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药用植物中各无机元素含量的不仅影响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是药材有效成分的构成因子。通过对全国范围内16个不同产地(即居群)的92个野生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样本及其相应的根际土壤中10种无机元素含量的分析,发现不同产地黄芩及其根际土壤无机元素都有很大变异,且不同产地黄芩根际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变异远大于黄芩药材中无机元素的变异。总体来看,黄芩中Mg(9级)含量较其他植物含量高;P(1级)、K(2级)、Mn(3级)含量与其他植物相比处处较低水平;黄芩对Sr(富集系数达到3.52)有较强富集。并且通过无机元素分布曲线分析建立了无机元素指纹谱,主成分分析筛选出黄芩主要特征无机元素为Mg、K、Ca、Fe、Zn。本研究还表明,黄芩对各元素的吸收能力受产地的影响较大,提示黄芩对无机元素的吸收与各产地根际土壤无机元素有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秦艽药材及其生长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光度法,测定云南20个种植地的秦艽及其生长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探讨药材中无机元素分布特征,并对药材中无机元素含量与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秦艽药材无机元素的含量呈现K>Ca>Mg>Fe>Mn>Zn>Cu有规律的分布态势;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秦艽的特征元素为K、Cu、Ca和Zn;药材中钾含量与土壤中锌,钙与土壤中锰和铜,锰与土壤中钙和镁,铜与土壤中钾和锌元素含量间均分别显著负相关;而药材中镁含量与土壤中钙和镁,铁、铜与土壤中铁元素含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对秦艽各无机元素含量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秦艽生长土壤有效钙,有效铁和有效锌其次,最后为有效锰。该研究结果为秦艽道地性成因及适宜栽培区域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为秦艽资源合理利用和GAP研究以及从无机元素的角度品评药材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矿质元素及pH值与栀子中栀子苷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栀子苷含量与土壤及药材中的矿质元素的相关关系,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8个不同产地的栀子土壤中13种矿质元素及pH与药材中12种矿质元素进行了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Fe和Ni、Fe和Al、Mn和Co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影响栀子苷含量的Mg和pH贡献率分别为49.614%和20.826%,两者对栀子苷的变异贡献率最大.同时进行了栀子苷含量的变化与主成分的多元相关分析,证实了矿质元素与中药功效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建立苍耳草药材中无机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方法,测定苍耳草不同产地及商品药材12个样品中24种无机元素的含量,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检测结果显示苍耳草药材中24种元素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Ca、K、Mg、P、Fe的含量较高,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应引起重视;主成分分析选出5个主因子,得出Ca、K、Sr、Fe、Al、V、Mg、Ba、Mn是苍耳草的特征无机元素。本实验为苍耳草药材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iCE 3500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仪器测定来自甘肃省、湖南省、江西省和安徽省4个省8个市11个县共119份药食兼用百合样品中 10 种矿物元素(Ca、Mg、Zn、Cu、Fe、Se、K、P、Cd、Pb)的含量,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域来源药食兼用百合样品中矿物元素含量不但与其产地的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密切相关,此外还受品种和栽培措施等因素的影响;确定Ca、Mg、Zn、Cu、Fe为百合的特征元素;建立的判别模型可以明显区分各产地及不同品种的百合,为名特优新农产品产地溯源及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红花对土壤矿质元素的吸收和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检测红花不同部位和时期以及栽培土壤中K、Ca、Na、Mg、Fe、Cu、Zn、Mn、Cr、Cd、Pb、Ba、Ni和Al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红花各部位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明显。在红花各不同部位中K、Fe、Zn元素在幼苗中含量最高,Ca、Mg元素在成熟叶中含量最高,Cu元素在种子中含量最高;而K和Ca元素在种子中含量最低,Mg、Fe、Cu和Zn元素分别在花、茎、成熟叶和茎中含量最低。红花的幼苗和花对K元素吸收积累明显,幼苗和种子对Cu元素吸收积累明显,Ca元素在成熟叶中积累较多,相应元素含量远比土壤中相应的元素含量高。红花对土壤不同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差异较大,在长期栽培红花的土壤中应注意对吸收利用多的元素结合施肥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7.
以甘肃不同产地黄管秦艽为材料,测定其无机元素含量,分析黄管秦艽中无机元素特征及评价药材质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黄管秦艽中无机元素含量,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其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黄管秦艽中无机元素Ca、K、Mg、Mo含量较高,部分无机元素之间存在相关性;经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因子,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3.20%。从无机元素含量的主成分分析来看,产于卓尼县尼巴乡的黄管秦艽质量最优,本实验可为黄管秦艽的资源开发利用、质量控制以及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合霞  李博  胡兴华  邓涛  黄仕训  邹玲俐 《广西植物》2017,37(10):1261-1269
为探讨苦苣苔科植物对其岩溶生境的适应性,该研究选取黄花牛耳朵(Primulina lutea)、紫花报春苣苔(Pri.purpurea)和桂林蛛毛苣苔(Paraboea guilinensis)三种苦苣苔科植物,将其栽种在石灰土及红壤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中,观测记录其生长性状并对其叶片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植株采集过程中,同时采集自然生境中三种苦苣苔科植物叶片及取样植物基部土壤,并对叶片及土壤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作为今后苗圃试验的参照。结果表明:三种苦苣苔科植物在两种土壤上的生长状况及适应性具有差异,其在石灰土上生长良好,在红壤上生长较差;在两种不同土壤中,除N外,桂林蛛毛苣苔的叶片其他元素(P、K、Mn、Mg、Ca、Zn、Cu)差异极显著(P0.01);除P外,紫花报春苣苔的叶片其他元素(N、K、Mn、Mg、Ca、Zn、Cu)差异极显著(P0.01);除N、Cu、Ca外,黄花牛耳朵的叶片元素(P、K、Mn、Mg、Zn)差异极显著(P0.01);三种植物的叶片元素比值,除少数值没有差异外,大部分指标差异都极显著;对叶片元素与栽培土壤元素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植物叶片Mn元素与土壤中N、Ca、Mg、Zn、Mn、有机质含量等呈正相关,土壤P元素与叶片中N、P元素呈正相关,而与叶片中Zn元素呈负相关关系。在其他栽培条件一致的条件下,土壤因素及物种差别是造成黄花牛耳朵、紫花报春苣苔和桂林蛛毛苣苔适应性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水煎法对蒙药材多叶棘豆中微量元素进行提取,并分别用微孔滤膜分离技术、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法、萃取法等分离方法对水煎液中元素各形态进行分离。利用FAAS法测定了原药材以及水煎液各形态中Cu、Zn、Mn、Fe和Ca五种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了形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水煎液中五种元素的总提取率在41.7%~87.0%,残留率在9.1%~26.4%,可溶态百分率在16.6%~80.0%,可溶态中五种元素的有机态与无机态的比例为36.9%~250%;该测定方法对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0.3%~113.7%。多叶棘豆水煎液可溶态中Zn、Mn、Fe、Ca元素是以亲水性有机结合形态为主,Cu元素以无机离子型为主,多种形态共存的复杂体系。  相似文献   

10.
南京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2,自引:5,他引:77  
研究了南京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来源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京城市土壤中,Fe、Ni、Co、V污染不明显,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Mn、Cr、Cu、Zn、Pb污染,其中:Pb污染非常严重;重金属在土壤剖面分布没有规律性;Fe、Ni、Co、V元素主要来源于原土壤物质,Cu、Zn、Pb、Cr元素主要来源于人为输入,Mn可能在不同的土壤中来源不同;Fe、Cr、Ni、Co、V元素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Cu、Zn、Pb、Cr元素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Fe、Co、V、Ni含量与粘粒含量、CEC呈极显著正相关;Cu、Zn、Pb含量与粘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Cu、Zn、Pb、Cr含量与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Pb含量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探究野生和栽培产地滇重楼根际土壤中16种无机元素的5种化学形态分布规律及其与药材品质的相关性,为滇重楼科学化种植及药效功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BCR顺序提取法提取不同化学形态的无机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元素含量测定,再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滇重楼的野生品和栽培品的根际土壤中16种无机元素主要以残渣态为主,且野生品和栽培品在各元素含量方面差异明显,栽培品高于野生品;Ca、Mg元素在水溶态和交换态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元素,P、Mo元素含量则较低;Ca、Mg、Fe、Al元素在有机态和铁锰氧化态中的含量明显较高,但Na元素未检测出;相关性分析表明,滇重楼中重楼皂苷的积累与根际土壤中的P、K元素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Fe、Al、Se、Ba等元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滇重楼根际土壤中的无机元素大部分以残渣态形式存在,P、K元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重楼皂苷的积累,Fe、Al、Se、Ba等元素促进了重楼皂苷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以江苏省苏州吴中区山地种植的24个枇杷果园的‘白玉’枇杷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土壤、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间及其与果实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枇杷果实品质的土壤、叶片和果实的主要矿质元素和影响叶片矿质元素的主要土壤矿质养分因子,为改善枇杷果实品质的果园营养管理技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枇杷果实品质指标在不同果园间存在较大差异。(2)枇杷果实品质主要受其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影响,其中:枇杷单果质量与叶片中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果实中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叶片中N和Mg元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中P、Mn元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中Ca、Mg元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叶片中N和Zn元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果实中N、Mn元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果实中Ca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3)果实品质指标与土壤矿质养分含量的相关性较弱,土壤矿质养分主要通过影响叶片矿质元素含量,进而间接影响果实品质,其中土壤中P、K、Ca、Mn、Cu元素对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影响较大。研究认为,提高土壤中P、K、Zn含量并减少土壤Ca含量是东山山地枇杷果园土壤管理的关键技术途径;提高叶片中N含量以及果实中N、P、Mn含量和减少果实中Ca、Mg含量是改善东山山地枇杷果实品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ICP-OES法分析与评价川产麦冬无机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川麦冬无机元素含量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分析方法,并对川麦冬无机元素含量进行分析与系统评价。通过湿法消煮,用ICP-OES方法测定川麦冬无机元素含量,并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川麦冬药材中Ca、P、K、Mg、Fe、Al元素的含量较高,Co、Hg、Se、Si、Sn、V在麦冬中未检测到或低于检测限,3个样品采集点的麦冬药材Cd元素含量超过WM/T2-2004Cd(≤0.5 mg/kg)的限量标准;无机元素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As、Ba、Cu、K、Mg、Mn、P、Sr、Ti是川麦冬的特征无机元素。本研究可为川麦冬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及临床药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特征,促进火龙果生长发育和品质改良,该研究采用套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与农药、地膜覆盖和无措施五种耕作方式,以每种方式土壤的22种矿质元素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耕作方式的矿质元素含量差异,阐明土壤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与无措施相比,其他耕作方式的Ca、Si、Mn等元素含量呈增加趋势,Fe、Mg、Al等元素含量则降低,Na含量无显著差异。(2)施用有机肥的矿质元素含量最丰富,地膜覆盖次之,套种紫花苜蓿最低。(3)相关性分析表明,火龙果地土壤矿质元素间多存在显著相关性,Al、Si、S、Ni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较密切,其次为Fe、Mg、Na、Mn、Cu和Co,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4) Ca、Fe、Mg、Mn、Cu、Zn和B之间多呈负相关,存在拮抗效应。干热河谷石漠化区在火龙果栽培时,应首选有机肥作为养分添加方式,并及时补充不同耕作方式造成的土壤矿质养分亏缺,尤其是Fe、Mg、Al、Na、Cu、Zn等元素。  相似文献   

15.
新疆绿洲农田土壤-棉花系统9种矿质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疆绿洲区,对不同连作棉田土壤中9种矿质元素含量、棉花植株的吸收和富集特性以及棉田养分收支量等进行分析,研究了农田土壤-棉花系统矿质元素的生物循环特征。结果表明:棉田土壤中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均有一定程度的贫化趋势,以Mo的耗竭最为严重。棉株不同器官累积矿质元素的能力有明显差异,叶片中Ca、Mg和Mn的含量较高,根、茎中K、Na、Fe、Mo含量较高,棉籽中Zn和Cu含量最高;不同产品器官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富集能力不同,秸秆为:MoKMgCaCuZnNaMnFe,纤维:MoKMgZnCuCaNaMnFe,棉籽:MoZnKMgCuCaMnNaFe。棉花对Mo的吸收能力最强,长期连作导致土壤中Mo耗竭较为严重;随籽棉的收获,从棉田移出Zn、Cu的比例和数量较高,大量元素中移出Mg、K较多;棉花对Mn、Fe、Ca、Na的吸收量虽然较多,然而大部分富集在秸秆中,随着棉花秸秆的还田作用,将归还于耕作层并有大量富集,消耗量不大。新疆棉花长期单一种植,应重点补充Mo、Zn和Cu微量元素肥料,酌情补充Mg、K等大量元素肥料。棉田Ca、Na含量较新疆土壤背景低,预示着棉田土壤在向着脱盐碱方向发展,然而两元素在秸秆中的比例较高,因此棉花长期连作农田,应注意防止耕作层土壤向次生盐碱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广西某污染区金属元素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金属镉(Cd)是一种毒性极强并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害元素。土壤中的Cd极易被植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对普通人群的健康造成危害。由于Cd在土壤.植物系统的迁移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某些金属元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研究这些元素对Cd在食物链中迁移及在人体内富集的影响机制成为Cd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对广西某污染区的菜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污染区蔬菜的Cd、Ca、Cu、Fe、Pb、Zn的浓度明显高于非污染区;不同的蔬菜品种对重金属元素Cd、Cu、Pb、Zn的迁移和积累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不同金属元素的迁移能力依次为Cd〉Zn〉Cu〉Pb;Cd在土壤-植物中的迁移受共存元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浙江雪胆各器官主要金属元素分布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雪胆原生土壤中Fe元素的含量最高,其次是K元素,Mn和Zn含量较低;2)植物的各器官中,均以K元素含量最高,其次是Ca和Mg,微量元素Fe、Mn和Zn含量均相对较低;3)Fe、Mn和Zn 3种微量元素均以根中含量为最高,Mg和Ca元素均以块茎中较高,K则以叶中最高;4)同一器官元素分布均呈正相关,而不同器官之间的元素分布整体上呈负相关;5)根中Mg、K和Ca均与土壤元素含量整体上呈负相关,块茎中元素均与土壤元素含量均呈正相关,叶中除Fe元素外,其他元素均与土壤元素含量均呈负相关;6)各器官大量元素的富集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18.
对江苏高淳、溧阳、镇江和苏州4个产地‘白玉’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Baiyu’)果实的品质指标和矿质元素含量以及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据此分析果实和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白玉’枇杷果实的品质指标及果实和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差异。溧阳和苏州产果实的单果质量、横径、纵径、可滴定酸含量、含水量和果肉厚度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高淳和镇江产果实,但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均极显著低于后二者。果实中N、P、K、Mg、Mn和Zn含量均以苏州产果实最高,Ca含量以镇江产果实最高,Na含量以溧阳产果实最高,Fe和Cu含量均以高淳产果实最高;土壤中N、P、K、Ca、Cu和Zn含量均以苏州产地最高,Mg含量以镇江产地最高,Na和Fe含量均以高淳产地最高,Mn含量以镇江和苏州产地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果实中,除Ca和Fe含量外,其他矿质元素含量与多数果实品质指标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其中,N、P、K和Mn含量与单果质量、横径、种子质量和果肉厚度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N、P、K、Mg和Na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均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和含水量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但Cu含量却与单果质量、横径、果肉厚度、可食率、可滴定酸含量和含水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在土壤中,Ca和Cu含量与果实品质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K和Zn含量与固酸比分别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Mg和Fe含量与多数果实品质指标均呈负相关,且与其中部分果实品质指标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此外,N含量与单果质量、果肉厚度、可滴定酸含量和含水量,P含量与横径、种子质量、果肉厚度和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溧阳和苏州产‘白玉’枇杷果实较大,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果实中N、P、K、Mg和Cu含量以及土壤中N、Mg、Fe、P和Na含量对果实品质均有较大影响。此外,依据研究结果,对实际生产中各元素的施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安徽省铜陵市杨山冲铜尾矿库复垦区(覆土复垦)和未复垦区生长的剑叶金鸡菊(Coreopsis lanceolata Linn.)为研究对象,对2个区域剑叶金鸡菊根际尾矿的基本理化性质和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并对2个区域剑叶金鸡菊不同器官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以及Ca和总磷含量及其比值(R)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器官重金属元素含量与根际尾矿相应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及相应器官Ca和总磷含量及R值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区域的根际尾矿均偏碱性;复垦区根际尾矿的电导率及有机质、总碳、总氮、总磷、速效磷、速效钾、Cu、Zn、Pb和Cd含量均高于未复垦区;并且,2个区域根际尾矿的Cu、Zn、As和Cd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标准。2个区域剑叶金鸡菊各器官的Cu、Zn和Mn含量均较高,而Pb、Cd和As含量较低;主根和须根的Cu和As含量以及茎叶的Cd和Zn含量均较高。与未复垦区相比,复垦区剑叶金鸡菊主根的Zn、Pb、Cd、Mn和As含量较高,而茎叶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却较低。2个区域剑叶金鸡菊中Cd的转移系数最大,而Cu和As的转移系数分别为最小和未检出;并且,复垦区剑叶金鸡菊中Zn、Pb、Cd和Mn的转移系数显著(P0.05)低于未复垦区。2个区域剑叶金鸡菊不同器官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大多较低。另外,复垦区剑叶金鸡菊主根的Ca和总磷含量以及须根和茎叶的总磷含量均高于未复垦区。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剑叶金鸡菊主根和须根的Pb含量与根际尾矿的Pb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P0.01)正相关,茎叶的Cu和Zn含量与根际尾矿的相应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主根的Mn含量与Ca和总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须根的Cd和As含量与Ca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Mn含量与总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茎叶的Cu、Zn和Cd含量与Ca含量以及Cu和Mn含量与R值均呈显著正相关,Mn含量与C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剑叶金鸡菊对6种重金属元素均有一定的吸收和积累能力,属于多重金属耐性植物;并且,覆土复垦可显著降低重金属元素从剑叶金鸡菊根部向茎叶转移,建议将其作为Cu和As污染地植物固定修复的物种。  相似文献   

20.
高山森林林窗对苔藓及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苔藓植物和土壤在森林元素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元素含量特征可能受林窗和生长基质的影响,但有关不同林窗位置对苔藓和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理解林窗更新对森林苔藓和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的影响,于2016年10月,调查研究了在川西高山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原始林林下、林缘、林窗和旷地中地表苔藓和石生苔藓Na、Zn、Mg、Mn、Ca、Fe元素含量以及对应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川西高山森林地表苔藓与石生苔藓的Na、Zn、Mg、Fe、Ca含量差异不显著,地表苔藓的Mn元素含量显著高于石生苔藓;土壤有机层的Zn、Mg、Mn和Ca元素含量显著高于矿质土壤层,但Fe元素含量则相反,Na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林窗位置对地表苔藓和石生苔藓Na、Zn、Ca和Fe元素含量具有相似的影响,均以林窗和旷地相对较高;石生苔藓与地表苔藓的Mn含量对林窗的响应存在差异,石生苔藓的Mn含量以林下最高,而地表苔藓则以林窗中心最高。但是,林窗对苔藓植物Mg元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森林林窗位置对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微量元素含量具有相似的影响。Na元素含量以旷地土壤最高,而Zn、Mn、Ca和Fe含量以林窗中心的土壤最高;除元素Na,所有微量元素均以林缘的土壤最低。此外,地表苔藓的Na、Zn、Mn和Ca含量显著高于土壤,而土壤中的Fe含量显著高于苔藓植物;苔藓中Ca和Mn元素含量与土壤的Ca和Mn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见,高山森林林窗更新过程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森林地表苔藓和土壤对微量元素的吸存特征,为进一步了解林窗和苔藓植物在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