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7-酮基胆甾醇-9-羧基壬烷(OXL-1)对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形成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细胞模型中脂质生成的潜在抑制作用。油红染色显示OXL-1能显著降低油酸诱导的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的脂质生成。基因芯片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HepG2细胞经OXL-1处理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酶(FAS)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Cα)转录表达显著降低。相比较于对照组,OXL-1组甘油三脂减少56.87% ± 9.08%(P<0.01),总胆固醇减少24.96% ± 5.45%(P<0.01)。同时也使SREBP1c、FAS和ACCα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OXL-1组相比OA组,其SREBP1c、FAS和ACCα的蛋白质表达分别下调52.62% ± 6.38%(P<0.01)、51.14% ± 8.75%(P<0.01)和19.46% ± 3.64%(P<0.05)。结果说明,OXL-1可能经由SREBP1c、FAS和ACCα的转录和蛋白质水平的调控作用来阻止OA诱导的脂质蓄积。综上结果揭示,OXL-1可能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细胞模型中作为一种阻止脂质积累的新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基于斑马鱼模型,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斑马鱼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治疗作用,研究其对NAFLD治疗的分子学机制。随机挑选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熊果酸组(5、10、20μg/mL)。正常组给予3.5%葡萄糖,模型组给予3.5%果糖96 h,诱导斑马鱼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向3.5%果糖的培养液中分别给予相应低、中、高浓度的熊果酸液作为给药组,每天进行1次换液,连续96 h。收集幼鱼,检测幼鱼体重、体长以及肥满度(condition factor)以反映幼鱼的肥瘦程度,进行整体油红O染色、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脂质变性情况和病理组织学损伤程度,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试剂盒检测斑马鱼体脂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肝组织mTOR/SREBP-1c/ACC1/Fasn 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斑马鱼肝脏脂质沉积程度严重,斑马鱼体内TG、TC及mTOR、SREBP-1c、ACC1、Fasn mRNA的表达量均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熊果酸组斑马鱼肝脏脂质沉积减少,斑马鱼体内TG、TC及的mTOR、SREBP-1c、ACC1和Fasn mRNA的表达量均降低(P0.01),说明熊果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脂质代谢有关,进而抑制肝脏脂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油橄榄叶提取物(OLE)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递增法灌胃乙醇24周建立大鼠肝损伤模型,造模同时用OLE(250 mg·kg~(-1)、500 mg·kg~(-1)、1 000 mg·kg~(-1))进行灌胃治疗。利用生物显微技术观察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β)的含量,用比色法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OLE治疗后,血清ALT、AST、TG、TC水平降低;肝脏TNF-α、IL-1β、MDA含量及SREBP-1c表达呈降低趋势;SOD、CAT、GR水平均显著升高;肝脏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OLE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自由基损伤、减轻炎症反应、抑制SREBP-1c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植物乳杆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肝保护机制,本研究通过对昆明小鼠饲喂高脂高糖小鼠饲料来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之后按10 m L/kg的剂量对小鼠灌胃1.0×108 CFU/mL的植物乳杆菌NCU116溶液,持续8周。研究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NCU116处理,不仅显著降低小鼠血清TC、TG和LDL水平,并升高血清HDL水平(p0.05);也显著降低小鼠的血清和肝脏中的FFA水平(p0.05);且显著抑制ALT和AST的升高;增加AMPK和ACC的磷酸化水平,并抑制了SREBP-1和FAS的表达(p0.05);同时显著升高CAT和SOD水平,并显著降低MDA水平(p0.05);显著上调Nuclear Nrf2和HO-1的表达水平,并下调Keap1水平(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NCU116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保护作用,通过激活AMPK和Nrf2通路来抑制脂质代谢和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5.
探究木香烃内酯体外对乙醇诱导肝细胞损伤及脂肪变性的影响。建立乙醇导致人LO2肝细胞损伤模型,检测木香烃内酯对细胞活力、ALT和AST释放、脂质生成、脂质调控因子表达及AMPK活性的影响。发现乙醇在高于100 mM浓度时显著抑制肝细胞活力,据此将100 mM浓度的乙醇作为体外刺激肝细胞的实验浓度。木香烃内酯能够逆转乙醇对肝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并降低乙醇导致的肝细胞ALT、AST的释放。木香烃内酯能够降低乙醇诱导的肝细胞脂质成分集聚,降低细胞内TG、TC水平。此外,乙醇导致肝细胞中重要的脂质调控转录因子SREBP-1c的表达显著上调,使PPARα的表达显著下调;而木香烃内酯能够减少SREBP-1c的表达并增加PPARα的表达。进一步发现,木香烃内酯显著促进肝细胞中AMPK的磷酸化,且AMPK抑制剂BML-275能够显著削弱木香烃内脂对SREBP-1c和PPARα的调控作用。综上,木香烃内酯体外显著改善乙醇诱导的肝细胞损伤与脂肪变性,该作用与激活AMPK进而调控SREBP-1c与PPARα的表达有关。本研究为将木香烃内酯作为抗酒精性脂肪肝候选药物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脂肝宁预防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药脂肝宁预防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酒精灌胃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造模同时给予中药脂肝宁(ZGN)药物干预,以硫普罗宁(TPN)为对照,检测血清肝功能和肝匀浆甘油三酯(TG)、氧自由基(ORF)、抗超氧阴离子(ASO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并对大鼠肝脏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酒精灌胃12周后大鼠形成酒精性脂肪肝,中药脂肝宁高浓度组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匀浆TG、ORF及MDA含量显著降低,而ASOA和SOD含量升高(P<0.05),肝脏脂肪变明显改善。结论中药脂肝宁通过抑制氧化应激、稳定肝细胞膜、抑制脂质过氧化来改善酒精所致肝细胞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诱导小鼠系膜细胞内脂质沉积的可能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的小鼠系膜细胞(MMC)分为正常对照组、刺激组、刺激+空质粒组(sh-HMGB1)和刺激+质粒组(sh-SREBP-1);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沉积;RT-PCR检测HMGB1、SREBP-1和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表达;Wes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油红O检测显示IFN-γ刺激组MMC细胞中出现明显脂滴;IFN-γ刺激能够上调HMGB、SREBP-1和FASmRNA及蛋白表达;沉默HMGB1能够降低IFN-γ诱导的SREBP-1和FAS上调,并减少细胞内脂质沉积;沉默SREBP-1能够减少HMGB诱导的MMC细胞内脂质沉积。结论:IFN-γ可能通过上调HMGB/SREBP-1/FAS的表达促进小鼠系膜细胞内脂滴沉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HA对肝X受体激动剂T0901317诱导的HepG2细胞甘油三酯积聚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以50μmol/LDHA、10μmol/LT0901317分别处理细胞以及50μmloL/LDHA和10μmol/LT0901317共同处理细胞48h。油红0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沉积;氯仿-甲醇抽提细胞总脂质,酶法定量检测细胞甘油三酯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与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如SREBP-1c、FAS、SCD-1、PPARa和CD36的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μmol/LT0901317处理48h后,HepG2细胞内的油红O染色脂滴增多,甘油二酯浓度升高了50%;脂肪酸合成基因:SREBP-1c、FAS和SCD-1及脂肪酸吸收基因CD36的mRNA水平分别升高了9.9、5.2、2.2和1.5倍,而脂肪酸降解基因PPARoz的mRNA无变化。DHA与T0901317共同处理的HepG2细胞内脂滴明显减少;甘油三酯含量比70901317处理组降低了15%:SREBP—1c、FAS、SCD-1和CD36的mRNA水平比T0901317处理组分别降低了92%、31%、46%和60%,而PPARa的mRNA水平比T0901317处理组升高了30%。结论DHA通过降低脂肪酸合成和吸收基因的表达并升高脂肪酸降解基因的表达缓解肝x受体激活所致HepG2细胞内甘油三酯积聚。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牛磺酸对HepG2细胞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为牛磺酸预防/改善机体高脂状态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在DMEM培养基中添加0.05 mmol/L油酸建立高甘油三酯细胞模型,分别以终浓度为1、5、10、20 mmol/L的牛磺酸处理细胞24、48、72 h,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水平;并检测5 mmol/L牛磺酸作用24 h后细胞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及脂肪合成相关酶乙酰辅酶A合成酶(AceC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1(ACSL1)的蛋白表达水平。1 mmol/L牛磺酸作用72 h,5和10 mmol/L牛磺酸作用24、48、72 h,20 mmol/L牛磺酸作用24和48 h均可使高脂HepG2细胞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下降(P0.05);5 mmol/L牛磺酸作用24 h,高脂HepG2细胞的SREBP-1c、FAS、ACC、AceCS1、ACSL1表达明显减少(P0.05),磷酸化ACC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牛磺酸通过调控SREBP-1c及其下游靶基因而抑制高脂HepG2细胞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脂肪酸对肝细胞系脂质积累、细胞损伤的影响,选择合适诱导试剂及肝细胞系建立一种具有严重细胞损伤及炎症反应的晚期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体外细胞模型。方法:以油酸(OA)或棕榈酸(PA)或其混合物分别处理HepG2和LO2细胞,以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以油红O染色及甘油三酯酶法检测细胞脂质积累程度;以qRT-PCR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纤维化相关蛋白、自噬相关蛋白、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0.25 mmol/LPA作用HepG2细胞24 h可显著诱导甘油三酯(TG)和脂质积累,但对LO2细胞无明显影响;0.25 mmol/L PA处理两种细胞系可诱导显著的细胞损伤及炎症,OA可缓解PA对细胞的损伤作用。结论:利用PA处理HepG2细胞可引起一定程度的脂质积累,诱导显著的细胞损伤及炎症,是合适的MAFLD体外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分别给予维生素E、亚硒酸钠或两者合用干预5周,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检测肝组织UCP2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从而探讨维生素E和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解偶联蛋白2(UCP2)及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维生素E和硒两者合用组大鼠血清中TG、TC含量明显降低,SOD活力升高显著,肝组织中UCP2mRNA与蛋白表达下调明显。上述结果表明维生素E和硒合用降低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下调UCP2表达水平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法提取葡萄籽中白藜芦醇,酒精(100 mmol/L)诱导LO2细胞构建氧化损伤模型,D-半乳糖构建衰老小鼠模型,采用白藜芦醇提取物干预后,对细胞及小鼠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在液料比为1∶10、浸提时间40 min、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10 min,双水相体系为(乙醇∶硫酸铵=1∶1)白藜芦醇提取率达到2.408±0.088 mg/g。白藜芦醇提取物作用LO2细胞后,能够降低乙醇诱导引起的丙二醛含量升高,能显著提高SOD和GSH-px的活性。白藜芦醇提取物对衰老模型小鼠肝中丙二醛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能够提升SOD和GSH-px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肥胖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脂代谢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饮食诱导的肥胖(diet-induced obesity,DIO)大鼠模型并初步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脂肪含量30%的高脂饲料饲喂雄性SD大鼠25周,观察大鼠体重、Lee’s指数、肝组织病理改变,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及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并通过real-time PCR,检测成模大鼠肝脏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酶(FAS)、激素敏感酯酶(HSL)以及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表达变化。结果高脂饲料饲喂6周后,DIO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均显著增加;25周后肝脏脂肪异常蓄积,出现中重度脂肪肝,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肝脏中ACC、FAS和HSL表达显著增加,SREBP-1c表达水平达到正常组的2.56倍,两组间差异极其显著。结论成功建立了DIO大鼠模型,通过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初步阐释了营养性肥胖的发生与脂代谢变化之间的关系,SREBP-1c,ACC,FAS和HSL参与了DIO的形成,从而初步揭示了脂代谢变化与营养性肥胖的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分别给予维生素E、亚硒酸钠或两者合用干预5周,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检测肝组织UCP2 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从而探讨维生素E和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解偶联蛋白2(UCP2)及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维生素E和硒两者合用组大鼠血清中TG、TC含量明显降低,SOD活力升高显著,肝组织中UCP2 mRNA与蛋白表达下调明显。上述结果表明维生素E和硒合用降低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下调UCP2表达水平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祛湿化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AMPK蛋白活性及其相关脂肪代谢靶蛋白活性的影响,以探讨该方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饮食诱导大鼠脂肪肝模型,造模大鼠给予高脂饮食4周后,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模型组及祛湿化瘀方组,分别灌胃给予饮用水及中药祛湿化瘀方4周。实验8周末取材后观察:1)肝组织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2)肝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油红染色),3)肝组织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K inase,AMPK)及磷酸化AMPK、肝组织总蛋白及核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 c、SREBP-1 c)、肝组织总蛋白及核蛋白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rbohydr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hREBP)含量、肝组织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1 CoA Carboxylase,ACCa-se)及磷酸化ACC蛋白含量,4)肝组织AMPKα1、AMPKα2、SREBP-1、ACCα、SREBP-1 c及ChREBP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组肝组织TG、FFA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出现明显大泡样脂肪变性;模型组肝组织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核蛋白SREBP-1与ChREBP表达增加、ACC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蛋白活性升高。2)祛湿化瘀方组肝组织TG、FF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肝组织炎症及脂肪变性程度减轻;祛湿化瘀方能显著升高肝组织AMPK、ACC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核蛋白SREBP-1及ChREBP含量。结论:祛湿化瘀方通过调节AMPK活性及其相关靶蛋白活性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肝脂肪代谢,这可能是该方有效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探讨茶树新品系福茶1号绿茶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及其机制。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高脂模型组(HFD)、福茶1号绿茶组(CFT-1,200 mg/kg·d)和普通绿茶组(Fuyun6,200 mg/kg·d)。采用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绿茶提取物干预8周后,检测大鼠血脂水平、血清和肝脏的抗氧化活性、血清ALT、AST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10含量。利用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通过Western blot和qRT-PCR方法检测脂质代谢和氧化损伤相关基因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核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脂肪酸合成酶(FAS)和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Ic(SREBP-lc)、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抗氧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的受体-a(PPAR-α)、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ACO)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I(CPT-lα)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显示,CFT-1的绿茶提取物能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引起的体重增加和血清中TC、TG、LDL-C水平的上升,显著提高血清HDL-C水平;明显减少肝细胞中脂滴的形成,减轻肝小叶炎症脂肪变性和防止肝纤维化;显著提高血清和肝脏的SOD、GSH-Px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显著降低血清异常升高的ALT、AST活性和TNF-α、IL-6含量,提高IL-10含量;显著抑制肝组织中ACC、FAS、SREBP-1c和C/EBP-α表达的升高,有效拮抗肝组织中LDLR、CPT-1α、PPAR-α和ACO表达的降低。并且CFT-1的绿茶提取物的上述作用优于普通绿茶。茶树新品系CFT-1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具有降血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和抗炎能力,调节脂肪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7.
蚕蛹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蚕蛹油对高脂大鼠模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的影响。方法SD大鼠10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并参考血脂水平随机分为9组:空白对照组,高脂对照组,预防低剂量组,预防中剂量组,预防高剂量组,治疗低剂量组,治疗中剂量组,治疗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月见草油),分别喂饲各种饲料。于第11周处死大鼠,检测肝脏的肝重指数和肝脏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结果实验11周末,预防组、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的肝重指数,肝脏TG、TC及MDA水平均明显低于高脂对照组(P<0.05),并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蚕蛹油可通过调整脂质代谢,具有十分显著的预防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的效果,优于月见草油。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究氧化固醇结合蛋白类似物3(Oxysterol Binding Protein-like 3,OSBPL3)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肝脏特异性沉默OSBPL3小鼠模型和空载体对照组,分别予以普食和高脂喂养12周。分为正常对照组、OSBPL3沉默组、肥胖对照组、肥胖OSBPL3沉默组。观察小鼠一般情况,Real-time PCR检测脂质合成基因及脂质分解基因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kt/mTOR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人HepG2细胞株给予不同浓度油酸(oleic acid,OA)处理,观察油红O染色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OSBPL3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与OSBPL3沉默组小鼠各项指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肥胖对照组及肥胖OSBPL3沉默组体质量、内脏脂肪及内脏脂肪指数较高(P<0.05);与肥胖对照组相比,肥胖OSBPL3沉默组体质量、内脏脂肪及内脏脂肪指数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肥胖对照组及肥胖OSBPL3沉默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较高(P<0.05);与肥胖对照组相比,肥胖OSBPL3沉默组TC、TG、LDL-C及HDL-C较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与OSBPL3沉默组小鼠SREBP-1C、FAS及PPARα表达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肥胖对照组及肥胖OSBPL3沉默组SREBP-1C、FAS较高,PPARα表达水平较低(P<0.05);与肥胖对照组相比,肥胖OSBPL3沉默组SREBP-1C、FAS表达水平较低,PPARα表达水平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肥胖对照组Akt及mTOR磷酸化表达水平较高(P<0.05);与肥胖对照组相比,肥胖OSBPL3沉默组Akt及mTOR磷酸化表达水平较低(P<0.05)。随着OA作用浓度的升高,油红O染色逐渐加深。与0 μmol/L油酸相比,油酸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HepG2细胞OSBPL3 mRNA水平(P<0.05)。结论:OSBPL3能够调控脂质代谢的表达,可能通过调控Akt/mTOR信号通路发挥生物学功能,有望为研究NAFLD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共轭亚油酸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共轭亚油酸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c9,t11CLA:t10,c12CLA=2:1、1:1、1:3、1:6,只含t10,c12CLA共7组。实验至第8周末取血,检测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共轭亚油酸组大鼠血清TC、TG、MDA含量明显降低,HDL、SOD含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共轭亚油酸具有降低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康Ⅳ号(Gankang Ⅳ,GKⅣ)对脂肪肝(FL)组织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形态学的影响。方法64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B1组、B2组、B3组、C组、D组。A组、B1组、B2组、B3组、C组给予高脂饲料(84.4%标准饲料+10%猪油+0.5%胆固醇+0.1%胆盐+5%蛋黄粉)和白酒复合复制大鼠FL模型,B1组、B2组、B3组、C组分别给予肝康Ⅳ号低、中、高剂量和东宝肝泰灌胃干预,设空白对照D组。第6周末处死动物取肝脏制备10%的肝匀浆检测TC、TG、SOD、MDA。检测肝脏病理学。结果(1)TC、TG:B1组、B2组、B3组、C组与A组比较,TC、TG含量明显下降(P〈0.05~0.01),B2组、B3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2)SOD、MDA:B1组、B2组、B3组、C组与A组比较,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0.01),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在SOD方面,B1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B2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在MDA方面,B1组、B2组、B3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肝脏病理学:A组为重度脂肪肝,C组、B1组为中度脂肪肝,B2组、B3组脂肪肝程度轻于C组、B1组。结论GKIV能有效降低肝脏组织脂质沉积,防止MDA的升高,SOD的下降;减轻FL程度,呈现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