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铝酞菁(AISPC)是有潜力用于光动力癌症疗法(PDT)的新光敏剂.本文应用ESR波谱技术,对AISPC光敏反应的中间产物进行实验研究,探讨了重水,β—胡萝卜素、迭氧钠、SOD、细胞色素C、甘露醇及乙醇等活性氧增进或抑制剂对光敏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Al-SPC)在水溶液中的光敏反应,除之有~1O_2生成外,还有O_2~-及·OH自由基产生.但以~1O_2.中间产物为主.光敏疗法是一种有希望的肿瘤治疗新方法.但由于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HPD)组份复杂、红光吸收太弱等局限性,1985年以来,探寻结构明了、成份稳定、主吸收峰位于红光区(人体绍织透射的最佳波段)的新光敏剂的研究工作不断增多,其中尤以对酞菁类染料的研究较为集中.我组在研究出可溶于水的磺化铝酞菁后,亦已在离体人癌细胞及小鼠移植瘤实验中(待发表)获得杀伤癌细胞、癌组织的功效.随着酞菁染料作为新光敏剂的潜力被挖掘,其反应机制的研究也受到重视,但目前尚不甚明了,且较系统的研究也不多.本文应用ESR波谐技术,可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醇为探针,并利用~1O_2,0_2~1·OH消除剂,研究了磺化铝酞菁的光敏反应中间产物,探讨了其可能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2.
3.
磺化铝酞菁为新一代的光敏剂,为了研究其平均磺化程度对光敏活性的影响,本文比较测定了平均磺化度为三的铝酞菁Alpcs(3)及平均磺化度为二的铝酞菁A1pcs(2)的单态氧(~1O)产率,细胞的吸收及光敏杀伤。结果表明,磺化度的不同并不影响~1O_2的生成及细胞的吸收动力学规律,但人体肝癌细胞对Alpcs(2)的摄入量比Alpcs(3)高出5倍左右,且Alpcs(2)比Alpcs(3)对癌细胞有更强的光敏杀伤效应。提示,可通过调节降低磺化程度,增进细胞吸收,获得更佳的光敏效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卟啉类光敏药物主要活性组分:原卟啉(PP)、血卟啉(HP)及双卟啉醚、酯混合物(DHE)对Hela细胞(宫颈癌)的光敏杀伤作用特性,首次发现PP对癌细胞杀伤力最大,是最有效的卟啉组分。进而研究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采用激光喇曼光谱技术,研究了三种组分对溶菌酶空间结构的光敏损伤。结果表明,它们对溶菌酶主链和侧链结构的损伤明显不同:PP对蛋白质主链结构中的β—折叠,β—回折的光敏损伤明显强于HP和DHE且不随浓度而变.  相似文献   

5.
我们用曲古抑菌素A(TSA)作用于人大肠癌细胞DLD1,研究小眼相关转录因子(MITF)表达及其酰基化与癌细胞凋亡关系。Northern杂交实验结果表明:TSA作用组MITF表达明显增加,而对照组无明显MITF表达。电镜观察可见TSA引起DLD1超微结构的损伤及凋亡改变。提示TSA可能成为有效的杀伤癌细胞的药物。细胞因子作用组也可见MITF表达增加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说明是否TSA引起MITF表达等可能与细胞因子作用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MTT比色分析法,观察了不同C60浓度和不同光照强度下C60对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的光敏杀伤效应。结果表明,C60在30ug/ml,光强4000Lux的条件下即可杀伤大部分细胞。受伤细胞圆缩、脱壁,里面颗粒增多,失去表面微绒毛状结构。当光强增大时,细胞表面甚至出现破损。  相似文献   

7.
以4-氨基邻苯二腈、无水ZnCl2、叶酸等为原料,经固相合成法制备了三取代氨基亚酞菁锌(NH2-Sub-PcZn),进一步通过酰胺反应合成了叶酸修饰的三取代氨基亚酞菁锌(FA-Pc)。采用MTT方法评价了NH2-Sub-PcZn、FA-Pc以及四取代氨基酞菁锌(NH2-Pc-Zn)对Hela细胞的毒性,毒性试验表明,加入2 mg/mL FA-Pc,Hela细胞的抑制率超过60%;同时研究了FA-Pc的活体成像特性,近红外荧光成像结果表明,FA-Pc定向聚集在裸鼠的肿瘤肝肾部位且可以稳定12 h。因此说明FA-Pc可用于活体肝癌的选择性成像。  相似文献   

8.
阿克拉霉素对顺铂和足叶乙甙杀伤卵巢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效化疗药物的选择对于提高卵巢癌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本应用MTT法,分别测定了阿拉克霉素(Aclarubicin,ACR)血浆峰浓度与不同浓度顺铂(Cisplatin,CDDP)或足叶乙甙(Etoposide,VP-16)合用对SKOV3卵巢癌细胞24h的抑制率,并分析药物合并效应。采用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断裂;并用western印迹检测TopoII表达与药物作用之关系。结果表明,ACR对VP-16具有拮抗作用;与药物单用相比,二合用后使细胞凋亡率减少、DNA断裂减少,拓扑异构酶II表达增强。CDDP单用可以促进TopoII表达。ACR与CDDP和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具有协同效果;表现为细胞凋亡率增加、DNA断裂增加,TopoII表达降低,尤其对TopoIIβ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因此认为:ACP与CDDP合用能够提高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效果,TopoII是其重要的作用靶点。该结果对于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铝超积累植物和铝排斥植物吸收和累积铝的机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正苗  黄铭洪  叶志鸿 《生态学报》2002,22(10):1653-1659
研究了香港茶园天然生态系统中铝超积累植物和铝排斥植物包括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多花野牡丹(Melastoma affine L.)、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 L.)、大罗伞紫金牛(Ardisia crenata L.)、相思树(Acacia formosa L.)和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 Machilus thunbergii L.)对铝吸收和累积的机理。6种植物新鲜根和茎的pH值变化范围为3-6,不同部位全铝含量变化幅度为13-12810mg/kg(干重,下同)。新鲜植物组织的pH值是控制植物对铝吸收、转运和累积的最重要的因素。植物中的铝浓度随其pH值降低而显著增加。供试6种植物可分为两组:一组是铝排斥植物,其pH值大约6,叶中含铝量范围为17-151mg/kg,包括假苹婆、大罗伞紫金牛、相思树和红楠;另一组是铝超积累植物,其pH值为3和4.5,叶中含铝量范围为7820-12810mg/kg,包括茶树和多花野牡丹。铝超积累植物新鲜根中水溶性铝与全铝的比例(0.11-0.88)高于铝排斥植物根中的比例(0.04-0.07)。相同趋势可见于茎和叶中,特别在多花野牡丹茎叶中。结果表明:新鲜根、茎和叶中水溶性铝与全铝的比例高可以增加植物从土壤-植物系统中铝的迁移速率,导致较高的铝吸收累积。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H值有显著差异。通常,象多花野牡丹一样的铝超积累植物,其组织pH值低,降低了根限pH,使土壤中铝更容易吸收。铝排斥植物增根际土壤的pH值,以避免根对铝的高量吸收。  相似文献   

10.
竹红菌乙素对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的光敏杀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竹红菌乙素(以下简称乙素,HB)对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AH)的杀伤作用,并初步解释了其杀伤机理。实验证明乙素对AH细胞杀伤与乙素浓度的平方根成正比。乙素杀伤细胞的能力与竹红菌甲素(以下简称甲素,HA)相等,比血卟啉强,但比原卟啉弱,电镜观察可见:损伤细胞的膜失去连续结构,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变形,最终导致细胞空泡化。此外,细胞变形,表面微绒毛精细结构丧失,也是光敏损伤的主要特征。造成细胞死亡的原因包括~1O,O_2~-和·OH在内的活性氧,而·OH主要由O_2~-转换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