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色念珠菌氟康唑耐药相关基因的差异显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异显示PCR技术 (DifferentialDisplay PCR ,DD PCR)寻找白色念珠菌的氟康唑耐药相关基因。体外用含氟康唑的酵母培养基 (YEPD)诱导培养临床白色念珠菌氟康唑敏感株 4 35 (对咪康唑耐药 ) ,诱导 80d后得到氟康唑耐药子代 4 35 2 (MIC =1 2 8μg mL)。DD PCR比较 4 35 2、4 35分别在含氟康唑、不含药的YEPD液基中的基因表达 ,找到 3个明显差异片段 ,分别与数据库中白色念珠菌的醇脱氢酶基因ADH1、多药耐药基因CDR1及拓扑异构酶基因TOP2有高度同源性。半定量RT PCR中证实了ADH1、CDR1在氟康唑耐药株中的差异表达 ;对已知氟康唑耐药基因MDR1作半定量RT PCR时发现MDR1在氟康唑耐药株 4 35 2中无表达 ,而在氟康唑敏感株 4 35中有表达。结果表明 ,ADH1、CDR1基因的高表达与白色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性形成相关 ,ADH1可能是新的耐药基因 ;MDR1的表达可能在氟康唑敏感株或其它唑类耐药株中也存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氟康唑敏感性差的非白色念珠菌的分离率逐渐上升,而现有的抗真菌药品种少,且大多价格昂贵、或毒副作用大,使它们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联合用药特别是与中药联合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表明,有些中药成分与氟康唑联合具有协同抗真菌作用。该文就中药成分与氟康唑联合抗非白色念珠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白色念珠菌粘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论述了白色念珠菌(简称白念菌)粘附的分子机理和实验模型观察,从病原菌和宿主两方面探讨了白念菌感染的发病机理,并从阻断白念菌对宿主细胞的粘附着手,展望防治白念菌感染的新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5.
抗白色念珠菌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娟 《微生物与感染》1990,13(3):129-131,102
  相似文献   

6.
白色假丝酵母氟康唑耐药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方法,从保藏的50多株白色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均分离自临床病人)中挑选出两株氟康唑(FCZ)敏感株:编号为BMU8945(MIC值为0.125μg/ml)和BMU8977(MIC值为0.25μg/ml)。同时选择一株白色假丝酵母ATCC14053(MIC值为0.5μg/ml)作为实验原始菌株。经紫外线(UV)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后,获得近千个FCZ耐药突变菌落(MIC值在64μg/ml以上)。经传代培养,突变茵落的耐药特性能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7.
白色念珠菌ALS家族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X2 0.5kb探针,研究在不同白色念珠菌菌株中CX2串联重复序列的分布,发现多种白色念珠菌中都含有这个重复序列。为证明CX2的表达与形态转变有关,选用了多种诱导和非诱导菌丝生长的条件培养白色念珠菌SC5314,然后用串联重复序列作控针进行Northern杂交分析,证明CX2 cDNA片段的表达与菌丝形态紧密相关。用它作为探针进行染色体定位和基因组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白色念珠菌中多  相似文献   

8.
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敏 《微生物与感染》1991,14(3):123-125
  相似文献   

9.
白色念珠菌CRK1基因的敲除及其功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在筛选白色念珠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相关蛋白激酶基因的过程中,得到了CRK1(CDC2-related protein kinase 1)基因。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敲除了CRK1双拷贝基因片段,构建了CRK1纯合缺失株,发现CRK1基因的缺失影响到白色念珠菌的生长速度,絮凝生长和形态发生。  相似文献   

10.
简并PCR法用于白色念珠菌MAPK新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APK很可能在白色念朱菌形态发生中起作用。根据所有MAPK保守区域VIB和IX的氨基酸序列合成了两个简并的引物,以SC5314染色体DNA作为模板,在非严谨条件下(37℃)进行PCR以筛选白色念球菌中新的MAPK基因,一共测定了100个PCR基因片段的序列,在25个新基因片段中,筛选到两个新的MAPK基因片段,以这两个基因片段为控针从染色体基因库中克隆了对应的全长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它们是新的MA  相似文献   

11.
邴健 《菌物学报》2020,39(11):2120-2130
耳念珠菌感染及其耐药问题已愈演愈烈,其临床耐药机制的研究已刻不容缓。本文整理了国内外耳念珠菌临床菌株对三大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从外排泵异常表达、靶标蛋白突变、生物被膜和基因组可塑性4个方面总结了耳念珠菌已报道的或潜在的耐药机制,并与其他念珠菌耐药机制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白念珠菌为主的真菌感染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白念珠菌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威胁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很少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白念珠菌容易形成生物膜(biofilm)。生物膜是细菌或真菌附着于活体组织或非活体组织表面、  相似文献   

13.
以牛源近平滑念珠菌(Candida parapsilosis)为试验菌株,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PCR扩增测序检测ERG11基因突变,Realtime PCR检测ERG11、CDR1、MDR1、MRR1基因的mRNA表达量,探讨耐药相关基因在牛源近平滑念珠菌耐唑类药物中的作用,为牛源近平滑念珠菌的耐药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近平滑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均高于75%,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50%,其中对氟康唑的耐药率最高,达58.3%;所有菌株的ERG11基因中均检测出错义突变A395T,耐氟康唑和剂量依赖菌株的ERG11基因中检测出同义突变T591C;氟康唑耐药组ERG11、CDR1、 MDR1、MRR1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敏感组(P<0.05)。牛源近平滑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具有多重耐药性。牛源近平滑念珠菌ERG11基因中的T591C突变以及ERG11、CDR1、MDR1、MRR1基因的高表达都可能在其对氟康唑耐药性的产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普遍应用以及免疫缺陷人群的增加,机会性致病菌念珠菌感染日益增多。深部念珠菌感染已经成为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白色念珠菌(C.albicans)是其中的主要致病菌。低毒广谱的唑类抗真菌药氟康唑是既能治疗严重真菌感染又不会产生明显副作用的少数抗真菌药之一,它的广泛使用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但也导致菌株耐药率增加而使临床治疗失败。近10年来,在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研究白色念珠菌中克隆到的两个新MAPK基因CEK2和CSK1的功能,我们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分别敲除了这两个基因。这两个基因的缺失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白色念珠菌的菌丝形成;而在白色念珠菌中表达CEK2基因,转化株形成菌丝的能力比野生型菌株弱。利用酿酒酵母two-hybridsystem检测Cek2和Csk1与Hst7(Ste7同源物)、Cph1(Ste12同源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ek2和cSK1并不与白色念珠菌菌丝形成MAPK途径的Hst7和Cph1直接作用,CEK2和CSK1基因抑制菌丝的形成很可能并不是通过白色念珠菌菌丝形成MAPK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真菌感染尤其是机会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主要与真菌耐药和抗真菌药物品种有限有关。念珠菌是人体内的重要条件致病真菌,其常见的耐药机制包括靶酶的改变、靶位的缺乏、真菌细胞膜对药物的通透性下降、多药耐药蛋白表达增高、固醇合成旁路下游的改变、生物膜的形成等,最新文献报道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在念珠菌的耐药形成中存在一定作用。该文就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念珠菌的耐药机制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20.
用寡聚核苷酸片段筛选白色念珠菌MAPK的基因家族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一类与哺乳动物p34^CDC2同源性很高的Ser/Thr蛋白激酶,在多个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中起作用。现有的实验语气表明,MAPK很可能在白色念珠菌形态发生中起作用。我们根据白色念念菌的已知的两个MAPK基因;CEK1与MKC1第Ⅶ亚结构域的核苷酸序列合成卫段27nt的寡核苷酸,作为探针来筛选白色念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