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告自脊髓液中检出的一株摩拉氏菌形态、培养、生化特性等较详细的鉴定结果。本菌不液化凝固血清,可分解淀粉、糊精、麦芽糖及葡萄糖,与文献所载各种摩拉氏菌不同。对摩挝氏菌的分离技术有关问题作了讨论,指出本属细菌为一类较难生长易于漏检之微生物,其病原意义及分类学问题已引起国内外重视,应在临床及微生物学工作中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
一株新的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从大白菜软腐组织中分离出一株软腐病细菌BC1,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致病性检测和16S rDNA序列分析,该分离物被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Ecc)的一个新菌株,编号为BC1。这是首次从16S rDNA序列水平上对在我国分布的软腐欧文氏菌进行鉴定。Ecc BC1的16S rDNA序列与其它软腐欧文氏菌株的16S rDNA序列之间同源性达987%~993%,而且在系统发育树中独立于Ecc其它菌株。序列分析结果表明,Ecc BC1具有至少2种不同的16S rDNA序列,它们都在第459位和473位(相对于大肠杆菌16S rDNA序列)发生碱基突变,同一基因中两个突变位点之间彼此互补,处于16S rRNA螺旋H17颈部,而且这两处碱基变异只存在于BC1菌株中。通过与其它软腐欧文氏菌亚种和菌株16S r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还进一步鉴定出一些BC1菌株特异的16S rDNA碱基突变位点。本文报道的Ecc BC1两个16S rDNA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分别为AY309068和AY309069。  相似文献   

3.
木麻黄根瘤中分离的四株弗兰克氏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根瘤切片培养法,从采自云南省的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植物根瘤中分离出K114和K105二株弗兰克氏菌(Frankia)。它们与另外二株来自广东省的同一种木麻黄根瘤分离菌S-65和Ce24进行比较:四株菌的全细胞璧化学组分相同,全细胞氨基酸都含有meso-DAP;全细胞糖型均为D型。但它们在菌丝和孢囊形态、色素产生以及固氮酶活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其中S-65与另三株菌在碳源利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S-65属于生理A型菌;另三株菌则属于生理B型蕾  相似文献   

4.
自沼气池中分离的一株甲烷利用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沼气池中分离到一株甲烷利用菌,其主要生理特性是利用甲烷或甲醇作碳源和能源,生活史中具有休眠体,形成固氮菌型的孢囊,在利用甲烷的生长中不被乙酸盐、苹果酸、琥珀酸盐抑制,应是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中的一新种,定名为淡橙黄色甲烷氧化杆菌(Mcthylo-batter luteolo-croceus sp. Nov.)。  相似文献   

5.
【背景】志贺氏菌是一类能引起人和动物腹泻的致病菌,由于抗生素滥用导致其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寻找新的抗菌药物和治疗方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检测志贺氏菌对肉鸡的致病性,分离纯化出一株可裂解强致病性志贺氏菌的噬菌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从病鸡肠道黏膜分离志贺氏菌;以健康肉鸡为动物模型进行攻毒,测定强致病性菌株的耐药性;并以此为宿主菌分离噬菌体,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沉淀法纯化浓缩噬菌体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利用双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的宿主谱、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pH和热稳定性对噬菌体活性的影响。【结果】分离得到26株志贺氏菌,分别命名为BDS1-BDS26,其中BDS8致病性最强,经鉴定属于福氏志贺氏菌,而且存在多重耐药性,灌喂后的肉鸡出现严重腹泻和血便;解剖病症主要表现为心脏肥大、肠系膜出血明显等。以BDS8为宿主菌,分离得到噬菌体ΦDS8。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噬菌体ΦDS8的头部呈二十面体形状,直径61±2 nm,尾长165±2 nm,属长尾噬菌体科。噬菌体ΦDS8在pH 4.0-10.0、50℃以下范围内能保持...  相似文献   

6.
大麻黄根瘤中分离的四株弗兰克氏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一株弗兰克氏菌分类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中国沙棘(Nippophae rhamnoidel LI s叩.tinensis Roun)根瘤中分离出一株生孢囊的放线菌Fran&㈦P.HRl04。经回接试验证实,它可以侵染寄主植物,形成能够固氮的有效根瘤。通过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组份及DNA中G+c含量等的研究,表明这株菌与已经研究和描述过的弗兰克氏菌有差别,特别是胞壁型不同,可能属于一个尚未研究过的新属。本文还对弗兰克氏菌的分类标准和鉴定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利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对一株绿僵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对不同生长发育天数的菌落特征即颜色、大小、孢子堆的形成等特点进行了描述。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菌丝的形态,成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的形状、颜色及连接状况。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分生孢子和孢子梗的超微形态。经培养特征和形态学鉴定,确定该昆虫病原真菌是金龟子绿僵菌。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尿标本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及鉴定;运用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128株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92株,占71.5%,非产ESBLs菌36株,占28.5%。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与非产ESBLs菌株间具有较大差异(P〈0.05)。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厄它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呋喃妥因等敏感性好,但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所有分离菌株可首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厄它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进行治疗。结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为严重(71.5%);医院应加强重视,强化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降低细菌耐药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海带配子体克隆中一株镰刀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带配子体克隆中分离出一株真菌(菌株编号:059601016C),对其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和ITS基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059601016C真菌在PDA培养基上呈棉絮状生长,菌落背面颜色由白色变为深紫色。气生菌丝发达,高度可达5mm-7mm。小型分生孢子以链状或假头状着生于瓶状产孢细胞上,(5.0-10.5)μm×(1.2-2.5)μm。大型分生孢子镰刀状,略有弯曲,顶胞渐尖,2-5个隔膜,多3-4个隔膜。通过ITS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该菌株与层出镰刀菌的相似性为100%。系统发育树的分析结果也表明该菌株与层出镰刀菌的亲缘关系最接近,因此将菌株059601016C鉴定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 Nirenberg)。在GenBank中申请的基因序列号为GU9518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用微生物修复技术清除水环境中的地塞米松污染提供菌种。方法采集被地塞米松磷酸钠污染的医院废水,通过无机盐培养基和含地塞米松磷酸钠的缺碳培养基富集和分离地塞米松降解菌。将分离菌初步驯化后,用常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对地塞米松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降解率。分离菌经形态、染色性、生化试验和16S r DNA鉴定。结果获得1株能以地塞米松磷酸钠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菌株,经生物学特性和16S r DNA分析鉴定为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分离菌对地塞米松磷酸钠的降解率为50.86%。其中,75.23%地塞米松磷酸钠被降解为地塞米松,23.63%被进一步降解率为其他他物质。结论成功地分离到1株地塞米松降解菌,为进一步研究用微生物修复技术清除水环境中的地塞米松污染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一株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喀什市吐曼河分离的一株细菌进行鉴定.方法:基于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该分离菌G-,球状,需盐但不耐盐,pH耐受范围是pH 6.2~7.8,产蛋白酶且粗酶酶活达168U/ml.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该细菌与类产碱假单胞菌(P.pseudoalcaligenes)16 rSNA序列有100%的相似性.结论:初步推断该细菌属于Pseudomonas属.  相似文献   

14.
从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高温细菌Zm91,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代谢特征以及细胞代谢酶活性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Zm91鉴定为水生施莱格尔氏菌(Schlegelella aquatica).该菌株是首次从我国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中分离得到的施莱格尔氏菌,其G+C mol%含量为67.5%,具有碱性磷酸盐酶、酯酶(C4)、脂酯酶(C8)、白氨酸芳胺酶、颉氨酸芳胺酶、胰凝乳蛋白酶、萘酚-AS-BI-磷酸水解酶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利福平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环境中分离获得希瓦氏菌烈性噬菌体,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以4株希瓦氏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从污水样品中分离得到奥奈达希瓦氏菌MR-1烈性噬菌体M1;观察噬菌斑特征;利用超速离心法浓缩M1颗粒,进一步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纯化;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纯化的M1颗粒;提取M1核酸,通过核酸酶处理分析其核酸类型及结构;绘制一步生长曲线。【结果】噬菌体M1在双层平板上形成圆形的噬菌斑,清晰透明,边缘光滑,直径为2.3 mm-2.5 mm;经电镜观察,噬菌体M1头部呈二十面体,直径约为55 nm,尾长约为170 nm,尾部可收缩,属于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通过酶切分析表明噬菌体M1核酸为线形双链DNA;一步生长曲线显示该噬菌体感染后完成一个复制循环所需要的时间约为15-20 min。【结论】噬菌体M1属肌尾噬菌体科,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病毒在地球微生物成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6.
17.
姚玉秀 《生物学通报》2023,(6):43-45+79
本实验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基础上,进行了淀粉分解菌、脂肪分解菌及蛋白质分解菌的分离和筛选等一系列拓展实验,并分离出了一株能同时分解纤维素、脂肪、淀粉和蛋白质的多功能分解菌。在用该多功能分解菌进行厨余垃圾分解的模拟实验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一株大蒜素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决大蒜废水难以生化处理的问题,筛选能够降解大蒜素的细菌,并对其生化特性进行分析。【方法】通过16S r RNA基因测序,对大蒜废水沉积物进行细菌多样性分析,发现其中有多种大蒜素耐受菌;通过富集培养与划线分离大蒜素降解菌,并进一步分析其最适生长和大蒜素降解条件。【结果】得到一株大蒜素降解菌(JX6-2),能够以大蒜素为唯一碳源生长(50-300 mg/L),将大蒜素彻底降解。其最适生长温度和降解大蒜素温度均为35°C,最适pH值在中性左右,添加葡萄糖对大蒜素降解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分离得到了一株大蒜素降解菌,分析了其生长和降解特性,为生化方法处理大蒜素废水提供了新菌种。  相似文献   

19.
一株茶碱降解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制药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中经富集分离到一株能以茶碱作为唯一碳、氮源生长的茶碱降解菌Tcn3,该菌株可以利用茶碱的最高浓度为3 000 mg/L。当茶碱浓度为1000 mg/L时被彻底降解的时间仅需48 h。Tcn3菌株降解茶碱的最适pH为80。K+是该菌株降解茶碱的必需元素。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及传统的生理生化特征鉴定法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Tcn3的16S rDNA的核苷酸序列与善变副球菌(Paracoccus versutus) ATCC 25364的同源性为997%,在细菌系统发育分类学上属于变形菌α亚类,Rhodobacter组:副球菌属,善变副球菌。  相似文献   

20.
由最终产物为邻苯基苯酚(2-HBP)的二苯并噻吩(DBT)的4-S代谢途径出发,从被高硫原油污染的土样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能高效降解DBT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基因测序,归类为Mycobacteriumsp.对细菌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初步确定较为适宜的培养条件:温度为40℃,pH值为7.0,转速为200r/min.在此培养条件下,利用该菌株处理含有5mmol/LDBT的正十二烷模拟相,24h以后,DBT减少到3.36mmol/L,平均比脱硫率为8.34mmol DBTh^-1kg^-1 DCW(干细胞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