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天铎  何媛 《遗传》1986,8(1):39-40
遗传性肾炎于1874年首先由Samelsohu提 出。1902年Guthrie对本病进一步作了描述。 25年后,Alport注意到本病的家族成员中肾炎 和耳聋的关系,称本病为Alport综合征。1951 年Fanconi等发现本病并发眼病,且多发生于 青少年,故称青少年肾病眼炎。在临床上由于 本病常伴有耳疾(耳聋、中耳炎等)和眼疾(近 视、白内障、视网膜炎或眼球震颤等),故也称 耳、眼、肾综合征。但一般多称遗传性肾炎。本病 全世界已报道有50例以上。近年来,我国也陆 续有所报道〔1,21。本文报告一例通过直接调查 获得的遗传性肾炎家系,共斗代9人。至于家 系中已死亡患者的资料,则由其家庭成员提供。  相似文献   

2.
近亲结婚所致一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舒安利  聂玉正 《遗传》2005,27(4):553-556
耳聋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感觉系统缺陷, 在已发现的遗传性耳聋中,有70%的属于非综合征型听力缺损。据估计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基因总数在100个以上,目前已经确定了近80个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的遗传位点,其中23个基因已经被成功克隆。文章报道一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该家系中存在2代近亲结婚,共2代13人出现聋哑症状。经遗传分析,该家系的遗传方式与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均不符合,提示此家系中的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可能为线粒体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3.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主治医生潘小霞等发现了遗传性肾炎突变基因新位点。这个新位点目前在国际基因库中尚未见报道。遗传性肾炎是一种严重的家族性遗传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有血尿、肾功能衰竭、神经性耳聋以及眼睛病变等症状 ,但由于其发病早期症状隐匿 ,易误诊或漏症。自本世纪初以来 ,世界上已有许多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遗传性肾炎家系被发现。开展遗传性肾炎发病机制的研究 ,目前已成为国际肾脏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通过基因分析研究 ,目前已经确认人体肾脏里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IV型胶原的基因突变是导致遗传性肾炎的“…  相似文献   

4.
王国华  刘海明 《遗传》1986,8(5):14-14
自从1921年Peutz报告一家系3代有7人 患遗传性皮肤、粘膜色素斑伴胃肠道多发息肉 以来,1949年Jegher详细描述了本病,后称 Peutz-Jegher's综合征。本病少见,现报告两 例。  相似文献   

5.
李巍 《遗传》2008,30(9):1107-1107
问:我妈妈是先天性聋哑人,爸爸是后天吃药所致的聋哑,其他家族成员都是正常人,我很健康,我爱人也很健康,他的家族没有遗传病史。我现在怀孕18周了,请问我的宝宝是否会有遗传的危险? 答:先天性耳聋的发生率大约为每1 500 个新生儿中1人发病,主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占75%以上。非遗传性先天性耳聋约占20%。遗传性耳聋分为非综合征和综合征性两大类,分别占80%和20%左右,目前已明确的耳聋致病基因约50个。综合征性遗传性耳聋是一些综合征的伴随症状,如Alport综合征、 Vohwinkel综合征、Pendred综合征、Wolfram综合征、Stickler综合征、Waardenberg综合征, Usher 综合征等。此外,还有一类线粒体基因突变引起的耳聋如糖尿病性耳聋等。非遗传性耳聋可因先天性感染、孕妇代谢因素、服用药物等所引起。因此,按照你提供的家系分析,假定你母亲属于遗传性耳聋,且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你现在没有发病,最多是携带者,你先生及其家族成员没有类似病史,你们所生子女不会发生遗传性耳聋。当然如果能明确你母亲的致病基因,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知道你是否携带该致病基因。你父亲的药物性耳聋一般认为属于非遗传性耳聋,但不能排除存在易感基因的可能,应尽量避免使用同类导致耳聋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遗传性耳聋是指由基因或染色体异常所致的感音神经性聋。它可分为遗传性的综合征性耳聋 (syndromichearingimpairment,SHI)和非综合征性耳聋 (nonsyndromichearingim pairment,NSHI)。综合征性耳聋指耳聋只是构成全身多处临床症状之一的遗传综合征 ,而非综合征耳聋是指以听力损失为单一症状的遗传性疾病。耳聋的病因复杂 ,在发达国家 ,6 0 %的耳聋由遗传缺陷引起[1] 。新生儿中听力障碍群体发病率约为 1 /1 0 0 0 ,其中一半是遗传因素所致。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在耳聋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家族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简称LQTS)临床上有伴耳聋与无耳聋之分。至1975年国外共报道203例,其中30%有先天耳聋。国内文献共报告过数十例,也以无耳聋型为多。本文报告一对孪生兄弟同在6岁发病,并对其家系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成骨不全症又叫脆骨蓝色巩膜综合征,为 一组遗传性疾病。本症以蓝色巩膜、成骨不全 及耳聋为主要特点。我院在遗传咨询门诊发现 一家系,在5代人中有蓝色巩膜者22人,占家 族成员62.86外(22/35),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侯久长  .于淑珍 《遗传》1985,7(1):35-36
家族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简称LQTS) 临床上有伴耳聋与无耳聋之分。至1975年国 外共报道203例,其中30外有先天耳聋L23。国 内文献共报告过数十例[,一习, 也以无耳聋型为 多。本文报告一对孪生兄弟同在6岁发病,并 对其家系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Xu F  Wang HJ  Ma D 《遗传》2012,34(3):253-259
耳聋是一种常见的人类感觉系统缺陷,新生儿发病率可达1/1000~3/1000。耳蜗感觉神经上皮毛细胞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可导致耳聋,遗传因素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虽然一些与遗传性耳聋相关的基因及染色体位点已经被定位或克隆,仍有很多耳聋的病因尚不清楚。人们发现,除了常见的热点基因突变(GJB2、SLC26A4、线粒体DNA C1494T和A1555G等)外,一些表观遗传学的改变也在耳聋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例如,miR-96突变会导致人和小鼠的渐进性失聪,异常的CpG岛甲基化与一些耳聋综合征的发生有关等。文章着重对表观遗传学在耳聋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许飞  王慧君  马端 《遗传》2012,34(3):253-259
耳聋是一种常见的人类感觉系统缺陷, 新生儿发病率可达1/1000~3/1000。耳蜗感觉神经上皮毛细胞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可导致耳聋,遗传因素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虽然一些与遗传性耳聋相关的基因及染色体位点已经被定位或克隆, 仍有很多耳聋的病因尚不清楚。人们发现, 除了常见的热点基因突变(GJB2、SLC26A4、线粒体DNA C1494T和A1555G等)外, 一些表观遗传学的改变也在耳聋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例如, miR-96 突变会导致人和小鼠的渐进性失聪, 异常的CpG岛甲基化与一些耳聋综合征的发生有关等。文章着重对表观遗传学在耳聋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刘亚兰  张华  冯永 《遗传》2014,36(11):1131-1144
综合征型耳聋(Syndromic hearing loss, SHL)现已报道400多种,大多数发病率低,临床常见的有Waardenburg综合征(WS)、先天性小耳畸形综合征、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征等。因SHL具有极强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所以对其遗传基础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变得十分困难。以SOX10和PAX3为中心的基因作用网络引起的神经嵴细胞功能异常与WS、小耳畸形及前庭导水管扩大等表型相关。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也证实该基因网络参与WS的发病机制。文章针对神经嵴发育异常导致相关综合征型耳聋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分析并归纳了与综合征型耳聋发病相关的神经嵴发育异常基因互作网络,以期为系统地研究常见综合征型耳聋致病基因的定位克隆以及发病机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基因的研究进展及相关网络资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徐悦凡  任鲁风  杨宇 《遗传》2002,24(1):65-71
耳聋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感觉系统缺陷,70%的遗传性耳聋属于非综合征型听力缺损。据估计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基因总数在100个以上,迄今已经有大约80个基因座被绘制于人类染色体上,至少23个基因得鉴定。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已鉴定的23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并列举了与遗传性耳聋相关的部分网络资源以供参考。 Abstract:Deafness is the most prevalent sensory system impairment of human,and 70% of genetic deafness belongs to 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The total number of genes involved in nonsyndromic hereditary deafness has been estimated to above 100.So far,approximate 80 loci have been mapped to human chromosome,and 23 genes have been identified.In this article,these 23 genes were summarized systematically and some databases about hereditary deafness were provided for reference.  相似文献   

14.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突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散发性聋患者进行分子病因学检测,评估其在遗传性耳聋快速基因诊断中的可靠性。方法:门诊收集散发性聋患者10例,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4个中国人中常见的耳聋相关基因中的9个热点突变,包括GJB2(35delG、176del16bp、235delC及299delAT)、GJB3(C538T)、SLC26A4(IVS7-2AG、A2168G)和线粒体DNA 12S rRNA(A1555G、C1494T)。同时,PCR扩增GJB2、线粒体12S rRNA基因全序列,DNA测序,以验证基因芯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在10名耳聋患者中,基因芯片方法检出1例携带线粒体DNA 12S rRNA C1494T突变;2例GJB2基因235delC纯合突变;2例235delC杂合突变;SLC26A4基因和GJB3基因未检出突变。基因芯片的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技术对中国人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热点突变的检出率高,结果准确、可靠,具有快速、高通量、高准确性、低成本等特点,能够满足临床耳聋基因检测的要求,同时结合产前诊断技术能有效预防耳聋患儿的出生,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袁慧军  卢宇 《遗传》2014,36(11):1112-1120
超过50%的耳聋由遗传基因缺陷所致,伴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耳聋分子遗传学研究逐渐成为耳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提供了以数据为导向的新的遗传性疾病研究模式,革新了人们对遗传性疾病的认识过程,使得对遗传性疾病的研究策略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近年来新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耳聋研究中的应用,大大加快了耳聋基因发现的速度,并逐渐向临床应用方向转化。文章总结了遗传性耳聋的特点和研究现状,以及新一代测序技术在耳聋研究中的应用和前景,以及基于NGS技术的耳聋基因研究和临床耳聋基因诊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患者MITF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ardenburg综合征(WS)是临床上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综合征, MITF基因突变与部分Waardenburg 综合征Ⅱ型(WS2)病例的发病有关。MITF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家族, 能调节酪氨酸酶基因, 参与黑色素细胞的分化。文章报道了1个携带MITF基因点突变的3代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中国家系。先证者表现为先天性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虹膜异色、面部雀斑; 其他家系成员除一名仅表现为先天性耳聋外, 均表现为颜面、上肢雀斑和/或早白发。患者可检测到c.639delA杂合突变, 该突变在MITF基因第7外显子上产生了终止密码子(p.I220X), 突变产生的截短的MITF蛋白没有DNA结合活性。该突变是WS2病例中第3个位于MITF第7外显子的突变, 尚未见报道。该突变与已报道的位于第7外显子其他两个突变仅相差1个碱基, 氨基酸改变十分相似, 但在表型上有显著差别, 提示遗传背景对WS临床表型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耳聋易感基因的携带情况及突变类型,为耳聋患者治疗或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21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后,进行4个常见耳聋易感基因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 r RNA的9个突变热点筛查。结果:821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耳聋易感基因筛查阳性375例,阳性率为45.7%,不同性别之间阳性率无明差异(P=0.625)。375例存在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的研究对象中,4个易感基因的9突变热点共检测出447例点突变,其中GJB2基因的有241例点突变(53.9%),以235 del C位点突变率最高;SLC26A4基因的有126例点突变(28.2%),以IVS7-2 AG位点突变为主;线粒体12S r RNA基因的有79例点突变(17.7%),绝大部分为1555 AG位点突变;而GJB3基因仅有1例点突变(0.2%)。375例存在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的研究对象中,304例发生1种突变(81.1%),有70例发生2种突变(18.7%),仅有1例发生3种突变(0.3%)。结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GJB2基因的235 del C位点以及SLC26A4基因的IVS7-2 AG位点突变率较高,常见耳聋易感基因筛查有助于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诊断、干预及治疗。  相似文献   

18.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又称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临床以多发性皮肤血管瘤、肢体静脉曲张、骨及软组织肥大为特征。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为遗传性血管壁间质组织发育异常所致。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手术及介入治疗主要是减轻症状和治疗并发症。对于婴儿期出现偏侧肢体肥大并血管瘤的患儿应长期随访,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以防止并发症。近年来有报道利用超声进行产前诊断,对及时发现和处理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1例婴儿期KTS,以口腔黏膜血管瘤伴出血、颜面及肢体不对称性肥大为特点,并伴精神运动发育迟缓,CT见侧脑室、三脑室扩张。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克隆定位于5号染色体微卫星标记D5S2056和D5S638之间约8.8 cM的区间内的非综合征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 DFNA52 (OMIM: 607683)的致病基因, 文章根据基因在耳蜗组织的表达情况, 筛选出20个候选基因, 设计合成了扩增20个基因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的引物, 用DNA直接测序法进行序列变异分析。结果显示, 在基因外显子及侧翼区共发现了45个单核苷酸多态, 其中42个变异在多态数据库已报道, 其余3个为新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 序列变异与疾病表型无共分离现象, 排除了这些基因外显子突变导致遗传性耳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王翠翠  袁慧军 《遗传》2017,39(3):208-219
耳聋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出生缺陷,阐明遗传性耳聋的致病机理不仅能够在临床上辅助诊断,为遗传咨询及耳聋预防提供依据,而且能促进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耳聋的致病机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随着基因组研究技术不断创新,以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目标区域测序为代表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耳聋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总结了近5年全外显子组测序和目标区域测序在遗传性耳聋致病基因研究及临床分子诊断中应用及研究进展,希望能够有助于我国临床耳聋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及诊断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