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的研究揭示,血管紧张素的特异性结合部位分布于整个下丘脑,在腺垂体的浓度尤其高。已有报告,在狗,血管紧张素Ⅱ可刺激ACTH释放。由于ACTH和β-内啡肽在垂体内来自同一前体分子,曾有人设想,血管紧张素对β-内啡肽的释放也有同样的作用。最近,Beuers等人用大鼠实验,证实了上述设想。他们采用向大鼠静脉内灌流血管紧张素,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中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β-EI)的方法,发现血管紧张素Ⅰ、Ⅱ都可刺激血中β-EI升高,而血管紧张素Ⅲ的作用较弱。这种效应呈剂量-反应关系,并可被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saralasin阻断。为了探索血中升高的β-EI的来源,作者应用葡萄糖凝胶层析法分析了血浆β-EI,发现其中有β-趋脂素的成份;预先在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可阻断血管紧张素引起的β-EI释放。因此,他们认为,血中β-EI升高是由于垂体释放增加的结果。应用血管紧张素转  相似文献   

2.
氧化亚氮广泛用于外科麻醉和牙科镇痛。尽管该药历史悠久,效果良好,但它消除焦虑,解除疼痛的机制却不甚清楚。1979年Berkowitz 等发现,氧化亚氮的镇痛作用可能部分地与激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内源性镇痛系统有关,即可能通过释放阿片样肽激动阿片受体。在动物和人体内均发现,阿片受体阻断剂纳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应用核团推挽灌流技术和放射免疫测定方法,研究了家兔伏核和杏仁核相互促进阿片肽释放的现象。在两核团中任何一个注射微量吗啡,均可引起另一核团内脑啡肽和β-内啡肽的释放增加。这些结果提示伏核和杏仁核之间具有功能上的双向联系,并可能参与形成脑内镇痛系统中的某种正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人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肽与人β-内啡肽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研究人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肽介导β-内啡肽的分泌表达.方法:取得人基因组后,PCR 法获取人的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肽部分序列及人β-内啡肽序列;通过 SOE-PCR法将两段 DNA 序列连接,然后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内,测序正确后扩增转染级的真核表达载体.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 NIH3T3细胞,转染后 48-72h 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RT-PCR 法检测融合基因的转录.RIA 法测定细胞外β-内啡肽的浓度.结果:成功构建全人源的分泌型表达β-内啡肽的真核表达载体,DNA 序列经测序完全符合实验设计;融合基因能够顺利地得到转录并进行表达翻译,在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到其产物.结论: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能够分泌表达人β-内啡肽,提示人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肽序列能够发挥其介导蛋白产物分泌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中进展极为迅速的两个分支——脑自身合成鸦片样物质和重组体DNA的“基因拼接”技术或基因工程——正在互相交融而产生新成果,即通过基因工程生成大量β-内啡肽。脑自行合成的鸦片样物质,包括五个氨基酸的脑啡肽到31个氨基酸的β-内啡肽等,作用类似而各具特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別测定电针前和电针10min 后兔视前区灌流液中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β-EPIS)和去甲肾上腺素(NA)及其代谢物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的含量。结果,针刺镇痛时灌流液中β-EPIS 含量增加;而 NA 和MHPG 则减少;β-EPIS 和 MHPG 含量的变化呈负相关(r=-0.831;P<0.05)。提示在针刺镇痛时;视前区β-内啡肽与 NA 的释放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 能神经和P物质(SP) 能神经在人十二指肠壁内的分布。结果显示: VIP能和SP能神经纤维和神经元均呈棕褐色; VIP能神经纤维遍布肠壁各层,SP能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肌层和神经丛; VIP能和SP能神经元见于肌间和粘膜下神经, 尤以后者为多, 但形态特点不同; 在肌间神经丛, SP能神经元比VIP能神经元多。粘膜内可见VIP能和SP能神经元, 多单个分布在粘膜肌层内。结果表明: 1VIP能和SP能神经在人十二指肠壁内分布有差异。2粘膜内存在VIP能和SP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分在体和离体两部分实验。(1)给清醒自由活动的大鼠第三脑室内微量注射0.5和2.0μg的胰多肽(PP),观察到PP显著抑制前叶垂体β-内啡肽(β-EP)和催乳素(PRL)的静息分泌,抑制效应随PP的剂量增加而增大。此外,0.5μgPP能部分抑制限制性应激引起的PRL的释放;2.0μgPP只部分抑制此应激引起的β-EP的释放,并显著抑制应激时PRL的释放。(2)离体实验于体外培养的前叶垂体细胞中,分别加入0.05,0.625.1.00μgPP,一起孵育1h,看到0.625和1.00μg的PP显著抑制PTL的释放,抑制效应依PP的剂量增加而增大;上述三种剂量的PP对前叶垂体细胞β-EP的分泌均无影响。这些结果提示,PP可能通过某种下丘脑机制抑制前叶垂体β-EP和PRL的释放,也可直接作用于前叶垂体细胞抑制PRL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β-内啡肽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胶原酶注入大鼠右侧尾壳核内的方法,造成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模型。动物存活期分别为1d、3d、7d和21d。然后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显示大鼠脑内β-内啡肽阳性纤维的含量和分布。结果发现:在各个存活期中,脑出血大鼠脑内β-内啡肽样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基本正常,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表明:脑出血后1d下丘脑内β-内啡肽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光密度和颗粒面积与正常组之间差别不大(P>0.05),脑出血后3d、7d和21d,明显高于正常组。P值分别小于0.01、0.01和0.05。结果提示:β-EP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对脑组织的损伤过程,但其机理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β-内啡肽(β-Ep)是分布于垂体、脑、肠及胰腺的一种内源性吗啡肽。缩胆囊素(CCK)是一种存在于脑及肠道的神经肽。有CCK-39肽,CCK-33肽,CCK-8肽及CCK-4肽等几种形式。下丘脑CCK-8肽的浓度提高,说明它是一种神经激素或神经递质。Vijayan曾报道,CCK-8肽有刺激大鼠生长素及催乳素分泌的效应。但CCK-8肽对垂体前叶β-Ep的分泌有何影响尚不清楚。Matsumura研究了整体及离体情况下,CCK-8肽对大鼠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β-EpLI)释放的影响以及Ca~(++)与这一影响的关系。作者给成年雄性大鼠静脉注射CCK-8肽,然后断头取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β-EpLI含量。再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β-内啡肽指标在脑内的表达变化,观察银杏叶制剂对致痛大鼠脑内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取SD雌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药物对照组、给药组(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药物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天,给药组给与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银杏叶的混悬液,每天给药两次,给药10天后,在大鼠的右脚掌给与5%的福尔马林150μl刺激,1小时后将大鼠处死,取海马和下丘脑做连续切片后,采用HE染色,在光镜下进行定位,用β-内啡肽做免疫组化染色,对照图谱在显微镜下观察β-内啡肽在海马区及下丘脑的阳性细胞数。结果:高、中剂量给药组中下丘脑室旁核、室周核、弓状核内β-内啡肽表达增加(P<0.05)。海马的CA1CA2、CA3区β-内啡肽的表达增加主要在高、中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无差异。结论:大鼠给予银杏叶片制剂后,炎性致痛大鼠海马区及下丘脑区的β-内啡肽表达发生了变化,揭示银杏叶片在疼痛大鼠的中枢神经系统对β-内啡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提示银杏叶镇痛的有一定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12.
周鹏  赵燕婷  王世强 《生理通讯》2009,28(5):113-119
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是最经典的G蛋白耦联受体。在心室肌细胞中,βAR可以提高细胞膜L-型钙通道(LCC)介导的钙内流的幅度和同步性,通过钙致钙释放机制触发肌质网(SR)更强的钙释放活动,从而起到调节心脏收缩能力的作用。然而,目前仍不清楚β-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如何直接调控肌质网钙释放通道ryanodine受体(RyR)的功能,该领域的研究结果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使用特殊的单通道钙成像技术,通过去极化方法激活单个LCC产生钙小星,记录触发的RyR钙火花。结果表明,在βAR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1μM)作用20分钟内,单个LCC触发的钙火花幅度显著上升,且该效应不依赖于LCC单通道钙电流的变化;βAR激动下钙火花的钙释放电流幅度与肌质网钙储量的比值显著提高,表明βAR信号动员了更多的RyR通道参与同步钙释放活动;βAR激动下钙小星触发钙火花的耦联潜伏期时间缩短,成功率上升,表明βAR信号通路增强了LCC—RyR的分子间耦联效率。上述效应不依赖BAR引起的在肌质网钙储量上升,且能够被PKA抑制剂Rp-β-CPT-cAMP(100μM)和H89(10μM)消除。上述结果证明,βAR—PKA信号能够提高RvR对LCC单通道电流的响应速率和同步性。由此揭示的交感神经调节心脏功能的分子机制,将为进一步研究心脏疾病下βhR信号的异常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应澄清两个β-内啡肽的错误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对内啡肽和脑啡肽虽做了大量研究,但仍有些错误概念未予澄清。第一、内啡肽和脑啡肽在血中或组织中受氨基肽酶迅速作用,立刻转变为无活性的去酪化合物。实验证明,这一概念有两方面错误:(1)去酪~1—甲啡肽和去酪~1—内啡肽并不是无活性化合物,它们不作用于阿片受体,但却有强烈的行为效应。(2)β-内啡肽能在血液中循环而不被立即破坏。大鼠注射~3H标记的人β-内啡肽后45分钟,血浆中50%的放射性仍来自于完整的β-内啡肽。据认为,β-内啡肽N-端的裂解是产生行为活性衍生物的一个选择性代谢途径的开始。  相似文献   

14.
给乌拉坦麻醉大鼠侧脑室注射P物质(SP)10μg 引起的升压效应,可被脑室注射纳洺酮15μg 部分阻断。将抗β-内啡肽抗血清、抗甲啡肽抗血清及抗亮啡肽抗血清各10μl 分别注入侧脑室预处理60min 后,再注入 SP,其升压效应明显减弱;而抗强啡肽抗血清则对其无影响。上述结果提示:大鼠脑室注射 SP 引起的升压效应,可能是通过释放β-内啡肽和脑啡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模拟高原低氧条件下内源性阿片肽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对大鼠和高原土著动物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factor,CRF)分泌的影响。7000m低氧2h,正中隆起(medianeminence,ME)和下丘脑(Hypothalamus,Hy)CRF含量水平降低。脑室注射βEP后,海拔7000m低氧暴露2h,大鼠和高原鼠兔ME处的CRF含量升高,大鼠Hy的CRF含量也升高,而高原鼠兔下丘脑CRF含量下降。βEP的作用被纳洛酮反转。上述结果提示,βEP有抑制由低氧引起的大鼠CRF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青平  韩济生 《生理学报》1991,43(2):189-194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 between nucleus accumbens and amygdala were investigated with intracranial microinjection, push-pull perfusion and radioimmunoassay in the rabbit. Microinjection of morphine 20 micrograms into nucleus accumbens increased the immunoreactive (ir) enkephalin content in amygdala perfusate from a control level of 0.43 +/- 0.43 fmol/0.5 ml (normal saline group) to 61.6 +/- 16.3 fmol/0.5 ml (P less than 0.01); and ir-beta-endorphin content from 1.88 +/- 0.98 fmol/0.5 ml to 4.80 +/- 1.12 fmol/0.5 ml (P less than 0.05). On the other hand, microinjection of morphine into amygdala increased the release of ir-enkephalins (2.41 +/- 1.41 vs 34.6 +/- 8.4, P less than 0.01) and ir-beta-endorphin (1.79 +/- 0.64 vs 5.58 +/- 1.39 P less than 0.05) in the perfusates of N. accumbe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reciprocal reinforcement of opioid release between the two nuclei, which may take part in a putative positive feedback mechanism in the cerebral analgesic system.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研究了刺激迷走神经向中端对大鼠中枢内β-内啡肽和强啡肽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脊髓、丘脑和垂体内β-内啡肽含量减少(P<0.05),而海马、中脑、桥延和皮层则显著增加(P<0.05);强啡肽在海马内含量增高(P<0.05),而在脊髓则显著减少。(P<0.01)。这一结果提示内源性阿片肽与迷走神经传入联系具有一定的机能联系。  相似文献   

18.
19.
本实验从体内、体外两个方面初步探讨β内啡肽(βEP)刺激IL1释放的机制。给正常大鼠静注不同浓度的βEP,血浆IL1活性显著升高,呈剂量效应关系;给正常大鼠静注βEP及LPS,血浆IL1活性显著高于二者的单独作用;将不同浓度的βEP与巨噬细胞一起培养(不加LPS),培养液中呈现IL1活性,并在一定范围内与βEP浓度有剂量效应关系;以低浓度的βEP与巨噬细胞孵育1h后去除βEP,再加入LPS,发现βEP预处理组上清液IL1活性显著高于未加βEP的对照组。结果提示:βEP既能直接刺激巨噬细胞产生IL1,又能提高巨噬细胞对IL1诱生物LPS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实验采用庄临之等建立的人胎盘绒毛组织无血清培养方法。将妊娠7—9周人工流产的人胎盘绒毛剪成1mm左右植入培养瓶中,每瓶加入2mlMcCoy's 5a培养液培养三天,更换培养液时分别加入不同剂量(10~(-11)—10~(-7)mol/L)的β-内啡肽,继续培养24小时后收集培液,用放射免疫法测定hCG与孕酮的含量。 结果表明β-内啡肽对妊娠早期人胎盘绒毛分泌hC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