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鲜食/加工紫薯中花色苷类色素的种类及其组成的差异性,同时研究在5种常见中式烹饪热加工方式下紫薯总花色苷的损失情况,以得到一种紫薯最佳的食用方式。方法:采用液质联用(HPLC-PDA-ESI-MSn)分析紫薯花色苷种类和结构,并用pH示差法探讨了5种中式烹饪热加工对紫薯总花色苷含量的损失。结果:鲜食紫薯共鉴定出17种花色苷,而加工用紫薯鉴定出9种花色苷。紫薯在5种热加工方式作用下,总花色苷含量均有损失,其损失率由小到大依次是微波<蒸<煮<低温油炸<烤。结论:经鉴定紫薯色素中花色苷种类组成非常丰富,但鲜食紫薯与加工用紫薯在其花色苷组成上还有较大差别。从花色苷损失率角度考虑,在5种中式烹饪热加工条件下,微波是其最佳食用方式。  相似文献   

2.
三种黑米花色苷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理论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一种组合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三种黑米花色苷的O-H键解离焓和电离势,以此作为理论指标评价其自由基清除能力。计算结果发现花色苷的电离势和总抗氧化能力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提示电离势表征的质子转移伴随电子转移的反应机制在清除自由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优化黑豆种皮花色苷复合酶法辅助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确定了黑豆种皮花色苷生物酶法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复合酶(纤维素酶400 U/g,α-淀粉酶50 U/g),酶解温度50℃,液料比26∶1 mL/g,乙醇体积分数64%,酶解时间为59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花色苷的含量为2.019 mg/g。抗氧化试验研究表明,黑豆种皮花色苷的还原能力、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低于抗坏血酸,但对亚硝酸根离子和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抗坏血酸。因此,生物酶法辅助提取是一种高效的黑豆种皮花色苷提取方法,且作为一种新型花色苷资源,黑豆种皮花色苷有着挖掘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花色苷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心血管保护等生物活性,是一种潜在的功能性着色剂。本文系统性地阐述了花色苷的结构与种类及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花色苷生物学功能方面的工作和研究进展,为花色苷在食品添加剂和制药行业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紫花苜蓿中4种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大小,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1++G(d,p)水平下研究了紫花苜蓿中四个活性黄酮化合物槲皮素、木犀草素、染料木素、芒柄花黄素的电子结构、自由基电子几何结构、酚羟基氢氧键离解能(BDE)以及分子前线轨道的能级差。通过数据分析,初步判断出这四个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的大小顺序为:槲皮素木犀草素染料木素芒柄花黄素。理论预测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DFT方法可为天然黄酮类抗氧化剂的筛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来自心里美萝卜、紫甘薯和紫玉米的3种不同的花色苷对DF-1细胞单层生长的影响。方法:直观观察3种花色苷对DF-1细胞生长的影响,初步摸索其最适终浓度;用MTT法检测花色苷在提高细胞活性方面的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3种花色苷均对细胞单层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心里美萝卜花色苷、紫甘薯花色苷和紫玉米花色苷对细胞生长的最适终浓度分别为100、75和50μg/mL;用MTT法获得相应数据并制成细胞活性图表。结论:不同品种来源及不同浓度的花色苷对DF-1细胞单层生长均有明显影响,为今后开展花色苷促细胞生长,提高细胞抗病毒活性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7.
激素等外源物质对马铃薯愈伤组织花色苷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其能  杨清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1):2233-2239
从来源于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cv.Chieftain)茎的愈伤组织中分离到白色和红色2种愈伤组织,用鲜重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量愈伤组织的生长量和花色苷的含量,并对激素、抗菌素和糖对马铃薯愈伤组织生长和花色苷积累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2,4-D有利于红色愈伤组织的花色苷积累,高浓度的2,4-D促进其生长而不利于花色苷的积累;高浓度的6-BA能促进红色愈伤组织中花色苷的积累并诱导白色愈伤组织花色苷的合成,但抑制其生长;卡那霉素能使白色愈伤组织变红并积累花色苷,高浓度的卡那霉素严重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并最终变褐死亡;提高蔗糖浓度能促进愈伤组织花色苷的产生和积累,但超过70g/L时抑制生长。实验结果为今后花色苷生物合成机理研究和花色苷的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昝丽霞 《广西植物》2015,35(4):603-609
为了优化香樟果皮花色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剂浓度、料液比、pH五因素,采用Box-Behnken建立三因素三水平模型,用响应面法优化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最佳组合,用Design-Expert 8.0设计回归正交实验;同时用水杨酸比色法和DPPH法,测定了香樟果皮花色苷的抗氧化能力,并比较了不同放置时间对香樟果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樟果花色苷最佳提取工艺的回归方程为Y=58.64+2.27A+12.78B+10.18C-14.01A2-11.00B2-7.56C2,R2=0.9796,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在该试验范围内,模型能够准确反映花色苷的提取结果;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pH1.0、料液比1∶15、乙醇浓度78.59%、提取温度77.14℃、提取时间42.48min,在此条件下香樟果花色苷的得率为67.99mg·100g-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香樟果皮花色苷清除羟自由基率和总抗氧化能力均与浓度成正线性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y=0.3388x+13.485(R2=0.9856),y=0.0275x+0.0221,(R2=0.9966)。利用响应面法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合理,可用于香樟果皮花色苷的提取,同时香樟果花色苷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为天然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花色苷类植物化学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色苷是具有2-苯基苯并吡喃结构的一类糖苷衍生物,在高等植物的深色部位广泛分布。除了赋予植物性食品鲜艳的色泽外,现已明确花色苷类植物化学物还具有抗氧化、抗炎和调节脂质代谢等疾病预防功效。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研究表明,花色苷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综述了花色苷的食物来源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以市售铺地锦竹草为材料制备其水提取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总花色苷、总糖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采用ICP-MS质谱仪法测定提取物中18种金属元素的组成和含量,最后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铺地锦竹草提取物中黄酮含量为2.04%,总蛋白含量1.83%,总糖含量55%,总花色苷含量7.2%,Ca、Mn、Mg等有益微量元素含量较高,Pb、Hg、Ag、Co、Ge等有害重金属微量检出或未检出。提取物清除DPPH·的IC50达0.265mg·mL^-1,清除·OH自由基IC50为1.16mg·mL^-1,1mg提取物的总还原力与39μgVc相当,对亚铁离子未表现出有规律的螯合力。以上说明铺地锦竹草提取物中天然活性成分含量较高,有害重金属极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活性是由多种活性因子通过协同作用机制起作用的,具有开发为功能性食品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11.
花色苷是天然的水溶性食用色素,具有抗氧化、调节血脂、抗衰老等方面的功能,有着巨大应用潜力。玫瑰为蔷薇科植物,是原产于中国的重要香料植物,也可以作为很好的药食同源食物。本文在总结花色苷化学结构及其分子稳定性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在玫瑰花色苷生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玫瑰花色苷研究和开发玫瑰花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老黑谷米面粉为原料,提取分离其中的可溶性多酚、游离多酚、酯化多酚、醚化多酚、键合多酚,利用比色法进行多酚和类黄酮含量测定,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测定(FRAP)、总抗氧化能力测定(TEAC)、还原能力测定(RP)和H2O2清除活性等5种不同的体外抗氧化测定体系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5种多酚中,可溶性多酚含量最高,酯化多酚含量次之,显著高于游离多酚、醚化多酚、键合多酚。多酚中类黄酮含量最高为键和多酚和可溶性多酚,显著高于其他3种多酚。5种多酚均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键合多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可溶性多酚的H2O2清除能力、FRAP还原能力、RP还原能力和TEAC总抗氧化能力最高。本研究为老黑谷米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桑树种质资源圃华南分圃中保存的160份果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桑椹高花色苷及抗氧化能力种质资源进行了筛选与评价。结果表明,其总花色苷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清除能力的变幅分别为106.5~1472.0 mg/L、5.4~32.3mmol/mL和33.7%~87.8%,表现出明显的品种间差异。113份二倍体和47份四倍体果桑种质资源桑椹中的花色苷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清除率差异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表明,160份果桑种质资源可分为6大类群,分别由13、11、56、44、10和26份种质构成。桑椹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率和总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表明桑椹的抗氧化能力与其所含的总花色苷类物质密切相关。本研究筛选出了一批高花色苷和抗氧化能力的果桑种质资源,可用于高花色苷和高抗氧化能力果桑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影响月季花瓣呈色的各理化因子的定量评价及其相关性分析,探讨月季花色的形成机理,可为花色育种提供理论参考和受体品种,对于探究花色形成机理和种质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8个不同花色的月季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其花瓣颜色参数、细胞液pH值、金属离子含量、总花色苷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并对花色苷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不同花色月季的理化因子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细胞液pH值、Fe3+、Ca2+、Al3+含量以及总花色苷、总黄酮含量等因子与花瓣颜色的形成密切相关,总花色苷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起直接作用,金属离子及细胞液pH值等因素通过改变花色素结构来影响花色。(2)不同花色月季花瓣中所含有的花色苷组分不同。其中,矢车菊素-3,5-葡萄糖苷在月季中占主体地位,主要调控紫红色花朵的形成;其次是天竺葵素-3,5-葡萄糖苷,其主要调控橙色、红色花朵的形成。黄色花朵中花色苷含量很少,主要受类胡萝卜素的调控;橙色花朵受花色苷和类胡萝卜素的双重调控;白色花朵中几乎不含有花色苷。芦丁在8...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新的花色苷资源,以黑小豆种皮为原料,对其花色苷类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和L_9(3~4)正交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温度和p H对粗提液中花色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g∶m L)、温度50℃、p H=2.0。此条件下,黑小豆种皮粗提液中花色苷的含量最大(5.912 mg/g);黑小豆种皮花色苷粗提物得率为19.1%,纯度为3.06%;粗提物具有一定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O~(-·)_2、·OH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黑小豆种皮可作为一种新型花色苷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制备高品质的紫淮山全粉,有利于拓宽紫淮山的消费途径和提升产品价值。本文考察了固液比、进料流量和冻结温度对紫淮山全粉水分含量、溶解度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了紫淮山全粉喷雾冷冻干燥工艺,并对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喷雾冷冻干燥这4种干燥方式制备的紫淮山全粉理化特性和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紫淮山冷冻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料流量25 mL/min、固液比1∶1、冻结温度-3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紫淮山全粉水分含量为3. 89%、溶解度为23. 12%、花色苷含量为13. 28 mg/100 g。干燥方式对紫淮山全粉的物理性质、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关基因表达分析发现,绿色和白色愈伤组织不合成花色苷可能与DFR基因不表达有关.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阐明花色苷生物合成机理和花色苷色素的生产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木芙蓉叶中总黄酮含量及其月周期变化规律。本文以Vc为对照,采用总抗氧化实验、DPPH法、ABTS法和PTIO法等4种方法测定木芙蓉叶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UFLC法测定木芙蓉叶中4种黄酮的含量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与其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木芙蓉叶黄酮抗氧化活性的月周期变化趋势在4种检测方法中有一定差异,但其抗氧化活性均与槲皮苷含量呈正相关性。综合分析木芙蓉叶中芦丁月周期变化规律及其抗氧化活性强弱,得出叶中芦丁成分可作为药效评价木芙蓉叶药材质量主要指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花色苷的酶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降解花色苷的酶类及其降解机理的研究进展.降解花色苷的酶有花色苷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果胶酶.花色苷酶和果胶酶均能水解花色苷糖苷键产生花色素和糖,花色素很不稳定,因吡喃烊环极易开环可自发转换成无色衍生物.花色苷不能直接作为PPO或POD的底物;PPO和POD氧化、降解花色苷须依赖具邻二酚结构的其他酚类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对灯盏花乙素及其苷元分子进行几何结构全优化,获得两个化合物的最低能量结构。从分子的几何结构、NBO电荷、酚羟基解离能BDE、绝热电离势IP和前线分子轨道等方面分析了两个化合物的结构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C6位的酚羟基为灯盏花乙素及其苷元的最大反应活性位点,灯盏花乙素的抗氧化活性弱于其苷元的抗氧化活性,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天然的糖苷类物质水解为苷元后,其抗氧化活性增强。此外,还考虑了溶剂效应,考察溶剂极性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在所有环境中,抽氢反应机制是化合物自由基清除反应的最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