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国营友谊农场的专家克鲁契克夫同志在去年6月28—29日访问了佳木斯第一中学。专家受到了该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在两天中详细的参观了生物标本室、温室、温床和植物园地,参观前听取了生物教研组长王海廷同志关於几年来植物园工作的报告。在参观中专家对该校学生所做的各种栽培实验很感兴趣,尤对学生亲手所做的各种嫁接非常注意,仔细地进行了观察和了解。在植物园中并和课外活动小组的一部分组员照了纪念像。参观以後专家和全体生物教师进行了一次座谈,在座谈中专家给予佳木斯一中生物组的工作以很高的评价,他特别指出植物园的工作是符合米丘林学说的。专家对这次参观认为十分满意,并提出愿与佳木斯一中生物教师建立联系,并愿意通过自己的关系使该校能和苏联的兄弟学校建立联系。该校生物组全体教师对专家多方面的帮助表示感谢,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晋中麦区小麦品质与面包质构及色差的关系,选择山西省专用面包粉原料以及充分挖掘山西优质小麦品种资源。方法:选取黄淮冬麦区、北方晚熟冬麦区、北方冬麦区的39个优质小麦品种,在山西省晋中麦区种植,收获后测定籽粒品质与面包质构及色差,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晋中麦区适宜发展中强筋小麦品种;其中影响面包小麦的主要品质指标是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黏附性和黏附伸长度可以作为评价面包产品的重要指标;亮度值L*和黄度值b*可以作为评价面包产品的辅助指标。本研究筛选出适合在晋中麦区种植的面包小麦品种3个:豫麦34、晋麦67、晋农128;有望改良为面包小麦的品种6个:抗碱麦、乌麦201w22、豫麦70、晋麦72、临汾10号、太麦8003。结论:晋中麦区在发展中强筋小麦品种的同时,更要注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黏附性、黏附伸长度及面包色差指标的限制,上述信息对选择山西省专用面包粉原料以及充分挖掘山西优质小麦品种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动物的无性杂交,近几年来在苏联已普遍地引起了生物学家及畜牧科学工作者们的注意,并且获得了成功.根据1953年我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朱洗教授的报告:苏联科学院莫斯科动物研究所曾用刚孵出来两天大的小公鸡做移植睾丸实验,所用的小公鸡是两个羽毛颜色、生产性能极为不同的品种,一是卵用白色来杭鸡,一是卵肉兼用洛岛红鸡.手术的经过如下:先把洛岛红小公鸡的睾丸除去,然后再把来杭小公鸡的睾丸取下埋  相似文献   

4.
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教授郑集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生物化学和营养学家,他从事生物化学和营养学教学与研究已达55年。在研究我国食物营养价值,特别是植物蛋白质营养价值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并对我国生物化学与营养学史料进行了系统的收集,为我国生物化学与营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花后灌水次数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防雨池栽培条件下,以2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和藁城890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花后不同水分供应状况对籽粒产量、籽粒品质(粉质仪参数和面包体积)及其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籽粒产量、面粉的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制成面包体积均随花后灌水次数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花后灌1水(花后7 d)时藁城8901的籽粒产量最高,花后灌2水(花后7 d+花后14 d)时济麦20的籽粒产量最高;2个品种面粉的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制成面包体积均以花后灌1水时最优.单体蛋白含量、不溶性谷蛋白含量、谷蛋白总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湿面筋含量也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花后不同水分供应状况下,不溶性谷蛋白含量是影响面团稳定时间的关键因素,谷蛋白总含量与面包体积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为了保持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的稳定性,水分管理应以改善籽粒蛋白质特别是谷蛋白组分的构成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苏联和平利用原子能展览会在北京开幕了,展品共分七个部分,说明了在苏联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工作已经获得了多么伟大的成就! 这次展出的意义不仅在于向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宣传原子能的和平用途,而且还要通过专业参观、座谈、报告等方式来帮助我国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学习。农业及生物学部分所展出的图片和仪器,使我们可以看到:生物学及农业正在一个崭新的轨道上前进,尤其是示踪原子(标记原子)  相似文献   

7.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籽粒中的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对于小麦面包的加工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检测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ow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LMW-GS)的类型和组成已成为小麦品质改良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综述了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特征、分类以及功能标记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开发利用小麦Glu-A3、Glu-B3、Glu-D3位点LMW-GS功能标记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强调了LMW-GS分子标记检测技术的革新及亚基类型的完善对小麦品质改良的重要性,以期加速LMW-GS功能标记在优质小麦育种工作中的应用进程。  相似文献   

8.
土壤学和光合作用研究所是苏联科学院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所属六个生物科学研究所中的一个。它位于莫斯科郊区风景秀丽的现代化科学城市——普希诺(Пущино)。笔者曾有幸受苏联国家奖金获得者著名生物学家И.Н.Гоготов的邀请访问过该研究所。现把该所向读者作一简单介绍。土壤学和光合作用研究所成立于1982年。它是在光合作用研究所与农业化学和土壤学研究所基础上成立的。其科研内容都是围绕着“植物—土壤”这个主题展开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方面:①认识和了解生物圈中土壤层的功能和作用。②寻求保护土壤免遭因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9.
苏联巴赫生物化学研究所N.P.Korableva教授于1999年10月18~27日来沪访问。10月23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作了《马铃薯块根的休眠和抗性》的学术报告,并与该所环境生理组和发育生理组座谈及商讨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10.
“醋虫生活周期的各个阶段及其受实验形态的影响”是贝时璋先生上世纪20年代在德国土滨根大学动物研究所读书时的博士论文,发表在1928年出版的德国《动物科学学报》第131卷,是贝时璋先生科学生涯中的第二篇学术论文,也是当时国际上关于动物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研究领域的一篇重要论文。论文系统地研究了醋虫(线虫的一种)的生活周期。他通过实验形态学方法,确定了生活周期不同阶段上体细胞群和体细胞自身的潜力。在这篇论文中,贝时璋先生提出了一个当时在生物学界有重要影响的论点:稳定动物在任何生长阶段都不具备再生能力,只在进展期有细胞质的修复;细胞常数只适用于稳定期,进入细胞常数后,细胞便丧失了修复能力。贝时璋先生的这篇论文虽然撰写于75年前,今天读起来仍会被其中体现的严谨治学和创新精神所感染。贝时璋先生75年前用线虫作为他的研究材料。50年后,英国生物学家J. Sulston、H. R. Horvitz和美国生物学家S. Brenner用线虫(Caenorhaditiselegans)作为研究材料,发现了细胞凋亡(或称细胞程序性死亡)现象,并因此荣获2002年度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现已证明:线虫是研究细胞分裂和器官发育,以及将不同的基因突变与其对器官发育的特异性影响联系起来的一种极好的模式系统。75年前,贝时璋先生就选择了这  相似文献   

11.
杨福愉 《生命科学》2003,15(6):379-380
2003年10月10日,是我国卓越的生物学家贝时璋院士从事科研教学八十周年暨百岁华诞的大喜日子。 贝时璋教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师表千秋,桃李满园,是我国生物学界一位德高望重、广泛受人尊敬的杰出科学家、教育家。他1929年从德国学成回国,历经坎坷与艰辛,呕心沥血为我国生物学科研与教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贝时璋是著名实验生物学家,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 我国细胞学、胚胎学创始人之一, 我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的创始人。 他是1948年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 年首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 年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自1928年获得德国图宾根大学博士学位证书后,相继于1978 年(毕业50 周年)、 1988 年(毕业60 周年)、2003 年(毕业75 周年)和2008 年(毕业80 周年)被德国图宾根大学授予“金博士”、“钻石博士” 等博士学位荣誉证书,被德国政府授予“惟一学术公民” 称号。 为了纪念他对生命科学和航天事业的卓越贡献,太空中有一颗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36015 号)。 贝时璋出生于1903 年10 月10 日,他的一生与中国科学紧密联结在一起,见证并参与了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为国家培养了一代代科技人才。 进入百岁高龄之后,他仍坚持工作,也依然时刻牵挂着国家的昌盛和科学的发展,是永不退休的科学家。 2003 年9 月,贝时璋用两年半时间主编完成的《细胞重建》论文集第二集正式出版,给了自己一份最好的百岁生日礼物。 2009 年诺贝尔奖公布以后,贝时璋心情很不平静,对我国科学创新问题陷入了深刻的思考之中。他想起,北京大学教授林克椿1981 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发现了螺旋状脂质体,1982 年《自然》(Nature)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这一成果。 他认为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创新课题,应该继续研究下去,因此特别邀请林克椿和一些研究人员10 月28 日上午来家里进行讨论。 当天,贝时璋问了林克椿很多关于实验情况的问题,问得很仔细。从贝时璋的询问中,可以感受到他心中对一项有意义工作被中断的那份惋惜。 林克椿虽然已退休,但贝时璋还是鼓励他要把这项研究进一步做下去,争取取得更大的成果,并语重心长地鼓励大家“我们要为国家争气”, 这句话,他说了好几遍,声音很大、很激动, 使当时在场的研究人员们深受感动和鼓舞。 那天,贝时璋精神特别好,特别高兴,和大家讨论了近一个小时。 然而,就在第二天,10 月29日上午9 点30 分,贝时璋在睡眠中安详辞世,永 远地离开了他所热爱的科学、他所热爱的国家和人民。 “我们要为国家争气” , 成为了贝时璋留给科学界的最后嘱托和遗言,这也应当成为当今每一位科研工作者追求和践行的科学家精神。  相似文献   

13.
受国家教委派遣,1986年秋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苏联作为期半年的学习、考察,接待单位是莫斯科苏联医学科学院正常生理研究所,并安排参观了莫斯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医科院脑研究所、卫生部反射疗法研究所、列宁格勒大学生理研究所、科学院巴甫洛夫生理研究所、医科院实验医学研究所、基辅医学院生理教研室、乌克兰科学院生理研究所,等等。应邀先后在各地做了六次学术报告,参加了十多次学术座谈和讨论。但全苏有关的教学、研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小麦品质改良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食和贮藏品种。据农业部统计,1997年小麦种植面积4.5亿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6.6%,产量1.23亿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4.9%。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与国外品种差异不大,但是蛋白质质量差,表现为面筋强度弱,面团流变学特性差,加工品质不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标准粉”、“富强粉”已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各种专用粉,如面包粉、糕点粉、饺子粉、面条粉、方便面用粉和富硒、铁、钙等保健粉日趋进入市场。为适应“专用…  相似文献   

15.
198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神经生物科学研究工作中做出杰出成绩的两位美国生物科学家:发生生物学家 Rita Levi-Montalcini和生物化学家Stanley Cohen。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他们在外周神经组织和脑内发现并证实了对神经细胞生长、发育和维持具有重要意义的物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生物化学教科书上一直断言,在生物体的蛋白质中只有20种氨基酸。但是,最近西德生物化学家却在一种极重要的蛋白质——核糖核蛋白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氨基酸。所有蛋白质都是由氨基酸的头与尾连接而成的线性分子。西德法兰克福大学的生物学家G.Wilhelm和K.D.Kupka从各种不同来源的材料(如  相似文献   

17.
苏联卓越生物学家伊万·乌拉季米罗维奇·米丘林生於1855年10月27日(死於1935年6月7日),到1955年刚好是一百年。他是生物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人物,在他六十年间的科学实践中创造了三百五十多种果树和浆果的新品种,大大地改善了苏联中部地区的果树品种,并将苏联的果树栽培地区远向严寒的北方推移了,他的光辉成就对苏联国民经济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他的名言:“我们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向  相似文献   

18.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是小麦子粒贮藏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组成、搭配、表达水平及含量决定面团弹性和面包加工品质。本文主要介绍了小麦HMW-GS编码基因的克隆、分子特征、分子标记开发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并综述了不同HMW-GS与面粉加工品质之间的关系,以及HMW-GS基因遗传转化、微量配粉和突变体培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技术聚合优质亚基,培育优质面包小麦品种和明确各个HMW-GS基因的品质效应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这次中国科学院应苏联科学院邀请,派我们参加全苏植物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并访问了苏联三个不同自然区的生物地理群落学的研究站。我们在5月5日离开北京,6月5日回来,为时共32天,除了5天的旅程外,10天是参加代表大会和会后旅行,另17天是化在三个生物地理群落学的定位研究站的访问和考察工作。现仅就大会概况和我们的一些体会汇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农业其它     
小麦种子蛋白主要是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贮存蛋白富含谷氨酰胺和脯氨酸但缺少赖氨酸和某些其它必需氨基酸。这些蛋白质是小麦粉烘面包质量的主要决定因素。大量具有相似结构和特性的麦醇溶蛋白使对各个品种的纯化和分析发生困难,限制了通过蛋白质分析直接可获得结构数据的数量。从研究约小麦胚乳 mRNA 制备的 cDNA 克隆已用于在小麦基因文库中鉴定编码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的 DNA 克隆。基因组克隆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