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联合紫杉醇是否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方法]选择人肺癌A549细胞,设PBS对照组、紫杉醇、五味子乙素、紫杉醇+五味子乙素组、紫杉醇+五味子乙素+PI3K抑制剂LY294002组。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cadherin、Vimentin分布;qRT-PCR检测细胞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Snail、Slug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Snail、Slug、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结果]与PBS对照组比较,紫杉醇+五味子乙素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N-Cadherin、Vimentin、Snail、Slug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l...  相似文献   

2.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与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虽然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已被证实为肿瘤EMT的主要诱导剂,但是HGF诱导肿瘤EMT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Snail在HGF诱导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用HGF处理肝癌Hep G2和Hep3B细胞,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划痕试验及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印迹检测Met,AKT的磷酸化及蛋白质表达的变化,Western印迹与real-time RT-PCR检测上皮细胞表面标志E-Cadherin和间质细胞表面标志NCadherin、Fibronectin的表达变化,以及EMT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变化.经HGF处理的Hep G2、Hep3B细胞,Met和AKT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强;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向间质型细胞形态转化;细胞划痕和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增强;Real-time RT-PCR和Western印迹实验显示HGF的诱导能上调间质标记蛋白的表达及下调上皮型标志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发现,HGF能上调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干扰Snail能逆转HGF对Hep G2和Hep 3B细胞EMT发生的诱导作用.由此可见,HGF可能通过诱导Snail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EMT的发生.这为阐明肝癌细胞侵袭转移机制,以及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3.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与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虽然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已被证实为肿瘤EMT的主要诱导剂,但是HGF诱导肿瘤EMT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Snail在HGF诱导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用HGF处理肝癌HepG2和Hep3B细胞,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划痕试验及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印迹检测Met,AKT的磷酸化及蛋白质表达的变化,Western印迹与real-time RT-PCR检测上皮细胞表面标志E-Cadherin和间质细胞表面标志N-Cadherin、Fibronectin的表达变化,以及EMT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变化.经HGF处理的HepG2、Hep3B细胞,Met和AKT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强;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向间质型细胞形态转化;细胞划痕和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增强;Real-time RT-PCR和Western印迹实验显示HGF的诱导能上调间质标记蛋白的表达及下调上皮型标志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发现,HGF能上调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干扰Snail能逆转HGF对HepG2和Hep 3B细胞EMT发生的诱导作用.由此可见,HGF可能通过诱导Snail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EMT的发生.这为阐明肝癌细胞侵袭转移机制,以及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溴样结构域蛋白4 (Bromoid Domain Protein 4,BRD4)在喉鳞状细胞癌病灶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7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标本。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患者肿瘤组织(Tumor Tissue)、癌旁组织(Adjacent Tissue)和正常组织(Normal Tissue)中BRD4表达;BRD4拮抗剂GSK525762A(500nmo L/L)处理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24、48和72 h后CCK-8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GSK525762A给药前后Hep2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SK525762A给药前后Hep2细胞BRD4、E-Cadherin、N-Cadherin和Twist蛋白表达。结果:喉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中BRD4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GSK525762A给药处理后Hep2细胞增殖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及BRD4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N-Cadherin和Twist表达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而E-Cadherin表达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BRD4可能通过抑制E-Cadherin的表达,增加N-Cadherin和Twist的表达,进而激活上皮间质转化,促进喉鳞状细胞癌转移。  相似文献   

5.
该文探讨了人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对肝癌细胞(Hep G2、SMMC-7721)的迁移、侵袭能力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条件培养法培养肝癌细胞,利用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析肝星形细胞对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作用。Western blot分析肝星形细胞自身及其分泌到培养液中趋化因子CXCL1[chemokine(C-X-C motif)ligand 1]和肝癌细胞的CXCL1受体2—CXCR2(CXCL1 receptor 2)的表达量,以及条件培养下肝癌细胞中p-PI3K、p-AKT、p-GSK-3β和Snail的表达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术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间质标志物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HSC中大量表达并分泌趋化因子CXCL1,而肝癌细胞Hep G2、SMMC-7721中高表达CXCR2。肝癌细胞通过条件培养后,细胞形态改变,细胞黏附下降,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间质标志物N-cadherin蛋白和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成员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上调,p-GSK-3β和转录因子Snail表达上调。在肝癌细胞条件培养下加入CXCR2受体的特异性抑制剂(SB265610)后,肝癌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间质标志物N-cadherin蛋白和Vimentin蛋白表达下调,p-PI3K、p-AKT、p-GSK-3β和Snail的表达下调。以上结果说明,肝星形细胞可能通过CXCL1/CXCR2轴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并最终促进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6.
该文主要研究环状RNA hsacirc0000745对肝癌细胞的促肿瘤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首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方法检测不同肝癌细胞中环状RNA hsacirc0000745的表达;其次,利用siRNA干扰技术敲低HepG2细胞中的hsacirc0000745;然后,采用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肝癌细胞HepG2的侵袭及迁移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增殖、侵袭及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干扰hsacirc0000745后,肝癌细胞的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5),同时伴有增殖相关蛋白cyclin D1表达水平下降(P<0.00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P<0.05),上皮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而间质标志物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下调(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干扰hsacirc0000745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这为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和视角。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肝癌细胞Hep G2中过表达外源NAIF1(核凋亡诱导因子1),探讨NAIF1的亚细胞定位以及对Hep G2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真核表达质粒p EGFP-N1为对照组,p EGFP-N1-NAIF1为实验组,瞬时转染肝癌细胞Hep G2,利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NAIF1蛋白表达效率;以DAPI染核,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定位,确定NAIF1的亚细胞定位;通过MTT方法绘制细胞增殖曲线;通过transwell小室法检测NAIF1对Hep G2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在肝癌细胞Hep G2中,外源表达NAIF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与对照组Hep G2/p EGFP-N1相比,Hep G2/p EGFP-N1-NAIF1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下降(P<0.05)。结论:外源表达NAIF1蛋白定位于Hep G2细胞核,过表达NAIF1抑制Hep G2的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NAIF1可能作为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趋化因子受体CX3CR1(C-X3-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1,CX3CR1)对人肝癌细胞7721和Hep G2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人正常肝细胞LO2和两种肝癌细胞(7721和Hep G2)中CX3CR1的基因表达情况(mRNA和蛋白质);以过表达CX3CR1的质粒转染7721细胞,用抑制CX3CR1的干扰RNA转染Hep G2细胞,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X3CR1的变化;应用MTT和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借助划痕愈合和Transwell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MAPK/ERK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CX3CR1在7721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呈低表达趋势,而在Hep G2细胞中则呈高表达趋势;转染过表达CX3CR1质粒后7721细胞中CX3CR1的mRNA和蛋白水平有明显的升高,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增强,p-AKT和p-ERK水平升高;转染干扰RNA后Hep G2细胞中的CX3CR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减弱,p-AKT和p-ERK水平降低。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可以促进人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该作用可能与PI3K/AKT、MAPK/ER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过表达P185基因对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以及可能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脂质体将携带P185基因的过表达pcDNA3.1-P185质粒,转染至胃癌SGC7901细胞中;本研究采用qRT-PCR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P185 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钙黏蛋白E(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rix metalloprotease, MMP-2)表达;以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胃癌细胞转染过表达pcDNA3.1-P185质粒能显著上调P185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p0.05);SGC7901细胞转染重组质粒pcDNA3.1-P185后,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细胞中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Vimentin、MMP-2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本研究显示P185可能通过抑制EMT,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棕榈酸(Palmiticacid,PA)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通过检测肝癌细胞系中CD147-MMPs信号通路在PA影响下的变化,初探PA影响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PA(0、20、50、100μM)作用SMMC-7721细胞后(8、16、24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及Transwell实验评价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CD147蛋白及其mRNA的水平,ELISA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A作用SMMC-7721细胞后,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高(P0.05);CD147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培养上清中MMP-9的浓度显著增高(P0.05),MMP-2的水平则无变化。不同的梯度组之间相比较,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CD147的表达水平(蛋白及其mRNA)以及培养上清中MMP-9的浓度均随PA作用时间和作用剂量的增大而产生更显著的增高。结论:PA通过活化CD147-MMPs信号通路促进SMMC-7721细胞的迁移侵袭。  相似文献   

11.
野鸦椿属植物是我国药赏两用的珍稀野生植物,可以通过播种、组织培养和扦插等方式繁殖。野鸦椿属植物的药理研究较多,其具有消炎、抗细胞增殖和抑菌杀虫等作用。综述了野鸦椿属植物繁育技术和药用成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野鸦椿属种群生态学、栽培、病虫害防治以及微生物生态多样性等四个方面展望了野鸦椿属植物微生物研究的重点方向和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间隙连接Alpha-1蛋白(Gap Junction Alpha-1,GJA1)是间隙连接中分布最广泛的蛋白,并在多种肿瘤中起促癌作用,但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研究甚少。本实验旨在探究GJ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系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以期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预后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92对结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样本,提取组织RNA,利用qRT-PCR检测GJA1相对表达量,并分析GJA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在HCT116和HCT8两种结直肠癌细胞系中分别构建GJA1过表达载体和敲减载体,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变化,利用Wound healing和Transwell实验观察其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相对于癌旁组织,GJ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并且结直肠癌中低表达的GJA1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血管转移相关,低表达GJA1结直肠癌患者显示更差的总体生存率和更低的无病生存率。此外,过表达GJA1后,结直肠癌细胞E-cadherin的表达升高,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降低,划痕愈合减慢,Transwell转移细胞减少;而敲减GJA1后,结直肠癌细胞E-Cadherin的表达降低,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升高,划痕愈合加快,Transwell转移细胞增多。结论:GJA1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其表达降低可通过EMT促进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并影响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紫檀芪(PTE)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肝癌细胞系Hep G2被选择作为研究对象,并对紫檀芪与其的作用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MTT法被用来检测不同浓度紫檀芪对Hep G2细胞活力的影响;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紫檀芪处理后Hep G2细胞的凋亡情况;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紫檀芪处理后Bax、Bcl-2、Fas、Cycs(细胞色素C)和Caspase3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紫檀芪对Hep G2细胞增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最佳条件下,抑制率为(40.85±2.55)%。形态学观察发现紫檀芪作用后的细胞呈明显凋亡状态,凋亡率为(15.61±0.71)%,出现细胞周期阻滞现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经紫檀芪处理后,Hep G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1),Bcl-2的表达增强,Bax、Fas、Cycs和Caspase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这些实验事实暗示紫檀芪能够抑制Hep G2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ax、Fas、Cycs和Caspase3基因,下调Bcl-2基因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为初步探讨Herpud1在肾脏发育中的生物学作用,过表达Herpud1载体及敲低Herpud1载体被构建。载体被转染进后肾间充质细胞,通过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了上皮间质的转换过程(EMT)的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Snail蛋白及内质网应力的标志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真核起始因子2α(e IF2α)的表达变化,通过EDU细胞增殖实验检测了Herpud1对细胞增殖的作用,同时利用细胞划痕实验验证了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Herpud1过表达的实验组中,E-cadherin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是降低的,而Snail和Vimentin的表达则是上升的,并伴随着细胞增殖活性的降低和细胞迁移能力增加,同时内质网应力相关蛋白GRP78和e IF2α是升高的。在Herpud1敲低的实验组,E-cadherin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是升高的,而Snail和Vimentin的表达下降,细胞迁移能力是降低并且细胞增殖活性升高,同时内质网应力相关蛋白GRP78和e IF2α也是降低的。这些结果证明Herpud1可以促进MK3细胞EMT过程,提高细胞的迁移能力,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其机制可能与细胞的内质网应力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芹菜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 机制.方法:芹菜素处理MDA-MB-231细胞,MTT法及流式法检测细胞增殖、粘附和周期变化 ;Millicell小室检测新生血管形成、侵袭转移能力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检测Bcl-2、Bax 、cyclinB1、VEGF、MMP-9、E-cd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芹菜素明显抑 制MDA-MB-23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G2/M期细胞比例由4.79%增至36.12%(P<0.05 );细胞的黏附、新生血管形成 能力均显著降低;侵袭转移穿膜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由88.67、106.33降至45.67、 68(P<0.05);Bcl-2、cyclinB1、VEGF、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E-cd的表达则增 加.结论:芹菜素有效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阻滞细胞于G2/M期, 诱导细胞凋亡;抑制 细胞粘附、新生血管形成、侵袭与转移的能力,其机制与抑制Bcl-2、cyclinB1、VEGF、MMP 9表达,促进Bax、E-cd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FSH通过SATB1调控上皮性卵巢癌ES-2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pecialAT-rich sequence-bindingprotein,SATB1)在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诱导的上皮性卵巢癌ES-2细胞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方法:以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浓度FSH(0、10、20、40、80mIU/ml)处理后SATB1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实验分4组:①siCon组,转染si-阴性对照(si-Negative contro1)序列的实验组,对SATB1无干扰作用;②siSATB1组:转染特异性干扰下调SATB1的siSATB1序列;③FSH+siCon组:以FSH处理的siCon组;④FSH+siSATB1组:以FSH处理的siSATB1组。MTT法检测4组细胞的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4组细胞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蛋白表达情况,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4组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1.FSH+siCon组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siCon组的细胞增殖能力,FSH+siCon组的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量0.90±0.08明显高于siCon组的0.37±0.01(P均<0.01),提示FSH具有促进ES-2细胞增殖的作用。2.FSH+siCon组的穿膜细胞数(302 12)个明显高于siCon组(139 19)个,FSH+siCon组的MMP-2蛋白相对表达量0.40±0.01明显高于siCon组的0.28±0.02,提示FSH具有促进ES-2细胞侵袭能力的作用。3.随着FSH浓度的增高,SATB1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分别为1,1.66±0.04,1.79±0.21,2.31±0.03,以FSH浓度为80mlU/ml时最显著(P<0.05)。4.FSH+siSATB1组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FSH+siCon组的细胞增殖能力,FSH+siSATB1组的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量0.22±0.02明显低于FSH+siCon组的0.90±0.08(P均<0.01);FSH+siSATB1组的穿膜细胞数(52 16)个低于FSH+siCon组的(302 12)个,FSH+siSATB1组的MMP-2蛋白相对表达量0.15±0.00明显低于FSH+siCon组的0.40±0.01(P均<0.01),FSH促进ES-2细胞增殖和侵袭的能力由于SATB1基因表达的下降而被阻断。结论:SATB1是FSH作用的重要靶分子,介导FSH对上皮性卵巢癌ES-2细胞系增殖、侵袭活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人肝癌细胞Hep G2增殖抑制及放疗增敏作用。方法:以人肝癌细胞株Hep G2为研究对象,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黄芩苷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和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改变。结果:CCK-8法检测黄芩苷对Hep G2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与阴性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苷能使处于G0/G1、G2/M期的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加。同时,黄芩苷对Hep G2放疗具有增敏作用。结论:黄芩苷可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可能与影响细胞周期有关;黄芩苷能增强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丹参酮通过VEGF/VEGFR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ep3B、HepG2,并分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使用丹参酮处理,阳性对照组使用阿霉素处理,空白对照为加入10μL DMSO或生理盐水,使用CCK8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情况;分别加入浓度为31μmol/L和2.5μmol/L的丹参酮及阿霉素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的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细胞VEGF及VEGF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随着丹参酮和阿霉素使用浓度的升高人肝癌细胞Hep3B、HepG2生长受到显著的抑制(P0.05);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丹参酮可以抑制肝癌肿瘤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检测发现相比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人肝癌细胞Hep3B、HepG2)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相比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印记实验结果显示,相比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VEGF及VEGF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实验组表达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参酮通可以通过抑制VEGF/VEGFR信号通路,将肝癌细胞分裂阻滞在G0/G1,达到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shRNA干扰技术敲低IscU2干扰细胞IscU2的表达,研究了干扰IscU2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NCI-H520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构建了稳定低表达IscU2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520;采用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凋亡、ROS、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干扰IscU2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降低;细胞周期停滞在G1/G0期,同时伴随有p-AKT和Cyclin D1蛋白含量的下降;细胞晚期凋亡率明显增加,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表达上调;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上调,间质标志物N-Cadherin和Snail表达下调;细胞ROS积累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该研究结果表明,干扰IscU2显著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和上皮–间质转化,这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和视角。  相似文献   

20.
TFPI-2对人肝癌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及AFP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TFPI-2基因对人肝癌细胞Hep3B生长增殖、凋亡及甲胎蛋白AFP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重组质粒PCDNA3.1-TFPI-2转染Hep3B细胞并经G418稳定筛选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TFPI-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生长曲线观察TFPI-2对人肝癌细胞Hep3B生长增殖的影响,通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单个细胞的增殖能力,RT-PCR检测AFP mRNA的表达,并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甲胎蛋白AFP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晚期凋亡情况。 结果: 转染成功的Hep3B细胞检测到TFPI-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转染空载体及未转染的细胞相比,转染TFPI-2的细胞生长增殖能力明显减弱;AFP mRNA表达抑制率为16.51%,AFP蛋白分泌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TFPI-2的Hep3B细胞早期凋亡率明显增加(24.03%±7.28% vs 8.77%±3.66%)。 结论: TFPI-2表达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AFP的表达,同时还能诱导细胞早期凋亡。为进一步探讨靶向TFPI-2的肝癌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