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型真菌是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萜类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来源分布广泛,是天然产物中最大的家族。许多来自于大型真菌中的萜类化合物已被验证其药理活性,本文对近年来大型真菌萜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活性及其商业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对罗非鱼肠道来源真菌Alternaria tenuissima SCSIO41701大米培养基发酵产物中抑制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生长的活性化合物进行研究.结合抗菌活性追踪,采用硅胶柱层析和HPLC等色谱技术对其抗菌活性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 NMR和13C NMR波谱技术,以及与文献报道的NMR数据相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南海4个站位的深海沉积物中分离真菌,揭示其多样性并测定抗菌活性。【方法】使用4种培养方法和8种培养基,从12个深海沉积物样本中分离培养真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和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生长速率法分别测试真菌小量发酵液粗浸膏的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结果】共分离到125株纯培养真菌,基于形态和ITS序列分析,排重后得到18个种类型,这些真菌可以划分到12个属,大多数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只有2株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4个站位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具有差异性。抑菌活性筛选显示,大多数真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链格孢属(Alternaria)、青霉属(Penicillium)、匐柄霉属(Stemphylium)这几个属的真菌表现出对多种指示细菌有抑制作用,尤其是Alternaria tenuissima DN09、Alternaria alternata DN14和Penicillium chrysogenum DN16对G~+和G~–细菌均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南海深海沉积物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和抑菌活性,为进一步利用深海沉积物来源真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甘草作为使用广泛的根茎入药中药材,其自身复杂的微环境蕴藏了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是未被充分发掘的新结构、新机制抗菌活性天然产物资源库.本文主要聚焦内蒙、甘肃和宁夏甘草中内生真菌,经过表观形态学特征分析,结合ITS-rDNA共获得134株真菌,其归属于16个属,显示出较好的真菌群落多样性,同时还发现青霉和曲霉属为各地甘草内生...  相似文献   

5.
对岭南药材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得到11个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ambucunlin A(1)、2α-羟基羽扇豆醇(2)、swinhoeic acid(3)、3β-羟基-乌苏烷-11-烯-13β,28-内酯(4)、蔷薇酸(5)、2α,3β,6β,18β,23-penta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6)、rel-5-(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7-oxa-6-oxobicyclo-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 acid(7)、salvionoside B(8)、齐墩果酸(9)、白桦脂酸(10)和α-香树脂醇(11)。其中,化合物1~4和6~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在化学成分分离基础上,进一步选择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炎症模型进行萜类化合物抗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9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对比结构发现,三萜类化合物(3~6、9和11)抗炎活性优于倍半萜类化合物(7和...  相似文献   

6.
黔西南薏苡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了解贵州黔西南薏苡(Coix lacryma-Jobi)可培养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组成及其抗菌活性。通过组织块分离法,选取薏苡根、叶和种仁为分离对象,进行内生真菌分离,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特征对所分离内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平板菌块对峙法对薏苡内生真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从薏苡根、叶和种仁中共分离纯化获得76株薏苡内生真菌,根据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它们属于10个目、14个科、26个属和1个不明属以及未知菌;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指示菌株,对薏苡内生真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其中有25株对大肠杆菌具有抗菌活性,占分离菌株的比例为32. 9%;有34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菌活性,其比例为44. 7%;有24株对枯草芽胞杆菌具有抗菌活性,比例是31. 6%;有23株对酿酒酵母具有抗菌活性,占比例为30. 3%;对4种标准菌株都有抗菌活性的有13株,占总株数的17. 1%。薏苡的不同组织结构中存在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部分内生真菌具有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活性,具有产生天然活性产物成分的潜力,为工业应用奠定了资源基础,具有进一步发掘和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海洋真菌来源的抗菌活性物质研究:方法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卓  王斌贵 《生命科学》2012,(9):997-1011
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因此,研发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新型抗生素已迫在眉睫。海洋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多样的微生物种群,为抗菌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简要介绍了海洋真菌的特点及抗菌活性化合物的研究方法,并从海洋动物来源真菌、海藻来源真菌、海洋沉积物来源真菌和红树林植物来源真菌等4个方面,综述了从2000年至今已报道的海洋真菌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83个抗菌活性化合物,引用国内外文献54篇。  相似文献   

8.
倍半萜类化合物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倍半萜是一类由15个碳组成骨架的萜类化合物,在自然办是分布广泛;骨架结构不同,生理活性也多种多样。本文综述了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一些生理活性研究进展,如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疟、对肝脏、血脂等方面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为寻找产生新颖抗菌活性物质的海洋真菌,以海鞘为原料,采用平板涂布法分离出14株真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抗菌活性的初筛。结果显示:从海鞘中共分离出14株真菌,根据形态观察初步鉴定其分属青霉属(Penicillium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枝孢属(Cladosporium sp.)、麦轴梗霉属(Tritirachium sp.)等4个属。14株菌中有抗菌活性的共11株,优选出抗菌活性较强抗菌谱较广的4株菌分别是Asc-2-4(青霉属)、Asc-2-12(青霉属)、Asc-1-1(青霉属)和Asc-2-1(曲霉属)。青霉属菌株Asc-2-12的抑菌活性最明显,抑菌圈直径最大达到21.91 mm。海鞘共附生真菌是寻找抗菌物质的一个资源,其中的3株青霉属和1株曲霉属的抗菌活性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桐花树内生真菌在抑菌方面的价值,该文以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抑菌作用为评价指标筛选活性菌株,采用生物活性跟踪方法结合多种色谱技术分离活性菌株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与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并利用微孔板法测定单体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从桐花树分离得到的16株内生真菌分属2纲7目10科10属,镰刀菌属(Fusarium)为优势菌属。内生真菌GXIMD02029和GXIMD02039的发酵产物对枯草芽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粘性放线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GXIMD02038发酵产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2)7个化合物从内生真菌Phomopsis sp. GXIMD02029中被分离并鉴定为(15R)-acetoxydothiorelone A(1)、cytosporone B(2)、pestalotiopsone H(3)、pestalotiopsone B(4)、4-Hydroxybenzaldehyde(5)、p-Hydroxybenzoic acid(6)、N-(2-phenylethyl)acetamide(7)。(3)化合物1和2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化合物1对枯草芽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16.25 SymbolmA@ g·mL-1,对藤黄微球菌和粘性放线菌的MIC值为7.812 5 SymbolmA@ 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31.25 SymbolmA@ g·mL-1。化合物2对藤黄微球菌的MIC值为62.5 SymbolmA@ g·mL-1,对枯草芽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粘性放线菌的MIC值为125 SymbolmA@ 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250 SymbolmA@ g·mL-1。该文筛选了3株活性菌株,首次报道化合物1具有抗菌活性,为桐花树内生真菌在抗菌价值方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研究天名精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本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硅胶、RP-C18、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型HPLC等)对天名精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展开了系统研究,从中分离得到9个萜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和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为:8-hydroxy-9,10-diisobutyrylo...  相似文献   

12.
将一株分离自木榄根际土壤的菌株F5鉴定为曲霉属环绕组真菌成员,其在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上与Aspergillus ochraceopetaliformis极为相似。该菌株在改良葡萄糖蛋白胨酵母培养基(GPYM)中28℃下160r/min发酵7d后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利用色谱方法从菌株F5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到2种化合物:(R)-(-)-mellein(Ⅰ)和flavacol(Ⅱ),其中,flavaco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C)为32mg/L,而melle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均无明显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从川乌(Radix aconiti)植物的根和茎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61株,经显微形态观察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同时采用纸片法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有29株内生真菌显示抗菌活性,占菌株数的47.54%;毛壳菌属是抗菌活性菌株的优势种属;活性高且抗菌谱广的菌株有3株,主要分布在毛壳菌属和束丝菌属。结果表明:川乌植物内生真菌中广泛分布着有抗菌活性的菌株。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从天然产物中开发生物农药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海洋微生物因其独特的生存环境,产生了许多从陆地微生物中未曾发现的生物活性物质,为新型生物农药开发带来了佳音。从微生物多样性、抑菌物质的种类与结构和抑菌机理3个方面阐述深海细菌防控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海洋微生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南海深海沉积环境样品中分离到一株编号为00457的真菌,基于形态学特征、ITS和5.8S 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白黄笋顶孢霉( Acrostalagmus luteoalbus).活性研究表明,其代谢产物粗浸膏的卤虫致死活性明显,并具有一定强度的抑菌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此外,研究还发现代谢产物粗浸膏在25-100℃持续加热不超过30 min时,卤虫致死活性成分稳定,但在100C持续加热超过60 min后卤虫致死活性成分显著减少,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照射90 min内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北极真菌Eutypella sp.D-1中海松烷二萜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和凝胶柱等色谱技术,从北极真菌Eutypella sp.的菌体发酵液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2个化合物,通过1H和13C NMR、2D NMR等分析方法,并比较相关文献,鉴定这两个化合物为libertellenone C(1)和libertellenone A(2)。测试了化合物1和2对各种癌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1对胰腺癌SW1990和胶质瘤U251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此外化合物2对稻瘟霉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三种倍半萜类化合物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观察菊科植物中分离出的三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异土木香内酯(1),1氧--乙酰大花旋覆花内酯(2)和大花旋覆花内酯(3)对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肝癌细胞、人黑色素瘤和人乳腺癌脑转移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这三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以及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结果发现异土木香内酯对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人肝癌细胞、人和色素瘤细胞和人乳腺癌脑转移肿瘤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氧--乙酰大花旋覆花内酯和大花旋覆花内酯即使在100μmol/L的高浓度下,对四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不显示抑制活性,推测A环-开环可能是导致桉叶烷型倍半萜内酯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消失或减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天然产物分离技术从大兴安岭森林凋落物真菌SGSF622(Berkleasmium sp.)、SGSF289(Oidiodendron sp.)和SGSF062(Parapyrenochaeta sp.)的提取物中获得8个天然产物,经核磁共振、质谱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1-甲氧基-Sch53825(1)、3,4-二羟基-10-甲基-2-亚甲基十六碳-9-烯酸(2)、3,3-二-(3-吲哚)丙烷-1,2-二醇(3)、环(D-色-L-脯)二肽(4)、6-demethylkigelin(5)、lignicol(6)、indole-3-carboxaldehyde(7)和N-(5-amino-2-hydroxy-1-oxopentyl)-tyrosine(8),其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2和3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2活性最强,抗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MIC值为7.81μg/mL。  相似文献   

19.
通过抗菌活性初步筛选,从采自云南元江县的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植物茎和果实中已分离到的372株内生真菌中筛选出80株作为复筛菌株,经显微形态特征观察鉴定为5目、6科、29个属。选择16种病原微生物作为指示菌检测复筛菌株发酵产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其中29株内生真菌对细菌、植物病原真菌和皮肤致病真菌中的一种或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生长作用,活性菌株比例占复筛菌株的36.25%,并显示种群多样性,其中7株内生真菌显示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活性较好的菌株主要分布在曲霉属和交链孢属。  相似文献   

20.
为获取柠檬香茅(Cymbopogon citratus)中萜类化合物及其合成酶基因信息,以正常生长及遮阴下的柠檬香茅嫩叶为材料,进行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结合q RT-PCR验证分析。代谢组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香茅所含萜类共23种,包括单萜4种、倍半萜4种、二萜8种、三萜3种和四萜4种。在遮阴下,柠檬香茅的二萜类银杏内酯C和四萜类虾青素相对含量更高。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单萜生物合成涉及4类合成酶的24个基因,二萜生物合成涉及11类合成酶的49个基因,倍半萜和三萜生物合成涉及12类合成酶的58个基因,其中6类合成酶的8个基因在遮阴下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而前萘二烯加氧酶(c64786.0)基因正好相反。q RT-PCR分析表明,遮阴下4个FPKM值差异明显的萜类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但不同合成酶基因的差异表达量存在差异。因此,柠檬香茅所含4类共23种萜类化合物由27类合成酶共131个基因编码而来,不同光照强度影响9个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和2种萜类化合物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