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一种采用取样-保持原理的刺激伪迹抑制电路,该电路可用于记录脑电波时消除刺激伪迹,也可用于微电极记录细胞单位放电实验中,在刺激伪迹干扰背景中检出细胞放电脉冲。本电路简单、有效,并经实验使用。  相似文献   

2.
改进电子刺激器的使用方法电子刺激器或多用仪是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常用仪器,然而使用时多使用刺激隔离器。有的利用变压器做隔离器,用变压器做隔离器,严重改变了电子刺激器的刺激强度和波形。一般刺激器或多用仪输出的是方波(也有锯齿波刺激器),而经隔离变压器输出后...  相似文献   

3.
Goltz 很早就观察到毁损青蛙脊髓后血管的张力明显地降低。以后许多学者采用了多种方法,如横断或毁损中枢神经系统某些部位,电刺激外周神经或延脑,隔离地灌流肢体或内脏血管,药物直接涂敷在脊髓表面等,证明了在青蛙的脊髓和延脑确存在着血管运动中枢。其中大部分人认为延脑具有主要的血管运动中枢机能。但 Kolm 和 Pick用感应电流刺激青蛙延脑时得不到相应的血管变化,他们设想椎前交感神经节具有血管运动中枢机能。Iriuchijima 研究了蟾蜍内脏神经的放电,指出延脑和脊髓上段中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中医按摩的电刺激仪器——将产生的电刺激信号通过中医的按摩手法给患者按摩。方法研究采用STC89C58RD+单片机作为控制器,采用LCD点阵液晶显示作为可视化的提示工具,采用4*4矩阵键盘作为输入控制接口,采用变压器作为电刺激信号升压器件。结果研究实现了预期目标,用户可通过LCD提示输入控制点刺激信号强度的按键,单片机处理后输出相应的脉冲波形,进而触发生成用于按摩的电刺激信号。结论对51单片机开发应用,实现了输入不同的频率信息,产生不同强度的电刺激信号,使人感觉不同程度的麻刺激,能够用于治疗和保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区分不同幅度神经冲动的脉冲限幅器,它可从几种不同幅度的神经冲动中任意选取一种,而其他幅度的脉冲全部除去,同时也能有效地去除刺激伪迹的干扰。该仪器主要由生物脉冲的整理和控制逻辑等部分组成,线路简单,调试方便,工作稳定。  相似文献   

6.
深部脑中枢定向刺激电极的简易埋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世纪70年代起,在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学的研究中,电流刺激法即被广泛地采用,且不断地有所发展。 Horsley—Clarke定向器就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深部)定刺激电极部位的有利仪器。至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展了埋植电极的方法,以利于在清醒和自由活动状态下进行刺激。各家为了不同目的而设计的埋植电极的方式甚多,Delgado和时实利彦曾分别地大致综述过。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电图是光刺激视网膜引起的一个缓慢的复合电位变化。一般认为是光刺激首先触发光感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继而作用双极细胞层所产生的电活动之总和。 关于视网膜电图的记录方法,通常采用针电极于玻璃体内引导或剥离的视网膜引导,对  相似文献   

8.
在神经电生理的实验中,实验者经常需要从记录到的脉冲信号或含有刺激伪迹的信号中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号。实验者也常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及时了解电活动的种种变化。这种“实时”的信息对于实验者合理安排实验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常采用幅值窗电路和积分电路来完成信号的选取和记录。但因幅值窗电路是根据放电幅度大小而不根据波宽的不同选取  相似文献   

9.
对蜚蠊单个机械感受器诱发反应峰电位的历程及幅度,使用系列分析、栅分析、时序分布、累加密度函数、栅—频分析、特征参数的伪三维隐线显示、峰电位幅度概率密度函数、峰电位间隔概率密度函数等分析方法,获得较多的神经信号间隔编码信息,以揭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复杂关系。峰电位间隔和栅—频分析图由函数经曲线拟合后,分别求得描述其动态过程的时间常数τ_1,τ_2和τ_3,应用上述多种分析显示方法,使研究者更为直观地观察和定量描述刺激—反应间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0.
γ-氨基丁酸能抑制可锐化大棕蝠听皮层神经元频率调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实验使用了 9只成年健康的大棕蝠 (Eptesicusfuscus)。采用双声刺激和多管电极电泳导入荷包牡丹碱 (bicuculline,Bic)的方法 ,研究了γ 氨基丁酸 (γ aminobutyricacid ,GABA)能抑制在锐化听皮层 (primaryauditorycortex ,AC ,即初级听皮层 )神经元频率调谐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正常AC神经元的频率调谐曲线表现出单峰开放式、多峰开放式和单峰封闭式 3种类型 ;用双声刺激方法研究证实 ,至AC神经元的抑制性输入能被抑制性声刺激所激活 ,且这种神经抑制有自身的最佳频率 ,根据其对兴奋反应的影响程度和系统地改变抑制性声刺激的强度 ,可在兴奋性频率调谐曲线或兴奋区的高频边或 /和低频边测出抑制性频率调谐曲线或抑制区 ;当这种抑制性输入被抑制性声刺激激活后 ,能降低阈上 10dB声强引起的兴奋反应的发放率 ,抑制效率随抑制声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加强 ;电泳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后 ,可不同程度地去GABA能抑制 ,扩宽频率调谐曲线 ,使多峰调谐曲线变成单峰 ,封闭型变成开放型。表明GABA能抑制参与构成至AC神经元的抑制性输入 ,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抑制有助于提高中枢听神经元的信号 /噪声比和频率分析能力 ,并锐化频率调谐。因此本结果提示 ,声音的各参量中所包含的信息从外周传入中枢后 ,随着中枢的升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在48只猫上观察电刺激延脑P6-P13中央部分对胃电的影响。并采用直观和微机FFT分析的方法,分别比较Ag-AgCl圆盘电极与环状铂丝电极引导的猫胃电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延脑存在着分别能使胃体部胃电或胃窦部胃电的幅度或频率产生兴奋、抑制或兴奋/抑制的三种不同效应的结构。提示在延脑的中央部分,主要是内侧网状结构,在调整胃功能的活动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外加稳恒直流电场对兔腹主动脉周围电势差的影响.方法:在兔腹主动脉两侧腰大肌埋置刺激电极,在血管外膜、血管内外膜间安置测量电极,给予稳恒直流电场刺激,电场强度采用3V或4V,记录电场刺激前后血管周围电势差的变化情况.结果:①通电后即刻,血管周围电势差与通电前相比无变化(P>0.05).②通电后30min,血管外膜间和血管内外膜间电势差均明显增加,4V组增加更为明显.③断电后30min,两外膜间电势差基本恢复至通电前水平,而血管内外膜间电势差仍高于通电前,两刺激电极间仍有较高电势差存在.结论:将铂电极置入兔腰大肌,连接稳恒直流电源后构成的是一个RC电路,应用3V电压或者4V电压刺激都可以引起血管周围电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一个新设计的微电极放大器,能用同一根微电极同时进行微电泳(如注射 HRP对神经元进行染色)和记录生物电。其主要性能如下:(1)输出到微电极的电压的范围为±50V。(2)在整个电压范围内能对杂散输入电容进行补偿。(3)微电泳的电流恒定,不受微电极电阻变化的影响。(4)注射电流时放大器工作正常,具有极高输入阻抗,低栅流和低噪声等特性。  相似文献   

14.
外周感觉神经元通过动作电位序列对信号进行编码,这些动作电位序列经过突触传递最终到达脑部。但是各种脉冲序列如何通过神经元之间的化学突触进行传递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研究了初级传入A6纤维与背角神经元之间各种动作电位序列的突触传递过程。用于刺激的规则,周期、随机脉冲序列由短簇脉冲或单个脉冲构成。定义“事件”(event)为峰峰问期(intefspike interval)小于或等于规定阈值的最长动作电位串,然后从脉冲序列中提取事件间间期(interevent interval,IEI)。用时间,IEI图与回归映射的方法分析IEI序列,结果表明在突触后输出脉冲序列中可以检测到突触前脉冲序列的主要时间结构特征,特别是在短簇脉冲作为刺激单位时。通过计算输入与输出脉冲序列的互信息,发现短簇脉冲可以更可靠地跨突触传递由输入序列携带的神经信息。这些结果表明外周输入脉冲序列的主要时间结构特征可以跨突触传递,在突触传递神经信息的过程中短簇脉冲更为有效。这一研究在从突触传递角度探索神经信息编码方面迈出了一步。  相似文献   

15.
缓冲放大器(Buffer Amplifier)具有高的输入阻抗、低的输出阻抗,常作阻抗转换起隔离放大”的作用。医学仪器——生物电检测仪器中,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入级常采用缓冲放大器。按卫生部颁布的“心电图机”技术标准要求——心电图机应该设有缓冲放大器。心电图机的高输入阻抗缓冲放大器起“道间”和“级间”的“隔离”作用。高输入阻抗、能减小心电图机的输入注入电流,相应提高了“共模抑制比”(CMRR)。  相似文献   

16.
1966年Vallbo和Hagbarth等创建了钨丝微电极法,可从人体周围神经记录到单一的神经电活动。1980年Torebjork等在超微记录技术的基础上又发展了超微神经刺激技术。由于这些实验方法的建立和应用,才可能对各类纤维传入活动所引起的感觉以及在各种实验条件下感觉的性质、强度和部分进行系统的研究。一、神经束和单根神经纤维内冲动的传播若将微电极经人体完整皮肤插入周围感觉神经束,同时,在它支配的远心端皮区给予电刺激,可记录到全谱系的神经电活动。各类电活动的幅度由刺激参数、传导距离、电极尖端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它在神经束内的位置所决定。当电极位于神经束外或靠近神经束时,只能记录到低幅度A类快传导纤维的电位。当电极插入适当的神经束内时,可见到多单位的神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获取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的人体信道衰减特性。方法:采用前期设计并验证的人体通信原理实验装置开展多名志愿者的人体实验。结果:对人体输入不同大小安全电流,产生的电位衰减近似相同;理疗电极较心电电极具有更小的信号衰减;发送电极面积越大信号衰减越小;接收电极的差异对信号检测效果影响较小;直径较粗的人体部位具有较小的信号衰减;信号衰减率随收发电极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结论:人体是安全电流激励的线性响应系统;发送电极与人体的接触阻抗越小越利于信号传输;肌肉是体内电流传输的主要路径;输入电流产生的耦合电位在发送电极附近急速衰减,约20cm后以近似稳定的电位传遍全身。  相似文献   

18.
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信号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眼动、心跳、肌电信号以及线性噪声等伪迹干扰,这些伪迹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脑电信号分析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脑电信号分析前需要去除伪迹干扰。为了有效地去除伪迹,结合独立元分析和非线性指数分析,提出一种自动识别并去除脑电信号中伪迹分量的方法。该方法还可同时用于提取脑电信号中的基本节律如!波等。相应的模拟与实际脑电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议的方法具有很好的识别和去除脑电信号伪迹分量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丘脑室旁核 (PVN )的镇痛与脑刺激镇痛间的关系及作用途径。方法 :用 4%水合氯醛麻醉大鼠 ,在PVN埋藏双极刺激电极或不锈钢管 ,在中缝大核 (NRM )埋藏损毁电极 ,并暴露脊髓用玻璃微电极记录脊髓背角神经元对伤害刺激坐骨神经的反应 ,信号由计算机采集处理。结果 :电解中缝大核 (NRM )后 ,刺激PVN可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反应 ,其作用时间持续 15~18min ,其中 3~ 6min抑制作用最强 ;向PVN微量注射吗啡 10 μg ,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单位放电明显减少 ,纳洛酮可反转吗啡的抑制作用。结论 :PVN除通过已知的内源性镇痛系统中的NRM中继外 ,也可能通过PVN 脊髓背角间的直接神经投射等途径参与脑刺激镇痛 ,此作用过程中在PVN可能有吗啡参与。本工作对痛觉生理及镇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紀末,已有人发現把人体皮肤上二点用乏极化电极联結到灵敏的电表上即可讀出电位差,如通以外电流則可看到皮肤有一定电阻;在視、听、痛等感觉刺激及情緒激动时,人体皮肤电位差增大或电阻降低,这称之为皮肤电反射或心理电反射。Wechsler等研究了各种生理状态下的皮肤电反射,认为皮肤电阻与电位变化均与汗腺活动有关,以手掌及脚掌处变化最大,前臂最小,口腔粘膜等无汗腺处无皮肤电反射。Richter等报告切除交感节后皮肤电阻升高,汗腺活动消失。Goadby和Goadby也观察到切除交感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