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鱼蝙蝠形态和行为特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食鱼蝙蝠种类、分布 ,及其形态结构、回声定位功能和捕食行为的研究成果。比较食鱼蝙蝠与近水面“拖网式”食虫蝙蝠在形态、回声定位信号及捕食行为方面的异、同 ,推测食鱼蝙蝠起源于“拖网式”食虫蝙蝠类 ;体形和回声定位信号的几种特异性是捕食行为进化压力 ,而环境是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无处不在的蝙蝠,是福是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保护旗帜高扬的今天,我们来讨论的不是珍稀濒危物种,而是无处不在的蝙蝠。人类应该怎样和这样的动物相处?是几乎与每个人都有关的问题。我们在本期刊登了几篇文章:“当心!你在与病毒携带者共舞”、“古建筑里的神秘房客”和“空袭果园的不速之客”,讲述蝙蝠给人类带来的一些问题并特此请到了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张树义、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李湘涛、北京麇鹿苑博物馆副馆长郭耕来做客编辑部,就人类如何与蝙蝠这类动物相处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蝙蝠听觉器的“视”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蝙蝠听觉的“视”功能是如何被发现的以及二种不同类型的回声定位蝙蝠所发现的超声信号特征,同时还讨论了回声定位的分辨率和该功能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咬合力与动物咀嚼系统的形态特征以及食物硬度有关,是评价动物取食行为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于2012年4月在云南西双版纳对食果、食蜜和食虫3种食性的12种蝙蝠咬合力进行研究,使用咬合力探测仪测量蝙蝠手持状态下的咬合力,分析不同食性蝙蝠咬合力的差异,并与其体型(体重、前臂长、头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种食性蝙蝠的咬合力存在显著差异,食果蝙蝠咬合力最大,其次为食蜜蝙蝠,食虫蝙蝠咬合力最小;但是去除体重因素的影响之后,不同食性蝙蝠的咬合力则差异不显著。蝙蝠咬合力与体重、前臂长、头长均呈显著正相关。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体重是影响蝙蝠咬合力的主要因素,食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咬合力产生影响,食蜜蝙蝠吻部延长,头长上的特化导致其咬合力的减弱。  相似文献   

5.
壬午年末,北国正是银装素裹、呵气成霜的时节,我们为了进行蝙蝠系统发育研究,来到了素有“彩云之南”、“野生动植物王国“美称的云南省东南部,探访生活在祖国边陲的小鬼头。 云南省是我国蝙蝠最丰富的地区,位于屏边县的大围山是我们选择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老前辈们曾经来到这里采集了大量蝙蝠标本,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得益于这些丰富的历史资料所提供的重要信息,也使我们下定决心要来此看一看。 屏边县城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但却流露出与大城市不同的、几分难得的幽静和安逸。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副所长何永明先生及其同事热情欢迎我们这些慕名远道而来的探访者。  相似文献   

6.
蝙蝠的食虫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早晨4点钟,我从吊床上醒来时忽然发现自己身上到处是凝固的血迹,有的伤口还在流血。上帝啊,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一位亚马逊探险者日记中的一段。原来,他是遭到了圭亚那吸血编福的“暗算”。作者进一步记述到:“这类蝙蝠体型相对巨大,在人或其它动物熟睡时吸血有时直到后者死亡。吸血蝙蝠具有奇特的吸血本领,它们可以本能地辨别出熟睡的人或其它动物,一边扇动翅膀一边轻轻咬破袭击目标的皮肤。因为伤口极小,所以受害者感觉不到疼痛。于是,吸血编福便从这个小口不停地吸吮直到几乎飞不动为止。”早期到亚马逊探险的旅行家很多…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通报》2009,(7):16-16
习惯于夜行生活的蝙蝠,其敏锐的听觉和准确的回声定位能力令人惊讶,那么其视觉能力会因其夜行生活而退化吗?对此.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生态与进化实验室教授张树义带领的课题组与英国、爱尔兰学者的合作研究发现。所有蝙蝠的视觉都是有功能的,而且大多数蝙蝠仍有“双色觉”,能看到不止一种颜色。该联合课题组还大胆挑战“弱光环境促使动物视觉退化”的经典理论,提出了“感觉代偿”(sensory trade—off)的感官进化新机制,揭示了蝙蝠的视觉世界。  相似文献   

8.
蝙蝠携带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蝙蝠物种丰富,分布广泛,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其中一些蝙蝠种类还有迁飞的习性,与人类接触密切.迄今为止,已在蝙蝠体内分离到80多种病毒,其中一些是多种重大人兽共患疾病的传染源,给人类公共健康和蝙蝠生物保护带来威胁.近年来,一些新病毒病的暴发,老病毒病的重返都与蝙蝠有关,如1994年澳大利亚爆发的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1,2],1997年澳大利亚爆发的梅南高病毒(Menangle virus)[3],1998年马来西亚爆发的尼巴病毒(Nipah virus)[4],以及Tioman病毒(Tioman virus)[5]等;而人类在防止蝙蝠传播病毒的同时,很可能由于采取的方法不当而对蝙蝠物种的保护构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翼手目动物俗称蝙蝠,是典型的夜行性飞行哺乳动物,它们的歇息方式给人的印象是倒挂于屋顶、树枝、洞穴顶部的岩石上等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经常提出疑问:“倒挂着歇息的蝙蝠如何排便、排尿,而不弄脏自己身体?”。就此问题,我们对海南岛几种主要蝙蝠进行了行为观察,  相似文献   

10.
永州城郊生态良好,植被覆盖率高,适合蝙蝠的生存。通过对永州城郊3个固定观察点上空的蝙蝠活动进行长期观察,初步掌握了其晚间活动节律。蝙蝠4月上旬开始出现在观察点上空,11月上旬消失,一年共活动约7个半月。蝙蝠每天活动的群体数量、起始时间、高峰时间以及结束时间随月份的推移表现出先增加(延迟)后稳定再减少(提前)的趋势。蝙蝠每天傍晚活动的高度随夜色加深而逐渐减低。蝙蝠活动节律的形成与永州当地傍晚温度、日落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且临活动前或活动中的天气变化对蝙蝠活动影响明显。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地蝙蝠的活动规律,也可为当地蝙蝠保护及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