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物寿命与人类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勤峰  杨世雄 《生态学报》2002,22(11):1991-1994
地球上各种生物有机体的寿命是有本质差异的,即使一些大小、形态和生理上大体相似的生物之间也存在着这种差异。早期的研究多集中在探讨基因、热量限制、药物与动物特别是人类寿命的相关性上,而环境因素以及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对动物寿命的影响则很少被涉及。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人类以倍人类活动对动物的寿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正面的影响可以从近年来诸如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等保护措施的实施活动中得到体现。然而,由于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造成的自然生境的日益萎缩和片段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人们不应只关注人类活动如何导致物种的绝灭,也应研究人类如何改变动物的生存环境、寿命以及动物固有的生命轨迹。介绍了有关动物寿命研究的最新进展,呼吁更多的学者投身到环境因素对动物寿命的影响这一迅速升温的诱人的研究领域中来。植物方面的类似研究也应该尽早启动。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看了贵刊今年第一期的“服装来历杂谈”一文,有些不同意见。作者对人类为什么要穿衣服这个问题的解答是不科学的。作者认为衣服的发明“首先起源于寒冷地区”“后来热带地区人们也穿上了衣服”。我认为,寒带与热带的人各有自己穿衣服的理由,不能说谁先谁后。作者这样写,想必是认为穿衣服仅是起源于御寒。因为在论述到为什么热带人不御寒也穿衣服时,作者居然援引圣经上的传说,说是为了遮羞。这就把羞耻心这种心  相似文献   

3.
1984至1987年2月在青海湖黑马河地区,以耳标观察法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
自然寿命进行了研究.其结果,高原鼠兔的生存曲线呈L型。最大寿命957天,平均寿命119.9天。1986年出生的幼体,第1胎雄鼠平均寿命108天,雌鼠106天;第2胎雄鼠为58天,雌鼠为66.3天;第3胎雄鼠为24.8天,雌鼠为15.4天.  相似文献   

4.
聚居在中国西南部的纳西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了自己的宗教文化——东巴文化。东巴文化不仅以如图似画的象形文字、博大精深的东巴经、拙朴奇特的东巴画、粗犷古朴的东巴舞蹈构成蔚为壮观的历史画卷.并且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宗教哲学思想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5.
研究一下原始人类的寿命问题,是有意义而颇有兴趣的。原始人类的寿命有多长?又是如何知道他们的寿命的呢?让我们先看一下已获得的有关资料: 生活在距今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的寿命,根据对约40个个体的统计数字得出:死于约14岁以下的孩童占39.5%,死于15-30岁的占7%,40-50岁的——7.9%,50-  相似文献   

6.
盐,氯化钠,是极普通的食品,它在厨房里有着广泛用途。人人天天都要吃盐,哪天也离不了。据说人类如果在较长时间吃不到盐,则食不甘味,身体会疲乏无力,精神萎糜不振,日子艰苦难熬。这种滋味,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上被围困时体验过。正是由于食盐在人类生活...  相似文献   

7.
正纵观全球众多国家,无论发达与否,都建有不同规模的自然博物馆。博物馆展出的古生物化石、已经灭绝的生物标本以及现生生物标本,都直观地告诫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人类的不文明行为会造成现生物种灭绝。这也是自然博物馆收藏与展示稀有及濒危动、植物标本所产生的教育功能。但是无论这些标本制作得多么逼真,它们都是"死"标本,展示的都是单个化石或现生动、植物的形态而已,只是博物  相似文献   

8.
9.
我国的野生植物资源种质在大量流失,很多珍稀危植物已濒临灭绝。我们要象抢救大熊猫那样,动员全社会,采取切实措施,抢救珍稀濒危植物种质。种质的流失就是基因的流失。而一种基因的形成是亿万年来的历史遗产,灭绝了就再也无法产生。一种植物的消失,还伴有10种以上以它为食的动物的死亡。因此,保护植物种质不但对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与人类的生  相似文献   

10.
BiotechnologyNews1999年19卷4期第5页报道:在过去几年中,人们对开发针对HIV的活减毒疫苗寄予厚望。3年前,DanaFarber癌研所(Boston,MA)的研究人员报道,口服高剂量含弱毒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一种类似于HIV...  相似文献   

11.
朱钦士 《生物学通报》2014,49(10):19-23
人的发声结构跟乐器相比,似乎过于简陋和先天不足。但是人的声带是由活体组织构成的三重结构,由声带发出的声音又可以通过气管内空气柱的惯性作用得到加强,且这种加强作用还可以通过改变空气道的形状以适应音频的变化。通过练习,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构造就能够发出多达4个八度的音程且音色优美。这是生物进化和人类艺术能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高原鼠兔 Ochotona curzoniae自然寿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1984至1987年2月在青海湖黑马河地区,以耳标观察法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自然寿命进行了研究。其结果,高原鼠兔的生存曲线呈L型。最大寿命957天,平均寿命119.9天。1986年出生的幼体,第1胎雄鼠平均寿命108天,雌鼠106天,第2胎雄鼠为58天,雌鼠为66.3天;第3胎雄鼠为24.8天,雌鼠为15.4天。  相似文献   

13.
<正>非洲大陆是什么样的地方,是神秘之地,是狂野之地,还是蛮荒之地?非洲大陆的生物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非洲,每个人都会对非洲充满遐想,毕竟那里有斑马、犀牛、河马,那里也是金合欢装点过后最特别的草原,还是黑猩猩、大猩猩、倭黑猩猩这些人类近亲的家园,更是孕育我们人类的摇篮!2014年10月,当北京迎来了金秋时  相似文献   

14.
性别不同导致人类寿命差异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大多数国家的女性平均寿命长于男性。这种性别不同导致的寿命明显差异,一方面可能与男性和女性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有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男性和女性在生物学层次上的内在差异所致。有研究发现,性别间存在着死亡率与发病率悖论,即虽然女性较男性有明显的生存优势,但女性晚年的健康状况比男性更差。目前虽已有大量的研究积累,但是导致性别间寿命及健康状况差异的潜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现对近年来性别差异影响寿命的发生机制,如性激素、端粒长度、免疫系统、抗氧化系统、遗传结构、基因组不稳定性以及老年性死亡率与发病率等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并对下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生物磁学》2012,(15):I0002-I0003
以色列的一个研究小组不久前发现提高与长寿相关基因的活跃度可延长雄性小鼠的寿命。相关文章发表在2月23日出版的《自然》上 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生物体内都有Sift基因家族的基因,此前的研究表明Sift系列基因能延长线虫和果蝇的寿命。哺乳动物通常拥有7种Sirt基因,但确认这类基因的活跃度与延长寿命相关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6.
<正>英国新一期《自然》杂志刊登一项最新研究称,寿命受母系遗传影响更大,因为线粒体中的一些基因变异会影响后代寿命,而线粒体基因组只属于母系遗传。这项研究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他们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如果在雌性实验鼠的线粒体DNA中诱发一些特定的基因变异,它们的后代平均寿命仅为45周左右,比正常雌鼠后代少活约10周。此外,这些有遗传缺陷的实验鼠还出现了脑损伤、运动功能障碍等衰老加速的症状。研究人员解释说,线粒体是细胞中的"动力工厂",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和场所,一般认为线粒体损伤与衰老之间有密切关系。而线粒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自然条件下沙地柏种群以无性更新为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调查、实验和文献资料,作者探讨了沙地柏(Sabina vulgaris)种群的繁殖特征和更新特征。1)根原基是沙地柏进行营养繁殖的结构基础,由根原基发育而成的不定根能够吸收充足的土壤资源供给萌生苗需要,因此定居的萌生苗能够独立维持。2)沙地柏同时具有营养繁殖和有性繁殖,因而沙地柏种群可通过无性更新和有性更新实现维持。3)种子质量极差、萌发率低和实生苗存活率低是制约沙地柏种群有性更新的3个“瓶颈”。4)沙地柏的营养繁殖力强、萌生苗存活率高、繁殖体的产生途径多样,这使自然条件下沙地柏种群以无性更新为主。  相似文献   

18.
答 :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这是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而且是闭花传粉。也就是说 ,豌豆花还没有开放的时候雌蕊的柱头上已经沾上了花粉。所以在自然状态下 ,它永远是纯种 ,避免了天然杂交的可能。以上就是高中生物教材对孟德尔之所以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并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解释。但是对这样的解释 ,有很多学生提出了疑问 ,难道在自然状态下 ,豌豆没有杂种吗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用…  相似文献   

19.
生命宛如一股激流,永在川流不息地向前发展着。他从低级进化到高级。最后,从动物进化到人。 19世纪英国的解剖学家赫胥黎发表了《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提出人类和非洲类人猿有很多相似之处,还进一步论证了达尔文所阐述的观点:人类是由一种多毛的、有尾的、栖息在树上的四肢狐猴之类的动物进化而来的。那种动物逐渐发展成猿类再发展成猿类最近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7):I0001-I0002
<正>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变形虫)能通过咬食和吞掉细胞碎片攻击人类肠道,并在发展中国家引发致命腹泻。4月10日的《自然》杂志报告了它们吞下肠道细胞的过程,或将对治疗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提供新目标。溶组织内阿米巴带来的感染会导致严重组织损伤,出现肠道溃疡或脓肿,但人们之前并不清楚溶组织内阿米巴是如何杀死细胞的。曾有人认为溶组织内阿米巴是先杀死细胞再将其吞下的,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William Petri及研究团队得出了相反结论。他们使用实时显微镜成像,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