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药用地衣长松萝(Usnea longissimaAch.)是藏、蒙、维、傣等多个民族以各自的传统医药理论为依据,应用于医疗实践中的传统药材之一,其次生代谢产物有二苯骈呋喃类、缩酚酸类、单环苯酚类、甾醇类、三萜类、脂肪酸类及多糖等,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抗血栓活性、抗血小板、免疫调节、抗辐射生物活性等。该研究采用ABTS和DPPH 2种方法对长松萝干燥枝状地衣体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的2个新化合物(4aR,9bS)-2,6-二乙酰基-3,4a,7,9-四羟基-8,9b-二甲基-1-氧代-1,4,4a,9b-四氢二苯骈呋喃酮(1)、4-[3-(7-乙酰基-4,6-二羟基-3,5-二甲基-2-氧代-2,3-二氢苯骈呋喃基)]-4-[2-(7-乙酰基-4,6-二羟基-3,5-二甲基苯骈呋喃基)]-3-氧代丁酸乙酯(2)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2个化合物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并显示浓度依赖性。2种方法测定结果:化合物(1)的ABTS法测试总抗氧化能力为3.53 mmol/LTrolox;DPPH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IC50)为0.31 mmol/L,化合物(2)的ABTS法测试总抗氧化能力为12.39 mmol/LTrolox;DPPH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IC50)为0.01 mmol/L,标准品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半数清除浓度(IC50)为0.16 mmol/L。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升振山姜(Alpinia hainanensis‘Shengzhen’)的化学成分,采用柱色谱技术从其茎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乔松素(1)、(±)-山姜素(2)、(±)-7,4′-二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3)、4′,6′-二羟基-2′-甲氧基二氢查尔酮(4)、小豆蔻明(5)、蜡菊亭(6)、(+)-儿茶素(7)、(-)-表儿茶素(8)、原花青素A1(9)、原花青素A6(10)。体外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3、5、7~10具有显著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化合物7~10具有显著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对洋甘菊(Matricaria chamomilla L.)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及化合物DPPH自由基清除的活性进行考察,本实验通过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从洋甘菊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进行鉴定结构为山萘酚-3-O-β-D-葡萄糖苷(1)、木犀草素-3′-O-β-D-葡萄糖苷(2)、6-羟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3)、异槲皮苷(4)、5-羟基-4′,7-二甲基-6,8-二甲氧基黄酮(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6)、3-羟基苯甲醇(7)、1-(4-羟基苯基)乙烷-1,2-二醇(8)、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烷-1,3-二醇(9)、2-(4-羟基乙基)乙醇(10)、丁香酸(11),其中化合物1~3、5、7~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经DPPH清除自由基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1~3、5、6有着与对照组相当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4.
对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虫体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14个化合物,分别为:环(L-缬氨酸-L-脯氨酸)二肽(1)、3,4-二羟基苯乙醇(2)、原儿茶酸(3)、环(L-异亮氨酸-L-脯氨酸)二肽(4)、环(L-苯丙氨酸-L-缬氨酸)二肽(5)、烟酸(6)、马尿酸(7)、aspongpyrazine A(8)、aspongopusin(9)、(2R,3S)-2-(3',4'-dihydroxyphenyl)-3-acetylamino-7-hydroxyethyl-1,4-benzodioxane(10)、(2R,3S)-2-(3',4'-dihydroxyphenyl)-3-acetylamino-7-(N-acetyl-2'-aminoethylene)-1,4-benzodioxane(11)、环(亮氨酸-脯氨酸)二肽(12)、1,2-二去氢-N-乙酰多巴胺(13)、3,4-二氢-8-羟基-2(1H)-喹啉酮(14)。其中化合物1、4~9和10~13为首次从大蠊属昆虫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的波谱数据为首次报道。对已分离的14个化合物利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2、3、13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针对茜草科植物诺丽的发酵果汁中抗氧化物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采用系统预实验法对其不同极性的洗脱部位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预实验,探索了各个部位的化学成分。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清除和FRAP三种实验方法对各部位洗脱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50%~90%乙醇洗脱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强,此部位主要含有多酚类、黄酮类、香豆素内酯类和蒽醌类成分,并且研究表明抗氧化能力与多酚成分的含量成极显著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多酚类物质是诺丽发酵果汁发挥抗氧化作用的主要功能成分。  相似文献   

6.
从红花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异光黄素(1)、(2S)-4',5,6,7-四羟基二氢黄酮-6-O-β-D-葡萄糖苷(2)、新红花苷(3)、山柰酚(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β-芸香糖苷(6)、6-羟基山柰酚(7)、6-羟基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9)、对羟基苯甲酸(10)、对羟基桂皮酸(11)、尿嘧啶(12)、腺嘌呤(13)、β-谷甾醇(14),其中化合物1首次从红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TLC-DPPH生物自显影法筛选单体化合物及红花醇提物各萃取部位的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及化合物4、9、11具有明显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土家族民间药材地枇杷进行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结合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高山金莲花素(1)、(+)-儿茶素(2)、异紫花前胡苷(3)、补骨脂素(4)、佛手柑内酯(5)、(+)-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葡萄糖苷(6)、(+)-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木糖苷(7)、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8)、ssioriside(9)、华中冬青素(10)、异落叶松脂素(11)、(7R,8S)-3,5′-二甲氧基-4′,7-环氧-8,3′-新木脂烷-5,9,9′-三醇(12)、6,7-二甲氧基-4-羟基-1-萘甲酸(13)、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14)、bluemenol A(15)、3,3′,4,4′-四羟基联苯(16)、绿原酸乙酯(17)。化合物1~4、6~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使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三个指标来测定17个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木脂素类化合物9、10,多酚类化合物13、14、16具有良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表现出的抗氧化活性与同浓度抗坏血酸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对大叶锣(Didissandra sesquifolia C.B.Clarke)全草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多种色谱和波谱技术,分离并鉴定了15个酚类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醇(1)、香草酸(2)、6-hydroxyluteolin-7-O-glucuronide(3)、stachannin A(4)、野黄芩素(5)、calceolarioside E(6)、verbasoside(7)、calceolarioside A(8)、calceolarioside B(9)、plantainoside A(10)、isonuomioside A(11)、7-O-甲基黄芩素-6-O-葡萄糖苷(12)、鼠李柠檬素-3-O-β-D葡萄糖苷(13)、1,4-二羟基-2-羟甲基蒽醌(14)和1,4-二羟基-2-甲基蒽醌(15),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漏斗苣苔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还对大叶锣的化学成分及其各组分的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FRAP)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9、10的抗氧化活性(5.14±0.36、5.35±0.04 mmol VCE/g)接近抗坏血酸(5.68±0.10 mmol VCE/g),化合物6~11的总还原能力均大于FeSO_4,显示出了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为其在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以及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筛选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葵花大蓟亲脂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葵花大蓟地上部分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为山奈甲黄素(1)、芹菜素(2)、刺槐素(3)、3β-羟基豆甾-5-烯-7-酮(4)、β-谷甾醇(5)、β-胡萝卜苷(6).以ABTS 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化合物1、2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旱前胡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产早前胡(Ligusticum daucoides Franch.)(伞形科)根的脂溶性部分分离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香豆素化合物:columbianadin,isoedultin,archangelicin,旱前胡甲素(daucoidin A),旱前胡乙素(dsucoidin B),佛手柑内酯(bergapten),非香豆素化合物:falcarindiol(7),阿魏酸(ferulic acid),蜡酸(cerot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其中,化合物4和5是新的香豆素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及光谱测定,证明其结构为:4是3′去乙酰基isoedultin,即:2′(S)-(1″,1″-二甲基,1″-当归酰氧基)-3′(R)-羟基-角型二氢呋喃香豆素[2′(S)-(1″,1″-dimethvl,1″-angelovloxv)—3′(R)-hydroxy angular dihydrofuranocoumarin];5是2′-(1″-甲基,1″-羟基,1″-当归酰氧亚甲基)-角型二氢呋喃香豆素[2′-(1″-methyl,1″-hydroXy,1″-angeloyloxy-methylene)angular dihydrofuranocoumarin]。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相思子种子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为N-9-甲基-β-咔啉(1)、异喹啉酮(2)、吲哚-3-羧酸(3)、2,3-二甲氧基-5,7-二羟基-二氢黄酮(4)、3-羟甲基呋喃醛(5)、3-羟基-2-甲基-4-吡喃酮(6)、豆甾醇-4,22-二烯-3-酮(7)和(6E,6’E)-2-hydroxypropane-1,3-diylbis(octadec-6-enoate)(8)。同时还得到13个其他成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鉴定千金子乙醇提取物化学组成,探究其抗氧化活性,筛选活性化合物。方法: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 飞行时间质谱(UPLC TOF MS),数据库检索和文献比对等手段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β 胡萝卜素漂白法对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共鉴定出17个化合物,包括青蒿亭、槲皮素 3 O 葡萄糖醛酸苷、山奈酚 3 O 葡萄糖醛酸苷、蔓荆子黄酮4个黄酮类化合物,瑞香素和双七叶内酯2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千金子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远大于BHT;对β 胡萝卜素的漂白作用弱于BHT。结论:千金子乙醇提取物中含有较丰富的水溶性黄酮类化合物和香豆素类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尖刀唇石斛(Dendrobium heterocarpum Lindl.)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实验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从尖刀唇石斛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1)、batatasinⅢ(2)、3-羟基-4′,5-二甲氧基联苄(3)、3-O-methylgigantol(4)、gigantol(5)、3,4-二羟基-4′,5-二甲氧基联苄(6)、moscatilin(7)、dendrocandin A(8)、(S)-3,4,α-三羟基-4′,5-二甲氧基联苄(9)、densiflorol A(10)、dendrocandin I(11)、dendrocandin F(12)、coelonin(13)、红花素(14)、4-羟基-2-甲氧基-3,6-二甲基苯甲酸(15)。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 5、 11具有抑制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生成一氧化氮的作用;化合物5具有较好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化合物6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荔枝草抗氧化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及中压制备等手段,对荔枝草抗氧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核磁、质谱数据解析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和还原力实验测试总黄酮和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楔叶泽兰素(1),高车前素(2),高车前苷(3),假荆芥属苷(4),5,7,4’-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7-O-β-D-葡萄糖苷(5)和2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咖啡酸(6)和迷迭香酸(7);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总黄酮和化合物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结论:化合物5首次从野生荔枝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首次从该属分离得到;系统地分析了提取物和组分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平颏海蛇干体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平颏海蛇干体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胆甾醇(1)、5,6β-Epoxysitosteryl oleate(2)、9-Octadecenoic acid(9Z)-,(2R)-2,3-bis[(1-oxooctadecyl)oxy]propyl ester(3)、1-甲基海因(4)、α-棕榈酸甘油酯(5)、鲛肝醇(6)、7α-甲氧基-β-谷甾醇(7)。其中化合物2、3、5、6、7为首次从平颏海蛇中分离得到。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7个化合物几乎无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从叉毛蓬全株首次分离出4-羟基苯乙酮(1)、紫丁香酸(2)、金圣草黄素(3)、香草酸(4)、4-羟基-3-甲基苯乙醇(5)、N-[2-(3,4-二羟基苯基)-2-羟基乙基]-3-(4-甲氧基苯基)丙-2-稀酰胺(6)和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7)7个化合物。通过MTT法测定这7个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多数化合物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2对枯草芽孢杆菌,化合物5对大肠杆菌,化合物7对番茄疮痂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均强于阳性对照硫酸链霉素对同种菌的抑制。用DPPH和FRAP两种方法测定了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DPPH方法中化合物6的抗氧化活性最好,IC50值为0.2452 mg/m L,在FRAP方法中化合物5有最好的抗氧化活性,FRAP值为9.402 mmol/g,强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17.
密花香薷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密花香薷 (Elsholtzia densa Benth.)中分得 10个化合物 ,经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为 :二十九碳烷 (1)、丁二酸 (2 )、5- (3″,3″-二甲基烯丙基 ) - 8-甲氧基呋喃香豆素 (3)、5- (3″-甲基丁基 ) - 8-甲氧基呋喃香豆素 (4)、5- (3″-羟基 - 3″-甲基丁基 ) - 8-甲氧基呋喃香豆素 (5)、3,4-二羟基肉桂酸 (6)、5-羟基 - 3′-甲氧基双氢黄酮 - 7- O-芸香糖甙 (7)、槲皮素 - 3- O- β- D-葡萄糖甙 (8)、山奈素 - 3- O- β- D-葡萄糖甙 (9)、5-羟基 - 4′-甲氧基黄酮 - 7- O-芸香糖甙 (10 )。其中 ,化合物 4和 5是新的天然产呋喃香豆素。  相似文献   

18.
采用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ABTS(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自由基清除法和FRAP(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法对非洲白参(Mondia whiteii (Hook. f.) Skeels)不同萃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然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福林酚比色法分别测定非洲白参不同萃取部位的总黄酮、总酚含量,最后采用大孔树脂AB-8、ODS以及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半制备型HPLC等色谱分离技术对其二氯甲烷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果显示:非洲白参二氯甲烷萃取部位抗氧化活性最高,且二氯甲烷萃取部位的总酚含量远高于其他部位;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后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1)、秦皮素(2)、7-甲氧基香豆素(3)、α-羟基丁香丙酮(4)、ω-hydroxypropioguaiacone(5)、桂皮酸(6)、水杨酸(7)、4-甲氧基水杨酸(8)、丁香酸(9)、壬二酸(10)。其中,化合物3~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河南产景天三七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2,2′-连氨-(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定法对洛阳和信阳产景天三七(Sedum aizoon)体外总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与阳性对照丁基羟基茴香醚(BHA)、没食子酸丙酯(PG)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比较。发现洛阳和信阳景天三七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洛阳和信阳产乙酸乙酯部位活性最强,正丁醇部位活性次之。在6个提取部位中,信阳产景天三七乙酸乙酯部位活性最强,其清除DPPH、ABTS自由基能力强于阳性对照BHA和BHT,还原Fe3+的能力大于阳性对照BHT,洛阳产景天三七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活性次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黄皮[Clausena lansium(Lour.)Skeels]果皮中的抗菌活性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从黄皮果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学分析鉴定为:lansine(1)、3-甲酰基咔唑(2)、3-甲酰基-6-甲氧基咔唑(3)、6-甲氧基咔唑-3-羧酸甲酯(4)、(6R,7E,9S)-9-羟基-4,7-巨豆二烯-3-酮(5)、7-羟基香豆素(6)、8-羟基呋喃香豆素(7)、辛黄皮酰胺(8)、对羟基肉桂酸甲酯(9)和胡萝卜苷(10)。其中化合物5和9为首次从黄皮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的碳谱数据是首次报道。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2、3、6、7和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抑制作用。这有利于更好地开发利用黄皮这一药食两用的水果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