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梵净山尖叶拟船叶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PD技术,选取10个引物对梵净山的尖叶拟船叶藓(Dolichomitriopsis diversiformis)自然分布区的南、北坡14个居群153个个体的总DNA进行了扩增,共得到196个位点.统计分析表明:(1)梵净山尖叶拟船叶藓在物种水平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2)该藓种遗传多样性高低与海拔高度无关,但南坡的多样性水平略高于北坡.(3)遗传多样性的63.29%发生在居群间,只有36.71%发生在居群内.研究结果提示尖叶拟船叶藓的遗传多样性受小生境的影响较大,遗传漂变和环境适应可能是影响居群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贵州梵净山森林树干附生尖叶拟船叶藓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使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无偏对应分析(DCA)两种方法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梵净山树干附生尖叶拟船叶藓在群落水平上的分布与森林群落类型相对应,其所在群落可以分成贵州青冈-箭竹群落、贵州青冈+巴东栎+雷公鹅耳枥-箭竹群落、贵州青冈-短柱柃群落、大钟杜鹃+多脉青冈-野八角群落、亮叶水青冈+多脉青冈+贵州青冈-箭竹群落和贵州青冈-尖叶山茶-野八角群落6类树附生苔藓植物群落类型。尖叶拟船叶藓在梵净山的垂直分布范围为海拔1650~2080m;在树干垂直分布表现为下部显著多于中部,中部显著多于上部;在不同树种间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分析了影响树附生尖叶拟船叶藓生态分布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尖叶拟船叶藓营养元素生殖配置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尖叶拟船叶藓营养元素生殖配置规律,本文对其12种营养元素的生殖配置格局和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成熟孢子体的生物量配置为6.67%;在成熟孢子体中12种营养元素的含量顺序是:C(452mg/g)〉N(35mg/g)〉K(8439.9μg/g)〉Ca(7012.9μg/g)〉P(2129.2μg/g)〉Mg(1482.9μg/g)〉Na(432.9μg/g)〉Mn(196.3μg/g)〉Fe(177.7μg/g)〉Al(174.8μg/g)〉Zn(68.1μg/g)〉Cu(19.4μg/g);成熟孢子体中营养元素生殖配置顺序是:K(17.7%)〉P(15.1%)〉Cu(13.3%)〉N(11.6%)〉Na(10.5%)〉Mn(7.8%)〉Zn(7.5%)〉C(6.9%)〉Mg(6.8%)〉Ca(5.4%)〉Fe(1.3%)〉Al(1.2%)。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季节通过定点和随机采集相结合,对梵净山土壤甲螨进行了调查,共得到甲螨标本11 487号,分属于45科81属.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以世界广布类群、东洋-古北界区系型类群和东洋界特有类群为主体;跨古北界的区系型中所包含类群所占比例最高.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以华中区独有类群、华中-华南区系型类群和华中-东北区系型类群为主体.含东北区跨区区系型类群最多. 相似文献
5.
通过使用双向指示种分析( TWINSPAN) 和无偏对应分析( DCA) 两种方法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 梵净山
树干附生尖叶拟船叶藓在群落水平上的分布与森林群落类型相对应, 其所在群落可以分成贵州青冈- 箭竹群落、
贵州青冈+ 巴东栎+ 雷公鹅耳枥- 箭竹群落、贵州青冈- 短柱柃群落、大钟杜鹃+ 多脉青冈- 野八角群落、亮
叶水青冈+ 多脉青冈+ 贵州青冈- 箭竹群落和贵州青冈- 尖叶山茶- 野八角群落6 类树附生苔藓植物群落类型。
尖叶拟船叶藓在梵净山的垂直分布范围为海拔1 650~ 2 080 m; 在树干垂直分布表现为下部显著多于中部, 中部
显著多于上部; 在不同树种间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分析了影响树附生尖叶拟船叶藓生态分布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树干附生尖叶拟船叶藓在群落水平上的分布与森林群落类型相对应, 其所在群落可以分成贵州青冈- 箭竹群落、
贵州青冈+ 巴东栎+ 雷公鹅耳枥- 箭竹群落、贵州青冈- 短柱柃群落、大钟杜鹃+ 多脉青冈- 野八角群落、亮
叶水青冈+ 多脉青冈+ 贵州青冈- 箭竹群落和贵州青冈- 尖叶山茶- 野八角群落6 类树附生苔藓植物群落类型。
尖叶拟船叶藓在梵净山的垂直分布范围为海拔1 650~ 2 080 m; 在树干垂直分布表现为下部显著多于中部, 中部
显著多于上部; 在不同树种间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分析了影响树附生尖叶拟船叶藓生态分布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LIU Bing- Jiang-Ye-Fang- Li-Jing- HUANG Huang- Chen-Gong-Xi- Chen-Jun 《Plant Diversity》2006,28(2):169-174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Dolichomitriopsis diversif ormis (Mitt. ) Nog. in Fanjing Mountain of Guizhou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WINSPAN and DC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munity-wide distribution of epiphytic D1 diversif
ormis is well correlated with forest community types. The forest communities with this species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which are Cyclobalanop sis stewardiana-Sinarundinaria nitida community, Cyclobalanopsis stewardiana+ Quercus
engleriana+ Carpinus viminea-Sinarundinaria nitida community, Cyclobalanopsis stewardiana-Euryia brevistyla commun-i
ty, Rhododendron ririei + Cyclobalanop sis multinervis-Illicium simonsii community , Fagus lucida + 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 Cyclobalanopsis stewardiana-Sinarundinaria nitida community and Cyclobalanop sis stewardiana-Camellia cuspidata-
Illicium simonsii community respectively. The vertical distributive range of this species is 1 650- 2 080 m above sea
level;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is species on tree trunks is that on the lower parts are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on the
middle parts and on the middle parts are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on the upper parts; the distribution of this species among
different tree species is remarkably different. The ecological factors of influenc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piphytic D1 diversif
ormis in Fanjing Mountain were also analyz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
濒危植物尖叶拟船叶藓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濒危植物尖叶拟船叶藓7个自然居群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结果表明:尖叶拟船叶藓在13个位点表现酶带.其中 Pod-4、Pod-6、Pod-7为7个居群共有,是尖叶拟船叶藓的特征带;1号居群酶带最多,为12条,除与其他居群共有的3条主带外,还出现了其特有的3务酶带;尖叶拟船叶藓存在哑等位基因现象,有两个稀有基因 Pod-5和 Pod-11.3号和5号、4号和6号有较强的同源性.据此认为尖叶拟船叶藓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梵净山为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区,是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面积约为77 514 hm~2。该研究针对当地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的问题,主要通过对种子植物科属种水平的地理成分、区系古老性、区系过渡性等区系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物种丰富、地理成分复杂,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3科843属2 584种,中国特有种1 010种(含梵净山特有种46种),其中属的热带、温带地理成分比例相当,热带成分略占优势。(2)该区植物起源古老,保存有梵净山特有裸子植物梵净山冷杉、长苞铁杉、粗榧、水青树、伯乐树、领春木等大量古老树种。(3)该区与临近区系交汇、渗透现象明显、过渡性质突出,经初步确定以梵净山为典型分布边界点的植物共有120科197属288种,分别有103种、62种、87种、36种以梵净山地区为分布的北界、南界、东界和西界,即梵净山更多的阻碍了热带、亚热带植物的北迁和中国—喜马拉雅成分的东扩。(4)该区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并茂发育,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竞争激烈。因此,梵净山在中国植物区系甚至东亚植物区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梵净山地区藤本植物的多样性及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区系研究对于揭示一定区域植被的起源与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我国贵州省梵净山及周边地区藤本植物(被子植物)区系,该研究基于馆藏标本信息、文献资料和野外调查等信息,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了梵净山地区藤本植物的空间地理分布格局,分析了其物种丰富度及地理分布,同时在全国藤本植物地理分布的背景下,讨论了梵净山地区藤本植物在全国层面的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贵州省梵净山地区藤本植物有36科、95属、299个分类群,包含235种、26亚种、38变种,占全国藤本植物66科、268属、1 560种的比例分别为54.55%、35.45%、19.17%。(2)梵净山地区藤本植物主要以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分布的科属为主,温带成分更为明显。(3)梵净山地区藤本植物在全国范围内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大巴山-巫山地区、武陵山区以及黔桂交界处,对所涉及的藤本植物而言,梵净山地区更多地充当了其分布区的南界。以上研究结果为梵净山地区藤本植物的利用以及今后的保护及监测提供了本底数据,也为植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的研究——附梵净山藤本植物名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研究了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的区系及生态特性。结果表明:(1)本区计有藤本植物45科,89属,253种(含种下分类群)。(2)本区藤本植物区系起源古老而复杂,藤本区系本源广泛。其中藤本种的分布区有18个类型或亚型,热带区系成分占明显优势,为55.96%,温带区系成分占42.21%;特有分布类型占1.83%。(3)本区多年生藤本和木质藤本占绝对优势,分别占98.42%(一年生占1.58%)和78.05%(草质占20.95%);常绿藤本占优势,为59.44%,落叶藤本占37.75%,同时也有半常绿藤本,占2.81%。(4)本区藤本植物的分布与植被类型、土壤、海拔高度、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本区不同的森林类型中藤本植物的种类也不同,其藤本植物种类随海拔升高而减少,低山林带、中山林带和高山林带分布着不同的藤本植物。(5)初步编制了附生境的“梵净山藤本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11.
尖叶拟船叶藓原丝体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尖叶拟船叶藓[Dolichomitriopsis diversiformis(Mitt.)Nog.]孢子接种于Knop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其原丝体(protonema)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结果表明:孢子第2天就开始萌发,第6天时其萌发率达90%以上;原丝体系统由绿丝体(chloronema)和轴丝体(caulonema)构成,假根(rhizoides)产生于芽体基部,由轴丝体退化而成;配子枝原始细胞产生于绿丝体分枝的基部或轴丝体上的斜壁细胞;配子枝(game tophore)形成后其上各部位都可形成假根;孢子萌发类型为真藓型(Bryum-type)。 相似文献
12.
贵州梵净山生物圈保护区兰科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的区系特征。结果表明:①兰科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多样,计有兰科植物38属72种(含种下分类群),分别占贵州兰科植物属总数和种总数的50.14%和29.27%。与邻近自然保护区所含的兰科植物属、种数相比,梵净山兰科植物的属、种总数与重庆金佛山和湖北神农架相当,而仅次于四川峨眉山;与贵州的茂兰、习水相比,其属数高于茂兰和习水,种数高于习水、略低于茂兰;②兰科植物种的分布区类型有17个类型或变型,中国特有分布成分占明显优势,为30.55%;其次为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州成分,占15.28%;③兰科植物生活类型多样,既有地生、附生和腐生的类型,又有半地生、半附生的类型。 相似文献
13.
在对有关模式标本资料广泛查询的基础上,统计出以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模式产地的维管植物91种(含种下单位),隶属于47科73属。除1种无采集人信息外,其余90种由31人或团队采集,这些标本保存于国内外21个研究机构。以该地为模式产地的物种中,19种以梵净山命名。原学名中有17个被归并,其中12个学名在种级水平发生了变化,5个学名在种下水平发生了变化。以该地为模式产地的物种中受威胁的共15种,包括极危(CR) 1种,濒危(EN) 6种,易危(VU) 8种。 相似文献
14.
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甲螨群落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7月至2002年4月在不同的季节,对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属级水平上土壤甲螨结构的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土壤甲螨多度的四季变化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土壤甲螨多样性的四季变化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不同的季节土壤甲螨群落组成不同,但小奥甲螨属、小盾珠甲螨属、木单翼甲螨属3个属在每个季节均为绝对优势属.土壤甲螨主要分布在表层,但从夏季到冬季,土壤甲螨从表层向深层迁徙. 相似文献
15.
光照和温度对尖叶拟船叶藓孢子萌发及原丝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组织培养法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初步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尖叶拟船叶藓孢子萌发及原丝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光照是影响孢子萌发的主要环境因子,20℃环境下,24h光照4d的孢子萌发率达83.3%;温度下黑暗培养的孢子30d也不能萌发,转光照后4d的萌发率可达84.6%;(2)温度是影响原丝体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连续光照下,20℃的原丝体生长最快、分枝最多、分化最早,第31天可长达651.64μm;25℃次之,只有379.12μm;而自然光照下5-10℃环境下的孢子萌发率(18d为70.2%)和原丝体生长速度(127.44μm)均最慢;(3)原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断裂为单个细胞,单个细胞再萌芽出新原丝体。 相似文献
16.
17.
同域物种的共存往往是通过生态位分化实现的,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和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为梵净山同域分布物种。为了理解二者的生态位分化关系,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通过在梵净山保护区安放的24台红外相机进行冬春季的野外监测,发现有18台相机捕获到藏酋猴,4台相机捕获到黔金丝猴,有3台相机对二者均有捕获。总共获得了黔金丝猴的照片23张,事件发生8次;藏酋猴的照片373张,事件发生95次;未捕获到黔金丝猴和藏酋猴同一时间段出现。通过海拔高度、采食行为、出现时间这些数据对二者生态位分化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同域分布的这两种灵长类动物生态位分化模式。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梵净山冬春季黔金丝猴和藏酋猴的分布区域存在部分重叠,但黔金丝猴活动高峰早于藏酋猴约2 h;黔金丝猴更倾向于树上取食,藏酋猴更倾向于地上取食,避免了直接在食物资源上的竞争。二者通过活动节律和觅食策略差异实现生态位分化,从而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以实现同域共存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不同含水量下尖叶拟船叶藓光合速率对光温的响应及其模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不同大气温度、藓体含水量及光照条件下尖叶拟船叶藓光合速率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光合速率(Pn)与光照强度(PAR)、大气温度(Ta)及藓体含水量(PWC)之间密切相关,光合速率的光响应曲线为直角双曲线,温度、藓体含水量影响图形的曲度参数,在低含水量、高气温组合和高含水量、低气温组合的藓体高光强下都使光合速率降低.弱光下(PAR<200μmol·s^-1·m^-2),光合速率最大值Pmax出现在PWC:为50%~80%,但随着Ta的升高而增大,当Ta>25℃,Pmax随Ta升高而降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Pmax出现的PWC水平随之提高,当PAR<200μmol·s^-1·m^-2时,光合速率最大值Pmax出现在Ta比较高的范围(20~25℃),并随PWC的升高而增大,当PWC>80%时,Pmax随PWC升高而降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Pmax出现的Ta水平降低、在230 相似文献
19.
树干附生尖叶拟船叶藓的孢子体分布格局和败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定位考察和实验室观察分析,结果显示:(1)贵州梵净山树干附生尖叶拟船叶藓的孢子体种群80%分布在树干的基部;(2)尖叶拟船叶藓的孢子体在其主茎和一到四次分枝上皆有分布,但在一次分枝上分布最多,并且一次分枝上的与主茎或其它各次分枝上分布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孢子体败育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孢蒴膨大期或者孢子形成期等3个时期,孢子体败育率为7.3%,败育孢子体的平均生物量为正常成熟的43.3%.表明尖叶拟船叶藓孢子体种群偏少且孢子体败育率低是其重要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尖叶拟船叶藓的77K荧光光谱及对强光照的短期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东亚特有濒危植物尖叶拟船叶藓(Dolichomitriopsis diversiformis)在不同光质的光照诱导下的低温77K荧光光谱及状态转移的初步研究结果,实验中,尖叶拟船叶藓在77K下出现了3条发射带,分别是F680、F685、F720nm,并没有出现存在于大部分高等植物中的F695nm和F740nm两个峰.经过PSⅡ光诱导后、在77K下出现了F680nm,这个峰在77K下出现是首次报道,而以前的研究认为只在4K下才出现这一条光谱带,这一结果表明尖叶拟船叶藓叶绿体的两个光系统结构与其他高等植物存在着差异。在自然光下,PSⅡ与PSⅠ的总能量比是2.04,经过15min的PSⅡ光(670nm)诱导后,PSⅡ与PSⅠ的总能量比变成了1.28(状态2),当用15min的PSⅠ光(716nm)照射后,PSⅡ与PSⅠ的总能量比从2.04变成了3.4l(状态1)。在自然光下,由尖叶拟船叶藓的光系统的外部LHCⅡ所吸收的激发能是整个光系统激发能的21.19%.这说明尖叶拟船叶藓对光的短期调节能力是21.19%.尖叶拟船叶藓的光系统的外部LHCⅡ有51.7%位于PSⅡ中,48.3%在PSⅠ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