分布区类型中,温带成分256属,占总属数的82.05%,反映出该区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种的分布区类型中,中国特有分布种居首位,尤以华北成分占优势,其中华北落叶松、黄刺玫、油松等为该区植被建群种或优势种。科、属、种的特有现象不平衡,没有中国特有科,中国特有属、特有种分别为7属、325种。  相似文献   

19.
山西翅果油树分布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峰 《植物研究》2003,23(4):478-484
翅果油树是国家2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在山西分布于中条山的翼城、绛县和平陆,吕梁山南端的乡宁、河津和稷山,约当110°36'~111°56'E,34°52'~36°05'N。山西翅果油树分布区有种子植物905种,隶属于449属95科,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4种,被子植物93科447属901种(双子叶植物78科312属714种,单子叶植物15科135属191种)。山西翅果油树分布区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类型多样,具有暖温带性质。突出特征是温带成分占优势和有相当比例的热带成分,前者共有276属,占总属数的68.66%(其中北温带成分138属,占总属数的为34.33%);热带成分共有106属,占总属数的26.38%,它们在植物区系和植被的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或指示意义。在山西翅果油树分布区种子植物种的区系成分中,中国特有种占绝对优势,达369种,占总种数的41.65%,它们是构成山西翅果油树分布区优势植被类型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的主要成分,如油松、华山松、白皮松、橿子栎、翅果油树、黄刺玫、虎榛子、白刺花、连翘、蚂蚱腿子等。此外,还提出了翅果油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